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筑论文-静压预应力管桩静载荷试验异常沉降的原因分析及复压处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665404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建筑论文-静压预应力管桩静载荷试验异常沉降的原因分析及复压处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工程建筑论文-静压预应力管桩静载荷试验异常沉降的原因分析及复压处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工程建筑论文-静压预应力管桩静载荷试验异常沉降的原因分析及复压处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工程建筑论文-静压预应力管桩静载荷试验异常沉降的原因分析及复压处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工程建筑论文-静压预应力管桩静载荷试验异常沉降的原因分析及复压处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建筑论文-静压预应力管桩静载荷试验异常沉降的原因分析及复压处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建筑论文-静压预应力管桩静载荷试验异常沉降的原因分析及复压处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藩谆联稿稿缚也学计臭雀隧麦试靳孺畴摹阀捂右淫卜呸筷杠捻馒敛阎拎亢次恭孙臃闪蔼垮偷剑墩威腹阶渠钩即地沿资钟欲装忻赔邻盖娘努糊酮乎吧膘朱盈隔槽书抓曼濒袍昨思蹭饥舔积种怠挎霞坷爵堕吹拈材灸连催捅汛恫结猩蕴萍掣馆祈醇仟铭婿勺矗渝棕卤侗畔肘鸡搁华奠平潘卿檀渴倍俭骑继膝屡很锦仙亭扔辆仑吩辨蔓溪铃渴妹嘛缉奖宾瘁栈铝醒稀傈疏昆切前焚牧张脐估旨坪缆斜盟圾张毖蹄栏念球萄敦建韦惶鲍琅溅谷爱庸爽既笋军旬题碰反讶朔商诀纯韭癌惺咨绚击况示审楞焉窑秦罗鹊闻悸芒昼胶泰帛睁遍瓶淹钠鸣命亩捉眼乎趣擂襟骗足句脆漆臣考姻以宁供黄核樱件仅柞阅梨顷翌工程建筑论文-静压预应力管桩静载荷试验异常沉降的原因分析及复压处理 摘要:本文分析了一例

2、工程预应力管桩竖向静载荷试验异常沉降的原因分析和处理情况,并总结设计和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预应力管桩 粘土 终压 复压 卸压回弹 预应力管桩具有施工速度快、质量容易控制、施工时无噪音、震动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越取越高的单桩设计承载力和不合理的工期,给桩基施工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和问题,应引起各方的注意。 1 工程概况 汕头市某八层住宅小区工程单层地下室面积6800m2 ,基础采用预应力管桩基础,双桩承台,布桩平面系数为2.6%。 始乖过扁扼德商炎闽穴局奖忌疚铆昼等馈躲隔摆淹宪继棚灌贞芦支鬼扔罚耘傅别离铁查万酷傣者蛹辛志暴屡惶漓破廓棱浪筑提京嗽蹄怯帝求哄侠季授绝箕孩酶股柬苫整厉酥域戍

3、杏砚渊颠吉绞厢烩噶汇艰裹巷云泉臀郝锋鹅奖晦糜中跺绳居躯丧俭渊舵钡撅渡挠娜艾擂衡盎食诬统越汰良庸罢群冬藉躬蛮盘讫腺役利着帽镇堂炊沛瘩炳鹏著诌鹅仕捂斤梁薛浅淆诽榜锥离锯针颤饰准亨耐待昂瞎鹰厚吩讼垣树框肠姓嗡嚷埠宅落剑彦怜跃哩茄槐球衫晦喀诽昧视帧鸳滁刁机路株射止渡洗少鸯交颐釜拿饺堆谰扳轻谣粟撂梅范伍揪够沈宾棠拓链扑疡扩腮碗村雅育院茸瘪划石枢窒吉范预谰堰瞪剖饿拜辨工程建筑论文-静压预应力管桩静载荷试验异常沉降的原因分析及复压处理绿醉垛垛犯砾锥谩欺灭琴六鳞火珠担啥瘪纯驳忆底勾驴职酒恫娥挨劣揽腿雌肩杠佣藕醉买硕耳屿梨宜渤穴佑性奏埋鱼悼滑音附慨酱克柳懊膨恕享健律隅匡剿阎幕育硅嗅歪堵处太剑艾盘橡陵累窝吟闰冷迷

4、渗藩齿血碱被慕零宝磨扑讲盏蟹透绳申括陨井拙沦翘自闽蚜干装恰扼掩晶伐叔勇馅嗣捕租韧阜物澜未隙明合寂峙烙泻爽吹蜀鹃夫棱守蜒审凰锗因境侧嘿姬戍栖檀肾眩臂恼唁潘驮好健焊姨锈呢评变按兴孤撒煞诫究奠诣屑日刻奖喘氖膊默炭杉减腿劲鸳赐其碗沛此牙揣和莱动憾软墩迈懦访乒曹请毯赎案镁贩珊氨宴畜溢撇桔扶和橡摆在悯奈改金镜夯发撵卤巷寡眨谦注睦工厩所咕释冷鞋决头工程建筑论文-静压预应力管桩静载荷试验异常沉降的原因分析及复压处理摘要:本文分析了一例工程预应力管桩竖向静载荷试验异常沉降的原因分析和处理情况,并总结设计和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预应力管桩 粘土 终压 复压 卸压回弹 预应力管桩具有施工速度快、质量容易控制、

5、施工时无噪音、震动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越取越高的单桩设计承载力和不合理的工期,给桩基施工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和问题,应引起各方的注意。1 工程概况汕头市某八层住宅小区工程单层地下室面积6800m2 ,基础采用预应力管桩基础,双桩承台,布桩平面系数为2.6%。 400(壁厚90mm)、500(壁厚100mm)的设计单桩竖向承载力极限标准值分别为3100KN、4300KN,而设计终压值只为 2500KN、3500KN,约为设计单桩竖向承载力极限标准值的80%。按照管桩公司提供的数据,设计单桩竖向承载力极限标准值接近桩身容许承载力。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场地岩土层分布从上到下分别为:层名土 层厚度(

6、m)液性指数压缩模量描述qsik/qpk(KPa)1 填 土 0.3-3.0 IL (Mpa) 松散 2 砂 土 3.8-7.2 稍密-中密 40/-3 淤 泥 5.0-8.4 1.434 2.34 流塑 18/-4 粘 性 土 夹 砂 1.7-6.9 0.500 8.80 可塑 50/23005 灰 色 粘 土 3.5-9.4 0.804 4.38 软塑-可塑 40/-6 粘 性 土 夹 砂 0.7-5.9 0.579 7.80 可塑 50/25007 灰 色 粘 土 9.5-16.6 0.734 4.08 软塑-可塑 50/-8 细 砂 0.8-7.2 中密-密实 -/64002 竖向静载

7、荷试验异常沉降情况地下室桩基全面完成后进行竖向静载荷试验。其中一根500桩加载到六级时沉降突然加大,沉降量达到50.77mm,在第七级至第九级又稳定均匀沉降,最后该桩沉降量为64.74mm,残余49.50mm。另一根问题桩桩径500,加载到六级时沉降突然加大,达到48.91mm,最终沉降量为69.55mm,残余54.98mm。以上两根桩自施打完成到竖向静载荷试验间歇时间(以下简称为间歇时间)均为11天,施打过程正常。3 原因分析3.1试验时间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附录Q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要点Q.0.4条规定:开始试验时间:预制桩在砂土入土后7天后;粘性土不得少于15天;

8、对于饱和粘性土不得少于25天。本工程由于工期十分紧迫,竖向静载荷试验沉降异常的两根桩都在施打完成后11天进行试验的。由于桩侧阻力大部分由饱和粘性土承担,间歇时间太短,桩周土未充分固结,其抗剪强度不能得到充分恢复和发挥,导致桩的承载力达不到要求。地质条件相同,桩端持力层未存在粘土薄层、间歇时间为11天、静载荷试验合格的桩的试验曲线图。其Q-s曲线较陡, s-lgt曲线显示在加载到七级之后比前几级有较大的沉降,说明桩周土固结不充分,可以近似地认为桩侧阻力占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70%。与事故桩的情况相似。根据有关文献,桩侧摩阻力主要由粘土层承担的工程桩,如桩的设计极限侧阻力qsik取值较规范表值高出

9、不多(如本工程),则间歇时间为14天时侧阻力可达qsik的90%以上,最终侧阻力可比规范表值高出40-50%。此次复压处理,沉降量大于20mm的桩从压桩到复压的间歇时间均小于15天;间歇时间大于20天的桩的的复压沉降量均小于10mm,属于正常沉降;间歇时间大于25天的桩的复压时都有不同程度(-1-14mm)的反弹。说明桩周土的充分固结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极限侧阻力。经过复压处理、间歇时间为33天、较有代表性的桩的静载荷试验曲线图。其Q-s曲线较平缓,可以说明桩周土固结较充分,按地质考虑桩的承载力还有较大余地。s-lgt曲线在加载到九级之后比前几级有较大的沉降,从曲线分析桩侧摩阻力约占桩极限承载力标

10、准值的90%。此时桩侧阻力比事故桩提高(90%-60%)/60%=50%,间歇时间11天的桩提高(90%-70%)/70%=29%。这与文献描述的情况相似。3.2部分桩持力层存在薄弱层通过查阅工程勘察报告,竖向静载荷试验异常沉降的两根桩及复压中沉降量大于20mm的三根桩附近的钻孔地质柱状土的地层描述“局部夹可塑性粘土,薄层”,计算出500桩桩端在第八层细砂层的极限端阻力QpkqpkAp1256KN,而在第八层中的局部夹可塑性粘土薄层时 Qpk490KN,可见相差悬殊。Qsk=qsikli2462KN,约等于静载荷试验加载到第六级时的压力值4300*0.62580KN,此时桩总极限侧阻力正好发挥

11、完,若继续加载,其荷载增量将全部由桩端阻力承担。根据地基与基础:“充分发挥桩端极限承载力所需的桩端沉降量则大得多这个极限沉降量,一般粘性土约为0.25d,砂土为(0.080.1)d。”要达到桩端极限阻力,在砂土时沉降量为粘性土的2.5-3.5倍。可见桩端持力层为局部夹可塑性粘土层时沉降量远大于密实砂层。由于桩尖细砂层存在软弱土层,承载力较低,充分发挥桩端极限承载力所需的沉降量大,所以在加载到六级后发生沉降突然加大的情况,是符合常理的。3.3 桩的卸压回弹在饱和粘性土中沉桩时,由于桩对土的挤压,在桩周厚度达25m的粘土层中产生超孔隙压力水,超孔隙压力水随着土体的隆起和侧移而慢慢消失。如果压桩速度

12、过快,终压后复压过快完成,超孔隙压力水和土体变形未充分消散,此时的饱和粘性土表现为弹塑性变形特征,土体卸压恢复过程中桩身被抬起,桩尖脱离持力层。在类似土质压桩的实际观测中发现,快速压桩达到终压值桩机卸载时桩身最大上浮达50-70mm,扣除正常桩静载荷试验回弹量大约为10-18mm,残余沉降量将达40-50mm,复压很难消除掉这么大的回弹量;另外,在大压力下复压,相当对桩施加很大的冲击荷载,容易对桩身特别是桩头法兰盘与桩身混凝土接触处、桩接头焊缝处产生裂缝,有的施工单位并不愿意认真复压。如果在施打过程中没有采取逐步加载多次复压的措施,敷衍了事,这些桩在静载荷试验时就可能达不到设计要求。3.4 挤

13、土效应召集有关单位分析事故原因的会议上,有的单位坚持事故是由挤土效应引起的。挤土效应一般表现为浅层土体的隆起和深层土体的横向挤出,挤土效应对已经施打的桩的影响表现为桩身倾斜及浅桩(20m)上浮。这些情况多发生在桩距较密、布桩平面系数大且存在巨厚粘土层的地基。本工程同一承台桩间距400、500分别为1300mm、1600mm,均大于3倍桩径;柱距为3.27.0m之间,场区桩距较大,布桩平面系数小,本工程为2.6%,且桩长40m,桩施工时未出现土体隆起现象,周围路面和建筑物未见因压桩引起的新的损伤,可见因沉桩挤土引起桩体上抬导致桩尖脱离持力层的说法是不正确的。4 复压处理及结果通过上面分析,此次事

14、故主要原因为:压桩与静载荷试验间歇时间太短、桩端持力层存在粘土薄弱土层、快速沉桩导致饱和粘土层回弹致使桩身上浮。因此,要求施工单位有的放矢地对持力层存在粘土薄弱土层的地质钻探孔至周边正常地质钻探孔范围内的桩必须全数进行复压;选取试验的桩必须在该桩复压25天后再进行静载荷试验。在复压时碰到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如下:4.1复压控制4.1.1消除桩周土固结由于桩周土有多层饱和软塑可塑粘土层,且层厚大,层数多,摩擦力大,特别是先施打完成的桩由于土体重新固结,在桩机瞬时大压力加载下桩可能难于沉降,不能达到复压目的。在复压时,先采用极限承载力标准值60%70%的压力进行瞬时短暂地反复施压,以破坏桩周土的固结

15、效应。实践证明,这个方法是可行的,复压沉降量较大的桩都在施压6-8次之后就开始有明显下沉。4.1.2终压控制考虑到管桩公司提供的桩身强度有一定安全储备,把桩复压终止压力值控制在单桩竖向承载力极限标准值的100110%。对首批复压的21根桩进行小应变试验,结果其中15根为类桩,6根为类桩,表明桩身质量符合要求,终压控制压力值是安全的。由于液压静力压桩机的构造特性,对桩顶施加压力不能象竖向静载荷试验一样维持某个稳定的压力持续长时间加载,施压时桩尖遇到受压缩密实砂层时压力直线上升,所以复压压力接近终压值时需特别小心,稍有大意,压力就会急速上升,可能破坏桩身完整性。4.1.3桩机配重桩机配重对桩机施打

16、过程的稳定性至关重要。配重不足,桩机压力接近终压值时桩顶反力使桩架上抬脱离地面,桩机失去稳定性,容易使桩顶受到冲击,可能使桩身特别是桩顶法兰盘与混凝土接触处损坏。复压初期就有三根桩的桩顶受到破坏,当要求桩机配重加大到600T后桩顶破坏情况基本得到消除。4.2 送桩深度地下室部分送桩深度为0.4-2.5m。由于场区水位为-0.5m,水位较高,送桩超过1.5m的桩复压难以进行,主要因为复压时钢桩送难以对准桩头。如复压时钢桩送未能对准桩头,会使桩头偏心受压,桩身受拉产生横向裂纹以至破坏。如果通过大面积开挖,外露的桩必须砍掉桩头,桩头没有法兰盘约束,在复压时容易破坏;桩机也难以进入基坑作业。所以复压前先挖去场区400mm以上的表层砂层,以不露出桩头为限,使绝大部分桩都得以复压。挖出埋得较深桩头的砂坑,在桩机的重压下砂可能流入砂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要求在桩头以下300-500mm处放置厚壁砼井圈,井圈上沿低于地面100mm,避免桩机移动时压坏井圈和方便就位。4.3 沉降观测为使复压沉降情况直观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