古代文学课堂笔记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711089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课堂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古代文学课堂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古代文学课堂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古代文学课堂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古代文学课堂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课堂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课堂笔记(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魏晋南北朝文学一、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起讫及分期: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建安开始,到隋文帝统一中国结束,约 400 年的文学史。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与文学1、战乱与分裂文人心态和生活方式的复杂化生死游仙及隐逸等文学主题相对集中文学基调及风貌的多样化2、门阀士族制度士族的文化特权寒(庶)士不平的文学主题文学的士俗化倾向创作队伍:文学家族大量出现创作内容:炫耀门第、美化王权、咏吟风月审美情趣:奇巧骈艳、佃腻仟弱、注重声律、宫廷化倾向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哲学思想与文学这一时期哲学思想领域的特点是:思想活跃1、佛教衰微观念的解放、异端的流行、人格精神的自觉2、玄学兴起玄学诗与山水诗的兴盛、自然贵真的审美理想3

2、、佛道盛行佛教影响:文学想象丰富、故事性的加强、音韵学的产生及格律诗的形成:词汇的扩大,文学观念的多样化道教影响:游仙及生命意识主题的呈现:文学想象力及浪漫主义艺术的加强。魏晋南北朝文艺思潮与文学1、涌现了大量文学批评著作魏 曹丕典论-论文是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综合性的文学专论西晋 陆机文赋是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较系统而完整的创作专论梁 钟嵘诗品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诗论梁 刘勰文心雕龙总结自先秦两汉至宋梁以来的创作经验,建立起完整、严谨的文学理论体系,是一部文学批评巨著梁 萧统昭明文选是现存编选最早的古代诗文总集,选录了从先秦到齐梁130 位知名作家和少数佚名作者的作品,共 700 多篇2、逐渐

3、形成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一些特定范畴,把它们内涵与相互关系的探讨丰富了文学理论的内容,标志着对文学内部规律探讨的加强。3、体现出文学创作思潮的活跃与新变。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历程以诗歌为主要体裁,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建安、正始文学,西晋文学,南北朝文学建安文学:建安元年至魏明帝末年,主要作家有“三曹” 、 “七子”和曹琰 忧伤时世,多慷慨悲凉之气正始文学:正始元年至魏末,主要作家为“竹林七贤” ,多遗世独立与忧生之嗟西晋文学:西晋文学以太康时期为主,出现了以“三张” “二陆” “两潘、一左”为主的作家群,呈现出对繁缛、对仗等形式美的追求。东晋文学自晋室南渡终于刘裕篡晋,玄言诗长达百年之久,晋末陶渊明带

4、来新的气氛。南北朝文学:南朝谢灵运、谢脁为代表的山水诗的兴起,鲍照乐府诗的贡献,齐“永明体”的出现,梁陈宫体诗的形成,庾信的创作和南北朝乐府民歌尤为人称道。魏晋南北朝文学成就散文、政论、史传、记游、书信、章表、志铭等体式繁多、总体潮流是散文的骈体化,并最终推出了具有时代代表性的骈体“赋” 。辞赋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律化,更讲究藻饰、声律、骈偶、用典,语言工整精丽。小说:古代小说的形式和发展时期,大致分为志人和志怪小说,分别以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和东晋干宝搜神记为代表。魏晋南北朝文学地位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充满新变的时代,是文学史上一个承上启下,走向繁荣的过渡时期:1、它使中国文学摆脱了政教观念的束缚,迈入

5、了文学自觉时代,文学个性化日益突出。2、随着文学的自觉,对于自身的特点、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的一些内在规律的认识更为深刻和丰富。3、文学题材和体裁更加丰富多彩,并达到了一定的艺术水平。建安文学一、文学的自觉所谓文学的自觉,一指文学创作的自觉,二指文学观念的自觉。文学创作的自觉:指创作主体可以相对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注重文学的抒情性特点,并注意到文学的形式美。文学观念的自觉:指对文学本身的特征和创作规律有了深刻的认识,并在理论上加以总结并指导创作。文学自觉的表现特征:最显著的标志是文学理论批评的自觉。一、文学从学术中的独立及自身价值的发现与重视二、体裁分类的细致化 曹丕 文体四科:奏议、书论

6、、铭诔、诗赋三、创作个性化与对作家个性的认识1、作家作品有了浓烈的个性色彩2、重视对作家个性的认识四、文学审美特征的追求:以情纬文,以文被质1、内容上的情感特征2、形式上的美感特征文学的自觉与文学创作的繁荣1、文学集团活跃,作品日渐繁多2、题材、体裁、风格的多样化(1) 题材开拓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陶渊明创立了田园诗谢灵运、谢朓完成了从玄言诗到山水诗的转变萧纲文学集团开始创作“言体诗”边塞、咏怀、咏史、咏物等题材分工更细密,内容更丰富(2) 体裁丰富诗歌、辞赋、散文等不断演变,小说初具规模(3) 艺术风貌的繁杂慷慨悲壮、隐晦曲折、清丽恬淡、绮艳绵密等建安文学的新面貌诗歌由言志向抒情转变,文章由

7、拘谨典重尚质向气盛词丽尚文转变,标志着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建安文学正处于这些转变的关键阶段一、文人五言诗的兴盛:建安之初,五言腾涌(刘勰)二、以乐府民歌为主向文人诗歌创作为主的转变三、“建安风骨”的形成建安风骨“建安风骨”的“风” ,是指建安诗歌真实反映的那个动乱社会的现实和人们要求安定统一的思想愿望。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未酬的悲凉幽怨的情感。所谓“骨” ,是指建安诗歌学习汉乐府的艺术传统而形成的刚健质朴的语言风格。形成了意境宏大。笔调畅朗,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 。曹氏父子诗歌的创作钟嵘诗品称曹植

8、为“建安之杰” 。曹操诗歌曹操诗歌的特点形式:四言为主的乐府古题。在内容、情调、句法与语法上均有创新,使四言诗在诗经之后又一次大放异彩。内容:记时事,抒壮怀,拓宽了乐府诗的表现领域。风格:质朴刚健,慷慨悲凉曹丕诗歌曹丕是由民歌过渡到文人诗,由“言志”到“缘情”的转关人物,其诗是汉音和魏响的桥梁,表现出新变:(1) 以日常生活和离思婚恋为主,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2) 文人化色彩加强,风格清丽流畅,细腻缠绵曹植诗歌的艺术特征一、 完成了五言诗由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二、 抒情性加强,个性更加鲜明三、 艺术技巧丰富四、 艺术风格多样性,刚健与柔美的统一。 “骨气奇高,辞采华茂” 。 (钟嵘诗品 )

9、“建安七子”与蔡琰“建安七子”:“七子”之名源于曹 丕 典 论 论 文 , 指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而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 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他们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过贡献。王粲被刘勰誉称“七子之冠冕” ,代表作品有七哀诗和登楼赋 。蔡琰:代表作品是具有自传性质的五言悲愤诗 ,是建安时期最长的一篇文人五言诗,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文人创作的五言长篇叙事诗,形象鲜明,结构严谨,裁剪得当,语言富于表现力,具有极强的艺术效果。复习思考题1、试以“三曹”为例,概括建安文学的基本特征2、如何理解“建安风骨”3、赏析曹丕燕歌行

10、4、曹植为什么被称“建安之杰”5、名词解释:建安风骨、建安七子6、背诵曹操短歌行 观沧海 龟虽寿 ,曹丕燕歌行 ,曹植白马篇 ,王粲七哀诗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240249) ,文学史上所说的正始文学,还包括正始以后直到西晋立国(265)这一时期的文学。时代政治因素与玄学的共同作用,形成了正始文学词旨深隐、寄托

11、邈远,极富深刻理性思考和尖锐人生悲感的独特面貌。“竹林七贤”:魏晋之际文学代表作家,其名称始见于世说新语-任诞“竹林七贤” ,实际上是个名士集团,文学成就上,向秀的思旧赋为悼念好友嵇康和吕安所作,十分感人,但无诗流传;七贤中真正能代表正始文学最高成就的只有阮籍和嵇康。阮籍诗歌特点主体风格:隐晦曲折,旨意遥深1、阮籍的咏怀诗体现了正始文学最基本的特点,即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2、阮籍的咏怀诗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诗的先河3、阮籍的咏怀诗首创了我国五古抒情组诗的体例嵇康诗歌特点主体风格:清丽峻洁,意境高远阮籍、嵇康诗歌比较1、共同的时代背景2、相似的哲学思想3、不同的人生态度4、不同的

12、艺术形式和风格阮旨遥深(隐晦曲折) ,以五言诗创作卓然名家,嵇旨清峻(清远峻洁) ,以四言诗成就最为突出复习思考题1、解释概念“竹林七贤”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2、谈谈正始文学的基本特点3、结合具体作品谈谈阮籍咏怀诗的风格特征4、背诵:阮籍咏怀诗-夜中不能寐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

13、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晋代诗坛两晋诗歌上承建安、正始,下承南朝,呈现出过渡的状态,缺乏现实内容,较多反映士族审美情趣,诗歌渐趋雅化,偏重继承辞赋和建安诗歌讲求文辞华美的艺术趣味,模拟风味严重,从而使重视雕琢藻饰成为时代时尚。太康时期是两晋文学的鼎盛时期,是士族文人主盟诗坛的开始。对南北朝文人诗歌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陆机、潘岳是西晋诗坛的代表,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西晋诗风,唯有左思能独树一帜。太康诗风特点:绮丽、繁缛主要体现在:(1)拟古之风兴盛(2) 追求辞藻的华丽雕饰,绮丽轻艳(3) 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4) 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一)陆机(二)潘岳字

14、安仁,少有才名,常有高蹈避世的想法,更热切于仕进,媚事权贵,人品颇遭非议,最终被赵王司马伦杀害。潘岳与陆机齐名,其诗文均以善叙悲哀之情著称,不但为自己写,还常常代别人写,诗歌的代表作有悼之诗三首(三)左思左思,今山东淄博人,出身寒门,博学多才,其文学成就是赋和诗歌。奠定其文学地位的是咏史诗八首,借古人古事的歌咏来抒发自己的怀抱。左思在日趋轻绮的太康诗坛中独树一帜,其咏史诗开创了借咏史以咏怀的新的诗歌传统。笔力矫健,辞采壮丽,既贴近现实,又具浪漫色彩,是“建安风骨”的继承和发扬,钟嵘诗品称之为“左思风力” 。(四)刘琨现存诗歌三首,上承建安风骨,以其深厚的爱国情感和清峻悲壮的诗风。(五)郭璞的游

15、仙诗游仙诗,在诗歌中描写游仙世界及对神仙世界的渴望向往,屈原离骚的远游篇已开游仙主题的先河,汉乐府中也有以求仙长生为主旨的游仙题材的作品,而真正以游仙名篇是始于曹植,曹植以游仙诗抒写自己的愤世之情。郭璞的游仙诗郭璞的游仙诗继承了曹植与嵇康游仙诗的写法,虽名为游仙,实是抒怀,或歌咏隐遁,鄙弃世俗;或企求登仙,超脱现实,通过“凡”与“仙”的对照,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抒发了英才难容于世的愤懑。复习思考题1、西晋诗歌主流表现出怎样的风格特色。2、如何理解“左思风力”3、背诵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

16、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东晋文学与陶渊明两晋玄言诗1、所谓玄言诗是指以诗歌的形式阐述玄佛哲理的诗歌,发端于魏晋之际的正始时期,形成于西晋末年,盛行于东晋。“明道”指诗歌中倡明老庄思想。“诗杂仙心”则指诗中含有游仙的内容。2、嵇康、阮籍部分诗作中,老庄思想渐浓,实为玄言诗之渐,然多是借老庄言志抒怀,不能与玄言诗等同。只是引老庄思想入诗的做法以及诗中的玄学情趣,对玄言诗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3、两晋玄言诗赋渐为流行。多“理过其辞,淡乎寡味,”整体倾向是消极的。4、东晋玄言诗充斥诗坛,代表诗人为孙绰、许询,诗的内容几乎全部变成老庄旨意的发挥或注解,既完全脱离了现实,也毫无艺术性可言,建安以来的写实传统中断了。小结玄言诗在中国诗歌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的意义在于:一、对山水诗和田园诗的发展起了一定的催发作用;二、开拓了文人情趣的新天地,培植了文人平淡自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