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的学术争鸣的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657955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推拿的学术争鸣的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儿推拿的学术争鸣的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儿推拿的学术争鸣的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儿推拿的学术争鸣的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儿推拿的学术争鸣的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儿推拿的学术争鸣的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推拿的学术争鸣的论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儿推拿的学术争鸣的论文小儿推拿的学术争鸣的论文作者:李燕宁 杨配力 于海燕【摘要】 小儿按摩经的问世,创立了小儿推拿的 理论 体系,标志着小儿推拿开始了 发展 的新纪元。后世医家在小儿按摩经的基础上不断进行补充,加之儿科工作者对小儿生理病理认识的不断进步,小儿推拿的学术思想逐渐成熟。与此同时,由于不同地域的医家对小儿按摩经的理解不同及对小儿生理病理的认识差异,对小儿推拿包括穴位、手法、操作 方法 等产生不同的理解,逐渐发展成为小儿推拿的不同流派,引起小儿推拿的学术争鸣。 【关键词】 小儿推拿 学术争鸣 手法 穴位 推拿流派小儿推拿体系的形成,起始于明代。随着小儿推拿学术的发展,对其认识及体会

2、也就产生了分歧,这种分歧不仅导致了学术争鸣,而且推动了小儿推拿整个学术体系的深入发展。有关小儿推拿的学术争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关于小儿推拿手法的认识自明徐用萱提出“掐筋”单一手法及“龙入虎口” 、 “苍龙摆尾”等复式手法后,历代医家多有演绎,手法也渐趋增多。www.11665.CoM 如小儿按摩经载单一手法 8 种、复式手法 28 种;幼科推拿秘书载单一手法 42 种、复式手法 13 种;保赤推拿法载单一手法 12 种、复式手法 86 种1 。对此,不少医家,如夏禹铸、龚廷贤、周于蕃、钱祖荫等提出异议,认为手法过繁,不便掌握,对临床无效者应予删除。张振还从临床实际出发,对以往手法进行梳理

3、,删其重复,正其错误,补其阙漏,将小儿推拿单一手法归纳为按、摩、掐、揉、推、运、搓、摇 8 种,复式手法归纳为凤凰展翅、二龙戏珠、打马过天河、黄蜂入洞、飞经走气、苍龙摆尾、赤凤摇头、水中捞月、按弦搓摩、猿猴摘果、天门入虎口、运水入土、运土入水 13 种,切合临床实用。复式手法是将多穴位、多种手法联合运用的手法,因其疗效较单一手法和穴位更为显著,所以备受儿科推拿医家的重视。但自明代创立至今,由于历代医家对其理解、师承不同,所以,对该法的操作大相径庭,存在“同名异法” 2的现象:有的差别不大,如运土入水,一法运至小指根,另一法运至小指尖;有的却大相径庭,如猿猴摘果,一法在手背操作,另一法则牵拉双耳

4、;有的只有 23 种方法;有的却高达 67 种之多,如黄蜂入洞3:“屈儿小指,揉儿劳宫。 ”(小儿按摩经 ) “一掐心经,二掐劳宫。先开三关,后做此法。将左右二大指先分阴阳,二大指并向前,众小指随后,一撮,一上,发汗可用。 ”(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 )即小儿按摩经的黄蜂出洞法; “风门穴拿之即黄蜂入洞是也。 ”(小儿推拿秘诀 ) “黄蜂穴在中指根两边,将大指根掐而揉之。 ”(万育仙书 ) “以儿左手掌向上,医用两手中名小三指托住,将二大指在三关六腑之中,左食指靠腑,右食指靠关,中掐旁揉,自总经起循环转动至曲池边,横空三指,自下而复上,三四转为妙。”(小儿推拿广义 ) “婴儿脏腑有寒风,试问

5、医人何处攻,揉动外劳宫将指屈,此曰黄蜂入洞中。 ”(幼科铁镜 ) “洞在小儿两鼻孔,我食将二指头,一对黄蜂也。其法屈我大指,伸我食将二指,入小儿两鼻孔揉之,如黄蜂入洞之状。 ”(幼科推拿秘书 )此外,对补泻手法认识自古也有争议:有以手法操作方向规定补泻的,即下推、旋推、逆时推、向心推、向指根推为补,反之为泻,如小儿按摩经 、 幼科铁镜 、 幼科推拿秘书等;有以手法操作时的轻重缓急来定补泻的,即轻缓为补,反之为泻,如厘正按摩要术等;当代以上海、湖南等地为代表的医家4 ,则采用“旋推为补,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的补泻方法;而以山东为代表的医家,却主张“向心推为补,离心推为泻,来回推为清(平补平泻)”

6、 的补泻方法。五经穴5居小儿五指末节螺纹面,自拇指至小指依次为脾、肝、心、肺、肾经。关于五经穴的补泻推法,古今医家也持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是向指根推为补,向指尖推为泻(清),如幼科铁镜 、推拿三字经 、 小儿推拿学概要等;二是向指尖推为补,向指根推为泻,如小儿推拿广意 、 推拿功法与治病 、 推拿问答等。鉴于此,以李德修为代表的“三字经派”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和五行生克理论,提出了折中的推拿方案,如心为君主之官,心经有火不宜直接清心经,以清天河水代之;肾涵先天真水亦不宜清,如欲清肾火,以清小肠代清肾经;肝为将军之官,宜平不宜补,补肝经用补肾经代之,如肝火太旺,应健脾和胃。但当代小儿推拿名家金

7、义成则持实在而慎重的态度:“究竟手法的方向,怎样才为补,怎样才为泻,尚有待 科学 地 分析 和 研究 ,并不能因此就不讲究手法的方向,对于手法补泻实质 问题 的研究也当积极进行。 ”此外,对于手法的运用,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入而逐渐完善的。如“二龙戏珠” 3一法, 小儿按摩经最早记载:“二龙戏珠:以两手摄儿两耳轮戏之。 ”而万育仙书则认为:“二龙戏珠:温和法,医用两手摄儿两耳轮戏之,又用两手指在儿两鼻孔揉之” ,可以看出, 万育仙书是在小儿按摩经基础上添加了“用两手指在儿两鼻孔揉之。 ”因鼻为肺窍,揉鼻部可以温肺散寒,故可加强该法之温和功效。再如“按弦搓摩” 3一法,小

8、儿按摩经载:“先运八卦,后用指搓病人手,关上一搓,关中一搓,关下一搓,拿病人手,轻轻慢慢而摇,化痰可用。 ”而幼科推拿秘书却认为:“以我两手对小儿两胁上搓摩至肚角,积痰积气 自然 运化。 ”前者以手上操作为主,针对痰气产生的相关脏腑肺肝脾进行 治疗 ,是为远治之法;而后者为了化痰、顺气,提高其对咳嗽、痰积、哮喘等症的临床疗效,直接在与肝相关的胁肋、脾胃所居的脘腹及肚角以及肺之所居胸廓操作,则系近治之法。用 现代 眼光审视,这种由远治到近治,由手上操作到胸腹、胁肋操作,不能不说是手法的进步与发展。再如“黄蜂入洞”一法, 小儿按摩经载:“屈儿小指,揉儿劳宫,去风寒也。 ”幼科推拿秘书称:“洞在小儿

9、两鼻孔,我食将二指头,一对黄蜂也。入小儿两鼻孔揉之,如黄蜂入洞之状。 ”而小儿推拿辑要则谓:“先用葱姜汤,擦鼻两旁十数次,再入小儿两鼻孔揉之,如黄蜂入洞之状。”可以看出, 小儿按摩经是在小儿手上操作,而劳宫为八卦之所居,五脏之所过,揉之可以平衡阴阳以疗风寒邪气所侵;幼科推拿秘书将“洞”定格于鼻窍,直接在鼻孔处“揉之” ,较前已进了一步;而小儿推拿辑要则先用葱姜汤擦鼻两旁十数次,然后再于两鼻孔揉之,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关于小儿推拿特定穴位的认识小儿推拿穴位包括传统“经络学说”中的十四经穴、经外奇穴和小儿推拿特定穴位等。小儿推拿特定穴是历代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 总结 出的适合小儿特点的一组穴位,它

10、们不象十四经穴那样有线路相连成经络系统,而是大多数分布在头面和四肢(特别是双手) ,具有点、线(如前臂的“三关” 、 “六腑” )和面(如手指指面部的“脾”、 “肝” 、 “心” 、 “肺” 、 “肾”等)的特点。自徐用萱袖珍小儿方论提出“大敦” 、 “中臁” 、 “涌泉” 、 “仆参穴” 、 “承山穴”等小儿推拿特定穴后,历代医家多有阐发。如小儿按摩经将小儿推拿特定穴概括为“穴法不详注,针卷考之甚详” ,并补充至 50 余个;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载 57 个;小儿推拿仙术载 63 个;小儿推拿广意载 72 个6 。由于穴位趋繁,导致“一穴多位” 以及定位模糊等现象的发生。 “一穴多位”

11、,如大肠穴3:万育仙书载:“大肠穴,在食指根节。 ”幼科推拿秘书载:“大肠穴在食指外边。 ”厘正按摩要术载:“掐大肠侧,大肠侧在食指二节侧。 ”小儿推拿广意载:“食指端肝,三节大肠。 ”推拿三字经载:“大肠真穴在食指外侧上节。 ” 推拿指南载:“大肠穴,在食指正面第二节。 ”定位模糊,如“阴阳二穴”的定位,小儿按摩经认为:“于手背上四指节从中往两下分之。 ”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则认为:“横纹两傍,乃阴阳二穴。 ”再如“猿猴摘果”一法对“果”的理解:小儿按摩经认为“果”为“螺狮骨上皮” ;秘传推拿妙诀认为“果” 即两手腕横纹处;小儿推拿广意则将“果”定格于“小儿双手及前臂”等。对此,不少医家

12、结合自己的心得对以往特定穴进行了梳理,如夏禹铸在幼科铁镜 “掌面水底捞月中引水上天河图”注文中指出:“大指面属脾,画家画手掌,不把大指画正面,乃画家之正法。前人只得以脾土字,写在侧边,后人误认,以讹传讹,遂以大指之侧边为脾。”并认为“推三关、退六腑、运八卦,男女均在左手” ; 张振厘正按摩要术除对小儿手上的特定穴位加以归纳整理,将以脏腑命名的穴位均列于手五指掌面的一、二、三节外,更认为“欲求穴道,非图不明” ,故特列铜人十四图于前,其后附有正身图、覆身图、阳掌阴掌图、足部图以注明,为后世取穴提供了范例。关于小儿推拿流派的认识所谓“推拿流派” ,是指世袭相传的,有其自身特色和风格的关于推拿操作与

13、运用的群体。 目前 国内发展比较充分, 影响 较大的儿科推拿流派有山东地区7的推拿三字经流派、孙重三推拿流派及张汉臣推拿流派,北京地区的小儿捏脊流派,上海地区的海派儿科推拿和湖南地区的刘开运儿科推拿流派。除此以外的小儿推拿的众多流派,有的昙花一现,有的囿于狭小的区域,还有的缺少理论总结和著述,因而大都流失了。现将上述各流派简介如下。推拿三字经流派以山东青岛市中 医院 已故老中医李德修为代表,李德修是清末胶东著名推拿名医徐谦光的四代传人,继承了徐氏推拿学派之精华并有所发展,著有李德修小儿推拿技法一书。该派常用穴仅三十有余,其手法亦较其他学派简单,归纳起来只有推、拿、揉、捣、分合、运六种。主张取穴

14、少而精,还强调用“独穴”治病。所谓“独穴”,就是在一定的情况下,只取一个穴位多推久推,以得效为度。在辨证上主张祛邪为先,重视小儿纯阳之体,取穴少而多用清法。认为小儿虽然“稚阴稚阳” ,抵抗力不足,但是“纯阳之体”生机旺盛,易趋康复。因小儿患病临床多表现为实证或虚中夹实之证,纯虚者较为少见,所以论治小儿,实证用清法,虚中带实亦多用清法。在处方取穴上,因小儿具有“脾常不足” 、 “肺脏娇嫩” 、 “肝常有余”等生理病理特点,根据木能克土, “木火刑金”之理,临床取穴常常首选平肝穴,治疗呼吸道疾病喜取平肝、清肺、清天河水、运八卦、一窝风等,治疗消化道疾病常用平肝、清胃、清天河水、清大肠、运八卦、清板

15、门、揉外劳宫等。 孙重三推拿流派以山东中医学院附属 医院 已故老中医孙重三为代表。孙重三 20 岁时拜老中医林椒圃为师,以林氏的推拿手法为基础,结合个人的临床实践,编著有小儿推拿疗法简编 、通俗推拿手册等书。该流派常用的穴位有 70 多个,手法以按、摩、掐、揉、推、运之法最常用,搓、摇多做辅助,手法轻巧、柔和、渗透,并继承了林氏“十三大手法”摇斗肘、打马过天河、黄蜂入洞、水底捞月、飞经走气、按弦搓摩、二龙戏珠、苍龙摆尾、猿猴摘果、擦脐及龟尾并擦七节骨、赤凤点头、凤凰展翅、按肩井等。在取穴上,该派多用手穴加体穴, 治疗 呼吸道疾病常用“四大手法”(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运耳后高骨)及二扇门、肩

16、井、风池、肺俞、运内八卦、膻中、按弦走搓摩等;治疗消化道疾病多取推脾土、分腹阴阳、运内八卦、侧推大肠(即清大肠)、推上三关、天门入虎口、推天柱骨、足三里、摩腹、拿肚角、揉脐及龟尾、推七节骨。总之,该派治病首重“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诊病强调闻诊和望诊,取穴灵活,手穴配伍体穴,随症加减多,相辅相成。张汉臣推拿流派以山东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已故老中医张汉臣为代表。张汉臣 17 岁时拜民间艾老太太为师,著有小儿推拿概要一书。该流派选用的穴位有 70 多个,但常用的仅 10 余个。手法有推、揉、运、分、捏等。在辨证上该流派注重扶正,祛邪亦不忘扶正,认为小儿“稚阴稚阳” ,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在治病过程中必须时时顾护正气。在处方选穴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