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启动及武小课改现场会上的讲话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695007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启动及武小课改现场会上的讲话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启动及武小课改现场会上的讲话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启动及武小课改现场会上的讲话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启动及武小课改现场会上的讲话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启动及武小课改现场会上的讲话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启动及武小课改现场会上的讲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启动及武小课改现场会上的讲话(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还学生主体地位 让学生动起来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启动及武小课改现场会上的讲话各位教师:课改工作在我镇中小学推行已近三个月,由于实验校、实验班的领导、教 师共同努力,取得可喜成绩,武中成功举办了县局第一个 课改现场会,武小李新的课成为县局小学阶段第一轮课改总结会上的亮点课,得到与会者的好评,周学军校长主备科学课的教学案,成 为县小学科学“问题探究式 ”课模的典型课例将在全县推广, 这说明武圣宫中心校的教 师是敢为人先,并敢于走向成功的一个优秀教师群体。为了在全镇进一步推广推进课改工作,即按中心校的要求,全镇各校六月份预学案进教室,特在武小 举办语、数两个学科教学 观摩活动, 请各位教师认真观摩

2、与反思。老师们:课改是回归教育的本质即解放人、发展人、成就人、 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我们讲的生本教育、人本教育,其 实是扣问 和回 归教育人的良心,是教育人的义务和责任。 课改的核心理念是 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 习,改变过去我们总是把“ 教” 放在主要位置,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重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教学效率低下,推行县局“645” (或三学三 问、四读与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就是要克服过 去教师满堂,不包办代替,要培养学生想 问题、提问题并自己分析问题、提高解决 问题的能力,课堂还学生的话语权, 对此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做好两件事:(一个认识问题,一个操作问题)一、确立

3、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能够清理 师生在课堂教学上的“迷雾” 、引领教师将“教本位”变为“学本位” ,从而 优化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率。同样学生由客体变成主体,学生也就不会站在“ 教”的对面,机械、被动的接受,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将以“授业”为主的课堂变成以 “求知”为主的“学堂” ,从而将他们被压抑的学习积极性,求知自觉性和思维能动性尽情彰显,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有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有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师生情感交流和心灵契会,最终实现以生命弘扬生命,以情感激越情感,以精神建构精神的教育目标, 让师生共同享有尊严,有道德的课堂生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理念, 对 于师生来说,不啻

4、为一道福音,然而尽管人们对这 一理念耳熟能详, 实践的 结果却又往往不尽如人意,那么我们教师怎样才能落实这一理念,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呢?1、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做。为了保证课堂进度,提高教学效率,许多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多样性,将常态化的课堂演变成与部分“尖子生” 的对话。以学生 为主体,应该不分厚薄,不计优劣,不用“ 精英对话”式的虚假繁荣来掩盖对普通学生的漠 视。要有宽广的视野,时刻关注学生的学 习状 态,不 让一个学生游离于主体学习之外。要 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梯度的目标,设定不同难度的任务,保证他们都有事做,都能把事情做好,过上充实的课 堂生活,要洞悉学生的心理要求

5、,以悲天 悯人之心给那些有困难的学生以“政策” 上的倾斜,并 实现绩效评价的漠糊化,使他们免遭课堂上的尴尬。2、学会倾听、让每一个学生都敢讲话。“我的学堂我做主 ”,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 的成长自信。在学生阐明 观点或发表看法时,教 师要学会倾听,即使你不赞成他们的观点,也 应该尊重他们的话语权和犯错权, 绝不能表现出满不在乎的神态,更不能粗暴地将他们的发言打断,要能和颜悦色地听他们把话讲完,以增强他们对学习主体的认识和理解。对于值得肯定的见解,要毫不吝啬地赞赏,千万不可求全责备。 对于不常发言的学生,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讲话的机会,

6、鼓励他们勇敢地站起来,说下去,让他们在观点的阐述中得到参与就是成功。关注过程, 让每一个学生都会思考。以学生 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时常遭遇现实的挑战,是因为我们过分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生怕学生学不会,考不好,以为只有自己讲得多,强调充分,才能让他们记得牢,经得住考试。过分看重结果,往往会让我们的课堂只有知识、没有思想、没有思考的课堂,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不能真正觉醒。因此,我们不能只将目光放在结果上,更不能越俎代庖。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明察他 们的学习感情状态, 给他们以思考的时间和机会,鼓励他们主动发现, 积极思考,大胆 质 疑、深入研讨、理性辨析,让他们在获取方法、感悟技巧时,养成批判精神,形成

7、 创新思维。3、巧妙生成,让师生共同享受成长。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淡化教师的主体,教 师不能一味地按教学计划行事,更不该视师生合作互 动中生成的教学“资源 ”于不 顾,要有强烈的课堂创造意识、及 时捕捉稍纵即逝的教学生成点,巧妙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或适度点拨,让学生深 层感悟,或抓拄契机, 让学生深入探究,或触 类旁通,引领学生获取新知。让课 堂在不断生成中妙趣横生,才能有流淌诗 意的师生共同成长。二、小组合作让学生动起来还未进行课改的班级和教师,在课改开始后,特 别要注意班级学生小组学习的建设和组织工作。 课堂教学上把自主 权还给学生,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小组合作模式就是这样的尝试:

8、以小组为载体,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引 导学生通过自主学 习、合作学习、探究学 习 、发挥情绪、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让教育过程变得更加轻松和有效。1、分组。 实行小组合作时,要先分 组。 教师根据学生的思想状况,认识水平,组织能力,性别比例等基本情况,依据自愿组合与合理搭配的原则,按 58 人为一组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教师一定要注意小组人员的结构的合理性,这是实现小组合作的前提与基础。每个小 组设组长、 观察 员、 记录员和资料搜集员,其中观察员负责监督小组成员参与合作讨论的情况, 资料搜集员负责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这种小 组合作需要打破平常的座位排

9、序,依小组安排座位缩短学生的空间和心理距离,便于学生交流。每个小组 要进行课前准备。小 组成员按照教师确定的预设问题预习,后将产生的疑问提交给记录员,教师则整理出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发现的具有共性、典型性的 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2、互动。 课堂互动是重要环节。在小组讨论时,教 师不再独霸课堂话语权,而是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讨论。 为了避免“过于活跃”的课堂和学生之 间一些无意义的讨论,可以要求小组成员轮 流发言,其他组员要善于 倾听,善于 发现问题,最后由小组长对讨论的问题进行归纳,接着各小 组要派代表发言,介绍本组讨论的结果,并提出没有解决的问题 ,其他小组可以补充、 质疑、

10、答疑。这就由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 ”改为“学生讲,老师与学生共同听 ”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锻炼表达能力的机会。教师要 对学生的发言情况进行针对性评析,鼓励学生的优点,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对一些没有讨论透彻的问题则要讲深讲透,纠正学生知识上的错误,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注意三讲三不讲)。教师不要对学生的发言不作任何评析,这样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要无视学生的回答一味地说好,这样会降低表扬的真正价值。小组成员在教师讲解后,要独立完成练习,对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互相解答和纠错,这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便于小组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和形成。最后各小组在组长的主持下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与感悟,归纳出知识要点。3、原则自主性原则。小组合作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质疑、自主探究。民主性原则。 小组合作要求教师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允许学生在认识上存在差别, 对有独到见解的同学,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反馈性原则。教师要通过巡视或小组记录,及 时了解小组合作的情况,掌握学生动态信息,一旦发现 知识的缺漏要及时弥补,形成有效师生反馈机制。老师们,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更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让教师和学生都 动起来, 课堂活起来,我 们的课堂教学效果一定会好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