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窦娥冤中的赛卢医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637599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窦娥冤中的赛卢医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论窦娥冤中的赛卢医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论窦娥冤中的赛卢医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论窦娥冤中的赛卢医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论窦娥冤中的赛卢医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窦娥冤中的赛卢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窦娥冤中的赛卢医(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窦娥冤中的“赛卢医”摘 要在元杂剧中孕育着许多不被后人所关注的小人物,他们的身上所散发出来的光芒一样光彩照人。其中窦娥冤中的“赛卢医”便是其中一例, “赛卢医”对于全剧的作用十分重要。在窦娥冤中“赛卢医”便是其剧中不可或缺的起着突转作用的关键性人物,其每每在剧情的转折之处都有着深刻的戏剧发挥,推动着“窦娥”的悲剧的发展,为剧情增添了华丽的一笔,倍显其光辉。 “赛卢医”这一人物形象,从其诞生以来就被赋予了独特的寓意,在他的身上尽情的展现着剧作家们对于社会的批判。关键词:赛卢医;窦娥冤;关汉卿Analysis of Sai Luyi in the Dou E YuanAbstractThe Za

2、ju from the Yuan Dynasty contains many nonentities who are not concerned by posterities ,but the delight they send out is pretty fascinating. Sai Luyi in the Dou Eyuan is an example, Sai Luyi for the effect is more remarkable. Analyzing the valuable significance of Sai Luyi for Dou E yuan from diffe

3、rent angles shows Mr. Guan Han qing s inventive minds, so as for nonentities and the roles of entire plays are expanded further. The Dou E yuan is a tragedy, yet Sai Luyi is the essential character in the sudden change, which often has a profound drama play in the turning plots ,pushing the developm

4、ent of Dou E of the tragedy and adding a brilliant touch for the plots, and reveal its brilliance.Key Words:Sai Luyi; Dou Eyuan ; Guan Hanqing.目 录引 言 .1一、 “赛卢医”的由来及再发展 .2二、 窦娥冤中的“赛卢医” .4(一) 窦娥冤中“赛卢医”的人物形象 .4(二) 窦娥冤中“赛卢医”的结构功能 .5三、后世戏曲中的“赛卢医” .7结 语 .8参考文献 .9引 言元代,是一个戏剧丰收的时代,在这个充满着民族、阶级斗争的年代,元杂剧却生长尤为茁

5、壮。透过元杂剧一隅,我们可以深入地透视元代社会的黑暗与腐朽。在整个古代文学史中,从先秦的诗歌、汉赋、魏晋的文章,直到我们所熟知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元杂剧作为元曲的重要组成部分,赫然在列。将其作为元代一代之文学,可谓实至名归。元杂剧是中国古代戏剧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元代文学得以辉煌千古的代表,王国维称其为“一代之杰作” ,胡适称之为“第一流之文学” 。这样的评价对于元杂剧在元代的社会地位来说,是绝无虚捧违逆之意的。元杂剧不但优秀剧目层出不穷,表演技艺日臻成熟,而且还诞生了一大批流传久远,为人所熟知的艺术形象,这其中包括窦娥、赵盼儿、红娘、崔莺莺等等。这众多光彩照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成为评论

6、家关注研究的对象。但是在评论家对这些剧作的主要人物的研究解读的过程中,不以为意的忽略了剧作中小人物在全剧的行文、情感发展中所起到的不容忽视的作用。李渔在其著作闲情偶寄中对戏曲的创作理论有着系统的阐述,其中“立主脑” 、 “减头绪” 、 “密针线”等理论对戏剧剧本的创作有过深刻的总结和引领性的创作规定。在元杂剧中,尤其是关汉卿的杂剧,正是这类剧作的典范。围绕“一人一事”的行文结构,对不利于观众、读者理解全剧的闲杂部分进行删减修饰。其中关汉卿之代表作窦娥冤正是这类的典范:它取材于汉代流传下来的“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关汉卿结合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认知精心构筑了这一个大悲剧,围绕窦娥的冤情描写了大量元

7、代社会的奸险人物,使窦娥也成为我国古代艺术画廊里光彩照人的经典悲剧形象。当评论家对其进行评论解读的时候,往往局限于窦娥本身以及蔡婆婆、张驴儿父子、梼杌太守和窦天章,而忽略了一个贯穿剧情发展前后的元代社会典型人物形象赛卢医。在元代社会医生的形象是邪恶的典型代表,在窦娥冤中出现赛卢医这样一个医生的形象,更是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一、“赛卢医”的由来及再发展在关汉卿的窦娥冤中, “赛卢医”是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在剧情发展过程中也是一个重要的角色。由于关汉卿对“赛卢医”这一形象的继承与再塑造,使其具有特殊的社会历史意义,被后世的的元杂剧作家广泛的沿用。因此,对“赛卢医”这一词的解读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作家创

8、作目的、艺术形象的深厚意蕴以及窦娥冤在戏剧文学史上的地位等多方面内容的正确界定。早在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卷五中就已经出现了“赛卢医”一词,在董西厢中:“都来四十字,治病赛卢医。 ”在具体的戏剧剧情背景下可以解释为:张生害了严重的相思病,多亏了崔莺莺传来的五言八句喻情诗才得救,因此这句话的意思便是“情诗总共才四十余字,治疗张生的相思病却远远胜过了卢医。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赛卢医”一词并不是作为一个名词出现,而是作为一个动宾短语出现,强调的便是“赛”字,意指崔莺莺的喻情诗对张生病情的重要性,远远的胜过了“救危济世”的“卢医” 。联系到后来元杂剧窦娥冤中的“赛卢医” ,王永炳先生撰文指出:“

9、赛是来自蒙古语赛,即是为好的意思。在古典戏剧里,可以看到当时汉族许多小女孩叫做赛娘(古代本来把少女称为娘,把蒙古语赛置于娘之上取名,就是赛娘) ,上例中的卢医已经自我介绍:自家姓卢,因为医道好,人家称他为赛卢医(好卢医 ) , 所 以 , 此 赛 并 没 有 赛 过 的 意 思 , 理 由 是 : 自 家 本 姓 卢 , 无 所 谓 胜 过 或不 如 。 ”1如若在关汉卿以及之后的元杂剧中这样的解释尚能解释的通的话,尚可以理解:元杂剧的产生背景便有汉族民间的技艺与蒙古的各种传统相结合的意思。这其中必然包括蒙古族的语言。但是对于董西厢来说,这个解释就难免牵强无依。 董西厢的创作年代是金代,在金代

10、社会与蒙元的联系多数为战争。在这个时候袭用蒙元的语言实乃不合情理。这样可以进一步说来:董西厢是“赛卢医”一词的最早出处,后来关于这词的发展沿用不可能不受到董西厢的影响。在董西厢之后的关汉卿的窦娥冤中出现的“赛卢医”依旧是以一个动宾短语出现。在赛卢医的开场白中这样说道:“行医有斟酌,下药以本草;死的医不活,活的医死了。自家姓卢,人道我一手好医,都叫做赛卢医。 ”由此可以看出,这个赛卢医的医术究竟如何是无人知晓的,单从“死的医不活,活的医死了”一句可以看出,他并不是什么神医圣手,而是“庸医”的典型代表,这样一来也就开启了在元杂剧中以“赛卢医”这一称谓来代指“庸医”的先河。 “从赛卢医的文字学结构看

11、来,更是对董西厢中出现赛卢医这一动宾短语结构的继承,而不是作为一个特指名词出现” 。 2在继承之余,作家更是将那种“讽刺”之情加入其中。在元代社会里,阶级、民族的压迫尤为突出。各种社会关系也开始畸形、扭曲,尤其是在元杂剧中“医生”的形象多是以讽刺、戏骂的对象出现,从而缺少了“医生”本身所具有的救死扶伤、受人尊敬的本性。医生是以相当丑陋的形象出现的,这一方面是因为宋金杂剧中眼药酸 双斗医等剧目的影响,也是中国滑稽文学传统的一项特色,周作人解释说这是因为中国古代读书人的出路问题:“读通了的及第上进,可以做官,其实本领也只会做时文罢了。读不通的结果别的事都不会做,只好去教读或行医,骗饭来吃,以极无用

12、的来担任这两项重大任务,为害真不小。 ”录鬼簿中说关汉卿是“太医院户” ,更能将这种讽刺引申到元代的社会现实中,由于关汉卿的生活环境使其对医生的行径有更深的了解。将“赛卢医”塑造成这样一个“恶人”形象更有其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关汉卿作为元杂剧的鼻祖,再加上太医院尹的身份和他在祁州伍任村的生活背景,在构思窦娥冤一剧时,让赛卢医以净这一角色登场,绝不可能忘却医家的鼻祖扁鹊。 ” 3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唐张守节正义云:“秦越人与轩辕时扁鹊相类,乃号之为扁鹊,又家于卢国。因命之卢医也。 ”在这里关汉卿信手拈来一个芸芸众生之辈的卢姓医生形象而绝无它意。仅仅是用“好”讽“坏” ,对元代的社会,尤其是医生做

13、一定的文字讨伐。在后来的元杂剧创作中,对于医生的形象多沿用“赛卢医”这一称谓,而且多是把他们作为反面形象进行讽刺。如后来的救孝子 、 魔合罗及碧桃花沿用“赛卢医”这一“净”角,反映了“赛卢医”是庸医的代称已经无须任何的凭借、解释,成为大众共识的熟语事实,而这一切更该归功于关汉卿对其的继承与发展。“赛卢医”在古典戏曲中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有着精细的演化发展过程。除去其在董西厢中,简单的提示性来源, “赛卢医”一词在之后的戏曲作品中又有了深刻的发展。它的这一发展正是得益于关汉卿在窦娥冤中对“赛卢医”这一形象的继承与发展,使其在之后的文学作品中,得以展现出更为深刻的社会历史意蕴。二、窦娥冤中的“

14、赛卢医”在窦娥冤中赛卢医是以“净”的身份出现在观众的眼前,这也就决定了他在剧中所处的小人物地位。他是一个丑角,插科打诨,是一个令人发笑的喜剧角色,也是作者反讽的对象。按照一般的行当体制原则,这类人物塑造的越“丑”才算是越成功。 “净”的产生是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它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唐“参军戏”中的“参军”和“苍鹘”二角色。在“参军戏”中, “苍鹘”是对“参军”进行戏谑等滑稽表演,并在之后的发展中“参军”演变为戏剧舞台上的“丑”角,而“苍鹘”在演变为舞台上的“净”角。因此“净与丑往往是相伴出现,都是执行滑稽戏谑表演的” 。 4在元杂剧中,由于“一人主唱”的演出体制,除了“末” 、 “旦”的角色已经较为成熟之外,其他几个行当,诸如净、杂等还是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而且“净”与“丑”也往往统称为“净” ,而执行的却是后世将其分离为“净”“丑”两个行当的不同的演出职能。在这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