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老人的厚葬与薄养问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663729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农村老人的厚葬与薄养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农村老人的厚葬与薄养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农村老人的厚葬与薄养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农村老人的厚葬与薄养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农村老人的厚葬与薄养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农村老人的厚葬与薄养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农村老人的厚葬与薄养问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农村老人的厚葬与薄养问题 【摘要】 当今无论农村城市, “厚葬薄养”的现象仍十分普遍。厚葬的负面影响作用是很大的。首先,反科学;其次,厚葬的浪费十分惊人;再者,在丧仪 活动中;扰民之害严重。形成厚葬的原因主要有:旧有的封建意识的影响作用;一些党员和干部热衷此事;糊涂的面子观点。我国古代有思想的人,也是反对厚葬的。“厚养薄葬 ”与“厚葬薄养” 反应了两种道德孝顺观,只有“厚养薄葬”才是对老人真正地尽孝道。总之,农村的厚葬活动是一种应该批评和摒弃的陋习。但是,要真正杜绝它,并非一件容易的事,还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关键词】 厚葬 薄养 危害 原因 态度当前,在我国农村有一个十分奇怪的,却又

2、普遍的现象存在着。那就是老人去世后的丧葬活动极为隆重而热烈。时间一般多在三天以上,长的达七八天乃至十来天。丧仪活动期间,除传统的披麻戴孝,烧纸钱、 请吹鼓手吹打,请端公(巫师)选择坟地 、看日子、开路发丧等等外,现在 还时兴请歌舞乐队唱歌舞蹈。乐队唱艳歌、跳裸露舞,打情卖俏,无所不尽其极。当然,每天要供给所有人等的生活,还有烟茶招待。待到将死者安葬结束,其花费多在万元以上,不少在三五万,更有高达七八万乃至十万元以上者。这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在当前我国广大农村经济尚不富裕,这不仅仅是开支大小的问题,而是一个相当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这就是农村现实流行一个话语所标明的死不起。 这就是本文所论说的

3、厚葬。厚葬的负面影响作用是很大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反科学。在这种厚葬活动中,封建迷信思想在里面起着主导作用,这 是不争的事实,而且表现得极其明显。厚葬中的封建迷信性,较之其他的 经济和社会活动中存在的封建迷信更为突出和露骨。参与的人越多、观看的人越多,其影响就越深广。这与党所提出的“ 科学发展观”背道而 驰。它必然影响着我国的 经济 、社会的健康 发展。其次,凡厚葬,必然要动用较多的人力物力,这是一种无任何益处的浪费。民 间有一句话,叫“人死饭门开”就是这个意思。再者、在丧仪活动中,鞭炮声响不绝于耳。 现在还时兴放烟花礼炮,其声响更大。鼓乐 声、歌唱声 彻夜不停, 扰民之害甚烈。

4、死者尸体长期存放在家,腐恶之气散发,影响环境卫生。这些,都严重的影响着死者家人和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在农村,这事儿是没有人来过问管理的。总之,农村的厚葬活动是一种应该批评和摒弃的陋习。但是,要真正杜绝它,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是什么原因形成农村这种厚葬的习俗呢?第一,旧有的封建意识的影响作用。厚葬,是我国千年来传统的封建习俗。 这个习俗自有一套礼仪仪式,不管是富户或穷家,只是简繁不同。特别是请端公选择坟地、看日子、做道场、开路发丧这一套是绝对不可少的。被认为,这不仅仅关系到死者在阴间的安宁,更为重要的是关系到生者今后的平安和发达。这种思想根深蒂固,有谁敢忽略这些事情?第二,不只是普通老百姓厚葬的思

5、想浓厚,多少党员和干部更是热衷此事。其中不乏位高权重者。这里多有两个的原因,一是希望通过丧葬活动企求自己以后平安发达,二是还可以用此敛财。这些党员干部们,起着了极坏且极大的引导和鼓励作用。第三,人们的信仰缺失。在物欲日益猖獗的当今社会环境下,很多人除了追求经济富裕、追求物质享受,在他们的头脑中谈不到多少正确的人生理想、科学的人生价值。看看那些落马贪官的后悔话语,就可知其一般。搞厚葬的铺张浪费,是其自我显示的一种形式。 第四,一种糊涂的面子观点。他们认为老人去世,不热闹一场,会被人认为不孝道,没有面子。好像丧事的场面越大,花的钱越多,就越显得光彩。为了不失孝道之名,也害怕别人对此的非议,有的竟不

6、顾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而为之。令人深思的是,在农村普遍存在的厚葬现象后面,却是很多年轻人对老人的薄养。当然,在农村中敬老尊老者的事例很多。他们在这方面给社会树立了优良的榜样。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薄养老人甚而虐待、遗弃老人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在农村它以各种方式出现,而且还有一定的普遍性。极具讽刺性的,又是这些厚葬老人的人们,很多却在老人在生之时薄养老人。笔者家乡有这样两件事:一位老大娘在儿子 11 岁时丈夫去世,她再没有嫁过人。她含辛茹苦地居孀把儿子养大,并读了大学。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城里工作。开初儿子对母亲很孝顺。后来他在城市里结了婚。由于老婆不喜欢这位乡下土气的婆婆,坚决反对丈夫把他的母亲接

7、到城市里一起生活,也极少回家看望母亲。母亲生了重病,多次托人打电话,要儿子和儿媳把孙子带回来,她非常想看看他们。儿子回来了,但儿媳和孙子没回来。过了两天,儿子又匆匆回到城市里。几天后, 这位老人孤零零地一个人死在家中。这回,不但儿子回来了,儿媳和孙子也回来了。他们为这位老人办了三天的丧事,让生前一人在乡下孤苦伶仃老人,极尽哀荣。村里人对此褒贬不一。但有一个事实却是众口一词的,就是这位老妈妈在生时,一年中难以见到儿子一回。临死时没有人送终,虽然她还是与儿子相处了两天,尽管还是村里的人多次电话相催呢。另一件是一对老人有三个儿女,他们都在外地打工。开初,两个儿子的孩子放在家中让老人照看。后来,老妈妈

8、死了。他们把孩子带到外地,让老父亲一人在家。他们不但极少回家看望父亲,也极少寄钱给父亲。理由是父亲在家里有承包土地,即使父亲生了病亦是如此推脱,不给于经济支持。后来父亲去世时,连一套像样的衣服都没有。这时,这三个子女却每人慷慨地拿出一万元钱,厚葬父亲。丧葬活动经历七天七夜,还修了坟, 还用大理石立了巨大的墓碑。此事在当地影响极大,成为群众教育子女的事例。当今农村对老人厚葬薄养的何止此一两家?有的人在老人活着时不讲孝道,死后大办丧事讲排场,在公众面前显威风。其结果仍落了个“ 活着不孝,死后热闹”的坏名声。还有的把老人之死当成自己捞钱的机会。他们大办丧事,大摆宴席,目的就是借机敛财。在我国古代有思

9、想的人,也是反对厚葬的。比如战国时齐国的思想家、政治家管仲就反对厚葬。当时, 齐国人崇尚奢华的葬礼,齐桓公对此种风气很是担忧。他对管仲说:为了丧葬, “布匹都用光了,我们就没有衣服穿;木材都耗尽了,我们就没有用来制作防御器材的材料。豪华葬礼的风气不能停息,用什么方法禁止它呢?”管仲回答说:“ 但凡人们要做什么事,不是为了名声就是为了利益。 ”于是齐桓公下命令说:“ 今后如果棺材做的太高档,就侮辱那个死者的尸体,并且把那些发丧的人治罪。 ” 过了不多久,豪 华葬礼的 风气也就停止了。 (原文:齐国好厚葬,布帛尽于衣裘,材木尽于棺椁。齐 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 为蔽,材木尽 则无以

10、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 管仲 对曰:“夫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 ”于是下令曰:“棺椁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 ”未久,厚葬之 风已矣。 )宋代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曾尖锐的斥责“厚葬不如薄养” 。厚葬不是孝道,如果加上薄养,更是忤逆不道。 笔者看到农村丧事办得那样热闹,想起老人生前的一些生活,感触极深。过 去农村较落后,对老人做不到厚养,也无可指责;可是现在农村生活条件极大改善,老人活着的时候,子女应多尽孝心。然而,当今无论农村城市,这种“ 厚葬薄养”的现象仍十分普遍。厚葬的浪费十分惊人:请吃宴席,少则十几席,多则几十席;雇请乐队,奢侈排场费用不低;给过世老人购置大量的焚

11、化品等,所费也不少。至于请端公、买墓地,修陵园的费用就更大的多。笔者认为,各级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教育民众要在老人在生时善待之。 “生前多行孝,死后不浪费”,实行“厚养薄葬 ”;表彰在老人生前孝顺厚养,死后节约简葬的典型,批评丧葬中的奢侈浪费行为;同时,要完善村规民约在这方面的约束。 “厚养薄葬”与“厚葬薄养”,两种做法展示出两种道德孝顺观,只有“ 厚养薄葬 ”才是对老人真正的尽孝道。这是我们常说的“百善孝为先” 。老人年轻时为家庭、为子女苦苦奋斗了几十年,等到老来之 时,往往行动不便、疾病缠身,此时最需要儿女的关心、照顾。提高老人晚年的生活质量,让老人过得愉快、轻松、健康,才是子女尽孝道的最好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