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研究实践报告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32638347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研究实践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研究实践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研究实践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研究实践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研究实践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研究实践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研究实践报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研究实践报告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研究实践报告一、文本分析虞美人是高中二年级选修教材中诗歌鉴赏单元中的篇目,也是古典诗词中具有代表性的名家名篇。作者李煜本人及其创作对宋词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而虞美人一词,篇幅虽然短小,但其思想内容、表现手法和优美语言都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二、设计目的在本单元其他诗词的学习基础之上,本次课堂设计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思路。1、加大诵读的力度,通过读准音、读懂意、读出情、读出美四个步骤,由浅入深,逐渐透过字词深入到词作的思想内容和意蕴意境之中。同时,采取集体朗读、个人配乐诵读等方式,让学生反复体会“诗读百遍、其义自现”的诗词传统学

2、习方法。2、开展合作探究,通过小组组合,围绕品味关键词、欣赏名句、体味情感几个问题,相互交流探讨,并最终派代表发言,完成对诗歌的鉴赏。3、开展对比阅读,体会同一作者同一主题的不同表现手法和情感,进而扩展课堂容量,进一步激发学生渴望未知领域的求知欲仿写练笔。对高二学生来讲,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学习知识,学以致用,尝试填词,对其古典文化底蕴的提升,作文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三、设计反思上完虞美人之后,感到有成功之处,就是诗歌教学朗诵、吟诵是一个非常重要和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学生当堂就能完成识记和背诵要求。对比阅读对增添课堂容量是有好处的第 2 页,只是自主探究部分花费时间较长,使得

3、这一环节有些急迫和仓促。不足之处是,课后词作仿写本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但是由于平时缺少这方面的训练,作业检查时,只有个别学生能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四、附:虞美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李煜与其创作。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吟咏诗词,体味意境与音韵美。3、情感与价值观:理解词人怀念故国的感情,感悟作者历尽繁华与屈辱后纯真、率直、自然的情感流露。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体会词作家凄凉悲壮、寄情深远的风格。教学难点:总结声韵规律的基础上,尝试填词。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歌曲虞美人导入。二、整体感知:1、词牌虞美人来历:楚汉

4、相争,西楚霸王兵败乌江,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作词曲。启发学生感受,李煜用虞美人作词牌的用意奠定凄凉悲婉的感情基调。2、学生诵读,教师点拨。(1)读准音:要求读得字准句清,音正腔圆,语调控制得体。(2)读懂意:要在读书声中见人物,读书语气中见事态,读书语调中见变通。(3)读出情:词作字字含情,句句融情,篇中洋溢着词人浓烈的情感,要以一己之情与作者之情共振、共鸣。第 3 页(4)读出美:吟诵诗词,要读出形象美、形式美、韵律美、情趣美。3、提问:(1)根据平时积累和课前预习,你在本首词中读出了什么?你认为作者要表达什么?他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出来的?(2)你目前了解到的李煜是什么样的人?4、知人

5、论世:李景,李煜之父,无论身世、性格还是创作,对李煜有直接影响。但他本人又不想履行当皇帝的职责,见另一个兄弟景达很像父亲,在嗣位前执意要出让皇位,酿成了自己的长子弘冀毒杀叔父的事件。而李煜从小接受父亲、文臣对他的潜移默化,目睹了宫廷变故的他怕招祸,有意躲避政事,以读书自娱,几个哥哥相继亡故后才做了君主。5、置身诗境,问题探究:(1)春花秋月是美景,李煜为什么要追问“何时了”?点拨:从李煜的身份变化入手,由君王变成了阶下囚,美景对他而言已经没有意义。一年一度的春花如期开放,一岁又一岁的高悬碧空的明月,只不过意味着他囚徒的生活无限延续罢了。明月依旧,而自己失去自由和往西美好的一切,是为美景写哀情。

6、(2)提问:前六句哪一个字是关键,两条线索是什么,三次诘问是什么?点拨:一个字“改”,改了朱颜、地位、心情;两条线索,一是亘古不变(物事),一是人生无常(人非);三次诘问,问天、问人、问己。(3)名句赏析:李煜用“一江春水向东流”来比喻他的愁,那么他是为什么而愁?请结合全词内容和李煜身世分析。点拨:“东流”有可能是双关,可能是泛指水流向东,也或者是指水流向东南方向南第 4 页唐故都金陵(南京)。该词是李煜在汴京被拘禁中写的,他看不到长江,长江成为他怀念故国的一部分。词人为亡国之痛而愁。作为帝王不能保住国家的后悔自责,沦为阶下囚的痛苦,对自由尊严和安逸生活的留恋,人生前途绝望的心灰意冷亡国之君所

7、特有的感情,比普通人的愁更丰富,更深远。(4)王国维曾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联系作者与词作内容,谈谈你对这种评价的理解。(5)以情入境,设想自己就是李煜,饱含感情地诵读词作。三、课堂拓展1、对比阅读李煜浪淘沙。2、依照词的韵律特点,尝试填词虞美人或菩萨蛮、长相思忆江南等。3、唱词,进一步体会词作的音韵美。四、课堂小结:李煜没有用他的文韬武略来照耀帝王史,但以他的才华照耀了文学史。司马迁说:“屈原放逐,乃成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我们也可以说:李煜亡国,乃成词宗。可谓“文章憎命达”,“国家不幸诗家幸”。五、作业布置1、继续填词虞美人,或将这首词改写成优美的散文。2、熟练诵读,准确默写虞美人。板书设计:课件展示去国之思失国之悲亡国之恨朱颜流落天涯兼风吹雨打改地位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心情尊荣显贵到忍辱蒙羞第 5 页愁江山易主物是人非春水(化抽象为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