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与现代生活,博厄斯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710297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类学与现代生活,博厄斯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类学与现代生活,博厄斯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类学与现代生活,博厄斯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类学与现代生活,博厄斯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类学与现代生活,博厄斯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类学与现代生活,博厄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学与现代生活,博厄斯(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远离现代文明之外的对传统的藐视和反叛王建民我们很高兴人类学与现代生活一书能够列入“现代西方思想文库”,尽管它在六十六年前就已经出版,书的作者也已经故去五十六年了,但是,作为二十世纪人类文化遗产,至今依然是一部不朽的作品,在人类学知识相对厦乏的中国,甚至可以说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学习过人类学知识的人大概都会知道博厄斯的名字。他是美国著名人类学家,人类学历史学派的鼻祖。他的学术思想对于人类学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博厄斯(Franc Boas, 185 8 一 1942 ) , 旧译鲍亚-2士、波亚士,一八五八年生于德国一个相当富有的犹太商人家庭。自幼他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大学读书时他学习的是数

2、学和物理学,并在一八八一年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不过,在那个时候他对地理学产生了相当浓厚的兴趣。获得博士学位后,他在德国民族学家拉策尔的影响下,兴趣转向了文化地理学,并在一八八三年到一八八四年间到加拿大巴芬兰岛进行实地考察。他对爱斯基摩人对北极严寒气候的适应性的关注使他转向了人术方面问题的探对,转向了人类学这个领域。可以说,巴券岛的考察改变了博厄斯的一生,也造就了一位伟大的人类学家。他从事人类学研究之后,先后担任过柏林皇家民族学博物馆馆长、科学杂志副编辑、美国克拉克大学人类学讲师、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教授、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民族学馆馆长、美国人类学会主席、纽约科学院主席等职。博厄斯兴趣广泛,包括

3、.人类学的许多方面。他的著作主要有( 孩子的成长、中部爱斯基摩人 、夸扣特尔印第安人的社会组织与秘密结社、(原始人的心智 、( 文化和种族 、原始艺术、普通人类学及种族、语言和文化等。在美国,博厄斯是继摩尔根之后现代人类学的奠基人。他对美国人类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创立了新的人类学理论流派 美国历史学派,向旧的古典一进化论学派和所谓的“埃及中心”传播学派发起了挑战,给人类学领域带来一股清新的风气;他培养了在美国和国际学术界颇有影响的一大批优秀的人类学家,如 R.本尼迪克特、A. i 一克虏伯、R. H.罗维、E.萨圣尔、G.威斯勒等; 他领导他的弟子们对美洲各族群进行了深入:的田野调查

4、,为美国人类学的发展建立了一套作为以后理论和实践发展基础的人类学田野工作文本,尽管它们受到了不断的挑战。虽然博厄斯的父亲笃信扰太教,却任幼年的博厄斯自由发展,因-3此他蔑观传统和权威,时刻准备着向它们挑战。他认为,怎样才能认清传统加在我们头上的枷锁,实际止:决定着我们的整个社会。因此,他有突破性的学术思想对人类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人类学与现代生活写于一九二八年,一九三二年又做过一次修改,前一个版本己经有杨成志先生于一九四 O 年的译本,商务印书馆于一九四五年出版了第一版,一九八五年出版了重排第二版(。但是,因为杨先生翻译的那个时代的话语与现代场景的差异,再加上原著第二版有许多十分重要的修

5、改,因此有必要重译此书、现在的这个中文译本就是.根据原著一九三一年修订版译出的。人类学与现代生活全书分为九章,以人类学的眼光,从不同的角度讨论了诸如种族、民族主义、国际主义、教育、文一化和社会土的一些被曲解的问题,如优生学、犯罪学等。博厄斯的主要观点是.场吏特殊论、文化相对论及文化决定论,在这本书中都表现得非常清楚、博厄斯认为,人类学的一般任务是研究社会生活现象的全邵总和,而这构成人类的历之;哗 rr.斯指出,其首要任务是“构拟”具体地区或民族的历吏,寻找一过去常称之为“类似事物”的东西,寻找出现在或过去各种不同社会中相似的社会特点。博厄斯这一观点是针对古典进化论单线进化和寻求人类普遍进化法则

6、的企图,以一硬假定一这种法则分类的体系代表着声、类历史的演进轨迹的观点提出的,并成为他的历史特殊论的基础。博厄斯极力反对简单进化一沦,他主张进化的法则只能从分析特定地域的实际历史获得,也就是说,文化人类学应该是研究特殊地区的特殊历史,即历史特殊论、博厄斯在一般人类学 导言中说: “我们调查的目的就是某些文化阶段发畏的过程渴望知道文化存在的原因换句话说,我们希望发现它们的发、展历史”。博厄斯用“某些”和“它们”来限定历吏的特殊性,他所主张研究的文化史并不是指世界-4各国、全人类的一般历史,而是各个民族的具体历史,他试图以多线进化来代替单线进化,以复数历史来代替单数历史。博厄斯认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

7、独特的历史,有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同时每一个文化特质都有复杂的历史,虽然历史发展时空存在着许多“类似事物”,但它们的来源和功能都不一样,有着自己发展的历史线索,不能从“人类心灵的自然活动来追塑”。“文化必须就它本身特有的历史过程来了解”。因此,博厄斯认为理解或解释某一特定文化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重建该文化的独特历史,也就是他自己所说的“构拟历史”。博厄斯在研究方法上运用的是“历史方法”,对特殊的文化现象作相当详细的历史分析。既然他认为文化特质的起源并不容易搞清楚,所以就更注重研究文化特质的分布或传播。博厄斯集中探讨某一文化特质是受谁的影响,由何而来,这一方法继续发展,到后来演变为文化区域理论。每

8、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每一种文化又是各个社会和民族独特的产物,这样的观点的继续发展的结果必定是文化相对论(culturerelativism)的产生。这与其说是一种理论,不如说是一种方法论,一种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博厄斯拒绝承认传统的权威,文化相对论正是在他反对“欧洲中心主义”和“白人种族优越论”的基础上产生的。他也因此成为反种族主义者。在(原始人的心智第一页,他就写到 “文明人以其所取得的成就而自豪,从而卑视人类大家庭中其他比他低下的成员发展阶段的差异并不证明一个人由于遗传而在生理结构上比另一个人低一等”。(人类学与现代生活反映了一种反种族主义和反民族主义的观点,也就是文化相对论。博厄斯指出

9、,种族、民族并无优劣之分,文明人与原始人之间的差异只是表面现象,一切人种构造都是一样的;各族文化发展的水平不同并不是由于生理原因,而是由于社会原因和历史条-5件。所谓古典进化论者强调的进化序列实在是无稽之谈,世界上并没有文化的高低之分,将西方的社会制度作为人类发展的最高阶段更是荒唐可笑。博厄斯在书中一再强调,并不存在人类文化发展的普遍法则,因为每一个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每一个民族都有其值得尊重的价值观,不论用哪一个外族的观点和价值体系去衡量都是不准确的,并不能真正理解该民族和其文化的内含,相反还会给自己戴上有色的眼镜,用西方所谓发达的眼光去看待“落后”民族的方法更不可取,因为这只能导致西方人

10、无节制的自我膨胀情绪。博厄斯说: “从离现代文明之外的文化去加以考察例如中央非洲的黑人、澳大利亚人、爱斯基摩人、中国人的社会理想,同我们的社会理想是如此不同,以至于他们对人的行为的评价是无法比较的,一些人认为是好的,另一些人则认为是不好的。”文化价值是不能以自己的文化为标准,去衡量异族和他们的文化的及社会生活中的事物与活动的,即不同的文化背景有着不同的价值和功能。任何一种文化只能从该文化内部去研究和理解,博厄斯认为“像这样复杂的现象是不可能有绝对体系的。绝对现象体系的提法总是反映出我们自己的文化。”我们不可能对我们自身文化之外的文化作出科学的概括和认识。这其实就是人类学家与研究对象互动的问题,

11、是所谓的研究主位与客位的问题,博厄斯显然是赞成从被研究民族和文化本身的观点来看问题,从该文化内部来理解。应当指出,这种对于其他文化的公允评价实际上是非常难做到的,自己的价值标准总会在研究问题中产生折射。当代人类学正是从这一方面进行反思的。不过,文化相对论的提出,确实揭露和防范了那种依据我们自身文化价值观念来对别的文化的价值作出判断的作法。就此而论,文化相对论确实是认真而负责地进行田野调查和文化分析的一个先决条件。-6从人类学与现代生活中,我们可以舜韶博厄斯对传统的藐视和反叛姚在那排 1声优势的时代 3t:?l.fo.认海/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浓化的选择并非蒸 龚!J 考虑,而是蒸.于精绪一如mv.

12、ch 。一因此,他反对依照所谓唯份肺理性褥准来了解别钩文一化和思想体系,更反对将西欧的思想原则加诸于其他民族的信仰上。事实上,理性是附属于情绪的,情绪是人们在日赏生活中将习以为常的思想_与行.为模式加以合理北的手段。:J!.勺_博厄斯对文化中情绪的系统说明,集中在人类学与现代生活的“文化的稳定性”和“教育”两章中。他指出,当一个行为在一段时期被经常重:复后,就会变为不由自主约,人们在做它们时,通常不会与意识层面发生联系,因而以为这些行为是本能(由机体决定的)的。任何与此相违背的行为和思想都将遭到严厉的抵触。譬如,一走路的姿势、餐桌上的礼节等,习以为常后都将变得仿佛是天生自然的一样。它们变成了无

13、意识的,而不受有意识思想的支配、甚至发音器官也是一样,当你适应了一种发音器官的整体运动后,要改变去适应另一种是非常困难的,这就是为什么成人较孩童学习语言更难的原因。而任何有背于发音和语法规则的行为和语言都将遭到我们的严厉指责。我们总是无法容忍与自己的习惯相背的行为,这正是因为习惯的模式伴随着情绪。“任何与我们习惯相异的行为都是可笑的或令人不愉快的,这得由伴随它的情绪而定”。博厄斯列举了教徒们对待异己的强硬态度来说明问题。他们从小就在一种受宗教感染的情绪下生活,对异教徒的憎 J 限已经深深埋在他们的思想中。情绪的生成与对传统到遵循是离不开的,而这根本就不属于理性思考的范畴。人们对传统的依赖性非常

14、强大,例如,使用工具是本能,而制造工具则有赖传统,这是为什么工具的形态不同的原因亡,人们对传统的信任没有经过哪怕是一丁点儿的理性思考。因此,对博一厄一断来说,理性不是人类性与社一会制度-7的基础。因为它在面对情绪与习惯的支配影响之下,是较为脆弱和无能为力的。对情绪的放任是形成自我中心的关键,对传统的依赖则是产生民族隔阂的重要原因。因此,文化相对论可以说是建立在对情绪的分析上的、。正是人们的不理性,造成了对传统的迷信、,基于上述理念,博厄斯提出:“对社会文化的科一学研究,要求研究者不受我们的文化为基础的任何评价的束缚。这样,可使人类学家清楚地分析各民族正常生活状态和受其他文化影响的生活状态、只有

15、我们能够在每种文化自身的基咄上深入每种文化及思想,并把.在人类各个邵分发现的文化价值列入我们总的客观研究的范围,如此,客观的、严格科学的研究才有一可能。”一博厄斯提出,任何文化特质或元.素,都必须首先依据它在某一独特的文化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以及一 LJ 与所属文化的价 f系统等的关系加以解释和判断。也就是说,交_化是整合的。,他强 i 周各邵分之间的联系及其与整体的关系,认为邵分只有在整体中才能得到合理和正确的解释。他始终强调整体重于局邹,他认为研究局部的目的是为了要了解整体,了解整个文化。我们可以在博厄斯的学生 R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等著作中看到对这一观点的进一步阐释博厄斯的文化相对论能平等地看待各民族的文化,具有一进十意义。这也是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中,特别是知识界中应当加以更多关注的。,尽管中国社会及其生活于一其中的学者并没有表现出强烈的种族中心主义,但也应看到,文化中心主义的意识在我国由来已久,并根深蒂固。人们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国内一各民族排列在一个由低到高的发展序列中,在各民族之间努力划分出先进和落后,将从语言文字到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都构拟出一个以自我想象的进步阶梯。与此同时,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民族主义也有抬头的危险。在这样的形势下,重新翻译(人类学与一砚飞生潇 一书就具有更大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