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跟党走道德讲堂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659063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远跟党走道德讲堂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永远跟党走道德讲堂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永远跟党走道德讲堂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永远跟党走道德讲堂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永远跟党走道德讲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远跟党走道德讲堂(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道德讲堂永远跟党走尤溪县实验小学黄周艳传说中,有一种鸟,它费尽一生寻找属于自己的荆棘树,唱出心中最美、最销魂的歌,在歌声中挥洒自己的生命今天我们在坐的都是荆棘鸟,都有最纯洁、最美丽的寻求。同学们,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现在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他是河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张连印,少将军衔。2003 年退休回到家乡左云县张家场村后,他以一位将军特有的坚毅和对家乡无尽的热爱,开始了植树造林、治理风沙,改善家乡生态环境的壮举。他有赤子之情,少壮入行伍,花甲归故乡;他有愚公

2、之志,塞外斗风沙,荒山搞绿化。他克服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塞外风沙中绿化荒山荒坡 3000 多亩,建育苗基地 300 亩,协调有关部门为家乡修建水泥路 3 公里张连印 4 岁时父亲病故,6 岁时母亲改嫁,从小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童年充满了苦涩。但在记忆中,张家场村的每一户人家对他都十分关心,时常用馍馍、沙枣和旧衣服接济他,使这个过早丧失父爱和母爱的孩子,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乡亲们的关爱。他难以忘记 1964 年入伍的那一天,全村老少一起出动,把自己送到公社驻地,有的殷殷嘱托,有的泪眼婆娑,有的一个劲把鸡蛋、瓜子往他口袋里塞入伍的路上,张连印暗下决心,一定要干出个样子,回报生他养他爱他的故乡。

3、 艰苦的生活环境,使张连印具备了执著上进的品质。在部队期间,无论是政治学习还是军体、射击、战术等训练科目,他都是拔尖的,到 1983 年,年仅38 岁的他就担任了副师长。直到 58 岁从河北省军区副司令的职位上退休,他在每一个岗位上都表现优秀。 退休后究竟怎么过?是在大城市过清闲的生活,还是发挥余热,他把回乡植树造林的想法告诉妻子和子女们后,家人担心在农村生活和医疗都不方便,劝他不去为好。张连印认真地给家人讲了自己对故乡的情感,讲了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全家人都被他说服了,感动了。2003 年 7 月办完退休手续后,张连印带着妻子回到老家,住进堂弟家中,开始了他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新

4、征程。 有着多年领导工作经历的张连印,非常明白凡事“予则立”的道理,一开始他就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开展工作。他首先在省林业勘测设计院专家的帮助下,制定了张家场生态园林村建设总体规划 ,将对村子周围 1.1 万亩荒山的绿化绘制成蓝图。他与乡村两级签订了合同,明确提出一不要地权,二不要林权,30 年后植树造林成果无偿交给乡村。同时,张连印多方筹集资金,雇佣工人,为在严酷的自然条件下绿化荒山打好了基础。 真要在荒山荒坡上植树造林,比想象中要难得多。第一年栽下的树苗,成活率还不到 50%。 2004 年下半年,由于没人看护,正在疯长的几万株树苗两天之内就被牛羊啃得残缺不全。看着被啃食的树苗,张连印眼含泪花

5、,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放牧的人啊,你可知道这几万株幼苗的成活比养羊赚钱更加艰难!”事后,张连印没有听从别人在林地撒毒药、设栅栏的建议,也没有向乡亲们索赔,他找到村里的干部,把本村的牛倌、羊倌集合起来开了一次会。张连印在会上说:“我是农民出身,知道乡亲们生活不容易,我回来种些小树就是要改善家乡的环境,希望大家能帮一把。 ”会后,张连印又从有限的资金中为他们每人买了一双胶鞋。 张连印以德报怨的做法感动了饲养牛羊的乡亲们,从那以后,每次放牧他们都非常小心,生怕牛羊再啃了树苗,幼林逐渐茁壮成长起来。 经过 4 年多的努力,张连印的汗水浇灌出片片绿荫。据统计,从 2003 年至今,张连印先后筹措资金 1

6、80 多万元,打井 8 眼,在荒废的河滩上建起 300多亩育苗基地,育有樟子松、油松、侧柏、新疆胡杨等 20 多个品种,育苗近200 多万株。目前,他绿化荒山荒坡面积已经达到 3000 多亩,张家场的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观。前不久村民发现,在这里绝迹多年的黄鹂和杜鹃又见踪迹,狐狸和黄羊也开始出没。面对着可喜的成绩,张连印说:“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今后 3 到 5 年,我要争取再植树 5000 亩!”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目前,张连印退休后带领妻子绿化建设家乡的感人事迹,已在塞上高原、长城内外被越来越多的军民广为传颂。时间的车轮驶入 21 世纪,跨过 21 世纪的门槛,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祖国

7、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64 年 10 月 16 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7 年 6 月17 日,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70 年 4 月 24 日,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太空轨道,1999 年神舟 6 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成功,1973 年袁隆平第一个培育出杂交水稻,20 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推广,西方称这是二次 革命,1997 年每秒 130 亿次的银河-III 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建国以来,中国粮食年产量从1949 年的 1 亿吨增加到 2008 年的 5 亿多吨。2008 年全国棉花总产量达到近750 万吨,比 1949 年增长了 16 倍,产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此外,60 年

8、间,中国的油料糖料生产增长飞速。2008 年,中国油料、糖料总产分别比 1949年增长了 10 倍和 46 倍。今天,我们高铁近 14000 公里,跃居世界第一,同学们,你们还知道我们还有哪些在世界很出名的发明创造?祖国的昨天我们的前辈们为我们创造和描绘,祖国的明天要靠你们去创造,所以你现在要好好学习,我说两个勤奋学习的故事: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徽赏识,连司马徽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 gui,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时间就不好掌握了。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

9、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诸葛亮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鸣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过了一些时候,司马先生感到奇怪,为什么鸡不按时叫了呢?经过细心观察,发现诸葛亮在鸡快叫时给鸡喂食。先生开始很恼怒,但不久还是被诸葛亮的好学精神所感动,对他更关心,更器重,对他的教育也就更毫无保留了。而诸葛亮也就更勤奋了。通过诸葛亮自己的努力,他终于成为了一个上知天文,下识地理的一带饱学之人。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终于成为着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有一次,他想买一部明代的笑话书谑浪 ,跑遍北京城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时值冬日,他顶风冒雪,连续十八天跑到图书馆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听了这些故事,我们有什么感触?要不要好好学习?在共产党领导下,祖国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要想明天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就需要我们在座的今天努力学习,掌握好本领,明天为祖国的建设建功立业,不辜负党对我们的厚望。同学们,让我们童心向党,永远跟党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