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课后答案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2645153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课后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课后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课后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课后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课后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课后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课后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九章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一、名词解释1、产业结构 P368 是指社会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各产业之间、各部门之间以及产业部门内部各企业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结喉关系和比例关系。 它是国民经济结构的一个基本方面。 一般说来,产业结构的变动可以从两个方面衡量:一是产值的部门构成,二是劳动力的部门构成。 产业结构的变动呈现两个重要趋势:1、产值部门结构的高度化趋势;2、劳动力部门构成二、三次产业倾斜的变动趋势。2、区域结构 P372 是指一国范围内各个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状况与相互关系,它涉及经济增长要素的空间分布。主要包括: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空间结构、区域基础结构。区域结构的优化

2、对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和其它发展中国家一样,在区域间存在二元结构,即经济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并存,总体上看,呈现出东、中、西三大地区总体分布,东部地区发展主要依靠市场拉动,中部发展“承东继西” ,西部地区有丰富资源,我国正大力推进西部大开发。3、二元经济 P370指的是采用现代技术的现代部门同采用传统技术的传统部门并存的一种经济结构。二元经济是发展中国家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演进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是在资本积累不足、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科学技术极为落后、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严重缺乏等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现代化需要经过一个相当长

3、的过程。4、可持续发展(已不是课后题)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就是将当前经济发展与长远经济发展相结合,既要满足当前的需要和利益,又要重视后代人的需要和利益,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经济的全面进步。可持续发展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三方面互相联系、不可分割。5、经济增长 P350(00 年名解,2 分)1)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因就业人数增加、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等原因,经济规模(包括物质产品和劳务)在数量上的扩大和增加,它反映了一国国民经济总量的变化状况。2)决定

4、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为生产要素的投入增加和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生产要素投入特别是劳动就业量对经济增长的决定作用。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决定作用。3)衡量经济增长,通常采用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GDP 增长率、NI 增长率等总量增长率和人均增长率等指标。6、经济发展 P354(02 年名解,2 分) 不仅包括经济总量和人均占有量的增长,而且强调经济结构的基本变化,特别是本国人民作为经济结构变化的主体参与发展过程、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平衡的保持,环境污染的治理,整个社会经济生活质的变化等。 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有多个,公布了“人类发展指数” ,按

5、语气寿命、成年人识字率、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之三个变量计算。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两者是密不可分的,经济增长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必要物质条件,没有经济增长就没有经济发展。但是,经济增长又不同于经济发展,单纯的经济增长可能会出现“只增长不发展”的现象,即只有经济增长但没有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质量和效益的提高。7、科学发展观 P355 是指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党对长期发展实

6、践的经验总结,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理论升华。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主要包括两层含义:1、国家要大力发展包括信息产业在内的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从信息产业自身而言,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量的扩张为主转向质的提高为主,实现更快更很好的发展。8、和谐社会 P36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员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它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

7、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员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切实贯彻和实现。9、新型工业化道路 P361 是指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

8、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与传统工业道路相比,有以下特点: 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标。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追求的工业化是要做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 ,并实现这几个方面的兼顾和统一。 新的物质技术基础。新型工业化必须建立在更先进的技术基础上。 新的处理各种关系的思路。要从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不平衡、城乡简单劳动力大量富余、虚拟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且风险较大的国情出发,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二、简答题1、试分析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P3501)经济增长的

9、含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因就业人数增加、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等原因,经济规模(包括物质产品和劳务)在数量上的扩大和增加,它反映了一国国民经济总量的变化状况。2)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 生产要素投入特别是劳动就业量对经济增长的决定作用。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决定作用。 其他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 投资增长率和投资效率; 科技进步程度及其应用; 自然资源的数量与开发利用程度; 制度或体制。 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经济增长还要受到该国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状况的制约。上述各种因素相互联系,共同对经济增长发挥作用,因此,应当通过实现各个因素的互相协调,彼此配合来促进经济增长。2、为什

10、么要实现及如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P3611)经济增长方式的含义:决定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的结合方式和实现经济增长的途径,称为经济增长方式。2)经济增长方式有两种类型:粗放型增长方式和集约型增长方式。两种增长方式相比,粗放型增长方式是单纯的数量扩张型的外延式增长方式,效益相对低下;而集约型增长方式是质量效益型的内涵式增长方式,效益相对较高。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性:建国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比较落后,只能实行粗放型增长方式。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深入,这种粗放型增长方式在我国生产、建设和流通领域的弊端也逐渐显现,主要是: 产品质量差,品种单一,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11、资源消耗量大,浪费严重; 设备利用率低,工业流程落后; 单纯热衷于上新项目,铺新摊子。这些问题极大地损害了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快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如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05 年论述,13 分)05 论述:信息工业化道路特点并说明我国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1、定义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指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2、特点 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标。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追求的工业化是要做到

12、“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 ,并实现这几个方面的兼顾和统一。 新的物质技术基础。新型工业化必须建立在更先进的技术基础上。 新的处理各种关系的思路。要从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不平衡、城乡简单劳动力大量富余、虚拟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且风险较大的国情出发,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 必须正确处理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 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要大力发展交予,使我

13、国丰富的人力资源转换为雄厚的人力资本投资。 要处理好内需和外需的关系,坚定不移地扩大国内需求。 发展科技: 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和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基础,要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科技进步具有十分突出的作用; 我国首要是解放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解决科技发展的结构性矛盾; 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进程,一方面是形成独立的高科技产业群,另一方面是以高新技术成果对广大的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 大力发展教育: 教育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 在体制上解决好教育投资收益的归属和投资者长期行为问题,措施主要有: 教育投资的主体要由过去单

14、一的政府主体转向政府、企业、居民共同办教育多元主体,形成多元投资主体的格局。 为了使有限的教育经费带来更大的效益,必须调整和优化教育结构,实现教育投资的有效配置。 做好再就业培训工作。 创新自主创新,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3、如何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P369(06 年简答,9 分)06 简答:简述我国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本方向和具体措施。1)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含义: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在现有技术和资源条件下,生产要素得到合理配置,各产业间能协调发展,并能产生良好经济效益的过程。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指产业结构向着产业内部综合生产率水平、技术结构水平更高的方向演化的过程。2)

15、我国产业结构的低水平和不合理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正常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必须选择正确的产业发展战略,寻求有效的调节机制,推动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实现优化升级。3)我国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本方向,是要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4)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具体措施有: 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大力推进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 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 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努力提高我国工业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利建设,健全综合交通体系,优化能源结构,改

16、善布局和结构;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4、试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道路。(07 简答,8 分,08年辨析,4 分)07 简答:我国城市化道路特点08 辨析:城市化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方法。中国二元经济的现代化,关键是要解决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而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解决,一方面要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另一方面要加快城镇化进程。1、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新农村的总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任务,针对制约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突出问题,要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思路,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加大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力度,建立以工补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第二、加强粮食综合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