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才发:江西庐山文化自然遗产景观探讨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2638319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才发:江西庐山文化自然遗产景观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宋才发:江西庐山文化自然遗产景观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宋才发:江西庐山文化自然遗产景观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宋才发:江西庐山文化自然遗产景观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宋才发:江西庐山文化自然遗产景观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宋才发:江西庐山文化自然遗产景观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才发:江西庐山文化自然遗产景观探讨(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宋才发:江西庐山文化自然遗产景观探讨江西庐山文化自然遗产景观探讨宋才发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北京100081)一庐山古称“匡庐” ,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自然名山。江西庐山文化自然遗产景观(庐山国家公园)的英文名称为:Lushan National Park。相传在周朝时,有匡氏 7 兄弟上山修道结庐为舍,后成仙而去,其所居之庐幻化为山,而得名“庐山” 0。庐山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融汇着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结合的文化景观。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的九江市南面,北临长江,东濒鄱阳湖,南靠南昌滕王阁,西邻京九大动脉,北枕滔滔长江水,是独特的地垒式断块山。庐山属中亚热带北缘,地处东经

2、1155211608,北纬 29262941之间,海拔 10001300 米;年平均温度 11.4,极端气温分别为 3216.8;年平均降水 1833.5 毫米,降水日为 170 天左右,云雾日 190.6天,全年日照数为 1330 小时左右。庐山景区长约 25 公里,宽约 20 公里,风景区总面积302 平方公里,山体面积 282 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 500 平方公里;最高大的汉阳峰 海拔 1474 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有 171 座,群峰间散布冈岭 26 座,壑谷 20 条,岩洞 16个,怪石 22 处,瀑布 22 处,溪涧 18 条,湖潭 14 处,其中,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

3、5 米。位于山麓南侧的天沐温泉,早在公元 4 世纪就是我国著名的温泉之一。 “亭子墩文化遗址”的发掘表明,早在 6000 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庐山地区就有人类活动,长久以来人们在这里创造了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的庐山文化 。庐山现有远古文化遗址 20 余处,中古文化遗址 600 余处,风景区内有 16 大自然景观,景点 474 处,摩崖石刻 900 余处,碑刻300 余块。源远流长的庐山文化,造就了庐山特有的文化景观。美丽的庐山是世界级名山。庐山第四纪冰川遗址是中国乃至世界最丰富、最典型、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的地区之一,是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及后继者的科研、教学基地。庐山的地形成因是断裂隙起的断块山,

4、周围断层颇多,特别是东南部和西北部,呈东北至西南走向的断层规模较大,由于这种断层块构造而形成的山体,故多奇峰峻岭,悬崖峭壁,千姿百态,有的浑圆如华盖,有的绵延似长城;有的高摩天穹,有的俯瞰波涛,有的像船航巷海,有的如龟行大地,雄伟壮观、气象万千。几千万年前的地壳运动,造就了庐山于平地之间突兀而起立的“地垒式”山峰,成就了庐山叠障九层、崇岭万仞的赫赫气势,伴生出峰峦不穷、怪石不绝的“阳刚之美” 。在季节变化上,庐山则夏季凉爽,秋季早到,冬作者简介 宋才发(1953)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馆长,原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院长、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0 小小编著:中国南方北方游 (南方卷) ,中国电影

5、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98 页。 相传洪水稽天时,庐山皆漫,惟此峰不没而立于水天中,汉王避于此。据古人说:“月明风清之夜,由此可望汉阳灯光” ,故亦称“汉阳台” 。 “汉阳峰”一名也因此得来。大汉阳峰位于庐山南部,距牯岭街约20 公里。大汉阳峰是庐山的主峰,海拔 1474 米,地势高峻,峰顶撑天。登临其上,一览群山小,遥望江汉城。那四面的水光,万层的峰色,仿佛构成了巧夺天工的大自然水石盆景,而大汉阳峰正像一朵绽放于盆景中的倚天青芙蓉。清代曹龙树在汉阳峰诗中赞云:“东南屏翰耸崔巍,一柄芙蓉顶上栽。四面水光随地绕,万层峰色倚天开。当头红日迟迟转,俯首青云得得来。到此乾坤无障碍,遥从瀛海看蓬莱

6、。 ”近人亦有“到庐山没有上大汉阳峰,等于没有到过庐山”之说。中国世界遗产年鉴编纂委员会编: 中国世界遗产年鉴 2004 ,中华书局 2004 年版,第 152153页。2无酷寒,春则晚来。由于庐山地处亚热带季风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宜人,盛夏季节是高悬于长江中下游“热海”中的“凉岛” ,全国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 。又由于庐山高耸于江湖之间,雨量充沛,山中温差大,云雾多,千姿百态,变幻无穷。有时山巅高出云层,从山下看山上,云天缥缈,时隐时现,宛如仙境。从山上往山下看,脚下则云海茫茫,有如腾云驾雾一般。有时山上暗无天日,山下则是细雨飘飞,情趣异常。 “庐山雾淞”是一大奇观,在浓湿的雾气与冷空气的

7、相聚之下,这些凝附在丛丛灌木树上的冰花,就像是在从海底移植到这里来的大片珊瑚林。雾淞以它依附在各种不同姿态的树枝上而变化无穷,在这白色的花圃里,它们各展风采,成为一幅妙笔丹青的群芳图。晋代大诗人陶渊明一生以庐山为背景进行创作并开创的田园诗,影响了他以后的整个中国诗坛。释慧远及谢灵运的庐山诗歌,也是中国最早的山水诗之一。唐代诗人李白最爱此胜景,曾隐居于此修筑了“太白读书堂” ,写下了著名的诗篇庐山谣 。现存的“白居易草堂” ,是按照“五架三间新草堂,石阶挂柱竹编墙” 的建筑形式和风格修建的。坐北朝南木结构、草顶,堂前立有一尊 2 米多高的白居易石雕像,其潇洒情怀,借石质而再现于天地间。草堂周边环

8、境也与原草堂相近,堂前有一莲池,堂左有一小溪,堂后有苍松翠竹,其展现的情韵远非原草堂可比,草堂内陈列着白居易的著作及他在庐山活动的有关资料。唐代诗人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山来。 ”说的就是庐山 。大山、大江、大湖浑然一体,险峻与柔丽相济,因而使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远看庐山有如一山飞峙大江边,近看千峰携手紧相连,横看铁壁铜墙立湖岸,侧看“擎天一柱”直耸云霄。正如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苏轼)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然而要领略庐山之美,必须亲临其境。一旦文化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融汇到自

9、然之中,它便能够充实和强化自然美,并产生画龙点睛的妙趣,使其更生动、更具魅力。庐山便是这样一座名垂千古的文化名山。庐山旅游资源丰富,在 300 多平方公里的风景区内,有 12 个景区、37 处景点、230 多个景物景观 ,大自然以它的神奇伟力创造了神奇的庐山。庐山自古以来就享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以牯岭镇正街为中心,修建了环山公路,北山、南山两公路分别与九江、南昌相接,并把花径、小天池、仙人洞、大天池、三宝树、黄龙潭、含鄱口等著名风景点连接起来。牯岭镇是一座奇特的山城,海拔 1167 米,因常有云雾弥漫,故有“云中山城”的称谓。牯岭镇面积为 46.6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 1.3万,为庐

10、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所在地,是庐山政治、经济、文化、旅游接待的中心,世界上少有如此繁荣的高山岭镇。镇上街道两边遍布着大小商店、饭馆、澡堂、银行、邮局等服务设施。镇上还有一座电影院,尽管从外观看与普通的电影院没有太大的区别。但这家影院是为了纪念一部影片而建的,整个影院的放映清单里也只有一部电影庐山恋 。 庐山恋如同中国的泰坦尼克号 ,永远在人民的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 “花径”位于庐山的西谷之中,由牯岭出发沿环山公路西南行约 2 公里便可抵达花径。花径系唐代诗人白居易“咏桃花”的地方。相传白居易任江州(今九江)司马时,在山下九江等地桃花已凋落的暮春时节,登上庐山游览(公元 817 年) ,看到这里桃

11、花仍然盛开而感慨不已,便写下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著名诗句。自此这里便被人们称为“白司马花径” 。旧传径内有“万株桃林” ,1953 年拓为“花径公园” 。出镇往西可到“西湖” (又名“花 山脚下的九江市是沿长江最热城市之一, 7 月平均温度为 29.6 摄氏度,南昌也是 29.6 摄氏度。而庐山7 月的平均气温仅 22.6 摄氏度,日最高气温常在 30 摄度以下。因此,庐山是全国著名的避暑胜地。 唐白居易:庐山草堂记 。 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年版,第 898 页。 北宋苏轼:题西林壁 , 历代诗词曲佳句名篇大全 ,长江文艺出版社

12、 1992 年版,第 178 页。中国文化遗产年鉴编辑委员会: 中国文化遗产年鉴 2006 ,文物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91 页。 花径亭的石门上横书着“花径” 二字,两侧有“花开山寺,咏留诗人”的石刻对联。 “花径”二字相传3径湖” ) ,它建成于 1961 年,面积 11 万平方米,蓄水量 100 万立方米。因湖旁原有“水声如琴”的石刻,且湖面如同一把提琴又得名“花琴湖” 。湖中有湖心岛呈椭圆形,岛上有九曲桥与湖岸相联。岛四周苍松含翠,宛如一根碧绿的“项链”平铺在湖上,岛东端建有忆琴亭,西端建有一水榭。每当月色融融的夜晚,荡舟湖上,那青山、曲桥、亭台、水榭都抹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色,仿佛

13、进入了一个美妙的童话世界。位于花径湖外侧锦绣谷的深涧上方,两悬崖突兀对峙恰似断桥。相传当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 ,朱元璋兵败逃上庐山,慌不择路逃上了悬崖,下临深谷,前无去路,后有追兵,危急之时突然天降金龙化作“虹桥” ,朱元璋兵马刚刚过桥脱险,刹时晴天霹雳巨响,龙飞桥断,就此留下“天桥奇观” 。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为了怀念和报答这次救命之恩,他拨巨资在庐山专门修建了一座“圆佛殿” ,这一美好传说流传至今。由大天池西南侧沿石阶下行数百米,便可见一座拔地千尺、下临绝壑的悬崖,孤悬空中宛如苍龙昂首飞舞天外,这就是著名景点“龙首崖” 。游客若从悬崖左边的石亭上观看,龙首崖悬壁峭立,一块巨石横

14、亘其上恰似苍龙昂首。崖下扎根石隙的几棵虬松宛如龙须,微风吹拂恰似龙须飘飞。在龙首崖上方凭栏俯瞰石涧峡谷,可见狮子岩、方印岩、文殊岩、清凉岩、万丈梯等诸多景致,奇石累累,姿态万千。从黄龙寺沿石阶曲径上行约 20 分钟便到芦林大桥。芦林大桥高 30 米,桥坝一体拦水成湖,湖水如镜似发光的碧玉镶嵌在林荫秀谷之中,在缥缈的云烟衬托下,犹如天上神湖。两三百万年前,庐山处于“第四纪冰期” ,这里是一个典型的冰窖,是当年庐山最大的囤积冰雪的谷地。1954 年在此筑坝蓄水,于是“高峡出平湖” ,青山绿水,山色倒影,相映成趣,毛泽东同志曾多次于湖中游泳。五老峰地处庐山东南,因山的绝顶被山坳所断,分成并列的五个山

15、峰,仰望俨然席地而坐的五位老翁,古人们便把这原出一山的五个山峰统称为“五老峰” 。它根连鄱阳湖,峰尖触天,海拔 1436 米,尽管高度略低于大汉阳峰,但其雄奇却有过之而无不及,为全山形势最雄伟奇险之胜景。站立山顶俯视山下峰峦,有的挺立如竿,有的壁立如屏,有的蹲踞如兽,有的飞舞如鸟,山势此起彼伏,犹如大海汹涌波涛。极目眺望,远处的城廓川原宛如盘中玉雕,鄱阳湖中来往的船帆历历在目。倘若朝夕登峰极顶,则可见朝霞喷彩,落日熔金,色彩缤纷。有时山上狂风乍起,白云四合,身埋雾中,刹时蓝天、澄湖、远树、遥山统统隐藏在云雾里;时而云消雾散,头顶露出蓝天,云海逐渐消失,蓝空下鄱阳湖好像一面巨大明镜,把扬帆的船影

16、映照得特别清晰。阳光里几朵白云把五老峰衬托得更加雄奇,渲染得格外富有诗意。历朝历代诗人名士来到五老峰,无不为这里的瑰丽景色所迷恋,留下了不少赞美的诗篇。如唐代诗人李白的题庐山瀑布 ,就给庐山瀑布带来了极高的声誉。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写庐山瀑布的短诗,采取了艺术夸张的手法气势雄伟,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庐山的瀑布最著名的当数三叠泉,被称为“庐山第一奇观” 。从五老峰、大月山峰汇集而来的泉水,经过山川石阶折成三叠,全长近百米。从高高的山头凌空而下,宛如一幅水帘悬挂空中。其他著名的瀑布有开生瀑、石门涧、玉渊等。庐山的含鄱口 海拔1286 米,左望扬子江,右望鄱阳湖,形势壮观,游人不可不看。这是一个巨大的壑口,大有一口吸尽鄱阳湖水之势,故名“含鄱口” ,这里是庐山观日出和云海的胜地,湖天尽赤,红霞荡漾,金光闪闪,景色动人。庐山植物园是我国建立最早的动植物园。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