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神经中枢,中国工商银行的数据大集中之路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663880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造神经中枢,中国工商银行的数据大集中之路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再造神经中枢,中国工商银行的数据大集中之路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再造神经中枢,中国工商银行的数据大集中之路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再造神经中枢,中国工商银行的数据大集中之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造神经中枢,中国工商银行的数据大集中之路(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再造神经中枢,中国工商银行的数据大集中之路在网络化的金融时代,有人把传统意义上的银行比喻成 21 世纪的恐龙。言外之意,在新的物种进化中,他们将会成为历史的遗迹。为了能够获得三、五年后与国外金融巨头进行一场丛林求生竞技赛的资格,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代表的传统国有商业银行已经开始行动。2001 年 9 月,全球金融业在为美国 9.11 事件震惊之余,几乎所有的大型金融机构无一例外地走上了数据大集中之路。而当人们把目光聚焦在中国金融行业时会发现:早在两年前,总资产世界排名第七的中国工商银行就已经率先走上了数据大集中之路。1999 年 9 月 1 日,正式启动的中国工商银行数据大集中工程被命名为“999

2、1 工程” 。“集中” 才能生存去年年底,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李礼辉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工商银行计划 2002 年裁员3 万人,使工行的总人数降至 40 万人。尽管如此,工商银行与汇丰、花旗等资产相差不大的国外银行相比,在员工数量上仍相差悬殊汇丰银行的总人数只有 3 万多人。在未来金融丛林的生存赛跑中,工商银行犹如恐龙般庞大的身躯实在显得过于臃肿。因此,如何提高工商银行的生存质量和竞争能力,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主要矛盾。同样,工商银行在中国金融业率先实施数据大集中工程,既是生存所迫也是历史的必然。今天,“数据大集中” 的发展趋势已在中国金融业被广泛认同,一些大型的券商和保险公司也纷纷走上了

3、这条道路。然而,就在两年前,“数据大集中”还是一件在中国金融业存在较大争议的事情。对此,中国建设银行信息科技部的一位资深人士感慨地告诉记者:“工行是国内最早提出并实施数据大集中的银行,而且对这一方向的执行非常坚决。今天的事实证明,工行决策的正确性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那么,工行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具有前瞻性的数据大集中战略呢?中国工商银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林晓轩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工商银行今天的一切举措都是为了生存,是未来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没有数据大集中,我们就无法实现管理的集中,风险控制、产品经营、决策支持等也无从谈起。面对几年后国外金融巨头的挑战,我们将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工商银行今天

4、的决策更多地是依靠总行最高管理层的决心与信心。在刚开始推动数据大集中的工作时,全行上下不管是科技部门还是业务部门,遇到的阻力都非常大。在搞各城市数据集中的时候,意见分歧非常大。但是,由于总行行长的正确决策和全行上下的统一认识,我们渡过了最艰难的时期,一步一步实现了既定的目标。”但是,为什么直到今天,中国金融业才如此看重“数据大集中”呢?为什么没有人能更早地洞察到这一代表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呢?除了管理层需要具有前瞻性的决策之外,技术实现手段等多方面的制约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对此,有关专家从技术实现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中国金融业今天为什么会如此关注数据大集中,除了意识、管理和业务发展所必经

5、的历史阶段之外,技术发展的成熟度也是必然的客观规律。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网络通信和数据存储等方面的成熟应用,为今天金融业的数据大集中趋势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保障。在网络技术和存储技术成熟之前,银行采用分布式的管理方式是当时的最佳选择,如果当时就想实现数据大集中,网络的带宽和数据的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同样,如果没有网络技术和数据存储技术的快速发展,今天工商银行在全国只建南北两大数据中心的大集中方案也是无法实现的。“集中” 出效益“2000 年 11 月 10 日上午,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姜建清亲自为位于浦东外高桥保税区内的中国工商银行上海数据中心基建工程开工奠基,这标志着工商银行跨世纪的数据大集中工程已进入

6、实质性的启动阶段。该项工程最终要将工商银行目前分布在全国各地的 40 多个数据中心、数万个机构的数据合并到北京、上海两大数据中心,并建立起一个全行统一的电子化体系。这不仅是工商银行历史上规模最宏大、范围最广泛、意义最深远的一项工程,也是首开中国金融电子化、集约化体系建设先河的工程。”中新社的电讯稿真实地记录了工商银行数据大集中的历史也许 10 年以后,事实会告诉世人,这是中国金融业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作为工行数据大集中工程的参与者和执行者,林晓轩对数据大集中工程的细节和个中甘苦如数家珍。“工商银行对于数据大集中的前期准备工作整整进行了三年多,目前最明显的收益就是节约了大量的 IT 投资。200

7、0 年以前,工行在全国共有各类以大机为基础进行业务处理的数据存储中心 47 个,而通常这样的大机中心的更新周期为 3 年。据统计,工行从 1998 年到 2000 年,在硬件方面共投入了二十几亿元,这里还不包括系统软件的购置费、软硬件的服务费以及培养大量技术人员的费用。而根据我们实施大集中两年多的经验以及最新的分析,通过数据大集中,仅仅在硬件投资上就可以节省 16 亿元,同时还可以节省一些系统软件购置费,此外每年还能节省 40%的全行电子运行费用,可以说,大集中所带来的费用节省是十分可观的。现在社会上很多人的看法是,工行实施大集中之后,资金的投入比较大,这是因为没有跟过去做比较过去投资比较分散

8、,体会不到,现在集中在两个地方投资,感觉上虽然单笔的数额巨大,但实际上总投资还是比过去有所下降。”工行的大集中是分两个阶段进行的,第一个阶段是省级的大集中,就是把所有的数据先集中到全国的 36个中心,每个省和直辖市分行作为一个中心;第二阶段就是把 36 个省级中心的数据全部集中到北京、上海这两个全国的数据中心,从而最终实现数据大集中工程。“在第一个阶段的数据集中过程中,我们遇到了来自多方的阻力,但是省级数据集中完成后,很多分行的业务部门都从中尝到了甜头,工程也比以前顺利了许多。比如从软件应用系统的管理成本来看,原来一个省内每个地区各自为政,现在全省用一套软件就行了,可以在一夜之间让这个省的所有

9、分支机构具有同样的业务功能。原来软件应用需要一个地区、一个地区地安装,现在在省行就能够完成全部软件系统应用的升级工作。”“但是,光有省级大集中还是不够的,因为 36 个省级中心之间的软件版本还是不统一,所以我们必须实行全国大集中。那么,全国大集中到底要集中到几个中心?其间是经过了一番科学论证的,是在省级大集中的基础上,通过摸索和研究,最后得出了在全国建立互为备份的南北两大数据中心的结论。从这一点上来说,工行在数据大集中方面的领先不仅仅在于实践,还有技术和运营经验上的很多积累。技术上的跨越很容易,可以从 PC 一下子跳到互联网,但是在此过程中所必须积累的很多经验是难以跨跃的,这也是工商银行在数据

10、大集中过程中获得的最大财富。到今年年底,工商银行的数据大集中工程就将全部完成,我们将在这一基础上走向更新的发展阶段,工商银行科技创新的脚步是不会停顿的。”“集中” 不是目的在今年年初由中国民生银行与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共同主持召开的“中外金融机构合作发展研讨会” 上,高盛中国区总经理胡祖六对中国银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善意的忠告:“去年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率达到了 26%,而身处亚洲金融风暴中的印尼国家银行当时的不良资产率也只有 22%,中国银行业存在的问题由此可见一斑。”然而,在国内金融大环境尚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之前,截至到 2001 年年底,中国工商银行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

11、款余额双双下降的好现象。数据大集中已成为当今中国金融业共同推动的一件事,而其中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实现这一目标的早与晚。那么,由中国工商银行率先引领的数据大集中潮流又将会引发一场什么样的变化呢?林晓轩从几个方面阐述了银行业的这一变化。“数据大集中仅仅是为工商银行未来的发展搭建了一个更好的平台,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们并不只是为了简单地把数据搬到一起,而是希望在此基础上,向着管理创新、业务创新、产品创新等更高的层次发展。首先,从技术角度来看,大集中使工行全国的应用软件达到了统一管理,从而提高了技术服务的整体水平。其次,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大集中将带来一场信息管理决策层的革命。因为原来我们的信息是分散的,

12、数据要层层上报,这样实际所得到的数据不仅时间滞后,是否准确也很难说。现在大集中完成以后,我们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信息存储容量,而且还可以得到及时、准确的基础信息。”在谈到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双双下降的好兆头时,工行的领导说:“只有我们实现了数据的高度集中,才能够真正对任何企业、任何个人贷款的审批实行有效监控,才能够发挥工行统一法人的作用。过去,我们很难对分支机构的不良贷款进行监控,因为我们看不到分支机构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业务,以及这些业务在审核过程中究竟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而在数据大集中之后,我们可以做到预先控制,集中管理。从工行的角度来说,科技推动银行业务的共识绝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口头上,从

13、总行的最高决策者到各业务部门的管理者,大家都清醒地认识到,银行业务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持。”在数据大集中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各地业务系统需要相继切换升级,有些地方给客户带来了一些不便。去年工行北京分行在个人业务和银行卡业务等系统的升级过程中,就曾出现了有些顾客三顾银行而不得其果的尴尬事,从而产生了一些对工行服务的意见。在展望大集中之后将会给客户服务带来的变化时,林晓轩充满信心地表示:“数据大集中工程完成之后,工商银行的客户服务将会发生诸多新的变化。整个工行对外服务的窗口将会变得毫无差异,同时还会有更多的业务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过去,银行无法分析客户的信誉、品质和对银行的贡献度,因为缺

14、乏足够的基础数据。今后,我们将可以做到对不同客户的信誉、品质和贡献度进行分析,这将对银行的客户服务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将使我们能更合理、更充分地调动资源去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有人说,我们同外资银行相比,对市场的灵敏度不够。究其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技术手段不够先进和完善,对市场进行分析所需要的很多数据都无法得到。没有大量准确、及时的基础数据,再好的计算机系统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所以,我非常有信心地说,不久的将来,工商银行在客户服务方面的形象一定会焕然一新。”“集中” 防范风险今年 1 月 18 日,美国财政部货币监理署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消息,分别对中国银行纽约分行的金融违规行为做出罚款

15、1000 万美元的处罚决定,这一事件成为海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无独有偶,爱尔兰最大的银行爱尔兰联合银行又于 2 月 6 日宣布,有人通过假外汇交易诈骗了该银行在美国马里兰州子银行 7.5 亿美元的巨款,有证据表明,该银行一名失踪的交易员就是该案的罪魁祸首。一些分析家把这一事件同英国最古老的巴林银行倒闭案相提并论。一时间,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成为人们极为关注的话题。站在全球金融业未来发展大趋势的角度,中国工商银行所倡导的数据大集中的方向究竟会给中国金融业带来哪些更具现实意义的价值呢?IBM 公司金融服务事业部黎江先生指出:“由于中国银行业最近出现的一些管理方面的问题,所以大家可能更关注的一点就是今

16、天银行的内部治理问题,即如何通过技术手段进行管理和监控,避免和防范金融诈骗行为,从而最大限度地化解银行的经营风险。因此,如果站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金融风险的环境中去考虑,银行的数据大集中和管理大集中可能就是针对未来中国银行业的内部治理的一个很好的解决方式。因为中国银行业存在的一个很大问题在于,它与国外私有银行相比在管理上有很大差异。在内部管理上需要强有力的约束机制,这是中国银行业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加入 WTO 以后,中国银行业更多的是考虑一些市场准入原则,比如何时开放封闭的市场,何时给予外资银行国民待遇,以及如何让国内银行少交税等问题。但是深层次的问题并不是这么简单如果要让银行拥有一个健全的机制,就一定要有很高的管理透明度。所以说,工商银行倡导的数据大集中能不能做到促进银行内部结构治理,提供更多的管理手段和管理依据,使银行的最高管理者能够进一步强化管理、化解风险,这些将是中国的银行业从数据大集中的趋势中所能获得的更大的管理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