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环评报告书一般环境影响分析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2636530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库环评报告书一般环境影响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水库环评报告书一般环境影响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水库环评报告书一般环境影响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水库环评报告书一般环境影响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水库环评报告书一般环境影响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库环评报告书一般环境影响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库环评报告书一般环境影响分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1第九章 一般环境影响分析9.1 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分析施工期的工程施工爆破、骨料加工筛分、水泥仓库装卸、混凝土拌和、施工材料运输、施工机械运行等,造成施工场地扬尘、施工道路扬尘,影响大气环境质量。施工 营地生活排放废气和悬浮颗粒物等对大气环境质量造成影响。在营运期,对环 境空气质量基本没有影响。根据工程分析,施工期主要废气有:汽车、装卸设备、挖掘机等施工机械运行时产生的燃油废气;汽车运输、料场及基础开挖、围堰及坝体填筑、水泥装卸等产生的扬尘和逸散尘;施工人员生活排放废气等。其主要的污染物有 TSP、SO2、NO2 和粉 尘 等。营运期主要有施工人员食堂油烟废气等。由于该水电站项目开发运行期

2、没有生产废气产生;职工生活燃料采用液化气等清洁燃料,燃烧废气污染物浓度很低、数量很少,故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该坝址远离宁德市七都镇,且坝区周边无重要保护目标,因此坝区施工对敏感目标影响不大。因此,施工过程中应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如岩石开挖多用潜钻、水钻以及混凝土拌和使用散装水泥等,尽量减少扬尘量。施工人员应该严格遵守施工规则,佩戴防尘罩,做好必要的保护措施,减少粉尘对施工人员的健康影响,施工期公路运输量较大,道路两侧居民受其产生的扬尘的影响较大,应经常洒水,以减少扬尘。在 营运期职工食堂炒采烹饪时会产生少量的餐饮油烟,可采用油烟净化设施处理,以保持外观环境清洁。9.2 固体废物影响分析施工期固

3、体废弃物主要包括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工程弃碴等。根据工程分析施工高峰期日生活垃圾产生量为 1.6 吨/日,施工期日均生活垃圾产生量为 1.0 吨/日,年生活垃圾 产 生总量为 365 吨。生活垃圾必须9-2集中堆放,及时清运,以减少污染。施工作业固体废物一小部分是少数民房及其附属建筑物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另一大部分是大坝、厂房及其辅助工程施工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废弃土石和建筑垃圾以及辅助企业运行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垃圾和废水处理沉渣油渣。对于可资源化利用的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废弃建材和废弃石油,应予以回收利用或出售;对于生活垃圾,应在各施工区适当部位设置保洁容器进行集中收集,并委托环卫部门及

4、时清运到城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进行处置;对于建筑垃圾、废弃土石、工业垃圾和泥沙沉渣,应运至合理指定地点进行妥善处置;对于生产废水隔油池废弃油渣,应在适宜地点进行焚烧处理。该水电站运行期固体废物主要是职工生活基地生活垃圾和大坝内侧拦污栅前聚集的水库漂浮物。按职工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 1.0 公斤/人日计,则生活基地定员职工 47 人及其家属人员总共约有 141 人的日均生活垃圾产生量为 0.14 吨/日,年生活垃圾 产生总量为 51 吨。在坝前聚集的水库漂浮物主要为水库上游带来的植物枯枝落叶及少量生活垃圾。一般情况下水库漂浮物数量不会太多。为了保护水环境质量,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应对生活基地垃圾及水

5、库漂浮物经常进行集中收集,定期清运,一并纳入城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进行处置。9.3 土壤环境影响分析9.3.1 库区淤积和库岸浸蚀水库蓄水后形成库盆,库区的淤积和库岸浸蚀,对库区水环境造成影响,并影响到水库的功能。大量的研究表明,水库淤积形成的主要来源为:从汇水流域进入水库的泥沙;由于库岸的冲蚀、库岸坡上不同的重力作用等产生的入库泥沙;由于水中悬移质沉降、淤积,成为库底沉积物,从而导致其重力固结、含水量减小、有机物质矿化。本 项目水 库淤积为推移质泥沙,随着9-3水库的运行年限的增加,库底淤积也会逐渐加重,淤积的面积也会逐渐增加。根据类比,建库 5 年淤积占库底总面积的 1020%从水库蓄水开

6、始,由于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在新的水边线地带开始了库岸形成的过程。其他水库的运行经验表明,库岸的形成正是冲蚀和堆积直接作用的结果,根据 该项目所在地质情况很可能形成以崩塌、坍落、侵蚀、滑坡、流沙和剥蚀等形式表现的冲蚀型库岸; 水库发育,除了库岸形成外,还有其它过程和现象,如:淹没、浸没、地下水位上升及上升区岩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变化等,水 库沿岸地带形成新的工程地质条件。在水库淤积和库岸形成的过程中,会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变化、水质的变化等,水库运行后,在较长的时间里,逐 渐形成工程与自然环境新的协调和平衡。9.3.2 蓄水对周围地下水位的影响水库蓄水后,将导致沿岸地带水文地质条件实质性的改变,

7、首先是地下水状态发生变化,水 库渗漏在最初几年中较为剧烈,对含水层影响最大。通常在水库的近坝部分出现地下水升高的最大值,而在水库上游,地下水位升高则相应较小,影响范围也小。水 库周围的地下水位升高会引起土地的浸没和沼泽化。当地下水位上升到距地面 1.01.5m ,浸没就开始了,当潜水层达到耕作层时,造成土壤湿度过大,以至大多数包气带破坏,结果是使耕地沼泽化。水库影响区域浸没带的形成,地下水位升高,区域自然综合体发生改变,生态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物种、种群结 构、生物量等都会随之改变。原有的生态结构被破坏,需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达到新的平衡。该项目水库为狭长河道型水库,左右两岸为坡度相对较大的山坡

8、地和坡耕地,受地下水位升高影响的面积较小。9.4 局地气候影响分析水电站水库将产生人工湿地的作用,本项目的水电开发,在七都溪上建设水库。水库库区形成许多库湾,将生长了多种水生植物和动物,成为人工9-4湿地。人工湿地的形成,可改善当地的环境小气候条件。水库水体的影响,可使周围陆地性气候得以改善:无霜期延长、温差缩小、降低了最高气温、增加了湿度。9.4.1 气象条件本流域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受西北高东南低的地貌影响,自西北向东南热量分布递增,雨量分布递减。七都溪流域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据宁德市城关气象站资料统计,城关多年平均气温在 19左右,极端最高气温 39

9、.4,(1979年 7 月 18 日),最 热月平均气温 28.7,极端最低温-2.4,最冷月平均温度 9.7。多年平均无霜期 313 天。台风多出现在 79 月,出现大风的机率只有 33%,风力 78 级 ,阵风 10 级,多年平均最大 风速 22m/s,最大风速达40m/s。年平均相 对湿度 81%,月最大相对湿度 91%9.4.2 气温影响水库对气候的影响的重要原因是形成了一个广阔的水域,蒸发量大,太阳辐射热得到调节,使 库区及邻近区的温度和温度场要素发生改变,从而引起区域小气候状况发生变化。温度效应水平梯度的变化,温度效应水平梯度绝对值的大小,反映了温度效应在库周增强或减弱的程度,梯度

10、最大的区域是效应最强的区域,一般库区平均气温随着离岸距离变化趋于稳定,温度效应减弱。根据类比可知,本水库冬季强效应区在 1km 范围内,距水边 平均每增加 100m 衰减约0.05,在 1km 外近于等温。水 库 1 月份库区平均气温高于库周,水库对平均气温的影响范围约 1km,7 月份库区平均气温低于 库周,影响范围在 1km以内。综合目前国内的研究,参照当地实际,水体温度效应的季节变化一般有以下情况,在夏季有降温效应,冬季有增温效应。一般而言,水库上的气温9-5在夏季要降低 0.51.5,冬季增加 11.5。9.4.3 湿度影响气流由陆面到水面或由水面到陆面,由于下垫面发生变化引起湿度的改

11、变,而岸边湿度的变化又与水面的宽度等因素有关。绝对湿度、比湿的变化一般与下垫面的蒸发和空气本身的混合作用有关,相对湿度的变化则与气温的变化以及比湿的变化关系密切。根据河谷区空气湿度的分布特征可知,各高程的绝对湿度随季节呈有规律的变化。夏季水边测点的绝对湿度比其他高程的小。从夏季到冬季水边的绝对湿度逐渐升高,由低到高的转换时间在 910 月份。河谷对湿度分布的季节变化,与下垫面性质的季节变化一致。水库建成后,水面增大。总蒸发量增加, 导致湿度状况改变,相对湿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离水域越近,湿度越大。库区绝对湿度有增加的趋势。由类比可知:无论冬夏,库区的相对湿度都减小,而库区周围相对湿度增大

12、很快,出现最大相对湿度带。其原因是由于库水蒸发水汽向周围输送,而库区周围气温降低很快,导致相对湿度增大,形成较高相对湿度带。库区周围相对湿度较大主要出现在 08 时和 20 时,与库岸降温快有关。有关的研究表明,距离本项目水库库岸 1km 左右范围内,全年相对湿度将有增加,相对湿度的变化夏季增大 36,春秋两季增加 l 一 3。而冬季将减小 2。冬季相对湿度的减少一方面是由冬季增温的影响,使水面饱和水汽压增大,而水汽压却增加甚微,从而导致相对湿度的减少。9.4.4 降水影响影响降水的因素很多且复杂,一般认为,在温暖季节中由于水面较冷,气层稳定,热对流受到抑制,因此降水量比陆地少。近年来国内学者

13、也做了大量的观测分析工作,认为水库建成后,在夏季库面和库区周围附近的降水9-6量减少,但距库岸一定距离的地区降水量增加;在水库上风区水边区域降水效应小,对水库腹地和下风地区的降水效应大。类比国内相近水库可知,水库建成后,将使库区河谷地带降水减少,而外围迎风坡降水增加。本项目夏季库区及周围降水将减少,在距库岸25km 降水开始增加,57km 增加最多。水库上风区水边区域降水减少45,水 库 腹地和库尾 10km 内,平均减少 79。水库上风区水边区域降水减少 35,水 库腹地水边区域减少 812,下风区距水边 68km 处减少 710。9.4.5 风影响气流经过不同性质的下垫面引起运动改变。水库

14、形成后,水面平滑的下垫面代替了原来粗糙的陆地下垫面,当气流吹过水面时,使气流不断加速,使库面风速增大,尤其在水库的下风岸;不论是冬季 1 月份还是夏季 7 月份,水库都使库面风速增大,且冬季的影响较夏季大,特别是对下风岸的影响更大。对于库区周围陆上风速的变化,由于水库周围地形都较复杂,风受地形的影响较大,本项目周围为山峦包围,建库后风速将会有所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小于水域上空,并且,对极大风速影响不大。这主要是由于较大的风速,常伴有强对流天气过程出现,而此时水域下垫面粗糙度的影响甚微。对水库周围地区风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静风频率减少, “湖陆风”方向上风频的增加、风向转换时间变化略有减小。9.4.

15、6 雾影响雾一般形成于气温较低、湿度较大的条件下。我国大多数水库及周围形成的雾主要是辐射雾。形成 辐射雾的主要条件是辐射冷却造成的低温,较充沛的水汽,适中的风速(1 3m/s),大气处于稳定状态。建库后,库区水面增大,冬季水面温度高于气温,容易形成蒸汽雾,使雾日增多。另一方面,由于9-7水温高于气温,使大气层结稳定度减小,加上湿度减小,温度升高,对辐射雾的形成不利。夏季湿度增大,大气层结稳定度加大,对雾的形成有利,则全年雾日将略有增多。9.5 区域经济影响分析水电站建成后,解决了第三水厂供水和工业用水问题,打破了水库地区原有产业结构,形成了新的农业产业结构,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库专项资金的投

16、入,不仅恢复了库区原有设施的功能,而且部分新设施的建设,为减轻土地资源的压力,搞活 经济,促进基本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9.5.1 农业经济影响建库后,库区及周围的局地小气候发生变化。冬季温度升高,夏季温度降低,使年际、月际和日 际温差缩小,湿度增加,库周区域的大气变得更加湿润,大气稳定度趋向中性,相当于使强稳定和强不稳定的大气情况出现机会减小,对项目周围农业生产带来下列影响:(1)无霜期 变长 ,终霜日提前,初霜期推迟,对春收作物开花、早稻育秧及晚秋作物正常生长有利。(2)对经济 作物的影响。平均气温升高,积温增加,有利于茶树、柑桔的生长、 发育;而极值气温的改善,为茶树、柑桔提供了良好的越冬和“ 避暑”环境。此外,空气湿度增加,使茶叶叶绿素增加,特嫩性好;柑桔果皮光滑、色泽鲜艳、汁多而味甜。(3)对农业 生 态的不利影响。由于气温日变化、日较差减小,从而影响有机物质积累速度。水库使气候变得暖湿,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和蔓延,低湿、冻害的减少, 为 害虫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