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诊疗常规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704863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瘫诊疗常规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面瘫诊疗常规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面瘫诊疗常规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面瘫诊疗常规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面瘫诊疗常规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面瘫诊疗常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瘫诊疗常规(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面瘫诊疗常规1、病名1.1 中医:面瘫国标 GB/T16751.1-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疾病部分(序号4.28)2.2 西医:面神经炎或面神经麻痹2、定义2.1 中医: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乘虚入中面部经络,致气虚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出现涡僻。 2.2 西医:多由于局部受风或寒冷刺激,引起面神经管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缺血、水肿,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局部营养血管痉挛,导致组织水肿,使面神经受压而出现炎性变化。3、诊断标准3.1 西医诊断标准3.1.1 可有面部受凉史,起病突然,常在睡眠时发作。3.1.2 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

2、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 2/3 味觉减退或消失、听 觉过敏等症。3.1.3 患侧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Bell 氏征阳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伸舌居中。3.1.4 头颅 CT 或者 MRI 无异常发现。3.2 中医证候分类 3.2.1 风寒阻络:多有面部受凉史,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伴恶寒发热、头痛、咳嗽、流涕,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3.2.2 风热阻络:突发口眼歪斜,目干涩,伴发热头痛,咽干,关节不适,舌尖红,苔白或薄黄,脉浮略数。3.2.3 风痰阻络 :口眼歪斜,

3、患部麻木作胀,或有面部阵发抽搐伴平素头身困重,胸闷脘痞,舌体胖大,苔白腻,脉弦滑。3.2.4 气虚血瘀:口眼歪斜,日久不愈(或有外伤史),面肌僵硬,时有抽搐,面肌萎缩或松弛,面色无华,伴声低懒言,乏力,自汗,舌质紫暗,苔白,脉虚无力或涩。4、治疗4.1 一般治疗:4.1.1 面部注意避免风寒,必要时应戴口罩、眼罩,每日点眼药水2-3 次,以预防感染4.1.2 可予以阿昔洛韦 0.5 抗病毒,地塞米松 10mg 消炎,乙酰谷酰胺 0.6 营养神经,血栓通 0.45 活血化瘀等(根据情况选用 1-3样药使用)4.2 中医辨证施治4.2.1 风寒阻络4.2.1.1 证候:多有面部受凉史,突然口眼歪斜

4、,眼睑闭合不全,伴恶寒发热、头痛、咳嗽、流涕,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4.2.1.2 病因病机与证候分析:多由于素体体虚或风寒太盛,风寒乘虚入中面部经络,致气虚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出现涡僻。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为风寒阻络之象。4.2.1.3 病性:属实4.2.1.4 病位:面部4.2.1.5 辨证结论:风寒阻络4.2.1.6 治法:疏风通络,和营牵正4.2.1.7 方药:葛根汤合牵正散加减葛根 12g,麻黄 6g,桂枝 6g,白芍 15g,白附子 10g,僵蚕 10g ,全蝎 6g,防风 10g,甘草 3g4.2.1.8 针灸治疗取穴:攒竹、鱼腰、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

5、合谷、风池针用泻法,留针 30 分钟,十天为一疗程。4.2.2 风热阻络4.2.2.1 证候:突发口眼歪斜,目干涩,伴发热头痛,咽干,关节不适,舌尖红,苔白或薄黄,脉浮略数。4.2.2.2 病因病机与证候分析:多由于素体体虚或风热太盛,风热乘虚入中面部经络,致气虚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出现涡僻。舌尖红,苔白或薄黄,脉浮略数为风热阻络之象。4.2.2.3 病性:属实4.2.2.4 病位:面部4.2.2.5 辨证结论:风热阻络4.2.2.6 治法:疏风清热,通络牵正4.2.2.7 方药:柴葛解肌汤合牵正散加减柴胡 10g,葛根 12g,生石膏 24g,黄芩 10g,白芷 10g,白芍

6、12g,桔梗 10g,薄荷 12g(后入),白附子 6g,僵蚕 10g,全蝎 6g,甘草 6g4.2.2.8 针灸治疗取穴:攒竹、鱼腰、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合谷、曲池针用泻法,留针 30 分钟,十天为一疗程。4.2.3 风痰阻络4.2.3.1 证候:口眼歪斜,患部麻木作胀,或有面部阵发抽搐伴平素头身困重,胸闷脘痞,舌体胖大,苔白腻,脉弦滑。4.2.3.2 病因病机与症候分析:风热太盛,正步胜邪,风热乘虚入中面部经络,致气虚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出现涡僻。舌尖红,苔白或薄黄,脉浮略数为风痰阻络之象。4.2.3.3 病性:属实4.2.3.4 病位:面部4.2.3.5 辨证结论

7、:风痰阻络4.2.3.6 治法:祛风化痰,通络止痉4.2.3.7 方药:玉真散加味牵正散合白附子 12g,僵蚕 10g,全蝎 6g,胆南星 12g,防风 10g,白芷 10 g,天麻 10g,羌活 10g,白芥子 12g,甘草 3g4.2.3.8 针灸治疗取穴:攒竹、鱼腰、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合谷、丰隆针用泻法,留针 30 分钟,十天为一疗程。4.2.4 气虚血瘀4.2.4.1 证候:口眼歪斜,日久不愈(或有外伤史),面肌僵硬,时有抽搐,面肌萎缩或松弛,面色无华,伴声低懒言,乏力,自汗,舌质紫暗,苔白,脉虚无力或涩。4.2.4.2 病因病机与证候分析:年老脏阴不足,脏腑衰败,精血亏少

8、,元气耗伤,气血亏损,气虚则运血无力,血行不畅,面部瘀滞故出现口眼歪斜,气虚推动无力则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质紫暗,苔白,脉虚无力或涩为气虚血瘀之象。4.2.4.3 病性:属虚4.2.4.4 病位:心、脾4.2.4.5 辨证结论:气虚血瘀4.2.4.6 治法:活血祛瘀,补气通络4.2.4.7 方药:补阳还五汤合牵正散加减赤芍 9g,川芎 9g,桃仁 9g,红花 9g,地龙 10g,黄芪 40g,全蝎 6g,僵蚕 6g,当归 15g,白附子 10g4.2.4.8 针灸治疗取穴:攒竹、鱼腰、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合谷、气海、三阴交针用平补平泻法,留针 30 分钟,十天为一疗程。4.3 西医治

9、疗:.可予以阿昔洛韦 0.5 抗病毒,地塞米松 10mg 消炎,乙酰谷酰胺 0.6 营养神经,血栓通 0.45 活血化瘀等4.4 推拿治疗:以上各型均可使用。手法可选按、揉、点穴、抹等法。4.5 中药薰药:可随证选用口服中药处方面部中药蒸汽熏洗,每次 30 分钟,每日 1 次。5、疗效评定:5.1 治愈:原有各型症状消失,额纹恢复,眼睑闭合完全,鼻唇沟及口角恢复。5.2 好转:原有各型症状好转,额纹、眼睑、鼻唇沟及口角部分恢复。5.3 未愈:症状无改善。5.1 难点5.1.1:面神经麻痹恢复后,个别病例可复发,复发的时限为 10 天-20 年不等,约 80%病例在 2-3 月内恢复,若在 6

10、个月以上尚未恢复者,则日后完全恢复正常的希望不大。5.2 基于上述难点提出的对策:5.2.1 坚持辨病与辨证(分型)相结合:5.2.2:加强面瘫的临床研究。从临床报道看,仍需加强面瘫的早期诊断标准研究,并应用中医四诊观察症、舌、脉变化,制订出不寐诊断治疗量表并推广使用。积极治疗轻度、中度,重视重度不寐,提高临床疗效,是中医研究本病的关键。为保证科研水平,应根据有关标准制定出严格可行的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和多中心大样本的科研方案。在康复、调护上注意运用情志疗法、药膳疗法、功能锻炼、针灸、中药、气功等方法。5.2.3 加强人群健康教育,加大患者对面瘫的重视力度,做到防治结合。尤其做到早知晓,早预防,早治疗,提高治愈率,防止病情加重和反复。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