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临渭区南塬现状与发展对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667451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渭南市临渭区南塬现状与发展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渭南市临渭区南塬现状与发展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渭南市临渭区南塬现状与发展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渭南市临渭区南塬现状与发展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渭南市临渭区南塬现状与发展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渭南市临渭区南塬现状与发展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渭南市临渭区南塬现状与发展对策(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渭南市概况一、市域基本概况渭南是关天经济区东部门户城市,现辖 1 区 2 市 8 县和渭南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卤阳湖现代产业综合开发区,总人口 552 万人,总面积 1.3 万平方公里。渭南处于中国的地理中心。“北京时间”由设在我市的国家授时中心蒲城天文台发出。境内国道、省道、高速公路与铁路纵横交错,公路密度 133.1 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 325.8 公里,居全省各市之首,是我国公路铁路覆盖最密集的区域之一,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渭南资源能源丰富。探明矿藏 51 种,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约3098 亿元,煤、钼、金、石等资源颇具优势。原煤地质储量 371 亿

2、吨,探明储量 50 亿吨,以“渭北黑腰带”而闻名全国;拥有亚洲最大的露天钼矿,黄金储量和产量居全国第三,被授予“中国钼都”、“华夏金城”称号。秦岭、韩城、蒲城三大发电厂,总装机容量达到 737 万千瓦,占全省的 40%。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以能源化工、冶金建材、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产业格局。 渭南是陕西乃至西北地区最优的农业生态区之一。地处八百里秦川最开阔地带,粮、油产量占全省的 20%,棉花产量占全省的 80%以上,苹果产量占全省的 20%。近年来设施蔬菜和畜牧产业迅速壮大,已成为关中城市群的“菜篮子”。白水苹果、富平柿子、蒲城酥梨、韩城花椒、华州蔬菜成为知名品牌

3、。渭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这里出过 6 位皇帝、80 多位宰相、300 多位将军,字圣仓颉、酒圣杜康、史圣司马迁诞生于此。丰富的历史遗存与壮丽的山河,形成了独特的旅游资源,现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区 1200 余处,西岳华山、洽川湿地、太史祠、党家村、仓颉庙、渭北帝王陵墓群享誉海内外。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十一五”以来,渭南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调整结构、转方式为主线,借助外力招商弓 l 资,激活内力全民创业,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2010 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 801.42 亿元,较“十五”末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 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

4、资完成 742.25 亿元,五年累计 1960.9 亿元,年均增长 47.1%。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 231.8 亿元,是“十五”末的 2.6 倍,年均增长 20.7%。地方财政收入完成 34 亿元,是“十五”末的 3.8 倍,年均增长 3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5918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4372元,较全省平均水平高 223 元和 267 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提前实现“十一五”目标。一是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主导。坚持以园区为平台,以项目为带动,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力促工业转型升级。渭南高新区成功晋升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经开区、卤阳湖开发区成为省级开发区。五年时间,建

5、成 3 个开发区和 10 个县域工业集中区,总面积达78 平方公里,入园企业 716 户,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 54.8%,成为最活跃的经济增长极。投资 14.3 亿元的中联重科土方机械工业园,投资 60 亿元的紫兆集团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园,投资 198 亿元拓日新能太阳能光伏产业园,投资 178 亿元的蒲城 180 万吨甲醇、70 万吨烯烃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规模以上企业由 236 户增加到 540 户,产值过亿元企业由 49 户增加到 106 户。金钼股份成功上市,龙钢集团跻身中国企业 500 强。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为 1020 亿元和339.7 亿元,是 2005 年的 2.7 倍、2.

6、9 倍。二是把城镇化优先发展作为支撑。坚持规划引导,基础先行,服务配套,产业支撑,做大中心城市,做强县城,发展重点镇,推进城镇化与工业化良性互动。中心城市投资以每年 30%的速度递增,主城区面积由 2005 年的 34.1 平方公里扩大到 41.8 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由 35.8 万人增加到 41 万人,供水、排水、供气管网覆盖率分别达到 90%、70%和 95%,人均绿地面积 11.8 平方米,成功跻身省级卫生城市和园林城市行列。建成渭南高中、实验初中和三贤路小学,中心医院新区主楼完工,沋河公园、朝阳公园、信达运动广场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体育中心开工建设,文化中心、博物馆、文化广场正

7、在筹建。各县城和重点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聚集功能快速提升。特别是出台了门槛更低的鼓励农民进城落户政策,扫除了农民进城落户的政策壁垒。2010 年,全市就有 11 万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全市城镇化率达到 40%,较“十五”末提高 9 个百分点。三是把农民增收作为重中之重。坚持以新农村建设为统揽,以农民增收为根本,以“一村一品”为载体,实施“六大工程“,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着力发展有机水果、设施蔬菜、畜牧等特色产业。按照“公司加基地连农户”的模式,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粮食连续五年刷新增产纪录,由“十五”末的 190 万吨增加到 2010 年的264.2 万吨。水果面积达到 230 万亩,总产 254

8、万吨。设施蔬菜面积达到 73 万亩,总产 192 万吨。畜牧业总产值达到 45.8 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五分之一。市级以上涉农龙头企业发展到 291 家,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 2707 个。全市每年转移农村劳动力保持在 90 万人左右,工资性收入占到农民收入的 50%以上。四是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坚持把让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更加舒心作为执政的第一理念,连续五年实施民生十大工程,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下大气力解决老百姓就业、住房、看病、子女上学等切身利益问题。全市新增城镇就业 30.3 万人,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建成寄宿制学校 100 所,新建改建校舍 180 万平方米,“蛋奶工程”

9、惠及 29.1 万学生。新农合参合率达到 95.6%,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 106.6 万人。累计发放城乡低保资金 13.8 亿元,37万困难群众实现应保尽保。完成 578 个重点村扶贫开发任务,55.7万人实现脱贫。新建改造农村公路 1.2 万公里,建制村通油路(水泥路)率达到 100%。五是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动力。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积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层面进行大胆探索,改革创新。调整高新区和临渭区行政区划,理顺经开区、卤阳湖和华管委的管理体制,赋予国家级和省级园区市一级土地、税收等职权,促进园区快速发展。积极推进撤乡并镇,乡镇总数缩减 30%。按照“分级负责、重心下移、属地管理、责权利相

10、统一”的思路,把原属市级政府管理的旧城拆迁改造、城市环卫、综合执法下放给区街办。对城市天然气股权、加气站经营权等进行公开拍卖,对南塬绿化公开招标,为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探索了新路子。把竞争激励机制引入加快发展的全过程,修订完善政府工作规则,出台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建立重点工作周协调、月讲评、半年观摩和责任追究制度,使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发生了深刻变化,形成了想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的发展氛围。三、今后发展规划目标 “十二五”时期,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强化产业支撑、项目带动、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推动园区

11、、城区、景区融合发展,大抓生态治水、环境绿化两大工程,努力实现“两增两减、四个翻番”,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贫困人口大幅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明显减少,全力建设开放繁荣、和谐富裕、宜居宜业的新渭南。一是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 15%左右,总量突破 2000 亿元,人均 GDP 达到全省中等偏上行列。财政总收入达到 200 亿元,地方收入达到 100 亿元以上,年均增长 18%以上。五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突破 10000 亿,消费总量达到 550 亿元以上。二是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高新技术、新兴产业突破发展,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加速提升,工业增加值达到

12、1000 亿元以上,年均增长 20%。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0:55:35。全社会科技经费投入(R&D)占 GDP 的比重达到 3%。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 60%左右。三是城镇建设取得新突破。渭南中心城市实现组团扩张,建成区面积达到 80 平方公里,向 100 万人口大城市迈进。县域中心城市和重点小城镇产业、人口等要素聚集和综合承载力增强。全市城镇化率达到 55%左右,力争赶上全省平均水平。秦东城市群格局基本形成,成为全省和关天经济区的重要增长极。 四是人民生活达到新水平。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 35000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10000 元左右。农村贫困人口较 2010 年减少一半。城市

13、人均住房面积达到 30 平方米以上,基本消除棚户区。全市转移农村居民进城 110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以内。五是和谐社会得到新提升。完善城乡公共服务,基本建成城乡一体花社会保障体系。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95%,主要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 13 年。常驻总人口 545 万人,自然增长率年均控制在 6以内。社会管理和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更加安定祥和。六是生态环境呈现新景象。建成黄、渭、洛河和秦岭北麓、渭北沟壑生态景观,森林覆盖率达到 24%以上。渭、洛河入黄水质达到四类标准,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有效控制。污水处理率达到 80%,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 70%,万元 GDP 能耗

14、累计下降 17%以上。渭南市临渭区南塬现状与发展对策一、基本情况 临渭区地处关中平原东部,辖 22 个乡镇,6 个街道办事处,495 个行政村,总面积 1221 平方公里,总人口 91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64 万人。区内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由南向北依次为秦岭山地、丘陵沟壑、黄土台塬和渭北平原。其中渭河以北地区地势平坦,交通便捷,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较快,当地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而南部秦岭山地和黄土台塬地区,自然条件较差,资源匮乏,土壤贫瘠,交通不便,自然灾害频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十分困难,农村贫困人口相对较多。这一地区地处陇海铁路以南,包括桥南、大王、阳郭、崇宁、丰原、河西、闫村、三

15、张八个乡镇和向阳、站南两个办事处,共 219 个行政村,19.7 万人,占全区农业人口的 21.6%;总面积约为 69.85 万亩,耕地面积 26 万亩,占全区总耕地面积的 23%,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生产区域,也是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贫困地区。 二、自然、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一) 、地形地貌 临渭区南塬地貌多样,分为黄土台塬、丘陵沟壑和秦岭山地三个地貌单元。海拔 3352249 米 ,其中:黄土台塬总面积约 18.7 万亩,海拔范围 550700 米,塬面北低南高,并以尤河为分界分为东西两塬。西塬沟壑较多,起伏较大,塬面破碎,水土流失比较严重。东塬比较平坦完整,古称长埝塬,素有“华阴华

16、州水浇田,不如渭南长寿塬”之说;丘陵沟壑主要分布在阳郭镇南部、桥南镇北部和大王乡境内,面积 28.64 万亩,海拔700 1000 米,以梁状丘陵和梁沟相间的地形为主,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秦岭山地,包括桥南镇和大王乡南部的旺旺山、二朗山、箭峪岭等石质山地,面积 12.34 万亩,海拔 9002449 米,山势陡峭,峡谷深切,岩石裸露,多急流,土层几乎侵蚀殆尽。 二、河流水系 南塬境内的主要河流有尤河、零河、赤水河三条,尤河、零河、赤水河均在渭河南岸,发源于秦岭山地,且由南向北呈“川”字形注入渭河,是渭河的支流,尤河是南塬范围内最大的一条河流,全长45.1 公里,流域面积 269.5 平方公里,是南塬区水资源的主产区,年平均流量 374 万立方米,占全区水资源总量的 60。零河,西与西安市临潼区为界畔,全流域面积 304 平方公里,本区境内占 96.8平方公里,河道主流长 49 公里,区境内长 27 公里,年径流深 43 毫米;赤水河,东部与华县接壤,全流域面积 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