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风筝作业题目分类汇总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2638923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24.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风筝作业题目分类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小风筝作业题目分类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小风筝作业题目分类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小风筝作业题目分类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小风筝作业题目分类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风筝作业题目分类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风筝作业题目分类汇总(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感知觉一、选择题1. 白天进入电影院,开始看不见座位情况,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能加以分辨,这个过程是()。A.漂白过程 B.明适应 C.暗适应 D.感觉后效2.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3. 看见一面红旗时,人们立刻能认识它的心理活动是()。A.视觉 B.色觉 C.知觉 D.感觉4. 将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知觉特性是()。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5. 在“万绿丛中一点红”中,绿草更易被归为一组,这是知觉的()。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6. 在热闹的聚会上或逛自由市场时,如果你与

2、朋友聊天,朋友说话时的某个字可能被周围的噪音覆盖,但你还是能知道你的朋友在说什么,这是知觉的()在起作用。A选择性 B整体性 C恒常性 D理解性7. 当一个人在森林里迷路时,是否看得出四周远处有微弱光亮借以辨别方向,反映了这个人的_的高低。A视觉适应力 B.视觉差别感受性 C.视觉感受性 D.视知觉8. 通常人们觉得北方人是粗犷爽朗的,而南方人则是温和细腻的,这是()。A近因效应 B.第一印象 C.晕轮效应 D.刻板效应9. “一好百好”,“一坏百坏”,这种社会认知效应称为()。A.刻板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首因效应10. 把煤放在日光照射下,把白粉笔放在阴影里,尽管前者反射的

3、光比后者更多,但看起来依然是煤较黑,粉笔较亮,这是()。A知觉的理解性 B.知觉的选择性 C.颜色恒常性 D.知觉的组织性11. 人耳所能接受的振动频率是多少赫兹?()A.202000 B.2002000 C.2020000 D.2002000012. 人眼的可见光,其波长约为()毫微米。A.500600 B.01000 C.3801280 D.40075013. 感受身体运动与肌肉和关节的位置的肌动觉属于()。A.远距离感觉 B.外部感觉 C.近距离感觉 D.内部感觉【参考答案】1.C 2.A 3.C 4.B 5.A 6.D 7.C 8.D 9.C 10.C 11.C 12.D 13.D 注

4、意1、选择题1.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 )A感觉 B.注意 C.记忆 D.思维2.人们根据任务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称为(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3.你在食堂认真吃饭,突然注意到有人坐到你对面,这种心理现象是(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前注意 D.有意后注意4.上课时,学生被突然飞进来的小鸟吸引,这种心理现象是(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前注意 D.有意后注意5.幼儿通常很难长时间将注意保持在教师讲课的内容上,这属于( )差。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广度6.有预定目的

5、,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称为( )A.无意后注意 B.有意后注意 C.无意注意 D.有意注意7.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是( )A.指向性和选择性 B.指向性和集中性 C.紧张性和集中性 D.紧张性和选择性8.突然的敲门声,打断人的思路,这属于(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无意后注意9.注意的广度是指( )A.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B.意识能长时间地保持在所选择的对象上C.任务要求时意识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D.同一时间内把意识指向不同的对象10.学生能够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这种现象属于( )A.注意的范围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分配11.

6、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是( )A.没有关系的 B.不能转化的 C.可以转化的 D.没有区别的12.下列哪一种注意是不需要意志努力的?(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前注意 D.持续性注意13.夜晚听钟表指针的滴答声,一会儿听得到一会儿听不到,这种现象称为(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广度 C.注意的起伏 D.注意的分配14.下列属于注意的功能有( )A.指向性 B.集中性 C.选择性 D.稳定性15.课上,教师一边讲课一边关注学生私底下的小动作,这属于(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稳定性【参考答案】1.B 2.D 3.B 4.B 5.C 6.D 7.

7、B 8.B 9.A 10.D 11.C 12.B 13.C 14.C 15.C2、材料题第三节课上,李华沉浸在音乐老师悠扬的歌声中,感觉美妙而舒适,下课了都浑然不知。第四节是数学课,上课十分钟了李华还没有从音乐课的状态中完全脱离出来,不能全心投入到数学课中。李华的表现属于心理学上的哪种现象,试说明这种现象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帮助数学老师克服学生在课堂上的这种现象。答:李华的表现属于注意力转移困难。注意转移的难易程度和速度,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对原活动的注意集中程度,个体对原来活动兴趣越浓厚,注意力越集中,注意的转移就越困难;如果对原活动的注意力本来就不够集中,就比较容易随活动任务的要求而

8、转移。2.新注意对象的吸引力,如果新的活动对象引起个体的兴趣,新的注意对象吸引力越强,越符合人的需要和兴趣,或能够满足他的心理需要,注意的转移就比较容易实现;反之就困难和缓慢。3.明确的信号提示。在需要注意转移的时候,明确的信号提示可以帮助个体的大脑处于兴奋和唤醒状态,灵活迅速地转换注意对象。这种信号提示既可以是物理刺激(如铃声、号角),也可以是他人的言语命令,甚至是自己的内部言语的提醒。4.个体的神经类型和自控能力。注意转移与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灵活性有关。神经类型灵活性高的人比不灵活的人更容易实现注意的转移,自控能力强的人比自控能力弱的人更善于主动及时地进行注意的转移。建议:数学老师可以提高

9、数学课对学生的吸引力,例如课堂上采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等。记忆一、选择题1. 闭卷考试时,学生在头脑中呈现问答题答案的心理活动属于()。A. 识记B. 保持C. 再认D. 回忆2. 让小丽先后学习两组难易相当、性质相似的材料,随后的检查发现她对前面一组材料的回忆效果不如后面一组好,这是由于受到( )。A. 倒摄抑制B. 前摄抑制C. 分化抑制D. 延缓抑制3. 保持信息在 1 秒钟以内的记忆是( )。A. 短时记忆B. 长久记忆C. 感觉记忆D. 工作记忆4. “能再认的信息,一定能够回忆”,这一说法( )。A. 正确B. 不正确C. 不好判断D. 以上皆错5. 记忆是( )

10、。A. 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B. 对客观事物直接的反映C. 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反映D. 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反映6. 对词语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叫( )。A. 语言记忆B. 意义记忆C. 语义记忆D. 内隐记忆7. 按照是否意识到,可以把记忆分为( )。A. 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B. 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C. 情绪记忆和情景记忆D. 语义记忆和语音记忆8. 个体并没有意识到,过去的经验却对当前的活动产生了影响,这种记忆叫( )。A. 陈述性记忆B. 程序性记忆C. 内隐记忆D. 外显记忆9. 一般认为,短时记忆的广度为( )。A. 4 个项目B. 72 个项目C. 小于 5 个项目D.

11、无限的10. 长时记忆的容量( )。A. 是 72 个项目B. 种类是无限的,数量却是有限的C. 种类和数量都是无限的D. 因人而异的11. 学生回答选择题时所进行的记忆活动叫( )。A. 识记B. 回忆C. 保持D. 再认12. 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的现象叫( )。A. 无意识B. 遗忘C. 幻想D. 幻觉13. 遗忘的进程是( )。A. 先慢后快B. 先快后慢C. 倒 U 型曲线D. U 型曲线14. 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 )。A. 前摄抑制B. 倒摄抑制C. 前干扰D. 后干扰15. 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 )。A.

12、 前摄抑制B. 倒摄抑制C. 前干扰D. 后干扰1.D 2.A 3.C 4.B 5.A 6.C 7.B 8.C 9.B 10.C 11.D 12.B 13.B 14.A 15.B二、判断题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操作过的动作,都可以以映象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成为记忆。()3、材料题初中语文课文中有很多名家名作,背诵这些经典著作不仅能够提高写作能力、培养鉴赏能力,还能够潜移默化的陶冶情操。语文老师每次讲完新课文当天就要求同学们进行背诵,但小明非常讨厌背诵课文,他总是拖到考试前一天才把所有学过的课文死记硬背一遍,考试时抓耳挠腮,感觉什么也答不上来。你能帮小明分析一下他现在

13、这种学习习惯有哪些不好的地方么?结合实际,你建议他以后应该如何改进呢?答案:不良习惯:(1)学习主动性不强。(2)死记硬背,不注重对材料的理解。(3)机械复述,不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4)复习过于集中,任务量大,难以达到效果。如何改进:(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减轻抵触和厌恶情绪,学会从学习中找到乐趣。(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深度理解课文的含义和内在结构关联。(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不要单纯死记硬背。(4)重视复习方法,在学习课文的当天就进行复习和背诵,并且在之后的几天多次进行复习和背诵,避免在考试前再开始背诵。思维一、选择题1. 老师问:“一张桌子四个角,锯掉一个角,还有几个

14、角。”张东不假思索地回答:“三个角。”老师又问:“还有其他答案吗?”张东想了想,没有回答出来,这说明张东在解决问题时受到哪种因素的影响?() A功能固着B原型启发C心理定势D垂直迁移2.“一题多解”的教学方式主要用于训练学生的哪一种思维?()。 A直觉思维 B发散思维 C动作思维 D集中思维3“知人所不知,见人所不见”是创造性的哪种特征?( ) A.流畅性 B.变通性 C.独创性 D.集中性 4.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 )。 A.积极作用B.消极作用C.既有积极也有消极作用D.没有作用 5.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所心所欲,触类旁通,表明其思维有( )。 A.灵活性

15、B.变通性 C.独创性 D.流畅性 6.解决问题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 A.获得规则 B.创造性 C.理解概念 D.知识迁移 7.将能达到目标的所有可能的选择都找出来,试遍所有可能,总会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称为( )。 A.启发式 B.推理式 C.算法式 D.演绎式8.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列举由“大地”一词所想到的事物,是为了训练学生的( )。A.发散思维 B.推测与假设 C.好奇心 D.独立性9.“闻一知十”属于学习中的( )现象。 A.定势 B.功能固着 C.迁移 D.创造性10.学生在解决一个问题之后,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还会采取先前的思维模式去解题,这种现象属于( )。 A.原型启发 B.定势 C.迁移作用 D.功能固着11.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常规思维 D.经验思维【参考答案】1.C 2.B 3.C 4.C 5.A 6.B 7.D 8.A 9.C 10.B 11.A 二、辨析题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消极影响,你认为对吗?请说明理由。答案:错误。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心理定势是指由先前的活动而形成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通常表现为以最熟悉的方式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