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项脊轩志-教案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2705767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6.项脊轩志-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16.项脊轩志-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16.项脊轩志-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16.项脊轩志-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16.项脊轩志-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6.项脊轩志-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项脊轩志-教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6 项脊轩志【教学目标】1.体会本文以日常琐事平淡中见真情的写作特色。 2.学习本文善于选取富有特征的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作者,朗读课文基本了解作品的记事抒情,表达情怀的特点,口译第一、二、三段,继续积累有关文言知识。 2.难点:引导学生掌握从课文中捕获重要信息,融会贯通,深入理解文章的能力。【教学方法】串讲法、诵读法、合作探讨【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清朝的袁枚在他的祭妹文中抒写了对于亡妹的追思,然而那种“死者已矣,生者何堪”的内心的伤痛是不易言明的,于是尽管全文无一“泪”字,却不禁让人潸然泪下。也许在很多人的心中都有一种难言的伤痛

2、。明朝的归有光在他的项脊轩志中也诉说了他对于亲人的思念,下面请听此文的配乐朗诵,让我们来体会一下归有光心中的那一种难言的伤痛。下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在项脊轩中记录了作者一生中的几个时期?明确:幼年、少年、成年,以束发、结婚为界。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1.题解在学生阅读“项脊轩志”注解的基础上,教师补充: 项脊轩志又名项脊轩记,是明代作家归有光的散文代表作。“项脊轩”是作者在昆山时的书斋名,以此为名,有两重含义。其一:书斋很小,如人的脊梁之间,从文中“室仅方丈,仅容一人居”可以看出。其二:归有光的远祖归道隆曾在太仓泾居住,作者自号“项脊生”。把自己书斋命名为“项脊轩”,含有怀远追宗之意。 2.作

3、者简介归有光,字熙甫,明代散文家。他自幼苦读,9 岁能文,但仕途不利,35 岁才中举人,后连续 8 次考进士不第。于是迁居嘉定,在那里读书讲学二十余年,世称 “震川先生”。到 60 岁才中进士,授县令职。有震川文集40 卷。三、听课文朗读,初步感知文章 1注意下面几个词语的读音 渗漉 l 修葺 q 垣 yun 墙 栏楯 shn 珊 shn 珊 爨 cun 庖 po 先妣 b 呱 g 呱 阖 h 象笏 h 扃 jing 牖yu 2志”:记。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我们学过的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也属这类文体。说说这篇文章记了哪些事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记述了“项脊轩”前后两次

4、修缮变化,回忆了祖母、母亲、妻子三代女人的点滴往事,抒发了自己对家道中落,物是人非,怀才不遇的悲叹。 四、翻译第一二两段,积累有关文言知识 1学生默读课文第一、二、三段。 2口译第一、二、三两段。 3积累相关的文言知识。 (1)结合课文,掌握下面几个词语的意思 方丈:一丈见方(古今义) 雨泽:雨水 渗漉:渗透,漏下来。 顾视:环顾四周。顾,环顾,向四周看。 洞然:明亮的样子 冥然:沉默的样子 增胜:增添情趣。胜,美。 珊珊:明洁晶莹的样子。 再变:变化了两次。再,第二次,两次。 类:像。 比去:等到离开。比,等到。 (2)注意下面几个人称代词 予居于此:我 而母立于兹:你 汝姊在吾怀:你,我

5、余泣:我 久不见若影:你 (3)注意下面几个加点词语词义或词性的变化 使不上漏:从上面 雨泽下注:向下面 垣墙周庭:用垣墙 前辟四窗:在前面 内外多置小门墙:在内外 东犬西吠:向西 以上名作状 乳二世:喂养 名作动 (4)讨论下面几个句子的句式特点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判断句。也,表示判断。 妪,先大母婢也:同上。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又于庭杂植兰桂竹木” ,状语后置。 鸡栖于庭:“鸡于庭栖” ,同上。 读书轩中:“(于)轩中读书” ,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五、朗读并翻译第三、四、五段1朗读第三四五段 2口译第三四五段 3积累相关的文言知识。 (1)结合课文,掌握下面几个词语的意思 归:旧时

6、指女子出嫁。(后面的归宁,指出嫁女子回娘家探望母亲) 无聊:没有依靠。(古今意,今译没有意义) 制:规制,格局 盖:伞。 (2)讨论下面几个句子的句式特点 其制稍异于前:状语后置,其制于前稍异。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判断句。 六、布置作业1.完成全优课堂第 16 课“基础积累”部分。2.完成课本第 103 页思考与练习第一题。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 昨天我们学习了一篇古文,作者?题目?内容? 明确:归有光,项脊轩志,记述了“项脊轩”前后两次修缮变化,回忆了祖母、母亲、妻子三代女人的点滴往事,抒发了自己对家道中落,物是人非,怀才不遇的悲叹。 全班齐读课文。二、整体感知(一)幼年归有光的

7、伤痛问题:让我们以时间为序,看幼年的归有光心中是否有伤痛,有什么伤痛?1.提示:联系自己,在孩子的记忆中谁是印象最深刻的人?(母亲) 作者是怎样写母亲的? (学生找课文) “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 他的家中有一个老妪,通过老妪的回忆写母亲,这说明归有光自己对于幼年的事情并不记得,对于母亲的音容笑貌是没有印象的,幼年丧母。2.提示:母亲是怎样的人?(学生查找课文) 老妪说, “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问寒问饥,关爱子女,慈母心肠。补充:评论要知人论世,要将人物放到当时的背景中去理解,这样的母爱有否与众不同之处?也许我们认为母亲对子女的照顾是天

8、经地义的,但是在以往的封建大家庭中,子女的生活琐事一般有专门的保姆或奶妈负责,无需母亲操心,这与现在有所不同,而归母一听孩子哭泣,就来嘘寒问暖,可见归母对孩子的关爱到了无微不至的程度。 归纳:作者八岁丧母,很早失去了慈母的关爱 ,对于母亲的音容笑貌是没有印象的,对于一个日渐长大的孩子来说,想象和怀念母亲的感情一天比一天浓厚,乃至于成为一种阴影笼罩在心头。而今,母亲早已逝去,而母亲遗踪却处处可见,母亲亲切的话语还响在耳边,于是,作者不禁潸然泪下。这是第一点不易言明的伤痛缺失母爱的幼年。(二)少年归有光的伤痛1.提示:幼年的作者缺少了母爱,而少年的他却得到了谁(祖母)的疼惜,这是一种怎样的疼惜?(

9、学生找课文)“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疼惜、宠爱、明责暗赞。“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忧虑、关切、喜悦、伤感(怕自己见不到)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勉励、期待(望孙取得功名、光宗耀祖) 。明确:平平常常的几个场面、几句话语、几个动作将老祖母对孙儿及其疼爱、关切、望孙成龙之情写得淋漓尽致。2.提示:少年的伤痛只是对祖母的怀念吗?为何祖母有如此大的期望?家道败落,祖母的全部希望(从何看出?) 过去:象笏是一件官宦人家才有的东西,其为象牙制成,可见归有光的祖上为官不小。在朝堂之上面向皇帝陈说国事,是归家当年的荣耀

10、,而此时的归家已经出现了衰败和离析的局面。 此时: 轩“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学生查找课文) 这个并非官宦人家子弟读书的地方充分暴露了归家的败象。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 这里表明这样一个日益败落的家庭已经到了叔伯之间各人顾各人的程度了。 明确:归家这样一个家庭当然渴望有一个能够支撑门户、重振家声的人物出现,所以,归有光肩上的期望之负是很重的。3.提示:那么,他实现了祖母的期望了吗?科场不利 按照常规,像归有光如此出色的人才是应该得到命运之神的青睐的,至少,像我们今天一样,到了十七八岁就应该上个大学,可是,18 岁

11、(写作此文的时候)的归有光并没有中得科举,像许多高考失利的孩子,一再补习,直至 35 岁才中举,也就是他妻子去世后两年,即补写这篇散文后两年才中举,其后二十余年,到 60 岁才中进士,接连八次科举失利,我们理解这篇散文中归有光的内心伤痛,有必要联系这整个的经历。(联系自己父母、亲友、老师的期望,因为中考高考而来自于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的压力) 归纳:这份伤痛中至少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大家庭的颓败衰落、混乱离析,使他不无遗憾与惆怅(“凡再变矣”) 。幼年早慧却遭遇科举不利、怀才不遇、功名未成的现实,这是难以承受的。 祖母的期望,他的家庭、辜负祖母的期望给他内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这多方

12、面的感受合在一起,共同构成归有光的内心伤痛的重要内容。于是当作者瞻顾遗迹,回想当年祖母的殷切希望,又怎能不长号痛哭呢?这是第二点不易言明的伤痛有负众望的少年。 (三)成年归有光的伤痛要求:请同学们仿照前面两点的分析归纳,对成年归有光的伤痛作分析并归纳。痛失爱妻,有多痛,为什么,作者与妻子的感情如何?(同学回答)“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 学生明确: 归有光 23 岁结婚,婚姻生活非常美好,小小的轩中不时传出夫妻间幸福的

13、欢声笑语,姨子们的关心说明其在娘家时常提起与丈夫在一起的幸福生活,其妻温婉动人的美好形象历历在目,夫妻间浓厚的鱼水深情在归有光的内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补充:其夫妻之情在当时有否特别之处,联系我们所学的课文进行思考。在封建社会中礼教盛行,特别是宋明时期,那些封建士大夫即便是夫妻相处也有很多的繁文缛节,男尊女卑,丈夫总是高高在上,女子却要受到许多的约束。如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四婶没有自主权,只能看鲁四老爷的脸色行事;曹禺雷雨中的繁漪虽然没病却只能服从丈夫周朴园被迫吃药。归夫妇的情感在当时是非同一般的,他们俩无话不说、两情无猜、琴瑟相和,可以“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不受约束,身心自由,可见

14、其平等、和谐的夫妻关系,非同一般的恩爱。归纳:遗憾的是半途中其妻撒手西去,人生中的一点亮色转瞬即逝,其时,归有光 29 岁,刚刚步入中年,中年丧妻,人生之大不幸归有光又占其一,这是对归有光的又一次沉重打击。站在庭院中,看到妻子生前亲手栽种的枇杷树,亭亭之树已长成,而亭亭之人已逝去,怎么能不感慨万千呢?这是第三点不易言明的伤痛痛失爱妻的成年 三、合作探究1.分析、鉴赏作者对悲喜感情的表现手法 (1)作者写先母问儿,大母过轩,等都是生活小事,而且人物的言语也不多,却感人泣下,这是为什么?(学生讨论) 教师明确: 人物的言行切合人物的身份特点; 事情虽小却足以传递先母的慈爱,祖母的疼惜之情、期待之清; 这些人事亲情的离合变化又是在家道中落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对于一个大家庭来说,兴旺时的繁华安逸生活也许算不了什么,但衰颓困顿中的相互支撑更显的不易,弥足珍贵。(学生要理解到第小点有一定难度,需要一定的启发) (2)写平常事要抓住容易传递情感的细小处,即抓住细节描写,本文中有哪些细节让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讨论) 教师举一两例,学生可以自由发言(如小鸟啄食,人至不去;先妣叩门问寒,老妪门外应答;大母以手阖门,持象笏至;妻凭几学书等) 2.讨论:思想内容以上抓住本文以生活琐事体现真挚情感的特点,分析了其中的细节描写以及作者抒发情感的表现手法,总而言之,看似平淡如话,文字也甚为简略的项脊轩志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