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清单古代诗歌常识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2645008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清单古代诗歌常识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知识清单古代诗歌常识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知识清单古代诗歌常识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知识清单古代诗歌常识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知识清单古代诗歌常识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知识清单古代诗歌常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清单古代诗歌常识(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知识清单古代诗歌常识一、常见古代诗歌的 10 种类型1送别赠别诗这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 。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或表达对朋友的祝愿与祝福。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别董大二首( 高适) 、 雨霖铃(柳永)。2咏史怀古诗其主题不外乎两大类。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来借古讽今。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刘禹锡的石头城 。通过赞扬古人的英雄事迹,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 怀古伤今 )。如杜甫的蜀相 、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

2、 、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 、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通过昔盛今衰的变化,表现时事变迁,物是人非的感伤。如刘禹锡的乌衣巷 。3边塞征战诗大都是以描写战争为主题,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或者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保家卫国,或者表达一种建功立业的理想。如杨炯的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 ”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 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或者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如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往往和战争或贬

3、谪联系在一起,反映征人厌倦战争,渴望与妻儿团聚,渴望过安宁生活等内容;抒发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之情。高适的燕歌行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4羁旅行役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 。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便不可视作山水诗。这类诗表达的主旨主要有:人在旅途或身在异地他乡思亲怀远,如李商隐的

4、夜雨寄北 ;诗人因贬谪以及其他原因被迫流浪,感怀身世,抒发一种漂泊之感,如杜甫的旅夜抒怀 、马致远的秋思 。5托物言志诗(咏物诗)常与言志连在一起,通过对独特事物的赞扬或寄寓,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和理想。如李白的白鹭 、杜甫的归雁 、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 、于谦的石灰吟 、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6写景抒情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忧愁哀思或远大抱负。 “一切景语皆情语” ,思想感情与景物是高度一致的。如杜甫的登高 。7爱情诗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 “闺怨诗” 。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

5、如兼葭 、 迢迢牵牛星 、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鹊桥仙( “纤云弄巧”秦观) 等等。8山水田园诗以描写山水田园风光为题材的诗,体现了一种隐逸的乐趣。表现了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爱,诗人的自得其乐和怡然自得。如陶渊明的饮酒 、王维的山居秋暝等。表现了诗人远离红尘俗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9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 琴诗 ,朱熹的观书有感等。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 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也

6、应注意。10咏怀述志诗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现象为题材的诗歌,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咏怀诗也源自诗经 ,是古诗中最重要的诗歌之一。如屈原的离骚 涉江 ,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苏轼的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陆游的书愤等等,都是令人感动的咏怀名作。二、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 100 种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就古典诗词而言,诗人所写之“景” ,所咏之“物” ,即为客观之“象” ;而借景所抒之“情” ,咏物所言之“志” ,即为主观之“意” , “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以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对之

7、进行多维解读,是鉴赏诗歌的钥匙之一。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

8、悲苦的思乡之情。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4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风餐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 ”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 , “我亦举家清” 。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5

9、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 ) 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 ,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 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 。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6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屈原九歌 河伯 :“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

10、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7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8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

11、还生。 ”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9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 ,表凄凉之音。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心、愁闷一股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葛胜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10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秋日冰冷的雨打在梧桐叶上,好不令人凄苦。李煜相见欢:

12、“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11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 ,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这一时期的梅花诗大都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张耒:“何以伴高洁,清晓颂黄庭 。 ”张道洽:“一白雪相似,独清春不知。 ”“肌肤姑射白,风骨伯夷清。 ”苏轼:“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他们都在对梅花的描写中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

13、。12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李山浦:“孤标百尺雪中现,长啸一声风里闻。桃李谤她真是佞,藤萝攀尔亦非群。 ”另外,如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13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李白诗云:“杨花飘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14乌鸦按照迷信的说

14、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枯藤老树昏鸦。 ”15蟋蟀作为被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 七月 ,它对蟋蟀的活动规律观察得相当细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那时古人已经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了起来。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 ,在古诗十九首中就出现过:“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 ”姜夔齐天乐:“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

15、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写出了一位缅怀远人的女性闻蟋蟀声后的惆怅。16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郦道元小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 ”他们都借助于猿啼表达这种伤感的情绪。17关山关塞山河。关,关隘要塞;山,山河。高适塞上听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梅花落”为曲子名。意思是请问笛声飘到哪里去了呢?风吹着悠扬的笛声一夜间就飘满了边塞大地。18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就不再列举了。19明月、白云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杜甫诗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这两句也是借白云明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