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境学习理论构建幼儿园情境式区域活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696792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情境学习理论构建幼儿园情境式区域活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基于情境学习理论构建幼儿园情境式区域活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基于情境学习理论构建幼儿园情境式区域活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基于情境学习理论构建幼儿园情境式区域活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基于情境学习理论构建幼儿园情境式区域活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情境学习理论构建幼儿园情境式区域活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情境学习理论构建幼儿园情境式区域活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基于情境学习理论构建幼儿园情境式区域活动摘要:情境学习将学习置于建构它的情境脉络中,它认为学习是一个在情境中参与完成的过程。在学校教育中,它要求教师创设适宜的情境性学习环境,激发学习者积极的学习思维,从而促使学习者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基于情境学习理论构建幼儿园情境式区域活动是对情境学习理论的一种合理应用。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创设生活情境、故事情境、问题任务情境、社会交往情境、角色扮演情境等设计区域活动更能激发幼儿主动行为,积极思维。关键词:幼儿,情境,情境学习,情境式区域活动 20 世纪初至今,有关学习理论的研究一共经历了三个范型的转变:行为主义认知理论情境学习理论。随着国内外

2、情境学习理论的不断发展,中小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相关应用研究也逐渐增多、增强。然而在幼儿园教学,尤其是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中,环境创设虽然已引起教师的关注与重视,但大家对情境性环境与学习之间的互动把握较少,对情境学习理论的合理应用少有见到。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区域活动因其带有幼儿自主学习与游戏的性质近年来一直成为幼儿园的主打“曲目” 。但有些幼儿园因过度重视“学习性区域活动”的开设,而将幼儿活动更多地指向于一种“幼儿与学习材料的简单互动”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也常有见到幼儿在区域内任意摆弄材料,而非按照教师预定目标和要求进行有效互动;有的幼儿在区域内活动时间不能持久;有些区域甚至出现了

3、无人或少有人问津的现象。这其中除了幼儿个人兴趣、区域材料投放以及教师对各个区域的态度及指导评价等原因之外,本人认为教师无视或忽视区域情境的设置而带来的某些区域活动的无情境化或情境化程度不高是导致幼儿游戏性程度不高的主要和根本原因。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情境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幼儿的学习与认知本质上是情境性的,他们的活动更应是一种情境性的参与。这个看似简单的道理恰恰被教育者所忽略。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如何让幼儿在情境参与中与环境发生积极的、有效的互动,产生游戏性体验,充分发挥区域活动的价值理应成为大家重视的课题。一、情境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1、学习是在情境中完成的2情境学习是一个综合了许多认知心理学新近

4、研究的理论。它认为学习绝不是简单地由训练或“刺激反应”这些方法所能达到的。情境学习将学习置于建构它的情境脉络中,知识的获得主要受到应用它的活动、情境和文化的影响。 1它强调知识与情境之间动态相互作用的过程,Brown 等人认为:知识与活动是不可分离的,活动不是学习与认知的辅助手段,它是学习整体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学习者在情境中通过活动获得知识,学习与认知本质上是情境性的。 2情境学习理论以新的视角对“什么是学习” “怎样学习”做了诠释。在学校教育中,它要求教师创设适宜的情境性学习环境,在此情境中,激发学习者积极的学习思维,从而促使学习者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它的提出正是弥补了正规学校

5、教育与真实情境生活之间的差距。2、学习是一个参与的过程人类学视角下的情境学习理论还强调真正的学习不是在大脑中对抽象符号的操作,而是参与情境世界的文化实践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知识的获得应该是由边缘参与到核心参与的过程。它将这种学习模式称为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合法”是指基于情境的学习者应是这一过程中“合法”的,而不是作为被动的观察者身份出现,他们的活动在共同参与的情境中进行。 “边缘性参与”是指学习者在从一个新手变成专家的过程中,逐渐从部分的参与发展到完全参与。 3该概念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情境学习的非中心化观点,意在表达突出学习者学习“主体性”责任与权利。也就是说,情境活动的“参与”要求学

6、习者自身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学习。二、幼儿园情境式区域活动的构建(一)情境式区域活动的内涵辞海中关于“情境”的解释为“一个人在进行某种行动时所处的特定背景。包括机体本身和外界环境有关因素。 ”“情境”的相应英文为“situation”和“context” 。与学习活动相联系,前者解释为学习和认知活动所处的文化与历史背景,是客观存在的;后者是教育者设置的或教育者与学习者共同建构的指向于特定学习活动的情境。 4心理学专业学科研究体系中对“情境”的含义为“从广义上来说,它是指影响个体行为变化(产生行为或改变行为)的各种刺激(包括物理的或心理的)所构成的特殊情境” 5可见,关于情境大家还没有给出一致定义

7、,但从中我们可以得出几点共识:首先, “情境”与“环境”相联系,它可以是真实情境也可以是虚拟情境。其次,情境是促进个体具体行动的客观条件,它对行为具有激发或促进功能。基于此,研究者认为幼儿园情境式区域活动即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区域活动的情境环境,投放活动材料,将幼儿在区域中3的自主学习活动置于一种幼儿与环境、材料以及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完好融合与有效互动的活动中,在此过程中,幼儿的活动具有情境性(如故事情节性、社会交往性、问题任务性、生活性等) 、参与性、游戏性,幼儿的行为更多的表现为一种角色(隐性角色与显性角色)行为。(二)情境式区域活动的特点1、情境性情境式区域活动将幼

8、儿活动置于一种教师有目的创设的情境脉络中,因此,区域活动的内容是情境性的,如故事情节性、社会交往性、问题任务性、生活性等。幼儿的行为也是置于某种情境下的行为,它具有某种情境意义,而非纯粹的对某个刺激的反应。在多种多样的情境中,幼儿的行为得以激发,思维得以激活。2、参与性情境式区域活动要求幼儿在情境中通过与材料、环境或幼儿间的互动从而出现与区域内容相宜的一系列参与性活动。这种参与不仅是一种行为上的参与,更是一种心理上、脑力上的积极参与。3、游戏性正如李生兰所说,幼儿园区域活动即是幼儿的“游戏区” ,也是幼儿的“学习区” ,是游戏与学习的融合。我想,它只有先是一种游戏,才能更好地实现幼儿的学习。因

9、此,情境式区域活动在通过幼儿情境性的参与过程中让幼儿获得游戏体验,过程具有趣味性、有互动,促使幼儿行为更积极、主动,实现幼儿知识获得、智力发展、能力培养的有效达成。(三)情境式区域活动的设计方法1、基于生活情境设计区域活动教育离不开幼儿的生活。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结合主题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感兴趣的内容和材料,创设出一种生活化的情境环境,有利于帮助幼儿融入角色,沉浸学习。如在小班生活区“干洗店”的区域活动中,为了摆脱幼儿纯粹练习折叠衣裤、整齐摆放的枯燥,增加幼儿的活动趣味性及生活性,加强其与材料的有效互动,教师将区域创设成一个“干洗店”的情境性环境,为幼儿提供了儿童衣裤、自制熨斗、 “衣橱

10、”及挂衣架等材料。幼儿在区域中将“洗”好的衣服放在“烫板” (桌子)上,手拿“熨斗”沉浸在“熨衣服”的活动中。这种基于生活情境设计的区域活动,可以将幼儿的学习、游戏与其自身生活紧密相连,既提高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又激发了幼儿的有效游戏行为,增加游戏兴趣。2、基于故事情境设计区域活动4故事情境以其生动性、情节性将幼儿带入一种较真实的情境中,如同身临其境。如,中班的表演区开设了“童话剧演艺中心”的区域。教师提供自制服装、道具,并与幼儿一起创设、布置故事场景。幼儿在与同伴进行故事表演的过程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习得更多的表演技能。通过这样的情境表演,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幼儿的表演欲望,增强了表达表现的能

11、力,幼儿间的合作性也有所提升。又如,在小班的建构区创设一种“为三只小猪造新房”的情境,教师在矮墙面上布置了“三只小猪”无家可归的背景图,把幼儿导入到一个故事情境中,激发幼儿用牛奶盒、积木、固体胶、颜料等材料,为“三只小猪”造新家,幼儿在为小猪造房子的过程中习得垒高、排列、配色等相关技能,体验建构的快乐。3、基于问题任务情境设计区域活动真实的问题任务为理解与经验的互动创造机会。在课堂上,学习活动的背景能够反应知识在真实生活中的使用方式,能够保证完整的情境内容不受分解。6因此,将幼儿置于一种问题任务的情境中,有利于引发幼儿发现问题,激发幼儿利用周围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源解决问题的欲望,促发幼儿努力去解

12、决问题的行为。如,在大班计算区 “送信”的区域活动中,教师用大型冰箱盒制作了一幢“摩天大厦” ,每户都有一个信箱,信箱上有门牌号,如 513(即答案) ,而信封上写有各种层次的计算题,如“ 3+2 5-4 6-3 ”等, “邮递员”计算出信封上的题目,就把信投到相应的信箱中。信送完,也就完成了邮递员的任务。又如,在大班 “幼小衔接”的主题活动背景下,创设了“出黑板报”的美工区域,幼儿有强烈成为小学生的欲望,但小学生是怎样出黑板报的呢?基于这样的问题,教师提供黑板、彩色粉笔、黑板擦,让孩子们尝试设计黑板报,分工合作出一期他们理想中的“黑板报” 。在这个区域里,幼儿有商量,有合作,运用已有的美术技

13、能进行构图、排版等,既满足了做小学生的愿望,又提高了幼儿的美术技能,及与同伴协商合作的能力。4、基于角色扮演情境设计区域活动教师创设一种角色扮演情境,让幼儿担当其中的某个角色激发幼儿的相关角色行为,从而增强游戏扮演性,保证幼儿行为的积极性、坚持性。如小班的“美工区” ,教师为幼儿提供厨师帽,围裙,彩陶,泡沫制成的“蛋糕胚” ,并在矮墙面上布置各种“蛋糕”的照片,供幼儿选择喜欢的蛋糕样式,用“彩陶”在 “蛋糕胚”上裱花。幼儿有了“厨师”的角色身份后,任务意识也渐渐形成,制作兴趣亦有所提高,坚持性也更强。5、基于社会交往情境设计区域活动教师以社会生活为原型,在区域活动中创设出一种社会交往的情境促使

14、幼5儿社会交往行为及学习行为的出现。如,在大班“社会交往区” ,教师创设“城隍一条街”的场景,有以美工技能为主的“捏泥人” 、 “画扇面” 、 “做绢花” 、“绘花瓶”等铺面,又有以食为主的“南翔小笼” 、 “绿波廊” 、 “宁波汤团”小吃店,还有以探索为主的“西洋镜” ,还有设置好的几个“自动取款机”等等。在丰富、仿真的情境中幼儿扮演“店主”或“营业员” ,或“厨师” ,或“服务员” ,或“民间艺人” 。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极高,他们快乐地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整个游戏过程幼儿思维活跃,行为积极,不仅相关知识技能得到提升,其买卖技能、人际交往技能也大大提高。参考文献:1 朱小麟.情境认知:教育心理学的“文化”重构.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6 年 6 月2 张振新,吴庆麟.情景学习理论研究综述.心理科学.2005,28(1):1251273 (美)J莱夫,(美)E 温格著,王文静译 .情境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4 余贞.情境学习和学校中实习场的建构.全球教育展望,2006 年第 5 期5 张春兴.张氏心理学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6 梁影,倪其育.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学习环境设计原则.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第 13卷第 1 期,2009 年 2 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