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科技服务示范区建设研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659078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科技服务示范区建设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苏省科技服务示范区建设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苏省科技服务示范区建设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苏省科技服务示范区建设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苏省科技服务示范区建设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科技服务示范区建设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科技服务示范区建设研究(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科技服务示范区建设研究妈妈装 http:/ 关键词:示范区;集聚;建设;建议 引言 科技服务业是科技与服务业相互融合的结合体,具体指在一定区域内,运用现代科学知识、技术和分析方法向社会提供智力服务和科技服务的新兴产业,同时以促进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及管理水平为目的,并可以独立核算的所有组织或机构的总和。全球经济正在由工业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服务业的发展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服务业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企业创业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逐渐成为关键产业。随着科技服务业的产业规模不断增加,对产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日益增强,并逐渐呈现高速发展和集聚的

2、态势。科技服务示范区就是在集聚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载体,目前业界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关于科技服务示范区的概念。江苏省科学技术厅认为,科技服务示范区是指在一定地理空间,围绕区域产业发展,形成科技服务机构集中、科技服务功能集成、科技服务产业集聚的创新生态系统。本文从科技服务集聚区集聚态势出发研究科技服务示范区形成的理论支撑和现实动因,通过研究江苏省科技服务示范区的发展现状,分析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规范科技示范区建设的建议。 一、江苏省科技服务示范区发展的动因 (一)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的理论支撑 第一,企业的相对集中能够增加交易频率、降低区位成本和环境的不确定性等不利因素,因此交易

3、成本是集聚形成的一种原始动力。第二,厂商为追求内部规模经济会尽可能扩大生产规模,而企业集聚的产生是在一定区域下企业寻求外部规模经济的结果。第三,韦伯在工业区位论(1929年)中将产业集聚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企业自身的简单规模扩张,从而引起产业集中化,这是产业集聚的低级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大企业以完善的组织方式集中于某一区域,并引发更多的同类企业和关联企业出现,这时大规模生产的显著经济优势就是有效的地方性集聚效应。因此,交易成本的下降、规模经济和产业集中化发展理论解释了科技服务业集聚现象的产生。 (二)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的现实动因 1.科技服务业集聚态势明显? 科技服务业集聚区是按照现代经营

4、管理理念,以某一服务产业为核心,以信息化为基础,在一定区域内集成的服务企业集群。随着科技服务业的高速发展,不断呈现出集聚发展的态势,并率先在一线城市涌现出科技服务业集聚区,数量增长迅速,类型丰富,并呈现出专业技术服务集聚、以园区为载体的集聚、科技资源的集聚、专业镇的集聚、老城区集聚等多种集聚模式,各类集聚区在带动产业发展、推动城市经济增长、促进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北京市以中关村西区为核心建设了国家技术转移集聚区,成为国内首个以技术转移为主要内容的创新资源“集散中心”,形成了创新服务机构集聚区。西安市建设了科技大市场,实现了高校、科研院所、军队科技资源的共享,形成了科技资源集聚区

5、和技术创新的加速器。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成立“大孵化器”联盟,为初创企业提供科技金融、创业支持、公共平台、国际合作等各项服务,已有孵化基地16个,在孵企业1000余家,形成了孵化器和创业机构集聚区。苏州科技城集聚了软件园、光伏产业园、生物医药园、微系统园、膜科技创新园等若干个园中园,围绕软件、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不断吸引处于产业链前端、与现有产业密切相关的高新技术研发机构入驻,形成了新兴产业研发机构集聚区。广东在全省推广建设科技服务超市,把科技服务作为商品,建立经营模式标准化、专业化、连锁化的服务组织或机构,形成覆盖全省的超市服务网络。中关村正在计划打造知识产权和标准化服务业集聚区,旨

6、在成为知识产权高端服务机构和检测、认证标准化高端服务机构集聚区。 2.对科技服务业的需求增强 课题组通过对苏州工业园区、泰州医药城、连云港、盐城各市县成果转化服务中心40余家典型企业和服务机构进行实地调研,了解企业对专业技术服务、科技金融服务、成果转移转化、科技创业服务、科技咨询服务等科技服务主要业态的需求。根据217份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果:对于专业技术服务,企业科技创新最需要专业技术服务,然后是科技金融服务和人才服务。专业技术服务中最缺乏研发支持服务,其次才是检验检测服务,这说明当前企业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研发能力偏弱,新品开发中检验检测的需求增加,而现有的研发服务机构尚不能满足企业的

7、实际需求,需进一步大力支持研发机构建设。对于科技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最需要的科技金融服务是科技小额贷款。企业反映,向银行申请贷款最为困难,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资产轻,所以贷款程序复杂、融资过程较长。企业反映,向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申请贷款最容易,但发展规模尚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需要进一步加速发展。对于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企业认为科技中介机构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社会对其缺乏了解,其次才是投入不足和服务机构服务主动性不强。因此,政府需加大对科技中介机构的宣传,并加大资金投入,同时服务机构自身也要不断提高服务意识,走市场化运作方式。对于科技创业服务,企业认为科技孵化器最有效的服务方式是创业辅导,其次才

8、是人才引进和投融资。但现有不少孵化器服务方式方法有限,仅以提供场地、物业管理等常规服务为主,甚至有部分盈利还依靠标准厂房的出租。为初创企业提供所辅导、融资等增值服务的能力不强,孵化资源整合不够,公共服务平台较少,服务的深度、精度不足。企业认为孵化器发展壮大应增加政府资金和政策支持,说明政府今后要进一步加大对孵化器的投入,同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对于科技咨询服务,企业最需要政策咨询服务,其次是投融资咨询服务,生产型企业最需要投融资咨询服务。政府则认为企业最需要知识产权服务和政策咨询服务,这反映科技部门对投融资咨询服务的重视程度不高,缺乏工作抓手。由此可见,企业在创新和转型发展中对科技服务的需求日

9、益强烈,要求逐渐提高,呈现出专业化、特色化、新兴化的特点。而目前服务机构提供的浅表性、低层次的科技服务难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同时,无论是企业还是服务机构集聚发展的意愿都非常强烈,要加强科技服务联盟和科技服务集聚区的建设,促进科技服务中介机构与产业创新联盟的合作,加大技术需求和服务供给的交融。 二、江苏省科技服务示范区发展的现状 科技服务业集聚现象是科技服务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科技服务业集聚区中大量服务机构的集聚使高端人才、资金、信息、技术资源实现高度集成和有效共享,有助于形成科技服务集群,降低企业研发创新的成本,推动企业研发创新,同时可以延长产业链条,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集聚,形成

10、产业集群,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区域经济增长。 (一)政府在建设科技服务示范区中的作用 通过对江苏科技服务机构的调研发现现有科技服务机构较为分散、服务层次较低、集聚发展进程较慢,且大多数集聚区存在平台服务功能支撑不足、政策体系亟待完善,企业培养和产业培育尚待加强等问题,不能适应当前全省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的要求。基于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给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优势、江苏企业对科技服务机构的需求以及广东省全国建设广东省科技服务业发展示范基地的先行先试,江苏提出到2015年打造10家左右“特色鲜明、功能完善、带动作用明显”的科技服务示范区。 近年来,江苏省出台了一系列发展规划指导和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对科技服

11、务业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江苏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江苏省“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现代服务业发展“十百千”行动计划、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科技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意见、江苏省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等系列政策均提出将科技服务业作为服务业发展重点,围绕十大重点产业领域,通过百个服务业重大项目加快实施、百个集聚区提档升级和百家领军企业创新发展,提高服务业集约集聚水平。为此,江苏省科技厅专门制订了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行动计划,提出重点加强基层科技服务网络建设、科技服务机构培育和科技服务示范区建设三大任务;并于2012年制订了江苏省科技服务示范区建设方案统一规划,提出要进

12、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做大做强科技服务业,启动建设“科技服务示范区”。政府也为示范区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经过2年多的试点,以省辖市主城区和高新区为重点,已试点建设苏州科技广场、南京麒麟科技创新园、无锡太湖国际科技园、南通高新区科技新城、扬州广陵新城5家科技服务示范区。 (二)科技服务示范区建设的现状 课题组对江苏现有5家科技服务示范区进行了实地调研,发现该省的科技服务示范区建设刚刚起步,建设模式、机制也处于摸索阶段,但依然涌现出了一些新的发展模式和特色做法。 1.以集聚高端科技资源为目标,探索地方和高校合作共建的新模式 苏州科技广场是5家集聚区中唯一一家政府和高校合建的示范区,由于地

13、理位置建在主城区,且依托高校资源,因此实现了高端科技服务机构的集聚。目前市科技局3家直属机构已入驻广场,一方面,充分利用直属单位业务联系渠道,着力吸引国内外高端科技服务机构和优质科技成果的入驻广场,已经与厦门中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苏州博士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苏州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30家单位签订了人住协议;另一方面,在挖掘梳理企业技术需求的基础上,建设企业需求数据库,根据企业有效需求提供靶向服务。这种建设模式前期投入较少,建设周期也短,能够实现高校和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且地理位置在主城区配套设施完善,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形成高端资源的集聚。 2.以市场为导向,满足产业发展和企业创新需求

14、 无锡市物联网发展时间较长,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因此,无锡太湖科技园以物联网产业链各环节为依托,以产业发展为导向,集聚各类科技研发机构、公共服务平台和创新载体,构建服务体系,针对性更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属于高风险、高投入的产业,前期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为了解决企业研发的资金问题,示范区注重对金融机构的引进,大力吸引股权投资、债权投资等创新型科技金融机构人驻,初步形成了融股权投资体系、债权融资体系和科技金融中介为一体的三大科技金融服务体系。通过加强财政政策资金引导,构建“首投、首贷、首担、首保、首购”的五首型科技金融政策体系,对首次提供科技金融服务的机构实施奖励,搭建创新资源与企业资源对接的平

15、台。围绕产业发展的需求以及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阶段,合理配置各类创新要素,满足产业发展和企业创新的需求。为了满足企业创新需求,引进包括大学、大院大所、大型央企和跨国公司物联网研发机构等各类物联网重点科研院所、研发机构32家。其中有服务产业链上游的研发机构,如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和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有专注产学研合作推进的高校研发机构,如清华、上海交大等在内的九大高校设立的物联网研发机构;有提供业务服务的研究机构,如五网运营商的研究机构。建设各类物联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26家,其中国家级公共平台2家,实现了开放共享、企业运作。 3.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探索需方补贴服务 示范区中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涉足的产业多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因此,都存在创新发展的需求,但在成长阶段普遍存在创新资金投入不足、研发能力薄弱、技术水平低、产业附加值不高的问题。为满足中小企业研发创新的需求,示范区加大力度建设孵化器、标准研发楼、总部研发楼、创意研发楼和studio等物业形态,除此之外,示范区为企业量身定制的研发楼、建设公共服务平台、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满足不同科研企业的需要。另外一方面,无锡太科园通过发放需求为导向的“企业服务券”的形式,进一步激发企业科技服务需求,通过事前补贴企业、事后兑现服务的方式刺激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