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32696820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 年 级 语 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加强朗读,把握文意2、掌握常用的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3、品味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4、感悟作者旷达的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1079年,因反对王安石被贬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背景补充,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到黄州做一个 有职无权的 闲官,结识了也被贬到黄州的张怀民。他们满腹才情,有着凌云壮志,怎奈世事无情,他们英雄无用武之地,同病相怜,

2、只好用清风明月消磨时光。当诗人夜晚闲来无事,“解衣欲睡”时,忽见窗外皎洁的月光,不由得触动了诗人的心绪,而这异样的感觉又能说与谁听呢?或许只有同病相怜的人才知晓吧。于是诗人欣然起行,往承天寺寻张怀民一同赏月。,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课文朗读苏轼,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读准下列句子的节奏,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

3、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户( ),门,欣然( ),愉快地、高兴地,念( ),想、思考,遂( ),于是、就,寝( ),卧、睡,相与( ),共同、一起,步( ),散步,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裳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便很高兴地起来走动。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夜游原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空明( ),清澈透明,盖( ),连词,相当于“原来是”,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水藻、

4、荇菜纵横交叉,原来那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描绘庭中月光的澄澈),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不过,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绿竹和翠柏?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惋惜无人赏月),夜游过程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欣然”“念无与为乐者” “遂”、“寻”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欣喜之情有点遗憾不假思索中有点激动心有灵犀的喜悦从容 闲适,研究探讨,1、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作者和张怀民一起在夜里游承天寺的事。,2.去夜游的一般是什么人?,如:睡不着的人,与众不同的人,3.苏轼自己怎么说?,闲人,4、根据你对

5、课文的理解,给“闲”字组词,并从文中找出理由说说为什么?,悠闲、空闲、清闲、闲趣、闲愁,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通达乐观,闲,精彩赏析,1、说说你对“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中景物描写的理解。,2、怎样理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罗丹,自然是心灵的最佳归宿,无论是苏轼还是你我他,在生活中难免遇到各种困扰,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个性诉说,当我们面对困难的时候,就让我们去读一读苏轼吧,愿我们的心灵永远清澈明净;当我们面对风雨的时候,就让我们去学一学苏轼吧,愿我们的人生更加豁达从容!无论是挫折还是悲伤,就让景的美妙去承载那份情的重荷吧!,1、调动你的语文积累,说出两句吟咏月亮的诗句。,作 业 设 计,2、对比前篇课文,找出异同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