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支架教学反思及成果共享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704651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搭支架教学反思及成果共享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搭支架教学反思及成果共享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搭支架教学反思及成果共享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搭支架教学反思及成果共享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搭支架教学反思及成果共享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搭支架教学反思及成果共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搭支架教学反思及成果共享(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研究的专题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所教授的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形状与结构”的第二课搭支架。本课是在前一课认识形状与承受力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和动手制作活动,使学生认识和发现:不同形状的支架稳固性不同;三角形支架是最稳定的结构,进一步激发学生研究形状与承受力、结构与稳固性关系的兴趣,提高学生选择合适材料、掌握连接方法、自己设计结构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教育教学具体内容:教材安排了四个教学内容:从日常生活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结构,引发学生关注形状、结构与稳固性之间关系;组织学生动手搭平面支架,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发现三角形支架不容易变形;引导学生运用

2、三角形支架不容易变形的特点,动手搭建立体支架,进一步体会三角形结构的稳固性;引导学生联系生产和日常生活实际,应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解释周围常见建筑物的结构特点。 教育教学具体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提出生产生活中与结构有关的问题,并设法解释。初步学会搭建平面支架和增大其牢固程度的方法。初步学会设计和制作立体支架的方法。科学知识:知道不同的形状变形程度不同,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原来活动设计分析:(优劣分析)教学过程:(35 分钟)一、创设情境,问题导入(1 分)出示垫子,老师谈话:同学们,

3、体育课上,垫子搭成这种形状,出示台历,它们的共同之处在哪里? (板书:支架)(板书:三角形)师板书:稳固?师:支架有三角形,还有?生: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师板书四边、五边、六边,问:究竟谁更稳固呢?今天我们就亲自搭支架做做实验(板书:在“支架”前面加“搭”)二、学生操作,感知三角形是稳固的(10 分)1、探讨制作支架的方法(1 分)师:出示思考题让学生读思考题:做支架需要什么材料?怎么做?注意什么?生:连接。连接牢固,注意别扎手。师:6 分钟时间,小组合作。看哪一组搭得又安全又快。2、学生制作,老师巡视。(5 分)放在桌上展示3、实验:(2 分)师:谁最稳固?你怎么知道的?用手拉拉,不变形的

4、就是稳固的。老师板书:不变形学生实验4、汇报(2 分)指名汇报,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什么?老师同时把自己搭的展示在黑板上师板书:把问号擦去 稳固请同学重复 同时视频三、加固平面支架,加深对三角形结构稳固理解(17 分)1、引导学生看黑板。看着这些不稳固的支架你有什么想法?指名读思考题:用什么方法使支架在不改变原形的基础上变得稳固?4、5、6 边形都要加固,小组分一下工,说说你们小组的分工情况吧,好,看哪个小组搭的安全、稳固(半分)2、学生加固 5 分钟。2 分钟练习讲解。每组依次把加固好的支架贴在长纸上,老师巡视。老师最后统一贴在黑板上。 3、汇报展示:(10 分)(1)指名汇报:四、五、六边形

5、讲解演示(5 分)生:在四边形中间加了几根吸管,使它变成几个三角形。支架变得稳固。五、六边形的同样如此汇报。(2)师总结:加吸管就叫架梁(板书:架 梁),出示视频(1 分)(3)老师分别指着四、五、六边形一排:哪个更好?为什么?(在黑板上同时决出胜负)(3 分)现场随机的发现,老师调整师:指着多边形支架和三角形支架问:同样稳固了,你们还有什么发现?(半分) 三角形支架还有什么好处?(用料少)生:三角形用料少师板书:用料少(3)总结收获:告诉你的同伴,指名总结。视频展示(半分)四、加固立体支架,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的稳固性。老师有件事情大家帮忙出示椅子晃一晃,有什么问题,帮帮我好吗?汇报,讲原因(3

6、 分半)五、了解生活中更多的三角形结构1 师: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三角形支架了?有什么好处?学生回答,老师和学生共同判断。(1 分)2 师:老师也搜集了一些信息,我们看看好吗?(1 分)视频:学生可以画出来并说出好处。老师只问一个:如果没有三角形支架会怎样?六、收获(半分)(说说你的收获)谢谢孩子们! 自我设计验证实录:(教学教育实录)一、创设情境,问题导入二、学生操作,感知三角形是稳固的三、加固平面支架,加深对三角形 结构稳固理解四、加固立体支架,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的 稳固性。五、了解生活中更多的三角形结构反思: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

7、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新课程实施以来,这一理念已在广大科学教师心中扎下了根,并且指导着教师的教学。科学课上,我们看到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自体验,亲身经历着一个又一个的探究过程,科学课呈现出了与以往常识课明显不同的特点:学生动手机会多了。然而,学生的科学探究到底情况如何?以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效果到底如何?事实上,我们的许多科学课都存在着课堂教学低效的现象,这是我们值得注意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学生的科学探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老师为学生创设科学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1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材料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材料,是有效科学探究的前

8、提。我们都知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科学教师来说,我们的“米”便是材料,没有材料,我们的科学探究也就无从开始,没有材料,我们的科学课成了纸上谈兵。因此,作为科学教师,我们也深刻体会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就必须准备好材料,这是有效科学探究的开始。然而,仅仅按教材上的提示准备材料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材上所提示的材料,有时在教学时,会因为学生认知上的差异、年龄上的特点等一些问题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从而影响教学效果。本课选择常见的材料吸管,让学生通过搭各种边形的支架,从而体会到三角形的支架是最稳固的,然后,让学生加固不稳固的支架,让它变的更稳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了加固支架

9、的方法。2提出有价值的科学性问题提出有价值的科学性问题,是有效科学探究的基础。人是天生的探究者。婴儿自呱呱坠地起,就动用所有的感官去感受、去了解周围的环境。当儿童发现令他们迷惑不解或者感到有趣的事物时,好奇心就会被激发起来,接着他们会提出一些问题,并想方设法寻找问题的答案。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探究欲望一旦被激发,就会对研究活动感兴趣,并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坚强的意志参与研究活动,进行有效的研究。而我们的科学探究正是围绕科学性问题展开的,科学性的问题最好是学生身边所熟悉的现象或事物引发的,并且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科学性

10、问题,是有效科学探究的基础。本课让学生观察日本建筑发现是框架结构,用到的是三角形支架,引导学生提出“为什么选择用三角形的支架”和“哪种支架最稳固”“我们用什么办法让不稳固的支架变得稳固?”这些有价值的问题。3精心设计小组合作的方案精心设计小组合作,是有效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在科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小组合作,分组实验。在分组实验时,教师要尽量安排让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工作,让他们全员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来。本课先让学生讨论如何设计,如何合作,然后指导小组成员一个动手加固,一个剪胶带,一个拿吸管,一个观察。这样的安排就让小组中的几位学生都有事可做了。不足之处:1、引导学生仔细倾听,发现问题还不能及时补救,应变能力不强。2、还不能捕捉到学生交流中的矛盾,为学生创造辩论的机会。3、老师启发性语言再规范些,几句话可以一次性问完就不能分散问,废话不能要。比如:对不对,好不好,行不行4、能让学生讲的就让学生来讲。成果共享:(一) 教学策略:教师策略:1 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材料2 提出有价值的科学性问题3 精心设计小组合作的方案学生策略:1、 学生选择恰当的材料2、 会提有价值的科学性问题3、 小组内的成员之间会合作(二)专题策略教师策略: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条件,适时“导”、“拨”学生策略:都能规范、科学地动手动脑。自行探究获取科学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