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永丰县油茶产业现状调查与分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659083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永丰县油茶产业现状调查与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西永丰县油茶产业现状调查与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西永丰县油茶产业现状调查与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西永丰县油茶产业现状调查与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西永丰县油茶产业现状调查与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永丰县油茶产业现状调查与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永丰县油茶产业现状调查与分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永丰县油茶产业现状调查与分析CNESEHORTlCULTUREABSTRACTS江西永丰县油茶产业现状调查与分析王贵生0 江西省永丰县林业局,江西永丰 3315olO)摘要:根据永丰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着重分析油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主要表现在:品种低劣,树体表老;管理粗放,产量低下;病害严重,难于防治;良种推广,成效不高; 加工薄弱,利用率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关键词:油茶产业;现状;对策;永丰县油茶(Camellia01effera),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其种子提取的茶油是优质保健食用油,其油质与世界上公认为最好的木本食用植物油橄榄油的脂肪酸组成相似,被

2、誉为东方橄榄油 .江西省永丰县曾经是全国 19 个油茶生产重点县之一,油茶生产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为全国着名产区,油茶林分布广泛,生长良好,林农经营油茶历史悠久,积极性较高,有丰富的经验,油茶不仅是当地食用油脂的主要来源,而且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永丰县油茶生产虽然有一定基础,但在生产,综合利用上仍存在单产低,出油率低,利用率低,产值低,经济效益低等 五低 现象 .l 永丰县油茶产业现状永丰县地处江西省中部,是全国油茶生产重点县之一.1979 年全县茶油产量曾列全国第 19 位,1989 年油茶面积3.353 万 hm2,1994 年 3.233 万 hm2,1999 年 3.14 万 h

3、 工 n,2002 年 2.807 万 hm,现有油茶林 2.803 万 hm,占全县国土面积的 10.4%,占全县林地面积的 14.5%,油茶林遍布全县各乡(镇,场). 初产期面积 580hm,盛产期面积却只有4533.33hln2,衰果期面积 2.287 万 hm,衰果低产油茶林面积占总油茶林面积的 81.7%,年产油茶籽 15000t.由于经营管理水平较粗放,失于抚育管理,基本没有投入,品种多趋老化,林龄结构不平衡以及长期自然演替使品种混杂,低劣,引起全县油茶产量的大波动,大小年现象十分明显,大年产量在 5kg/667m 左右,小年产量在 2kg/667m左右.2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2.1

4、 品种低劣,树体衰老因没有科学的筛选和推广优良品种,一些群众盲目种植,见苗就栽,造成品种良莠混杂,良少莠多.品种不纯使结籽率,出油率降低,油茶林树龄老化,生长衰退.虽然油茶林寿命超过百年,盛果期有 60 年的时间.但许多 20世纪 7080 年代种植的壮龄油茶林由于管理不善造成树势提前衰老,树体结构差,枝条混乱重叠,枯干,病虫害严重,结实量少,成为低产的残次林.全县现有油茶林,正作者简介:王贵生(1976),男,工程师;从事森林资源培育,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等工作.一190 一处在新老交替阶段,85%进入老龄林,处于衰果期,经济效益低,影响茶农生产积极性,不愿意去低改油茶.2.2 管理粗放,产量低

5、下绝大部分油茶林经营简单粗放,按传统的耕作方式进行,每年在 8,9 月份刮胡子 修铲茶山 1 次,容易造成水,肥,土流失,加上从不施肥,导致油茶林地地力衰退,土壤板结贫瘠,油茶产量低.大部分油茶产区群众习惯于原始的生产方式,视油茶为天赐之物,有就收没就丢,不抚不育.同时,由于投入少,比较效益差,大多数林农抱着油茶利薄,务林不如打工的心态,致使油茶林长期疏于管理,荒芜严重.初级产品价格过低,致使油茶种植者微利甚至无利可图.对于每 667m 产 5kg 的低产油茶林 ,其价值还不及采摘的人工费用,不少农民在油茶小年份甚至放弃采摘.当前,油茶生产存在问题突出表现为投入不足,管理粗放.不少村民除上山采

6、摘油茶果外,平时很少管理.许多油茶林中的杂草比油茶树长得高,油茶树被杂草吞没,被葛藤绕死.油茶树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同时,绝大多数油茶密度偏大,每 667m 种植在 200 株以上,造成油茶林冠交叉,拥挤,重叠,分枝极少,单株生长发育不良,呈现出比较典型的细高个, 树冠表面积小 ,体积小,结实层薄,产量逐年下降.2.3 病害严重,难于防治永丰县是油茶老产区,大部分油茶林病虫害日趋严重,共发现病虫害 35 种,其中病害 11 种,虫害 24 种,病虫害发生较多,危害较重的有:油茶炭疽病,油茶烟煤病,油茶蛀梗虫,油茶蛀果螟,油茶蓝翅天牛等,对油茶产量影响很大.特别是油茶蓝翅天牛危害更大,其幼虫蛀食油

7、茶树杆,一经染上,油茶树必死无疑,分布广,不宜防治,龙冈油科所的采穗圃就遭其灭顶之灾,已报废.虽然在 80 年代前期对油茶病虫害有些调查,研究和防治,但油茶林防治困难大,无法全面实施,在 80 年代后期对油茶病虫害研究和防治基本上是空白.油茶面积持续减少,油茶资源不断下降,究其原因:(1)由于放弃林地管理,松,杉,竹,阔等树种的侵入,油茶林被自然演替为其他树种为主的混交林 t(2)90 年代的丘岗开发, 毁掉不少油茶林,开垦种植水果或其他用材树种.(3)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修路,建厂,城镇建设,部分油茶林地被征用.(4)大量火灾吞噬不少油茶林.2.4 良种推广,成效不高油茶良种固然有早丰产,

8、产量高,出油率高等特点,但比普通品种娇贵, 是三高产业,即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经营要求更高更苛刻,投入大.据测算,每667m 良种油茶进入盛产期累计投入在 1300 元左右 .除绿海公司在集约经营外,普遍存在这种现状:栽植时积极性高,而后像普通油茶一样粗放经营,有的是认识不到位,有的是不愿投入等,导致新造良种油茶林年年不长,且逐年枯死,从而挫伤了农民栽培良种油茶积极性.林农对油茶低改很反感,认为劳民伤财,增产收益抵不了开支费用,稀林良种补植也不见苗,高冠嫁接不活成死树,所以,油茶低改不能变为茶农的自觉行动,全部还是按传统的修铲耕作方式进行.2.5 加工薄弱,利用率低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产品优

9、势.永丰县作为油茶重点产区,除绿海公司外再没有一个上规模,上档次的油茶加工企业,生产的茶油品质不高,缺少品牌,且副产品利用率低.3 油茶产业发展对策3.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速油茶产业化建设,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途径.各级党委,政府,要有战略发展眼光,珍惜现有的自然资源,积极培育新的资源,把油茶产业作为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来抓.要努力增加对油茶产业的投入,重点扶持油茶新产品,新品种的培育以及示范基地建设.要积极防治森林火灾和病虫害,严厉打击毁林犯罪,坚决制止哄抢偷摘行为,稳定油茶产区生产秩序,切实保护生产经营者合法权益.3.2 稳

10、定政策,深化改革进一步稳定和完善林业生产责任制.油茶责任山承包一定 50 年不变,让种植户吃下定心丸,放心投入.政府和有关部门在机制上要进行大胆改革和创新.要加快油茶林经营体制改革,规范,鼓励和支持油茶林的有偿流转,通过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多种途径,推动油茶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油茶经营效益.让有技术,资金,能力的经营者大规模地开发油茶山林.3.3 加大投入,科学管理争取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经费投入,实施油茶低改工程.同时发动群众加大投入,投工投劳垦复油茶林.要积极引导农民加强对油茶山的栽培管理和垦复,应推广果多,个大,抗病虫能力强的品种.每 667m2 油茶园控制在 80100株左右,参考果

11、园管理办法,大力推广深翻,施肥,修剪,整形,高位嫁接,油茶低改技术,确保每年垦复 12 次,改善根系生长环境,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3.4 搞好分类经营,提高集约管理水平按照永丰县现有油茶资源状况和生产水平,采取低产中国园艺文摘 2011 年第 l0 期林改造,更新改造和新造林相结合的经营措施,着力推进油茶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抓好常规技术配套措施的落实;要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和科技人员全过程的技术服务,使优良无性系良种,施肥,垦复,灌溉,修剪,病虫害防治等配套管理技术措施,真正运用到生产实际,真正让广大林农掌握应用,切实提高油茶集约经营管理水平.3.5 建立良种示范基地,积极引导

12、群众栽培选定农民积极性高油茶新产区,选择立地条件好,土层深厚,向阳的丘陵岗地栽植;苗木全部使用经过认定的优良无性系 2 年生嫁接苗;严格按照栽培技术标准栽植经营,要像经营果树一样管理,同时要套种豆类,花生,油菜等农作物,既增加收益,更主要是生产油茶林非常需要的绿肥.县,乡政府要大力扶持,通过向省,市争取项目资金以及县,乡财政筹集资金,加大投入,解决示范基地的苗木费以及补助费,指导示范户加大劳力,资金投入,达到集约经营要求.通过良种示范基地的建立,取得显着的经济效益,起到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全县群众自觉种植油茶.3.6 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打造绿海油茶品牌油茶生产产业化建设很重要.按照扶大,扶强

13、,扶优 的原则 ,认真落实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油茶加工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资产重组,资本运作等方式,优化资源配置,建好龙头企业,促进油茶产业链的延伸.从机制创新入手,引导企业参与油茶原料林基地建设,推动企业+基地+农户 的经营模式的发展,促进油茶生产,加工,市场的有机结合,使企业与农户成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企业自身要充分发挥各自在技术,资金,市场方面的优势,增强品牌意识,提高产品质量,大力挖掘茶油及其副产品的市场潜力.打造永丰绿海茶油核心品牌,依靠品牌效益提高永丰县茶油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中的综合竞争实力.3.7 提高茶油品质,大力开拓市场油茶生产中的加工是当前的薄弱环节,也最具增值潜力.茶油内在的优质保健功能以及产量的限制,决定了其产品具备高档食用油的特征,理应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传统的粗油仅仅满足产区消费,不仅价贱伤农,同时也难以拉动油茶资源培育.提高油茶产业效益,必须从加工抓起,而加工的重点在于提高精炼茶油的比重.因此,要把产品质量放在首要位置来抓,以高质量,高价格,高效益,大市场来推动永丰县油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参考文献:1庄瑞林.中国油茶 M.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杜,1988.2汪维勇.江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林副产品,2004,(6):57 58.一1Q1 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