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溪河渡槽特大倒塌事故追踪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2656054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溪河渡槽特大倒塌事故追踪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普溪河渡槽特大倒塌事故追踪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普溪河渡槽特大倒塌事故追踪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普溪河渡槽特大倒塌事故追踪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普溪河渡槽特大倒塌事故追踪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溪河渡槽特大倒塌事故追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溪河渡槽特大倒塌事故追踪(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幸逝去的四十二条生命普溪河渡槽特大倒塌事故追踪东风渠是宜昌市建国以来兴建的最大的水利重点工程,是全国的大型灌区之一。始建于 1966 年冬,整个工程分引水枢纽和灌溉两大部分。设计灌溉面积116 万亩,主供夷陵、当阳、枝江等三区市的农业灌溉及沿线城乡用水。于1969 年 3 月动工的普溪河渡槽,是该工程中最高的“空中水道”,曾被喻为是鄂西的“红旗渠”。有消息称,当年计划在工程全部竣工后,要像宣传河南林县“红旗渠”一样大张旗鼓地宣传。但是,此渡槽在建成通水仅 23 小时左右,便于 1970 年 8 月 2 日凌晨发生特大倒塌事故,造成当场死亡 42 人的特大惨祸。由于历史的原因,当时的事故真相没

2、有完整而真实地向外披露。因此,普溪河渡槽当年到底发生了些什么,就像一个没有解开的谜团。35 年过去了,人们仍然没有忘却,也渴望为其解密。2005 年的盛夏 7 月,记者在东风渠灌区采访时,历经艰辛,寻找到了当年在渡槽倒塌事故中的部分幸存者、目击者以及参与抢救的人,揭开了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事故是悲痛的,但教训是惨痛的,至今仍然留在人们的记忆深处。A、黎明前惨祸:42 人不幸丧命轰然倒塌的高架渡槽下1970 年 8 月 1 日,对宜昌最大的引水工程东风渠建设工地来说,是一个历史上永志难忘的日子。因为,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战,东风渠工程 14 个引水渡槽中最高的普溪河渡槽(迄今为止也是宜昌市最高的渡

3、槽)全线竣工。当日上午,工程指挥部在施工地举行了隆重的庆贺典礼,并正式全线通水。清澈的黄柏河水,从东风渠自西向东,沿着刚刚修好的总干渠哗哗流淌。沿渠的农民,像过节一样涌向渡槽的桥上和渠边。有的挑着木桶在取水,有的跑到工地看热闹。这条全长 989.3 米、高 57 米的引水渡槽,分上下两层,上层是输水渡槽,下层是拱型公路桥。公路桥共设计五跨,输水渡槽共计十六跨,全部采用双曲拱结构形式施工。1966 年冬对河床开始抽槽打基,1969 年 3 月大上劳力。这座渡槽由省水利工程团四团三连负责设计施工,当时整个投资 88.6 万元,消耗水泥 3177 吨,钢材 230 吨,木材 1574 立方米,动用标

4、工 49.27 万个。欢庆胜利的锣鼓没有停止。晚上,工地组织民兵宣传队上演了一台当时流行的“样板戏”,队员们载歌载舞,兴奋不已,民工和附近村民近千人观看,直到深夜 11 点多钟。8 月 2 日凌晨,东风渠总干渠放水流量达到 7.1 立方米/秒。随后流量逐步增到 12.3 立方米/秒,通过渡槽时约 10 立方米/秒左右的流量。均匀流淌的水声,划破了山野和工地上的寂静。但谁都没有料到,黎明前的黑暗中,一场惨祸从天而降。凌晨 4 时 10 分,夜空下的双曲拱渡槽及公路桥突然全部倒塌!顷刻间,断开的渡槽两端产生两个巨大的“水柱”,凶猛冲向桥下的工地,冲向工地上进入梦乡的民工,冲向在公路桥上乘凉的村民。

5、事故致使当场死亡共 42 人,其中工地民工 23 人,机关干部 5 人,当地农民 14 人。受重伤 4 人,其中干部 1 人,当地农民 3 人。而此时,距渡槽正式通水后仅仅约 23 小时。B、目击者回忆:当时就有一种不祥的预兆为数不多的目击者,帮助确定了事故发生的准确时间。一部分附近群众以普溪河电站发电时间估计,是在凌晨 4 时 10 分左右,因为电站灯亮一般是在 4时整,电灯亮后约十分钟左右就发生了事故。宜昌县(现夷陵区)民兵师后勤组的刘菊祥和刘宗秀,在睡梦中听到渡槽倒塌的声音,她们起身看了手表,是 4 时 10 分。大约在 4 时 20 分左右,负责东风渠大坝水电管理的李元凤,接到上级让他

6、立即关闸的通知。据当时参与抢救的几位老同志回忆,工地指挥所已牺牲的王国俊,手表停止在 4 时 15 分。还有附近的 13 个工地民兵和社员没有睡觉或被惊醒。他们一致认定,渡槽开始倒塌的声音是在进口处。有人还亲自目睹,渡槽倒塌由进口处接二连三地成一条雾状带似的,向出口推进。宜昌花艳民兵营的石庭华说,在渡槽倒塌发生时,他看见七号墩与八号墩之间的槽身衔接处有裂缝,而且向右侧哗哗流水,接着槽身便倒塌了。在场的魏志杰、吴传忠惊醒后,也看见从第二、三拱槽身向出口处倒塌推进。今年已 78 岁的程德全老人,当时是分乡公社普溪河管理区党总支副书记。他向记者回忆起渡槽倒塌当晚的情景时,仍充满了无限哀叹。他说,事发

7、当晚,他就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晚上看完演出节目后,已是深夜 11 点多钟,工地上的人都纷纷散去。他与管理区主任秦道禄、供销社营业员刘子树一起,搬着躺椅、带着芦席在渡槽公路桥的人行道上乘凉。由于建成的桥还没有通车,因此就成了当时纳凉的好地方。当时桥上已聚集了 10 多人,村民们一边听着桥上潺潺的流水声,一边吹着山间峡谷的自然清风。有的相互拉着家常,有的数着天上的星星很快进入了梦乡。凌晨 3 时许,睡在八号桥墩下的程德全被一小股喷洒在脸上的冷水惊醒。他原以为是下雨了,站起来一看,天空依然是晴朗的,这才发现渡槽在漏水。他赶紧叫醒旁边的秦道禄,说:“老秦,快走吧。这漏水,睡不成哒。”秦道禄没理会,他就把

8、椅子搬到另一边的人行道上。可他发现还是漏水,便决定回去。临走时,他对同村妇女黄秀英说:“这儿还是不行,怕受凉,我们走。”黄秀英听后,带着小孩一起回家。程德全走到乡运输队长闫圣大跟前时,又叫了他一声,闫不耐烦的骂道:“吃无言,睡无语,你喊什么?”程德全便与黄秀英和她的小孩一起往回走了。走了大约十来分钟,就到了渡槽和桥头的普溪河管理区。刚进屋铺好凉席,还没上床,他就听到轰隆隆的一串巨响。他意识到桥上出了事,连忙跑出门往渡槽那边望去,这时工地上的电灯已经熄灭。夜色中的渡槽,断了!断裂渡槽两端的大水,冲向峡谷。他站在屋外大喊:“出拐哒,大桥出拐哒!”普溪河管理区书记朱忠怡、武装部长李家发、医生杨贵庭等

9、都住在管理区,听到喊声后直往出事地点奔去。C、生死大营救:来了数千人的强大抢救队当时的宜昌地区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宜昌军分区党委得悉发生倒塌事故后,党政军主要负责人于当日清晨 6 点左右赶到现场,成立工地抢险指挥所。迅速组成了有驻地解放军、军分区和市县人民武装部等广大指战员,有原地区、市、县直属机关干部、工人以及普溪河渡槽所在地附近四个公社的社员总计近万人的抢救队,其中有 200 多名医务人员的医疗队。第一个赶到事故现场的,正是程德全和普溪管理区的几个干部。他们冲向桥下时,听见一个十八九岁的姑娘正在大声哭喊。一看,是工地上的女民兵蒋诗梅。蒋是普溪河大队八队人。程德全背起她就往管理区方向跑。这时

10、管理区医生杨贵庭已准备好了一个简单的救护室,立即帮蒋诗梅包扎伤口。据蒋诗梅回忆说,她原本在公路桥上,不知怎么就被劈头而来的大水冲到了几十米高的桥下。当她回过神来,看见到处是血肉模糊的尸体时,她惊吓得大哭起来。程德全又回到现场,见本村一名叫张丫头的姑娘,水已漫过了她的腰,正在大哭大叫。程德全和衣冲到水中,抱住姑娘欲救上岸,可是他怎么也拉不动。原来张姑娘的腿和脚被夹在了钢筋混凝土里。程德全使尽了全身力气,但仍然无法拉动张姑娘。这时水已淹没到了程德全的胸脯以上。管理区武装部长李家发见水势猛烈,便对程德全大喊:“赶快跑,大水来了。”程德全说:“不行,这里还有人。”管理区书记朱忠怡大吼道:“老程,已经来

11、不及了,我命令你快走。”程德全虽使尽全力拉扯张姑娘,仍无济于事,眼睁睁地看着大水淹过她的头顶。现居住在普溪河六组的 70 岁的龙学军老人,当年一同参加了紧张的抢救工作。他回忆说,由于当时事故发生在凌晨,非常突然,而且渡槽和拱桥倒塌后还有大水,所以给救援带来了巨大困难。几十条生命几乎在一转眼间就消失了,甚至连抢救的时间都没有。整个现场仅有 4 人幸免于难。除了蒋诗梅外,另外三个幸存者就是原宜昌县副县长谭克礼及他的妻子和小孩。谭克礼是工地指挥部的领导。渡槽建成后,其妻带着小孩来工地慰问,当晚一家人就住在桥下靠山边的工棚里。渡槽和大桥倒塌时,棚子正好被桥墩的横梁挡住。虽然棚子也塌了,但谭克礼只是被跨

12、下来的钢筋和混凝土块压着了双腿,而妻子和小孩安然无恙。救援的部队官兵赶到后,用电焊将钢筋割断,把谭克礼救出送往医院。整个抢救和现场清理工作,在悲痛的氛围中进行了两天两夜。D、善后事处理:在 4 个地方举行了追悼大会随后,宜昌地区革委会组织社队干部和群众,分别对遇难的民兵和社员进行了安葬。地、市、县革委会,军分区、市、县人武部和驻宜部队领导机关组织慰问团,对遇难者家属进行了慰问和抚恤工作。8 月 5 日,宜昌县委分别在县直机关、普溪河公社、鸦鹊岭区新场和海云公社等 4 个地方,举行了追悼大会。记者查阅当时的事故备忘录时发现,有很多遇难者家属表示,“决心化悲痛和力量,积极投入到工农业生产,以实际行

13、动感谢党的关怀”。值勤民兵左龙兴在事故中遇难后,他的父亲左兴发说:“我的儿子是为水利工程而死的,是光荣的,我们无怨无悔。要把生产搞好,把渡槽修好。”农民龚家荣一家死了 4 人,他的爱人说:“我一定要把两个孩子抚养大,为保卫祖国和建设社会主义出力。”普溪河是事故中遇难人数最多的村,5 个生产队共死 12 人,都是青壮年劳力。当上级领导征求他们有什么要求时,朴实的农民都说,国家也困难,自己不能提要求。最后大队干部提出,希望能帮助解决村民的缺水问题。一个月后,县里为群众免费安装了一台 30 马力的柴油机,用于农田灌溉和村民生活,直到现在仍在使用。E、事故终定性:并非人为破坏而是设计和质量问题当年 8

14、 月 2 日下午,中铁四局四一 O 三总队四 O 六队专家赶到现场。经过现场勘查和技术鉴定,发现倒塌的整个渡槽墩子,全部朝向进口方向,墩帽跌落在每个墩的前正中。渡槽断处在六号排架,此排架左侧离指挥部仓库 43 米,七号墩左侧离指挥部仓库 40 米;八号墩左侧离木工房 18.6 米;九号墩离木工房 6.4 米,紧接舞台;十五号墩离居民房屋 60.5 米,所有这些房屋的墙和屋面均完整,无碎石砸烂的痕迹。桥墩和槽身没有明显的爆炸点,附近民兵和村民没有任何震动的感觉。因此,事故排除了自然灾害和人为现行爆炸破坏。专家们对普溪河渡槽设计资料和竣工图纸进行了分析。认为渡槽倒塌是发生在七号墩,但奇怪的是,从渡

15、槽计算书和图纸中都没有七号墩的资料。这在设计中是一个重大原则错误。对七号墩现场进行丈量和尺寸测算,其结果是“七号墩过小,无论倾倒和滑动方面均处于不安全状态。”此渡槽的设计者,是省水利工程四团三连技术员简明新。通过广泛调查,施工人员反映渡槽设计上存在三大问题:一是七号墩基脚小而浅。这个墩子开挖的右侧 0.3 深,左侧不到 1 米,总土石量为 7.5 立方米,没有炸石,浇灌 11 立方米混凝土作基础。二是渡槽头重脚轻,支撑不力,与“水平推力”差距太大。专家指出,渡槽从七号墩到二十三号墩为双曲拱的结构形式,必须准确地解决“水平推力”问题。整个渡槽每一拱为 49 万公斤左右的超重负载,应该有牢固的基础

16、。而七号墩支撑小,前有推力,后无抵力。当时民兵连长戴本立曾向技术员简明新提出过,但简没有理睬。三是省水利工程四团三连的职工反映,普溪河渡槽“水平推力”应是 336吨,加温度应力 12 吨,而实际是以 112 吨计算“水平推力”进行设计,相差两倍多。该墩在放水后,由于推力加大,使该墩位移及后倾同时发生,牛腿与墩身间产生推力,拉断联结钢筋,一牛腿被推出。一牛腿被剪断,而七号墩后倾,造成渡槽坍堕。据专家调查,在原设计中虽然考虑到墩身或一跨渡槽受破坏将使全渡槽毁坏的可能性,但没有采取相应有效措施,致使一跨损坏全跨双曲拱被毁。而且有群众反映,在施工过程中已发现过墩身由于受拱腿推力的影响,造成墩身均向一个方向倾斜,仍没有引起设计者和施工组织领导者的高度重视,也没有作彻底处理,致使事故发生。因此,普溪河渡槽倒塌属于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直接责任者即设计人员简明星,已于事故发生的次日便被隔离审查,后被刑事拘留,并判了三年有期徒刑。F、灾难后重建:一座新的渡槽凌空而起普溪河渡槽倒塌事故引起了省地市领导的高度重视。据当时的宜昌地委东风渠工程总指挥部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