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满族交通习俗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637549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满族交通习俗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满族交通习俗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满族交通习俗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满族交通习俗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满族交通习俗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满族交通习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满族交通习俗(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 满 族 交 通 习 俗王 宏 北 王 宏 刚满族先民在绵延千里的茫茫林海里狩猎时, 辩方向 、 明路线是其安全往返的首要条 件 。 机敏的猎人如果发现白色的鸟屎 , 便会欣喜万分 。 鸟在其信奉的萨满教观念中, 是能凌空天穹 、 晓 彻天神意图的灵禽 , 白鸟屎是 “雀书” , 不仅是吉祥的预兆 , 也是指路辩向的路标 , 实际上 ,鸟 的飞行是有规律的 , 猎人同样是根据其活动规律找到了 “雀路” , 不过, 当时的猎人给它涂 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 满族猎人有很高的观星能力, 能根据星辰的位置和变化来确定季节 、 方位 、 时间和气象变化 , 并在悠久的祭星习俗中 , 形成一个以冬令星

2、辰为主的星辰系谱, 其中 塔 其 妈 妈 ( 蛇 星 )、 依 兰 乌 西 哈 ( 三 星 )、 莫 林 乌 西 哈 ( 野 马 星 ) 等 为 计 时 星, 恩 都 力 僧 固( 猥星 )、 那旦乌西哈 (北斗七星 )、 妥亲乌西哈 (阶梯星 ) 等为方位星, 根据这些星谱, 猎人在密林中能准确地知道方位和时辰, 从而确定猎道 。猎 人还可以根据野兽的踪迹确定猎道, 俗称 “ 子” 。猎人在林中确定的猎道, 其中有些 是人们常走的, 便在这段猎道作上路标, 如在某棵树的显要部位砍掉一块树皮, 露出白荐就是一个易识好认的路标, 过几步便又可以看见这样的路标 。 众多的路标指明了猎道, 东北农村

3、有的村名叫 “狼道屯” 、 “虎路屯 ”, 这就是过去猎道的遗存 。东北农村村屯之间 , 村镇之间都有可以走牛 、 马车的土道, 那怕是相当偏僻的山村, 也 有翻山越岭可行车马的土道 。 因为满族农民 (东北汉族农民也如此 ) 多畜力 , 一般远道运输都用畜力车, 而满族又多聚族而居 , 可以依赖穆昆 (宗族) 噶珊 (部落) 的集体力量来修道 ,满族又有 “毁道瞎双眼”的禁 忌 , 因此, 满族村屯之间的交通四通八达 。 在田间, 还有一种 人行小道 , 俗称 “毛道” , 很窄, 仅过一个人, 是为了不损害庄稼 。驿道, 满族民间称为 “官道” , 是古代交通的陆上干线 。 满族先民修驿道

4、已有漫长的历史,渤海时期主要的驿道有五条 : 鸭绿 朝贡道 ; 长岭 营州道 ; 扶余 契丹道 ; 龙原 日本道 ; 南海 新罗道 。 这些驿道在沟通渤海和中原及日本 、 新罗等国的经济 、 文化交流 方面起了重大作用 , 其中鸭绿 朝贡道 、 龙原 日本道都是陆路海路联运的交通大动脉 。(参见王成 礼 渤海简史 ,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4 年版 。 )金代修建了从金上京经黄龙府 、 韩州 、 辽阳 、 锦州入燕京直达汴梁 (今开封 ) 的驿道 , 成 为金朝的交通主线 。 另外, 修建了从上京经蜚克图至宾县鸟河口入松花江顺流而下 , 经五国部 、 胡里改路 、乌底改 、吉里迷 、直达黑龙

5、江下游 , 是辽代著名的 “鹰路” 的继续和发展, 是内 地通往黑龙江下游的交通干线 。 (参见王绵厚 、 李建才 东北古代交通 沈阳出版社, 1992年版 )明 代奴尔干都司辖境内有两大驿道, 东线为 “海西东水陆城站” , 从海西底失卜站 (今黑 龙江省双城县历家崴古城 ) 始, 沿松花江 、 黑龙江 , 直抵黑龙江江口的努尔干都司城 , 路上 有五十五个城站 。 西线为 “海西西陆路” , 始于肇州经洮儿河 、 台州 , 到达兀良河终点 。 这两条干线南与辽东都司境内的驿道相通, 可直达京师 (参见 东北古代交通 ) , 从而加强了东100北女真卫所和内地的联系 。清代, 东北的驿道进一

6、步发展 。 康熙年间, 为抵御沙俄的侵略 , 开辟了从乌剌至瑷晖的 驿 道 , 长 1 340 里, 设 19 个驿道 , 构成了一张可通京师的交通网 , 当时京师至雅克萨 5 000 余里, 通常循驿传递, “五旬可达 ”, 遇到火急军情则更加神速 , 可见当时驿道十分畅通 。驿道多为宽敞 、 平坦的砂石面土路 , 也有少量的木质路 , 如宁古塔至吉林省有一段路, 因 泥浆过多 , 用当地原始森林的大圆木, 一根挨一根, 铺成路面 (据傅英仁提供的资料 )。古驿道因多在交通要线上, 现在多改为铁路和汽车公路, 也有一部分已废弃了 , 或成为 乡间土路 。历朝都重视驿道的管理, 并设驿站 、

7、驿丁管理驿道, 传递信息 。 清代一般驿站设官兵三十左右 , 拨给站丁地 , 一面当 差 , 一面种地 。 驿站官兵中有不少汉军和达斡尔族索伦人的贫 苦百姓 , 充当驿丁后 , 便编入旗 籍 。 驿丞俗称 “驿站总管” , 官位九品 (也有官秩高一些的 )下 设 排 头 四 人 (安 排 驿 卒 公 务 的 小 头 目 )。 驿 卒 也 有 朝 廷 发 的 钱 粮, 着 官 服 , 老 百 姓 称 其 为 “吃皇差的站达” 。 若干个驿站还设站官 。 如, 康熙雍正年间, 黑龙江南北路驿站各设站官辖下十站 , 茂兴至呼兰六台 , 驻齐齐哈尔, 北路站官辖上路 , 驻墨尔根 , 西路归呼伦贝尔付

8、都 统管辖 , 站官 “本六品, 有印 ”。 乾隆时 , 改为 “八品” , 下设笔帖式若干人 , 各站 “皆有官房待过客 , 私开旅 店 , 间亦有之” 。 (见 黑龙江外记 )驿站不分昼夜常备十二匹快马 , 拴在墙上铁环上 。 来往信使驰来时, 会对营房驿卒高喊 差送的是哪一级 “奏章” , 驿卒听见喊声, 立即解下缰绳, 把马牵至驿道等候 。 信使至, 驿卒待候信使换马, 尔后目送信使扬鞭策马而去, 谓之换马不换人 。 驿卒把信使的坐骑缰绳绕到 马脖子上 , 马便会寻原路返回上站, 沿途走屯串街, 旗人 、 民人都不会擅自牵扰 。清末, 驿站衰落 , 后来 , 中东铁路通行, 东北的驿道

9、驿站逐渐失去作 用 , 不少驿丁成为 农民, 驿站也成为满族聚居地 。满族故地江河纵横 , 其先民早就发明了舟楫 , 内河航行在史前就开始了 。 到了渤海时期, 人开创了大规模的航海活 动 。 渤海当时有五条交通干线, 其中鸭绿 朝贡道 , 龙原 日本道 , 都有一段漫长的海上水路 。 鸭绿 朝贡道 , 从渤海上京, 经中京 、 东京, 到西京神州, 鸭绿江乘船顺水下 , 经柱州抵泊汐口乘船循海岸东行过乌骨江 (今瑗河 ) 后入江 , 青 泥浦 (今大连市 ) 抵都里镇 (今旅顺 ) , 继而扬帆横渡乌湖海 (渤海海峡 ) , 穿过乌湖岛 、 末岛 、 歆岛 、 龟 岛 、 大谢岛到登州 (今

10、山东蓬莱) 登岸, 然后走陆路去唐京都长 安 。 这一条干线中, 有鸭绿江的内河水路 , 也有渡渤海海峡的近海水路 。 龙原 日本道,出发, 经延吉至晖春, 然后出海 , 抵日本 , 这条水路被称 为 “水上丝绸之路” , 发, 抵毛口崴出海至日本 , 这条海运水路不仅连接渤海和日本的关系 , 而且, 本的使者也借用此路 。 (参见 东北古代交通 )前期从敖东城后期从上京出 一些唐朝和日金代上京至黑龙江下游的交通干线, 其中在宾县鸟河河口入松花江后 , 很长一段是顺江而下的水路 。清 政府为抗御沙俄的侵略, 在松花江畔, 明初造船的旧地乌喇 (今吉林市 ) 设厂造船 , 乌 喇遂以 “船厂”

11、闻名, 成为东北造船业的中心, 开辟了一条由盛京西北巨流渡口 (开城 ) , 经由 邓子村 (吉林梨树县境内 )、易屯门 (今吉林伊通门 ) 至易屯口入松花江而达黑龙江瑷珲的 水陆交通线 。 这条运粮水路的开辟 , 保证了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胜 利 。在松花江 、 黑龙江的水路上有几处是重要的古战场, 清军曾在这里和沙俄侵略者打了几 场激烈的水战, 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捍卫了祖国的主权 。 至今, 在这些水路上, 仍有 着萨布素 (清初抗俄名将 ) 打罗刹 (沙俄侵略者 ) 的传说 。冰路, 即是冬令时的水路 。 东北高 寒 , 到了冬天 , 所有的江河湖泽都冻上了厚厚的一层101冰, 连

12、汽车都可在上面驰行, 而满族的传统交通工具马爬犁 、 狗爬犁或人力爬犁都在这个时候大显身手 。雪路, 东北很多地区积雪达半年之久 , 松软 、 晶莹的白雪一踩就踏就成了光滑 、 坚固的 雪路 。 这种雪路连夏日不易通往的塔头甸子也变得畅通无阻, 猎人的滑雪板, 爬犁都成了极便利的交通工具 。 交通工具 :狗车, 满语称 “乌得气”或称 “台里台气” 。 “狗车 , 以木为 之 , 其制轻简 , 形如船 , 长一丈, 阔二尺许 , 以数狗拽之, 可于冰上雪中行之” (见 盛京通志 )。 元代官府也用女真人的狗车传信牌 , 沿途设狗站 。 在大兴安岭 、 黑龙江 、 松花江畔的满族多有此俗 。木马

13、, 满语称 “恰尔奇克”古称木 屐 , 则今之雪橇, 俗称滑雪板 。 木马 , 形如弹弓 , 长 四尺, 宽四寸 , 一左一右 , 系于两足 , 激而行之雪中冰上 , 可及奔马 。 努尔哈赤在征伐塔罗时, 令八旗将士 “拴上有肢齿的木屐 (滑雪鞋 ) , 必占塔 罗 , 夺取你们该取的地方 。 (见 满 文老档 ) 清初, 木马多用木棍制作 , 后逐渐改为金属制造 , 轻巧结实 , 木马变成铁马, 而且进入世界行列, 称为雪橇 。爬 犁 , 满语称 “法喇” 。 爬犁制作简单 , 用两根一丈多长的硬杂木杆, 前端用火煨成弓形 ,高高翘起 。 杆上架一副车架 子 , 宽三尺余 , 长七尺左右,

14、右檐有底 , 无软毂 , 靠两根杂木杆 在冰雪地上滑行 。 爬犁用牛 、 马拉, 或用几个狗一起拖拉 , 行于雪原 , 或驰于河道冰上, 拉 人载货 , 轻捷简便 。马, 满族不仅男人喜骑 , 女子也执鞭驰马, 不异于男子 。 十余岁儿童 , 亦能佩弓箭驰遂 。 清人杨宾有诗句 : “经过妇女多骑马 , 游戏儿童解射雕” 说的就是清初北方满族的风俗 。勒勒车 , 这是一种木制的带两个大轮的车 , 适于在草地上行走 , 俗称 “草上飞” ,不求甚圆 , 辕不求甚直 。 轴径如椽 , 而载重致远, 不资毂垛 , 惟山路崎岖, 防损折 ,凿随之 。 ” (见 黑龙江外记 )。铁瓦车 , 是勒勒车的一种改进 , 而车轮外圈装一道铁圈, 并在车轮上加以铆钉 ,车更加结实轻便 。花轱辘大车 : 分两轮和四轮两种 , 四轮车可分运木材 , 拉货和拉旅客两种 。其 “轮动以斧比勒勒独 木船 : 满语称 “威呼” 。 长二丈余, 阔容膝 , 头尖尾锐 。 载数人, 水不及船常寸许, 而中 流荡漾 , 驰如竹箭 , 此真刳木为舟也, 遇河水暴涨, 而 “联二为之, 以济车马” 。 满族人经 常驾 “威呼”闯急流险滩, 嘉庆年 间 , 著名满族学者西清到黑龙江任职时, 曾几次乘坐这种小船, 他说 : “中流瞑目不敢视 , 其险可想” 。 满族的 “威呼 ”不一定用独木刳成 , 凡是类似 的木制小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