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地理 2.1 荒漠化的防治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3268894 上传时间:2017-08-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地理 2.1 荒漠化的防治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地理 2.1 荒漠化的防治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地理 2.1 荒漠化的防治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地理 2.1 荒漠化的防治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地理 2.1 荒漠化的防治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地理 2.1 荒漠化的防治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地理 2.1 荒漠化的防治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荒漠化的防治 同步练习说明:本试卷分为第、卷两部分,请将第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第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要求)1.我国西北地区包括的省(区)简称是()A.陕、甘、宁、青、新B.陕、甘、新全部,内蒙古西部C.新、宁、内蒙古大部及甘肃北部D.内蒙古、新、宁、青解析 西北地区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大部。答案 C2.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是()距海洋远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纬度位置偏高A. B.C. D.

2、解析 西北地区因为远离海洋,加上高大山地,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导致本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答案 D3.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东向西的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主要是由()A.水分差异造成的B.热量差异造成的C.地形差异造成的D.人类耕作方式不同造成的4.关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是其主要原因B.过度放牧、开垦、樵采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C.实施跨流域调水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途径D.建国以后,该地区的荒漠化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解析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东向西的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是由东向西年降水量逐渐

3、减少造成的。人为原因是造成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主要原因。答案 3.A 4.B5.导致内蒙古高原草场载畜量东部远高于西部的因素主要有()年降水量海拔荒漠化程度人口密度A. B.C. D.6.合理利用内蒙古草场资源的措施有()实行划区管理,规定适宜的载畜量减少人工草地,提高天然草地的比重大力发展种植业,控制畜牧业比重实施轮牧和轮流打草制度A.B.2C.D.解析 受水分条件制约,西北地区尤其是内蒙古高原草原土地生产力从东向西逐渐降低,载畜量随之减少。合理利用草场资源的措施应从保护和改善草原土地生产力入手,规定合理载畜量、实行轮牧和轮流打草制度或是大力建设现代化的人工草场。答案 5.C 6.D7.我国内蒙

4、古一些草原地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昔日风光已经不在,代之而起的却是“老鼠跑过露脊梁”的景象,这一变化深刻地反映了()A.过度放牧,草场退化B.鼠害猖獗C.草场的季节变化D.草场载畜量将可继续增加解析 内蒙古草原从“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场景观到“老鼠跑过露脊梁”的现象,说明了其草场的严重退化。答案 A8.万里长城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和东部季风区的分界线我国地势第二、三阶梯的分界线秦汉以来,直到最近一二百年前是我国农业文化和牧业文化的分界线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A.B.C.D.解析 长城作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地理学上又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如长城是我国种植冬小麦和春小麦的分界线;是西

5、北干旱、半干旱区和东部季风区的分界线;是秦汉以来,直到最近一二百年前我国农业文化和牧业文化的分界线。答案 B9.2001 年 3 月我国科学工作者对楼兰古城及罗布泊的考古表明()A.荒漠化问题发生在工业化阶段,古代不曾出现过B.荒漠化完全是战争、瘟疫等人为原因造成的C.人为破坏植被,导致水源枯竭、土地退化是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D.荒漠完全是地质时期的自然过程形成的,有沙质荒漠和砾质荒漠解析 荒漠一部分是地质时期自然过程形成的,一部分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人类活动是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答案 C生态学家在我国某地进行生态调查,由水源所在地的抽水井出发,向外沿同一个方面前进。发现植被从水井向外呈同心圆

6、分布,水井附近土地是光秃和坚硬的;到距井 200 米左右,出现稀疏且干硬的杂草;250 米左右是带刺的灌木丛;以外到 1 千米左右,才是一些相隔甚远的草本植物及灌木。据此回答1011 题。10.上述调查区的植被分布形态,最有可能是由下列哪种人类活动所引起的()A.过牧 B.滥垦C.滥伐 D.滥采11.上述植被景观最有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个地区()A.松嫩平原 B.青藏高原C.呼伦贝尔草原 D.塔里木盆地3解析 在半干旱的草原牧区,过度放牧造成草场退化。在地表集水坑和放牧点井泉附近,形成以水源为中心的斑点状土地荒漠化圈。常见地区是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草原等地。答案 10.A 11.C12.关于自然条件

7、对荒漠化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A.多雨年有利于土地荒漠化的进程B.山地、丘陵地区裸露的地表有利于风沙活动C.大风天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D.气候因素对于荒漠化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解析 在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气候因素特别是年降雨量的变化,往往影响着荒漠化的进程。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持续干旱则促进土地荒漠化的进程。但是,气候因素对于荒漠化的发展并非起着决定作用。答案 C13.对不同程度荒漠的治理思路,叙述正确的是 ()A.半干旱农牧过渡区和旱农区应当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B.对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设法扭转C.对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主要还是放弃D.防治荒漠化的核心问题是植树

8、造林解析 人与自然的协调是荒漠化防治的核心,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生产力。对于半干旱农牧过渡区和旱农区应采用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防风沙措施相结合的方法。答案 B读“内蒙古商都县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发展图”,完成 1416 题。14.从 20 世纪 30 年代末到 80 年代末,关于商都县的说法,正确的有()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不断增加耕地总面积及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增加人口数量、耕地面积、荒漠化土地面积都有所增加人口密度降低,人均耕地减少A.B.C.D.15.商都县的耕地面积增加是()A.过度农垦沙质草原的结果B.引水

9、灌溉沙地的结果C.抑制沙质土地荒漠化的结果D.毁林开荒的结果16.关于商都县的荒漠化及土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荒漠化土地为原生性荒漠,小部分为次生性荒漠B.土地荒漠化呈斑点状及片状分布C.土地荒漠化呈点状及线状分布D.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利用不当4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商都县的人口数量、耕地面积、荒漠化土地面积都有所增加,人均耕地减少,人口密度增加。商都县耕地面积的增加主要是过度开垦草原的结果,半干旱的草原农垦区土地荒漠化呈斑点状及片状分布。答案 14.C 15.A 16.B17.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西北地区荒漠化趋于严重的根本原因是()A.过度樵采和过度放牧B.过度农垦及水

10、资源利用不当C.迫于人口压力和管理失误D.工矿开发不重视环境保护解析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西北地区迫于人口压力和管理失误,荒漠化问题趋于严重。答案 C18.我国荒漠化土地占陆地国土的()A.1/3 以上B.1/4 以上C.1/5 以上D.1/6 以上解析 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达 262 万平方千米,占陆地国土的 1/4 以上。答案 B19.形成荒漠化的原因不同,多形成斑点状的土地荒漠化圈的是()A.过度樵采 B.过度放牧C.过度农垦 D.水资源利用不当解析 在半干旱的草原牧区,由于过度放牧,形成了以地表集水坑和放牧点井泉为中心的斑点状土地荒漠化圈。答案 B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

11、国荒漠化土地得到了治理,面积缩小B.自然原因对荒漠化的形成起决定作用C.人为原因对荒漠化的形成起决定作用D.荒漠化土地都有由扩大到缩小的过程解析 图中所示为商都县西井子土地荒漠化状况。在经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防风沙措施后,受荒漠化危害的农田面积大幅度减少的情况,说明了人为原因对荒漠化的形成起着决定作用。答案 C第卷(综合题)二、综合题(共 2 小题)21.读“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与绿洲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总趋势看,该地区河流自_向_流。(2)为什么该地区的河流多是呈平行状分布且流程短小?(3)在西汉时期,该地区成为一片富庶的人口密集之地的原因是什么?5(4)唐宋以后,该地区古绿洲为

12、什么退化而被废弃?解析 本题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自然条件入手,分析探讨古绿洲的形成和演变过程。解题时首先应分析该图的隐含条件: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塔里木盆地,其南缘为高大的昆仑山脉,由于该地区极度干旱,河流水源来自昆仑山的冰雪融水,河水自山口自南向北流出,因东西地势差异不大,故形成平行状水系。由于冰雪融水不大而且季节性差异大,从总体上看,河流流量不丰,加之蒸发、下渗及农业用水,河流流量急剧减少,这里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的因素,而古绿洲的形成和演变则应从当时的生产方式、生产力水平等社会经济因素入手进行分析,因为在这段历史时期自然环境本身并没有多大的变化。答案 (1)南北(2)该地区的河流发源于

13、南部的昆仑山地,高山冰雪融水为其主要补给水源,多属季节性河流。该地区地势南高北低,东西差异不大,众多河流出山口后顺势北流,流程又不长,故呈平行状;由于河流均流向干旱的沙漠地区,流量季节差异大,沿途因不断蒸发、下渗和农业耗水,流量急剧减少,故流程不长便消失在沙漠之中。(3)西汉时期这里的居民利用昆仑山冰雪融水和山麓地下水,兴修水利,发展屯田,营造出片片绿洲,加上中央政府的长期管辖和经营,形成了生机勃勃的富庶之地。(4)唐宋盛世之后,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下游地区水源有限,难以进一步扩大灌溉面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于是在河流上游盲目垦耕,破坏了固沙植被,导致河流水量锐减或改道,水源逐渐

14、枯竭,再加上战争、瘟疫等原因,古绿洲逐渐退化直至被废弃。22.读“西北地区沿 42N 纬线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下列植被类型后面填上图中相应的字母:草原地带_,森林草原地带_,半荒漠地带_,荒漠地带_。(2)图中自西向东,生产力水平的变化规律是_,载畜量变化规律是_。(3)在草原荒漠化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_,影响荒漠化进程的自然原因是_,特别是的变化_。(4)近年来,我国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一带经常出现的沙尘天气(浮尘、扬沙、沙尘暴)就是_的一种表现。这给华北地区的_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解析解题关键是掌握 42N 纬线穿过的主要地形区。答案(1)C D B A(2)由低到高 由小到大(3)人类活动 气候 年降雨量(4)荒漠化 交通、环境、生产和生活、人体健康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