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七步诗》课堂实录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2643727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七步诗》课堂实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七步诗》课堂实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七步诗》课堂实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七步诗》课堂实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七步诗》课堂实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七步诗》课堂实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七步诗》课堂实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十二册七步诗课堂实录一、学习新课,了解写作背景 师:我们学习三国时期著名诗人曹植所作的那首家喻户晓的七步诗。(教师板书:七步诗) 师:课前,我们搜集并阅读了一些相关的信息,能简单地说说,曹植为什么作这首诗吗? 生回答 师:那当时的情形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来共同观赏三国演义第79回的片断。(播放片断) 师:此时曹植的处境那真是 生1:危险。 生2:危在旦夕。 生3:千钧一发,特别危急。 生4:我觉得是迫在眉睫。 二、读通诗句 师:在这生死攸关的一刻,他到底作了一首怎样的诗呢?(屏幕出示七步诗原文配曹植插图) 师: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自由练读。(指生1读) 师:每个字都

2、读对了,真好。(指生2读) 三、理解诗意 师:很流利,请坐。下面同学们自己再把这首诗读一读,并试着来理解一下这首诗的意思。在理解之前,咱们先交流交流,平时,你们都用哪些方法来理解诗的意思呀? 生1:我一般都先是了解每个词的意思,然后把词的意思串成一句话就是这首诗的意思。 生2:我首先是先了解每个词的意思,然后再把它串通下来,再加上一些词语,就成了这首诗的意思。 生3:我一般先在家预习一下,然后在课堂上把每个词的意思都解释出来,然后再跟资料串起来。 师:你能运用资料,很好。 生4:我一般先理解个别关键词的意思。 师打断学生:当你理解个别关键词语的时候,是怎么理解的,用什么方法? 生4接着说:我就

3、是通过查资料。 师打断学生:通过查资料,还可以通过查 生5:查字典。 师:还有呢? 生6:还可以通过上网查。 生7:还可以查字词句篇。 师:还有呢? 生8:通过课本上查。 师:课本上的注释,这是很重要的资源,千万不要忽视它。 生8接着说:然后再根据当时的背景,了解一整句的意思。 师与生呼应:平时我们在找不到这些资料的时候,你还可以问问同学,还可以问问父母,还可以问问老师,有了这么多的好方法,相信你们一定能把这首诗读懂。试试看。 同学自由读,然后交流诗意。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你的理解,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下。 生1:我觉得(学生声音小,师提示要“声声入耳”),我的理解是用豆子在锅里慢慢地煮,然

4、后把煮熟的豆子的残渣过滤掉,留下豆汁作羹,豆秸在锅下燃烧着,豆子在锅里一边煮,一边哭泣,后两句的意思是,我们本是同一条根长出来的,你为什么要紧紧相逼。流露出曹植当时那种心情。 师:你说的“我们”指的是谁和谁? 生1:指的是曹植和他的哥哥曹丕。 师:你能读懂文字背后的东西,你很了不起。你能再讲讲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吗?生1:字面意思是豆子和豆秸本是同一条根上生出来的,为什么要这样紧紧相逼? 师:理解的很好。(板书:豆萁)同学们,你们看见过“萁”吗?(教师出示豆秧实物,介绍豆子和豆萁。) 师:豆和萁什么关系? 生:是一条根生出来的。 师:用诗中的句子来说,那就是“同根生”啊(板书:同根生)作者在这里就

5、是用“燃萁煮豆”(板书“燃”和“煮”)这种现象来比喻兄对弟的逼迫。 师:刚才这位同学在理解意思时,有一句话应该值得同学们注意,他把前两句的意思稍微调整了一下顺序,合并了一下,是不是就更清楚,更明白了? 四、体悟诗情 师:这首诗大家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学生无人质疑)都懂了,这还不够,因为读诗不仅要弄懂意思,还要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去。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体会到的,请你边默读边思考。 (生默读思考,讨论) 师:我们共同来交流一下你的理解,好吗? 1.品“煎”字体悟感情。 生1:曹丕对曹植的步步逼迫,曹植感到非常地伤心。 师:你从哪句话体会到的伤心? 生2:“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

6、急”。 师:(屏幕再出示全诗,这两句话从诗中变大字体),你能具体说说吗?为什么这两句能体现?(生无语)你能读出这种伤心吗? 生2;有感情朗读这两句诗。 师:你们从这两句话中读出了什么? 生3:我读出了曹丕的狠毒和对弟弟的威迫。 师:你是从哪个字读出来的? 生3:煎。 师:“煎”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生3:我认为是迫害的意思。 师:其他同学呢?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4:我理解为是曹丕对曹植的步步紧逼。 生5:杀。 师:那么此刻曹植心情如何? 生6:我认为曹植非常的痛心,因为曹丕为了皇位不惜手足之情来迫害曹植,因此曹植借此诗来问为什么急于把他置于死地。 师:仅仅一个字就解释出了这么多,(师出示煮豆图)

7、看看这个画面,仔细观察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师:好,你有什么发现? 生7:是曹丕对曹植的步步紧逼。 师:“步步紧逼”,你是从“煎”这个字读出来的。那么此刻曹植的心情? 生7:特别悲伤。 师:这就是曹植的眼泪。(用色笔点“煎”字的四点底)再看这个字(指“煎”),结合画面,你发现了什么? 师:这仿佛是什么? 生8:这仿佛是把刀架在曹植的脖子上。 师:所以他的心在滴血呀。(用色笔再点“煎”字的四点底) 师:再看看这个画面,你看看锅下面,是什么? 生9:仿佛是火。 师:这是曹植心中的怒火。怒火。(用色笔再点“煎”字的四点底)你再看看锅里是什么? 生10:仿佛是曹植的眼泪。 师:这是曹植的眼泪,(用色笔

8、再点“煎”字的四点底)他被煮得皮开肉绽,哭告涟涟啊,这真是字字血,声声泪呀,读出你们的感悟来。 (生齐读) 2.体悟写法,体会感情。 师:你看,就这么一种普普通通的现象,就这么一句浅显而又深刻的比喻(板书:比喻),却是曹植在提醒曹丕,我们是兄弟,还是 生1:手足。 生2:一奶同胞。 师:又巧妙地指出了“萁”“豆”相煎的结果必然是 生1:两败俱伤。 师:玉石俱焚,鹬蚌相争 生齐:渔翁得利。 师:所以曹丕听后,深有惭色,而曹植也脱离了虎口,一语双关啊,真让人拍案叫绝啊!(板书:巧妙)再读读这几句。(生读) 3.品“泣”字体悟感情。 师:你还从哪儿体会到曹植的什么心情? 生1:从“豆在釜中泣”中的“

9、泣”字 师:一下抓住了关键字,谈谈你的理解。 生1:因为“萁”和豆本是同根生的兄弟,也就是曹丕和曹植,他们俩是兄弟,但是曹丕却以他的狠毒来迫害他的弟弟,这个“泣”字也代表了曹植也在哭泣。 师:你理解的很好,听出来了,“泣”在这里,你认为是哭泣,那他是怎么哭啊? 生1:我觉得应是暗暗泪下(同时做动作),或是失声痛哭。 师:能失声痛哭吗? 生:不能。 师:那应该是什么? 生2:潸然泪下。 生3:我觉得他是心在流泪。 师:那我明白了,这个“泣”是小声哭,是暗自流泪,可是,男儿有泪不轻弹,曹植到底想到哪些事,才让他泣不成声,泪如雨下呢? 生1:曹丕为了皇位狠心想把他的弟弟害死,曹植为曹丕的做法,感到很

10、痛心。 师:读出你的痛心来(生有感情读)。 师:好一个令人痛心的曹植呀,其他同学还想到了什么? 生2:曹丕和曹植是一奶同胞,从小一起长大,曹丕为了曹植不夺自己的皇位,不择手段地残害自己的兄弟,从这我读出了曹植是很悲伤,悲痛欲绝的,正因为这样,诗人才在诗中用到这个“泣”字,我认为这个“泣”字是泣不成声。 师:好一个悲痛欲绝呀,读出来。(生有感情地读) 师:你还知道曹植想到了什么? 生3:为了皇位,曹丕不顾手足之情,这样残害他的兄弟,曹植一想到这些事,就潸然泪下。 师:泪就情不自禁地流下来了,你读读好吗?(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此刻,曹植的心里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感情呢? 生1:非常地绝望,非常地痛心

11、。 师:读出你的绝望和痛心!(生有感情地读) 师:再想想,仅仅有绝望和痛心吗? 生2:非常地难过,伤心。 师:仅仅有这些吗? 生3:非常地气愤和痛心。 师:把你的这种气愤读出来。(生读) 师:你很气愤吗?我没有从你的语气中听出丝毫的气愤。说说你的原因。 生:因为他们是兄弟,他的哥哥却这样地迫害他,虽然很生气,但是还没有痛心和伤心多。 师:还是很敬畏哥哥,所以虽然很生气,但是却不敢表达出来,敢怒不敢言哪。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种敢怒不敢言来(生齐读)。 师:此时曹植的心里或悲痛,或埋怨,或愤怒,或不解交织在一起,纠缠在一起,那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感情? 生1:百感交集。 4.感情吟诗,传达感情。 师:好

12、一个百感交集呀,把它表达出来,行吗?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生有感情地在用埙演奏的乐声中朗读) 师:你带我们来到了曹植的身边,谁还想读出此刻曹植的心情?(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你就是曹植啊。同学们,老师也想读一读,行吗? 师有感情地范读。 5.营造情境,升华感情。 师:让我们再回到那杀机四伏的大殿上,让我们感受曹植此刻地悲愤交加。(接课始播放三国演义视片断继续播放) (在视频播放过程师吟诵诗的前二句,师生齐声吟诵诗的后四句。) 师:此时此刻,你心里在想(学生沉默)你们都被感染了,那么你们知道兄弟之间应该怎么做吗? 生1:应该互相帮助。 师:够了?一个帮助足够了?你觉得兄弟之间还应该怎样? 生2:

13、兄弟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不应该自相残杀。 五、拓展链接,主题升华。 师:是的,所以这句话成了千百年来劝戒人们不要自相残杀的警示用语了,我们的周恩来和温家宝两位总理,都曾借用过这两句话的意思(屏幕出示: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同胞兄弟何不容?)同学们自由读一读。(学生练读) (指名读这两首诗。) 师:再看看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三部分内容,你有什么发现?(屏幕把这三首诗放在一起出示) 生1:这三首诗都告诉我们,亲兄弟要互相帮助,不要自相残杀。 师:很正确,你能告诉大家,你是从哪些句子中读出来的吗? 生1: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同胞

14、兄弟何不容? 师:好,不过老师这里有个问题,这里仅仅指兄和弟吗? 生2:还有不同的两个国家。 师:是两个国家吗? 生2:祖国人民。 师:她说的两个国家,指的是皖南事变中的国民党和共产党,他们可都是(指名补充) 生3:他们都是中国人。 师:对,他们都是中国人,他们有同一个目标,共同抗日。那么也就是兄和弟还指的是什么? 生4:还指同胞,都是一个国家的人。 师:(板书:同胞)同胞,指同一个国家的人,那么,他们还指 生5:还指有同一种传统和血缘。 师:有同一种文化,五千年的文明,是吗? 生6:我觉得还指在同一片蓝天下,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人。 师:那就是同根同族啊!(板书:同族)用周总理诗中的句子,那还是“同室”啊!(板书:同室) 六、结束语 师:让我们告诉那些企图分裂国家的中国人,同是炎黄子孙,同是龙的传人,我们千万不能(音乐起)生齐说:相煎急! 师:让我们告诉所有的同胞,同是一脉相承,同有一个名字,我们万万不能 生齐说:相煎急! 师:再让我们高声告诉全世界,同根,同族的中国人,绝对不会 生齐说:相煎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