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职业教育的本质规律决定高职院校必须构建“三三制”师资队伍建设模式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711086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节 职业教育的本质规律决定高职院校必须构建“三三制”师资队伍建设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二节 职业教育的本质规律决定高职院校必须构建“三三制”师资队伍建设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二节 职业教育的本质规律决定高职院校必须构建“三三制”师资队伍建设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二节 职业教育的本质规律决定高职院校必须构建“三三制”师资队伍建设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二节 职业教育的本质规律决定高职院校必须构建“三三制”师资队伍建设模式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节 职业教育的本质规律决定高职院校必须构建“三三制”师资队伍建设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节 职业教育的本质规律决定高职院校必须构建“三三制”师资队伍建设模式(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职业教育的本质规律决定高职院校必须构建“三三制”师资队伍建设模式一、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决定高职院校师资建设模式必须为“三三制”(一)开放办学与开放性管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教育部明确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紧密联系行业企业,走校企合作之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根本目的就是开放办学、合作育人。近年来,高职教育对开放性教学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明确的思路,要求采取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新型教学方式,将课堂从校内延伸到社会,并加强开放式教学管理,科学合理设置校外教学运行内容,实行“全员参与,全程跟踪,共同评价”的管理方式,以

2、管理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教师育人能力的提升、专业教学资源的建设、内外教学思想的交流等。开放性办学资源主要是指办学软环境,学校的发展仅有硬环境是不够的,更需要建设好高质量的软环境,做好内涵建设和质量管理工作,通过管理提高办学资源利用率,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开放办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培养职业人才的前提。开放教育是相对于封闭教育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它体现了一种哲学教育思想,表现为教育观念的开放、教育过程的开放、教育方式的开放和教学资源建设的开放。开放办学是一种新型的、更高层次的办学形式。开放办学包括教学主体的开放性、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教学场所的开放性、教学方式的开放性、学生评价的

3、开放性等方面。开放教育和开放办学对职业教育师资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构建“三三制”师资队伍。(二)开放式的职业办学模式要求建设开放性育人团队“三三制”师资队伍高职院校的团队建设应该首先建设好开放性教学团队,使教学不仅局限于专业课程,而要扩展到技能后素质领域,为此,需要突破校内系部界限,将人文素质教师、职业技能教师与专业课程老师联系起来组成一个融素质、能力、知识为一体的半开放性教学团队。而随着高职教育的纵深发展,半开放式的教学团队满足不了完全开放性办学的需要,这个阶段开放办学,必须将开放性视野扩大到社会,从半开放性教学活动走向全开放性教学活动。在团队建设上,将专业知识教师、素质能力教师、行业兼职

4、教师三股力量融为一体,建立由素质培养师、能力训练师和知识传授师组成的“三结合”育人团队“三三制”师资队伍。由校内教师与行业兼职教师共同开展素质养成、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工作,加强育人团队管理,制定团队建设规划,明确育人团队工作任务,细化育人团队工作职责,建立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一对一联系制等。二、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决定高职院校师资建设模式必须为“三三制”(一)职业教育的性质决定职业教育是实践性教育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工科类占了近三分之一。从数量看,能满足社会的要求;但从质量上看,存在着不少问题。我国现代高等工程教育模式却有着愈益浓厚的“去工程化 ”色彩: 科学(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 )理论教育日益“中

5、心化”,工程实践( 专业工程技术) 训练逐步“ 边缘化”,工程实践训练环节由软化、虚化、弱化而走向形式化,最终沦为工程科学教育的附庸。对工程教育应用性和实践性本质的背离与工程特色的缺失,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已因本真身份的迷失而不再是严格意义上的工程教育。近 20 年来,在基础工业依然落后国有企业困难重重的现实中,我们的工程教育却把自己委身于科学教育,悠然自得地走着“学术化”道路。在我们的课表里,硬的、实的、技术性和实践性的内容继续削弱,软的、虚的、学术性和理论性的内容不断增加。近两年,它又受到高等教育“通才”的诱惑,正在让出地盘辟作嫁接、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试验田。毫无疑问,“去工程化”的高等工程

6、教育模式可以培养出 “科学家”,却很难造就顺应时代需要的具有适应性、灵活性和创新性的“工程师” 。据统计,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毕业生每年 30 多万人,约是美国的 4 倍,德国的 10 倍,但我国工程师平均每年参与创造的国民总产值却是德国工程师的 5%10%。结合我国国情,推进高等工程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走出当下困境的必然出路。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了高职的培养目标: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

7、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与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近几年快速发展,其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实践性教育是形成学生职业能力的核心,实践性教育不足是一个普遍性问题,亟待解决。实践教学活动主要有参观、调查、实验、练习、实习、生产劳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形式。实践教学有如下作用:(1)有助于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实践教学可以形成和发展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开

8、发人脑的潜力,从而形成学生的从业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在完成实践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经过不断的训练才能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职业的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适应现场艰苦的工作条件、枯燥的生活。 (3)培养团结协作的职业观念和职业道德, (4)获得和巩固专业理论知识,所谓“做中学,学中做” 。(5)实践教学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职业教育要求教师须是具有实践能力的教师提高教师自身实践教学能力是加强实践教学的前提条件。教学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水平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要培养和训练中职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

9、作能力,专业教师本身的业务素质、动手能力至关重要。每个专业教师除了具有丰富的本学科理论知识外,还必须是本专业的行家里手,能讲会做,有娴熟的业务操作技能和技巧。如一个会计课教师,必须会记账算账,处理具体业务,至少具备担任一个会计主体的主办会计能力。一个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历,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实际动手能力。而我们有的教师,从大校毕业后直接走上学校讲台,并且担任的教学任务很重,有的周课时24 节以上,很少有到基层单位实践锻炼的机会,讲课只能从理论到理论,学生听课觉得枯燥乏味。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教学的主导入手,提高教师的自身能力。第一、优化教师知识结构。专业教师必须

10、随时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知识理论的发展变化情况,不断充实更新专业知识。学校必须给每个专业教师提供进修、培训的机会,不断接受专业知识的继续教育,以增强教学工作的适应能力。第二、教师要积极主动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到企业业余兼职,社会调查研究,社会咨询,巡回检查学生顶岗实习等形式,增加教师实际工作锻炼的机会,从而提高自身的实际动手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反过来又可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建立固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实行校企结合,为教师提供更多实习、实训平台。教师到生产第一线学习,既掌握了该专业的业务技能,技巧,又为教学积累了第一手材料,讲课才能做到案例经典,内容丰富,生动逼真。第三、聘请兼职教师。聘请一些业

11、务能力强、经验丰富的企业实际工作者作为兼职教师,既可加强学校与社会的横向联系,又便于本校教师提高业务水平。本校教师和他们一起切磋教学和实际业务,互相取长补短,从而提高本校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这样既解决了专业教师的不足,又加强了实践性教学。第四、指导学生顶岗实习。中职学生毕业前都要到企业顶岗实习,学校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实习点带队指导实习,深入单位与学生一起参与实践。这样一方面可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另一方面,可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实际动手能力,而且还可收集到许多具体资料为课堂教学提供素材。(三)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决定必须建立“三三制”师资队伍高职院校的教师的增加或补充应改变主要从毕业的研究生的录用

12、或招聘的方式,从专业对口的施工企业、设计院、研究院调入或招聘的年富力强并能符合教师任职条件的工程技术人员(5 年以上工作经验)应成为增加教师人数的主要方式,聘请有实践经验的校外兼职教师。对现有教师加强实践,走校企联合之路:在这方面可采取一些有效的手段,比如派青年教师参加工程监理、工程设计、结合工程的科研项目。校企联合,优势互补,是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从校内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企业参加工程实践,同时帮助企业解决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实际问题使他们更好地与企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做好双向沟通,并允许他们参加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或通过考试获得资格证书反之,从企业聘请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

13、较强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这些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实践教学指导中能力强、效果好,同时对学校的在职专任教师起到“传 ”、 “帮”、 “带” 的作用。“三三制”师资队伍不仅对学生的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对学生的教材改革能起到实践指导意义。学生感到学校里学习的专业知识很多没有用,脱离实际,“过时了”,从而对专业知识学习产生厌学情绪。通过“三三制”教师模式可选取合适的教材。所选的教材在内容上应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使学生容易接受;在内容上应强调实践性,能结合工程实践;并对教材有所取舍。三、职业教育的终身性决定高职院校师资建设模式必须为“三三制”促进劳动力就业和人力资源开发是我国当前

14、和今后一个时期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 2005 年 11 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当前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个大的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因此,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终身职业教育对于开发人力资源、促进劳动力就业、提高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一)终身职业教育的内涵及基本特征终身职业教育的理念是在终身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在终身教育背景下对职业教育的重新诠释。终身职业教育理念突破了原来狭义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在时空上的限制。在时间上,它强调职业技术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为个人

15、的整个职业生涯提供帮助;在空间上,它强调利用各种场所、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职业教育有着不同的任务和内容。在儿童期,主要是让孩子对各种职业有所了解,以培养孩子的职业意识和兴趣,养成他们对各种职业的认同感,通过手工课、劳动技术课等课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理解力;在青少年时期,主要是传授职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职业能力、进行职业指导,帮助他们选择职业,为就业做好准备;在中年期,主要是更新职业知识和技能,增强职业应变能力,使中年人顺利实现工作岗位的变动和职业角色的转换;在老年期,主要是补充跨职业的知识和技能,扩展职业能力,使结束职业生涯的老年人能老有所学、

16、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从这个宽泛的意义理解,终身职业教育不仅伴随个人的一生,而且为个人提供终身服务。终身职业教育能够在每个人需要的时候以最佳的方式提供必要的职业知识和技能,使劳动者在职业生涯中终身接受教育与培训,从而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具体而言,终身职业教育有以下几个特征:1、连续性。终身职业教育要求职业教育不只限于某个年龄阶段,而是贯穿于整个人生。它是一个从儿童、青少年一直到老年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在每个人需要的时候,随时以最佳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按照终身职业教育的观点,学校职业教育仅仅是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当然,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环节。因此,学校职业教育要激发学生终身学习的欲望,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2、整体性。终身职业教育要求职业教育是一个整体,它既包括在学校、家庭、社区等不同场所进行的教育,也包括以正规、非正规和非正式等不同形式进行的教育。各个阶段、各种场所以及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整体大于其部分的总和。因此,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应有机地整合起来。职业教育不能只限定在一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