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建设的总体规划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710353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104 大小:5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建设的总体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建设的总体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建设的总体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建设的总体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建设的总体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建设的总体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建设的总体规划(10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建设的总体规划为扎实有效推进全省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建设,提升现代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科技含量,打造“江 苏技防” 品牌,为“平安江苏”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结合各地制定的监控系统建设计划,特制定如下总体规划: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服务“两个率先 ”、建设“平安江苏”大局,按照平安创建、科技先行的要求,本着“科学 规划、科学指导、科学建设”的原 则,调动 和组织全社会治安防范资源,充分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有重点、分层次地建设覆盖全社会的治安监控系统,着力提高公安机关的快速反应能力,增强对社会面治安的防范控制能力,充分发挥公共安全技术在预防打击犯罪、提升警务效率、推动警务革命

2、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推动科技强警、科技兴警战略的深入。二、总体构架全省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主要由“点、线、面” 三大子系统组成,依托信息网络, 联片成网,相互策应,区域联动,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线,就是省际出入口、市县际出入口、城市出入口治安监控系统,构成“江苏 技防” 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省际出入口治安监控系统,包括省级治安卡口、水陆空出入口等。第二道防线,是市县际出入口治安监控系统,包括市级、县级民警值班室、水上卡口等。第三道防线,是城市出入口治安监控系统,包括城市(包括县城镇)出租车查报站、出入口民警 值班室等。点,就是重点单位和要害部位治安监控系统,构成“江苏技防” 的主要支点。凡是

3、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单位、要害部位,都要根据需要与可能的原则,逐步建设治安监控系统。重点单位和要害部位,主要包括省厅重点单位和要害部位判别标准(苏公保200333 号)中所列 举的范围。 面,就是道路、场所、住宅小区监控等社会子系统,构成“江苏 技防” 的重要支撑。道路监控,主要指国道、省道等交通主干道,以及城市主次干道监控系统。场所监控,包括对下列场所的监控:1各类专业市场,包括农贸市场、证券交易市场、人才(劳动力)市场、商品批售 发市场、旧货交易市场等。2公共复杂场所,包括风景区、旅游景点、广场、车站、码头、商店、宾馆、饭店、大型舞 厅、网吧、停车场、会展中心、大型超市等场所。3治安复杂区域

4、,包括特色商品街、城郊结合部案件高发部位、水上杂船停泊点、金融 单位门口、流浪乞讨人员聚集区等。小区监控,包括居民住宅小区内部监控、区内外道路监控、出入口监控等。三、建设目标建设目标分为中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中长期目标是:按照构建现代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平安江苏” 的要求,力争经过五年的努力,长 江沿岸 8 市以及苏北有条件的地方,全面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全覆盖的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运用科技手段动态监控社会治安、守护江苏大地。近期目标是:根据各市上报的建设计划,至 2005 年底,全省实现“ 116 规划 ”,即:1“三道防线” 治安监 控系统超过 1500 个点,其中省级、市级、县级治安卡口

5、和机场、港口全部建成治安监控系统;2重点单位和要害部位治安监控系统超过 1.2 万个点,其中省、市、县级重点单位,包括首脑机关、金融、水电汽等单位,全部建成治安监控系统;3治安监控社会系统超过 6000 个点,其中各类专业市场,城市主要公共复杂场所、新建居民住宅小区,全部建成治安监控系统。全省公安机关建设管理的治安监控系统实现联网运行(社会建设的监控系统不接入公安互 联网),市、县(区)公安指挥中心和有条件的派出所建成图像监控室。省厅建设监控点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对案件事发地周围监控信息的适时查询、图像资料调用和传输。四、建设原则一是坚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建设投资、设备选型、建

6、设规模等,要 统筹考虑当地经济社会承受能力,因地制宜组织实施,决不可超越 发展阶段,盲目求大求新求洋。二是坚持与现实斗争实际和长远斗争需要相适应。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建设要从 现实斗争实际出发,兼顾长远斗争需要,突出重点,面向一线实战,服务一线实战。三是坚持与当地城市建设、道路建设规划同步。要将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建设纳 入当地城市建设规划、道路建设规划的重要内容,力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四是坚持统一标准。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建设要遵循“金盾工程” 公安信息化 标准,以利于联 网运行、数据 传输、信息研判,发挥规模效益和基 础性作用。五是坚持政府投入与社会投资并重。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社会积极性,

7、拓展资 金来源,拓宽建设方式,实现借力发展。五、建设要求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时间紧、要求高、难度大,各地要牢固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建设观,坚持从实际出发,整合各方 资源,调动各方积极性,按照“高起点 规划、高标 准建设、高效率发挥 作用” 的要求,精心组织,突出重点,整体推进 ,务求实效。(一)坚持统一标准,加强科学规划。各地要按照省厅总体规划,在认真调研、摸清情况、找准薄弱环节的基础上,认真编制本地治安监控系统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进行论证,加强科学决策,力求使建设规划方案符合全省总体规划,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符合当地现实斗争需要和长远斗争需要,

8、着力建出特色,建出效果。要加强资源整合,节省资金投入,避免多头建设、重复投资。要认真落实“金盾工程 ”公安信息化标准要求, 对一些特殊业务需求,省厅统一设备要求、业务规范、数据格式、接口标准、联网方式,以利于联网运行,最大限度发挥规模效应。(二)坚持遵循规律,加强科学建设。各地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突出重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有限的资金和人力,围绕公安一线实战,抓好“ 三道防线” 、重点要害单位监控等重点项目和急需项目的建设。建设中要把握好三个环节。一是强化成本意识,讲求建设效益。认真把握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加强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建设的全过程监督,切实把建设的落脚点放在强警上,使科技投入

9、早见效,多见效,见实效。二是着眼长远斗争,打牢建设基础。充分认识科技工作发展规律,不能片面追求眼前利益,更不能搞表面文章、形象工程,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强基础建设,确保治安监控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实现联网运行,发挥整体效应。要切实将监控信息点计算机管理系统、公安监控图像资料联网运作及网上传输等作为“金盾工程” 建设的重要内容,规范监控点信息采集项目,统一数据格式,实现监控系统信息网络运行。将现有公安图像监控资源纳入指挥中心,实现对所有公安图像监控资源的联网监控。(三)坚持因地制宜,加强科学指导。苏南、苏中、苏北不仅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治安情况差异也很大。各地要综合考虑地区差别、城乡差别

10、,因地制宜地制定实施方案,加强分类指导。治安监控系统建设,必须立足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讲究实用,注重实效,决不能超越发展阶段,盲目求新求大贪洋。治安监控系统三个子系统建设要在突出重点的前提下,注重协调发展,防止失衡。要注意发现不足,纠偏解疑,引导建设,确保治安监控系统建设在正确的轨道上健康顺利进行。六、工作措施(一)加强领导。各地要将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建设作为创建“ 平安江 苏” 的一 项重要措施,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 领导,争取各级政法综治委加强组织协调和检查督促,争取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配合。为组织好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建设工作,各地公安机关要成立分管领导负责,指挥中心、经文保、治安、交

11、管、信通、科技等部门参加的工作班子,加强组织领导,定期研究解决治安监控系统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各级公安科技部门要切实承担起日常工作,认真制定规划,掌握面上情况,加强业务指导。(二)落实责任。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建设以市、县公安局为主体,各业务部门按照分工,各司其职,协调配合,整体推进。省际、市县际、城市出入口治安卡口、民警值班室监控系统,国道、省道以及重要路口监控系统,由交巡警部门负责建设,其他部门配合。重点单位和要害部位治安监控系统,由经文保部门负责组织内保单位进行建设,派出所配合。小区监控、场所监控和部分道路监控系统,由分、县(市)公安局和派出所负责组织社会资源进行建设,治安部门配合。图像监控

12、室以及监控图像信息应用管理平台建设,由公安指挥中心和相关派出所负责。网络建设、图像传输和技术支持,由信息通信部门负责。规划及标准化建设、业务指导,由科技和技防部门负责。(三)典型引路。鼓励和尊重基层创新,及时总结基层创造的新鲜经验,在完善提高的基础上予以推广。省厅将按照苏南、苏中、苏北等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各培植一到两个典型,适时召开现场会,在全省进行推广。各地各部门也要培植和选树一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建设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四)加强管理。坚持“边建设边应用边完善” 的原则,制定一整套的治安监控业务规范、系统维护管理制度,配齐配强技术监控专业人员,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确保监控系

13、统能切实发挥作用。要将技术系统与民警巡逻相配套,将实时监控与 110 接处警相衔接,将信息流与业务流相结合,形成一套有效的技术监控工作机制。(五)严格奖惩。省厅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科学建设、突出应用”的原则,制定全省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建设应用综合考核评估指标,以推动各项措施落实。对在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建设应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该记功的记功,该表彰的表彰,以调动积极性;对工作进展迟缓、治安监控系统效能发挥不明显的,予以通报批评;对因工作不负责产生严重后果的,坚决追究有关领导和民警的责任。各地、各部门可根据本规划,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制定具体可行的建设计划和实施方案,并报省厅社会面治安监

14、控系统建设办公室。附:各市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建设计划各市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建设计划(2004-2005 年)三道防线治安监控系统重要单位、要害部位治安监控系统治安监控社会系统 总数单 位已建 拟建 已建 拟建 已建 拟建 已建 拟建南 京 287 41 1152 69 1429 152 2868 262镇 江 10 37 871 256 105 647 986 940扬 州 15 36 927 148 185 31 1127 215南 通 29 35 206 46 165 41 400 122苏 州 138 26 2312 43 718 711 3169 780无 锡 194 71 608 1

15、25 136 42 938 238常 州 61 38 1287 61 396 140 1744 239泰 州 67 22 681 367 112 289 860 678盐 城 43 46 686 426 45 151 774 623连云港 53 30 418 199 89 157 560 318徐 州 111 12 1056 11 113 529 1280 552淮 安 35 51 373 5 23 9 431 65宿 迁 25 19 247 273 15 62 287 354合计 1068 464 10824 2029 3531 2961 15424 5386累计 1532 12853 64

16、92 20810全省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建设规范(试行)为推进科学技术在公安工作中的应用,不断提升治安防控体系的科技含量,确保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建设的科学性、实用性,可靠性,依据国家、行业有关标准和规范,结合社会治安需求和监控系统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全省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以公安为主建设部分)建设规范。一、系统建设的基本原则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主要是应用视频、传输技术和监控平台建设,对治安卡口、交通要道、大型聚集场所、治安复杂区域等部位的治安动态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现场发现违法犯罪活动;利用监控图 像资料,为查证犯罪提供线索;监控图像信息及其他信息的综合应用,为信息主导警务服务。系统建设应与公安信息化(金盾工程)总体规划相适应,并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先进性:采用科学的、主流的、符合发展方向的技术、设备和理念,系统集成化、模块化程度高,适应公安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二)可靠性:采用成熟、稳定、完善和通用的技术设备,系统具有一致性、升级能力和技术支持,能够保证全天候长期稳定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