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沙漠开发考察报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657605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埃及沙漠开发考察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埃及沙漠开发考察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埃及沙漠开发考察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埃及沙漠开发考察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埃及沙漠开发考察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埃及沙漠开发考察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埃及沙漠开发考察报告(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埃及沙漠开发考察报告 工稚,f7 一 J 壤侵 i 炱竹,榜痒,砑政学习-研究- 参考 2000/8(总 128)壹国外考察埃及沙漠开发考察报告中国治沙考察组无 Ff 牛广一,埃及概况埃及地跨亚非两洲,其主要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面积 100.2 万平方公里,人口 650O 万,耕地 4914万亩,人均 076 亩.绝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抄漠气候,干燥少雨,光,热资源极其丰富.北部地中海沿岸地区雨水稍多(年降雨量 15o_200 毫米),由北往南降雨量急剧减少,开罗以南地区几乎终年无雨.每年四,五月份常有风抄危害.尼罗河是埃及人民的母亲河,由南向北贯穿全境.尼罗河两旁 316 公里宽的狭长河谷和人海

2、处的三角洲是埃及的农业基地.埃及经济以农业为主,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6%. 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水稻,棉花,甘蔗,水果及蔬菜等.棉花,水果,蔬菜出口,但粮食不能自给,70% 靠进口.穆巴拉克总统执政后,非常重视经济工作 1991年,埃及政府制定了分三阶段发展经济的计划.第一阶段着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第二阶段改革金融流通体制和国营企业.第三阶段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要求年增长率达到 7%左右.目前埃及正进人经济发展的第三阶段,1998-1999 财政年度.国内生产总值为 2870 亿埃镑 f 约 844 忆美元),比上年增长 6%.二,治理开发沙漠的背景埃及所以要大规模地治理开发沙漠.主要是因其面

3、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埃及%的国土是抄漠.长期来,全国 96%的人口生息在占国土面积 4%的尼罗河河谷及三角洲地带.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城市发展和基建占地,目前人均耕地仅 076 亩.日益紧张的人地关系,不仅使埃及从 50 年代的粮食净出口国变为 70 年代开始的粮食净进口国.还引发了诸如环保,就业和社会安定等一系列问题.预计,到加 17 年,人口将再增加3OOO 万.为此需要再创造至少 1100 万个就业岗位,拓展新的生活空间.显然.如果不未雨绸缪,向抄漠进军,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人口高度集中,地区发展摄不平衡的状况,在不远的将来,国家和民族将陷入严重的生存危机.因此,从确保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以及国

4、家安全等方面考虑,埃及政府提出了”走出老河谷,开辟新土地”的发展思路 ,全面启动了兴修水利,开发沙漠这一需要几代人为之奋斗的宏伟工程.埃及政府奉行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不仅引进了大量外资.而且大大减少了军费开支,国防预算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 5【卜埘降至 1O%左右,从而大幅度地增加了经济建设资金.国内政局相对稳定.经济稳步增长.所有这些,为启动大型工程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三,治理开发沙漠的三大工程古埃及是尼罗河农业文明的发祥地,埃及人民一向有兴修水利,治理抄漠的经验与传统.此次大规模的开发沙漠.是在往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采取工程,生物,技术等措施,充

5、分利用水资源(埃及全国每年可利用水资源为 650 亿立方米,其中尼罗河协议用水 555 亿立方米.其余为降雨和地下水),进行综合治理.其中最突出最主要的是托西卡,东奥维纳特和和平渠三项特大工程.1,托西卡工程(又转新三角洲工程或新河咎工程)该工程是最大的重点工程.也是埃及治抄史上工期最长,工程量最大,耗资最多的工程.工程区面积 37.6 万平方公里,占埃国土面积的 375%,覆盖南部 7 个省.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是:(1)在纳赛尔期的托西卡湾上建造一座日抽水能力为 25OO 万立方米的超大型扬水站.(2)开凿一条长 310 公里的引水渠,干渠从扬水站向西到达托西卡地区的中心,然后分解成 4 条

6、支渠,分别延伸到哈尔加绿洲,达赫拉绿洲,富腊夫腊绿洲和巴哈里亚绿洲,由此构成新河各及新三角洲.(3)利用引来之水,开发土地.?59?国外考察学习-研究-参考 2000/8(总 128)托西卡工程 1997 年 1 月动工.基建工作拟于2002 年 8 月完成,总体工程计划 20 年完成.总投资3050 亿埃镑 f 约 891 亿美元).全部工程完成后.开发面积将达 26 万平方公里,可新增耕地 1890 多万亩.目前主干渠和 4 条支渠的挖掘工作正按计划进行.扬水站已完成 47%的工作量.2,东奥堆纳特 I 程该工程位于西部沙漠的西南部,北靠达赫拉绿洲和哈尔加绿洲,西至奥维纳特山,南临苏丹边境

7、.可开垦耕地面积 315 万亩该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具有埋藏浅,储量大等特点,含水层平均厚度为350-500 米,总储量为 200 万亿立方米.工程目标主要是利用地下水开垦土地,种植各类农作物.发展现代化农场.东奥维纳特的地下水是 1978 年发现的,1988 年埃农业部便在该地区建起了一个面积 1260亩的试验农场.1992 年又建起一个面积为 18900 亩的示范农场=1994 年.埃在该地区划出 126 万亩土地进行投资开发.至今年 3 月,共有 257 万亩的土地分配给土地改良公司开发.为解决该地区的交通运输问题,政府投资建成了 226 公里的连接阿布 r 辛堡的公路,正在修建连接哈尔

8、加绿洲的长 150 公里的公路,还建成了东奥维纳特机场.为解决用电问题,埃电力部已决定利用欧洲国家的赠款在该地区建设两座风力发电站.埃政府为该工程投资约 7.5 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农场建设由私人,企业或军队投资,农场建成后可自己经营,也可以出售.3,和平渠工程(叉称西奈半岛工程)工程目标主要是:修建一条水渠和平渠,自牡姆亚特附近弓【尼罗河水,经西北苏伊士地区至西奈半岛,同时利用地下水和修建水库积蓄雨水,治沙造田,发展农业,旅游业,开采矿藏,在原材料产地修建工厂,新建 l6 座城市,吸引移民 320 万人.工程建好后,在苏伊士西北地区和西奈半岛可开垦 390 万亩农田.和平渠开工于 19

9、79 年,全长 242 公里.计划2002 年竣工,全部配套工程要到 2017 年完成.一期工程的基础建设已完成,尼罗河水已通过苏伊士运河下的暗渠流向北西奈.和平渠建设计划投资 16.6亿美元,整个项目总投资需 750 亿美元.除上述三项特大工程外,埃及计划在老河谷及三角洲周边地区,亚历山大以西地中海沿岸以及一些拥有地下水资源的地区,兴建一些较小工程.再开发一些耕地.?60?尤其值得指出的是,自 50 年代开始,埃及就对开发沙漠地区进行了调研,1969 年至 1971 年拟定了初步方案,1983 年至 1986 年对方案进一步修改,1990 年至 1996 年请联合国开发署和有关国家的一流专家

10、作最后评估修改,前后共经过 3o 年,其科学,认真的态度可见一斑.全部项目建成计划用 2D 年.总投资需要数千亿美元.全部项目完成后.将使埃及的土地利用面积由目前的 5%增加到 25%,新增耕地约 300O 万亩(有材料介绍远期目标可开垦 1 亿多亩),增加 1150 万个工作岗位,新增加座城市,推动农业,工业,矿业和旅游业等全面发展.彻底改变埃人口过度集中,地区发展极不平衡的状况,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埃及将从狭谷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向整个领土范围内拓展生存空间.四,采取的措施殛成效为确保上述大型工程顺利实施并实现预期目标,埃及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1,加强领导,立法保障:鉴于这些大型工程的

11、成功与否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埃政府从一开始就高度重视,强化领导.倒如,托西卡工程一宣布实施,埃政府就成立了以总统穆巴拉克为首的工程部长委员会,成员包括公共工程和水资源部长,农业部长,旅游部长,经济部长,国防部长,电力和能源部长,工业部长等该委员会负责从宏观上制定工作计划和方案,提出指导意见.并对实施过程中的重大事项进行协调,决策.穆巴拉克总统多次亲自视察各大工程,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负责工程具体组织管理工作的是公共工程和水资源部,其主要职责是,在组织科研人员对开发地区进行全面劫查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具体的发展规划和工作方案.农业部也专门成立了与工程有关的农业发展与建设项目机构

12、,负责新开发土地的出售和管理,并监督和指导这些土地的利用.其他两大工程的组织领导体制,也大体如此.为使这些工程项目能持续长久地执行下去,埃议会还以立法的形式作了规定.2,千方百计,增加投资.实施如此巨大的开发工程需要筹措巨额投资,这对一个财力有限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绝非易事.埃及政府为筹集建设资金想尽了一切办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首先是正确处理眼前与长远,消费与积累的关系,勒紧裤带增加建设资金.埃及人均 GDP 按美元计算比我国高出 70%学习一研究一参考 2.000/8(总 128)国外考察以上,但其公务员工资水平和群众生活水平都与我们差不多.其次是以优惠政策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和国外资金工程建

13、设投资,计划国家财政出%,其余帅%靠民间和国外资金.对内外投资企业提供同样的优惠政策,包括:(I)凡在该地区进行生产经营的公司,企业可享受年的免税.2)对在该地区兴建项目所需的进口设备,原材料免除关税.(3)对参与工程建设的公司提供购买新开发土地的优先权,且可分期付款.(4)政府贴息,向在该地区建设工,农业及其他项目的公司提供优惠贷款.第三,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大力争取外国政府的援助.3,政策鼓励,秽民开发.治沙的目的是为了把沙漠改造成人们生产生活的乐园,但如果不能吸引人们自愿前往,则沙漠永远变不成绿洲.鉴于此,埃及政府在启动几大治沙工程的同时,还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和吸引人们到沙漠地区去投资,定

14、居,搞移民开发.一是以优惠的价格出售土地.二是以良好的生活服务设施吸引人.不论是建设工业区还是农业区,旅游区,政府首先拨专款兴建供水,供电,交通,商业等服务设施,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必要的条件.三是对在沙漠地区投资者提供长期低息贷款,利率比一般商业银行低 36.4%.四是把治沙与大学生就业结合起来.政府规定,凡是年龄不满岁,没有犯罪记录的正规大学毕业生均可申请以 1.1 万埃镑的优惠价格购买 3O 多亩新开垦的土地和一套两居室住房及一个 150 平方米的庭院(市场价格为 7 万埃镑),且可分 3O 年付款.前 4 年免收利息.到 1999 年底,共有 45 万大学生参加了这项活动,共耕种土地

15、约 140 万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五是政府出资帮助没有土地的农民,失业者迁入新开垦地区.建立社区,提供就业机会.六是吸引上百家企业去投资.兴办大型农场.4,依靠科技,注重效益.开发沙漠既是一项异常艰巨的工程,也是一项科学性极强的工作,能否成功,最终要看效益高低.埃及政府从一开始就非常注重发挥科技在治理沙漠中的特殊作用.早在 5O 年代,埃政府就成立了沙漠开发总局,对南部沙漠地区进行全面勘查分析.1995 年初至 1996 年底,农业部又组织专家对该地区的地形地貌,水资源,电力,土壤和环境等进行了详尽的考察和综合研究,完成各方面的研究报告 100 多份,并对工程费用,财政支出,经济效

16、益等傲了定量分析,还运用卫星遥感等先进技术进行工程设计和规划,最终才确定了实施托西卡工程和东奥维纳特工程的投资省,效益大的最佳方案.工程宣布开工后,埃及政府又调集了全国有关科研力量对工程实施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进行联合攻关.为了提高开发效益,做到”边建设,边受益”, 埃科研部门除了下大力钻研各种节省工程成本的技术外,还特别注意研究在新开发土地上发展高教农业的技术.许多治沙研究站就设在沙漠地区.5,田地制宜,综合治理.埃及政府在治理沙漠过程中探索出了一套符合自己国情的综合性防沙治沙技术,这就是:以合理开发利用水,土,沙资源为基础,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技术措施有机结合,通过治沙造田,扩大人工绿洲,实现人进沙退.工程措施主要是兴建水库,扬水站,污水处理站,引水排水渠和打井等,同时发展喷灌,滴灌,渗灌,微灌等节水灌溉工程,形成完整的水利体系.生物措施主要是围绕城乡绿化,在渠,田,路边建设防护林网.防止沙漠侵害道路,农田,水渠和城镇.发展高教益的经济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