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需求的视角看中职校德育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710332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需求的视角看中职校德育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从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需求的视角看中职校德育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从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需求的视角看中职校德育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从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需求的视角看中职校德育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从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需求的视角看中职校德育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需求的视角看中职校德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需求的视角看中职校德育(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从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需求的视角看中职校德育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 陆 旭 东摘 要 通 过以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为基础的实证研究表明,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职业道德基本素质以及 较强的道德实践能力是社会用人 单位对中职校学生的普遍要求,用人单位选拔中职人才 时首先关注毕业生的“ 做人”;而当前中职校德育工作一定程度存在“不能与实际紧密联系” 的 问题;中职生对用人单位人才素质的要求认识不清。因此,中职校德育应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这是人才素 质与用人单位对接的首要目标;德育工作必须坚持“ 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对中职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指导,以切实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增强学生

2、的就 业竞争力。关 键 词 社会需求 人才素质 中职校德育一、研究背景德育曾一度被认为就是政治教育,在学校的实际工作中,就是把德育作为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来进行。事实上,从资源配置的角度而言,德育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它涵盖了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因而其功能不仅仅在于政治方面,还应具有社会整合功能和个人发展功能,以同时满足政治需求、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需求。由此看来,仅从单一角度来理解德育不仅不利于贯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也无法真正调动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最终也无法达致德育的实效性。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对于德育政治功能和个人发展功能的研究已经比较丰富而全面,但从社会诉求和社会整合角

3、度研究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资料则稍显薄弱。因此,本文以实证调查数据为依据,尝试从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需求的角度来考察中职校学生的德育。本研究主要以社会用人单位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有 103 家单位按要求进行了有效填答。这些单位中,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 4 家,占 3.9;国有企业 40 家,占38.8;三资企业 24 家,占 23.3;私营企业 21 家,占 20.4;其他类型的单位 14 家,占 13.6。按照目前中职校学生的就业流向,这些社会用人单位的成分构成基本符合统计分析的要求。二、用人单位对中职校学生素质的要求研究设计了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正确积极的工作态度、

4、责任心、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诚信、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有礼貌懂礼仪、道德修2养、团体合作精神、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受挫能力)、虚心好学的精神、创新能力”等 13 个指标以测量社会用人单位对中职校学生的素质要求。从统计结果来看, “责任心”在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时作为最重要的因素和第二重要的因素的考虑,均居第一位。由此可见, “学会负责” 不仅是二十一世纪公民基本的素质,已成为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毕业生的素质。而且与此同时,毕业生正确积极的工作态度、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诚信、道德修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与人交往的沟通能力等均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重视。从调查数据中,我们还看

5、到用人单位对中职学校毕业生的选择标准正悄然发生着变化,他们对学生的社会认知技能要求超过了其专业技能,用人标准从以往的“实用型”逐步转化为“综合素养型” ,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基本素质格外看重。(见表 1)综合了第一重要因素、第二重要因素和第三重要因素的统计数据后,13 个因素的排序显示出明显的层次性。我们进一步对这些因素进行了聚类分析,将 13 个因素分为四个层次:表 1 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的考虑因素()重视程度 选项 第一因素 第二因素 第三因素提及率(合计)1 责任心 25.8 30 23.7 79.52 正确积极的工作态度 25.8 23 13.4 62.23 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 2

6、1.6 5 6.2 32.84 诚信 9.3 10 8.2 27.55 道德修养 10.3 10 6.2 26.56 吃苦耐劳的精神 1 8 10.3 19.37 团队合作精神 2.1 1 9.3 12.48 与人交往的沟通能力 1 5 5.2 11.29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受挫能力)2.1 2 4.1 8.210 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1 1 5.2 7.211 虚心好学的精神 0 3 3.1 6.112 创新精神 0 2 3.1 5.113 有礼貌懂礼仪 0 0 2 23第一层次提及率在 60以上,包括责任心、正确积极的工作态度;第二层次提及率在 25左右,主要包括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诚信

7、和道德修养;第三层次提及率在 10至20之间,主要包括吃苦耐劳的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与人交往的沟通能力;第四层次提及率在 10以下,主要包括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受挫能力)、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虚心好学的精神、创新精神、有礼貌懂礼仪。在以上四个层次的基础上,如果我们继续对每个层次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在四个层次的每个层次内部,所有因素都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就第一层次的两个因素来看,可以看到毕业生最为重要的职业素养,可谓“做事须先做人” ,“态度决定一切” 。第二层次的三个因素加上第一层次的两个因素可以归纳为毕业生的基本素质因素,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素质用人单位才认可其为合格的毕业生。在学生的基本素质

8、中,除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外,其他四项与中职校德育的内容是分不开的。可见用人单位在关注毕业生是否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加看中其“做人” 。4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追问社会对中职校人才培养的期望。研究设计了“加强专业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培养、加强专业操作技能的培养、加强择业观(就业态度)的引导、加强协作能力的训练、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加强礼仪和养成训练、优化专业和课程设置、加强外语(听力、口语)能力的培养、加强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加强交往沟通能力的培养、加强职业精神(责任心)的培养”等 11 个指标,以测量用人单位从实际需求出发,根据重要程度,希望中职校应优先加强的工作。 (见表 2

9、)从统计结果来看,加强职业精神(责任心)的培养是用人单位最希望学校予以强化的项目。中等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的特征,学校专业设置与社会工作岗位相对应,教育的职业指向较为明确,中职生毕业后能否胜任工作岗位要求和发挥应有的作用,既要看其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看其对待工作的态度和责任心。因此,用人单位迫切期望学校强化中职生的责任感的培养和教育。处于第二至第五位的依次是交往沟通能力、专业操作技能、思想道德修养、择业观(就业态度) 。这几方面除了专业操作技能外,实际上都是思想素质和个人修养的维度,也属于中职校德育的范畴。交往沟通能力,是对领导、同事及客户的态度;思想道德修养,这是对人、对事、对社会及对自身

10、的看法;择业观(就业态度) ,是表 2 用人单位建议中职校在学生培养工作中应优先加强的工作()选项 第一项工作 第二项工作 第三项工作提及率(合计)加强职业精神(责任心)的培养 22.2 11.1 12.9 46.2加强交往沟通能力的培养 6.7 21.1 12.9 40.7加强专业操作技能的培养 13.3 15.6 5.4 34.3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 15.6 8.9 9.7 34.2加强择业观(就业态度)的引导 10 13.3 10.7 34加强专业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培养18.9 2.2 9.7 30.8加强外语(听力、口语)能力的培养3.3 7.8 11.8 22.9加强协作能力的

11、训练 2.2 7.8 11.8 21.8加强计算机能力的培养 5.6 3.3 5.4 14.3加强礼仪和养成训练 1.1 5.6 6.5 13.2优化专业和课程设置 1.1 3.3 3.2 7.65对工作的态度。这几个选项集中在二、四、五位,充分体现了用人单位对中职校毕业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视。用人单位对这些方面的关注已经超过了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操作等。当然,根据每个选项提及频数的高低,将用人单位的学生培养建议分选项进行由高到低的排序。在表 3 上同样可以清晰地看出用人单位对中职生素质培养的重视程度,总体排序与表 2 相近,惟有加强外语(听力、口语)能力的培养,由表 2 中的第

12、七位上升至第三位,10.1的用人单位认为应该加强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 ,由此可见,英语听说能力较强的中职毕业生更具竞争力,更受到用人单位欢迎,这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 (见表3)表 3 用人单位对中职校学生培养工作的建议选项 频数 百分率加强职业(责任心)的培养 76 11.8加强交往沟通能力的培养 76 11.8加强外语(听力、口语)能力的培养 65 10.1加强专业操作技能的培养 63 9.7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 61 9.4加强择业观(就业态度)的引导 59 9.1加强专业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培养 59 9.11加强协作能力的训练 56 8.7加强计算机能力的培养 49 7.6加

13、强礼仪和养成训练 45 7.0优化专业和课程设置 37 5.7合计 646 100三、研究结论与建议思想道德素质是社会用人单位对中职校学生的普遍要求。依据调查研究的结果,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至少可以得出以下几个基本结论:1、用人单位选拔中职人才时首先关注毕业生的“做人”“十一五”期间,上海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四个率先” ,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以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为发展主线,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6路。伴随这一目标的实现,社会和用人单位除了需要大批高学历、高技术人才之外,还需要大批应用型的中等技术人才,而且对各类人才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在选拔中职人才时首先关注毕业生的

14、“做人” ,特别强调责任心、诚信及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强调与人交往的沟通能力与合作精神;强调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较强的心理承受力;强调工作的主动性和虚心好学的精神;强调具备一定的生涯规划能力和必备的国际礼仪知识等等。毕业生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职业道德基本素质以及较强的道德实践能力,必然会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与前几年注重“专业技能”相比,良好的“综合素养”已成为中职毕业生就业的一个强有力的竞争砝码。2、当前中职校德育工作一定程度存在“不能与实际紧密联系”的问题 在现今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德育工作所面对的不仅仅是教育对象思想的复杂化,更多的是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如社会开放和价值多元的现实,社

15、会的道德冲突和道德困惑等,再加上由于“高中热”的现实影响,目前家长和学生对中职校的积极性不高,生源及其质量仍处于低谷,使得德育工作的难度加大。而当前中职校德育工作一定程度存在“不能与实际紧密联系”的问题,其内容、方法、机制和队伍素质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的不适应,如与教育对象的生活相分离、与其切身利益相分离,不能切实地从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中职人才素质的需求出发,不能从学生的自我发展和现实的就业问题出发,过于注重政治理论教育等,学生对于德育工作往往会产生排斥甚至逆反心理,德育实效性偏低,用人单位对一些学生在“做人”方面的表现也不甚满意。3、中职生对用人单位人才素质的要求认识不清由于中职生对社会认知不

16、足,造成了绝大多数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对就业形势、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人才竞争的激烈程度等认识不清,学校、老师提出的许多“做人、做事”的要求,学生往往认为是“要我做” ,而不是“我要做” 的事。由于没有切身体会,没有危机感、紧迫感,自然自我要求不高,自我约束不够,缺乏自我责任意识,不能为今后踏上社会和岗位成才奠定扎实的基础。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对于中职生来说,毕业前考出一两项职业资格证书,大多不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而能否真正具备正确积极的工作态度,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是否具有工作的责任感,这些方面倒是值得反思的。可以说,社会用人单位的这些要求为那些不重视个人修养、不注意提升自己全面素质的中职生敲响了警钟,对职业技术学校的人才培养机制也具有启示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忽视自身素质的全面提升,不注意自觉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学习,最终将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无法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取胜,个人的可持续发展也会成为问题。此外,这也意味着中职校需要与时俱进地推进学生德育。这主要包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