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沟铁矿采选技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2613197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沟铁矿采选技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人沟铁矿采选技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人沟铁矿采选技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人沟铁矿采选技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人沟铁矿采选技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沟铁矿采选技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沟铁矿采选技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唐钢石人沟铁矿采选技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公示简写本)唐钢石人沟铁矿采选技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冶集冶金反馈联系方式:1 结论1.1 项目意义和必要性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产钢大国,对铁矿石的需求增长迅速。国内铁矿石缺口大,供不应求日益突出,过大的进口依赖性,必将严重制约我国钢铁工业的稳定发展,对可持续发展战略产生重大影响。唐钢石人沟铁矿矿床储量大,资源可靠,外部建设条件好。进行本次石人沟铁矿采选技改工程建设,开采300m 以上矿体,同时对选厂及尾矿库系统进行配套改造,铁精粉直接送唐钢使用。采选规模 200 万 t/a,总投资 48732.53 万元,项目投资利润率、利税率较高,

2、全部投资回收期 5.13 年,技术经济指标较好。其建设不仅有利于唐钢可持续发展,缓解其铁原料供应不足的矛盾,而且带动当地采矿业和其它行业的发展,对稳定社会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对提高国内矿石自给率及经济安全也是必要及时的。1.2 产业政策及规划符合性1.2.1 产业政策符合性唐钢石人沟铁矿采选技改,属国发200540 号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国家发改委令第40 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 年本)允许类项目,符合国家当前产业政策。1.2.2 规划符合性该项目地处遵化市兴旺寨乡,符合遵化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及唐钢矿业公司”十一五”规划。

3、 石人沟铁矿床已列入河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02010)允许开采范围,符合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其建设在原有石人沟矿区内,不是基本农田保护区、不在水源保护地内,界内也无大的输电线路、水力设施和其它环境敏感点,不新增建设占地。技改后矿区恢复治理率 95,符合遵化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县)建设总体规划、遵化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中矿区生态恢复规划及“北部生态旅游、林果、矿产绿色开发示范区”的生态功能区要求。石人沟铁矿现有矿区、尾矿库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率为22.3,距遵化市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2005 年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率 52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随着石人沟采选技改工程的实施,“以新带老

4、”后,原有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率达 95,符合遵化市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要求,还清旧账,不欠新帐。1.3 场址选择及总图布置1.3.1 场址选择资源稳定可靠本次石人沟铁矿采选技改工程开采圈定的 530 号勘探线间-300m 以上赋存矿体,分 M0M 4 5 层,矿石地质平均品位TFe31.24,矿产资源储量 8850.08 万 t,扣除已累计开采的 3000万 t,仅占河北省储委批准的矿石地质储量(A+B+C+D)25249.50万 t 的 39.78,资源可靠。具备外部配套建设条件石人沟采选技改工业水源均取自矿坑涌水,生活用水取自自备水井,水源可靠。矿区原有 35KV 总降压变电站已更换为 2

5、 台 12500kVA 主变压器;引自距矿山 15km 的遵化市东二里区域变电站 35kV 第二回路电源已开始供电,电源可靠。井下提升的矿石经皮带通廊送经改造的选厂处理,精矿由现有专用铁路承担,运能满足要求。尾矿库利用现有西达峪尾矿库进行技改,服务年限 26 年,与采矿服务年限匹配。废石场现有 15 号废石场已服务期满,不再使用。本次技改产生的废石利用现有露天采坑作为废石场。废石运距短,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中等偏简单,废石场容积可容纳开采期所排弃的全部废石量。总之,石人沟铁矿资源丰富,矿山内部、外部建设条件较好,从环境保护角度选址可行。1.3.2 总图布置本项目由地下采矿、井口工业场区、废石场以及

6、行政和生活设施等组成。总图布置力求紧凑合理,运输线路和管线短捷,货物流向合理,缩短运距,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按照采矿的开拓方案和矿山生产流程的要求,将各竖井工业场区布置在采场东北侧,将东西风井分别布置在矿区东、西两端,将废石场布置在开采塌落界限内,不新增占地,且方便物流输送、节约能源。1.4 环境质量现状地表水质量现状本项目排水直接受纳水体清水河、冷嘴头河,而后汇入沙河。沙河规划为类水体。通过对 PH、SS、COD、石油类、硫化物、氨氮、铬(六价)、Cu、Zn、Hg、Mn、Pb、As 等共 13 项指标监测表明:沙河及其支流冷嘴头河、清水河,由于汇入了较多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水质已受到

7、不同程度的有机污染,主要污染物为COD、氨氮和石油类,但未受到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地下水质量现状地下水 8 个监测点、17 项水质监测指标,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限值的要求,标准指数范围在0.0050.88,评价区域地下水水质良好。大气质量现状评价区环境空气中 SO2、NO 2现状质量较好,TSP 超标较严重,超标率 100%,最大超标倍数 4.0。超标的主要原因,除监测期间气候干燥,岩土裸露外,道路扬尘、尾矿及废石场大多裸露堆存扬尘是造成超标的主要原因。降尘 3 个测点中除曹家堡达标外,其余均过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限值要求,与 TSP

8、 超标呈显著正相关。声环境质量现状厂(场)界及关心点昼、夜噪声监测值分别满足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类标准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2 类标准,未出现超标现象。生态环境现状本项目地处华北北部,低山丘陵地貌。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评价区为遵化市北部以发展林果、旅游和绿色矿产开发为主的生态功能区,主要为北部山地丘陵区人工经济林,南部农田生态系统和工矿、城镇生态系统为代表的生态环境,人工和半人工景观占主要地位,生态自然性状况较差。该区域矿产资源丰富,铁矿开采强度较大,矿区周边区域地下水呈下降趋势。评价区内野生动物种类已很少,无国家保护的珍稀动、植物。现状土地利用与

9、九十年代相比,部分林草灌丛被破坏,工矿用地和居民点的面积增加;矿区边界、尾矿库外延 1km 范围内,工矿用地增加,次生植被减少,人工化程度这增高;景观格局短期内稳定性产生波动,生境向人为活动干扰演替。矿区周边水土流失现状为微度极强,地表扰动、松散废土、废石大量堆积加剧了水土流失。对地下水流态的干扰、地下涌水外排,是周边部分地区地下水位下降的原因之一,矿区附近的民营企业开采,加剧了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开山放炮、挖掘、运输等人类生产活动,使该区域原有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减少、活动范围缩小。总之,现有生态系统受到铁矿开采及人类其它生产、生活干扰的压力,致使评价区内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受到较大破坏,系统稳定性降

10、低。但从整个区域的连通性讲,生态系统层次结构仍基本保持完整,组成各生态系统各因子的匹配与协调性以及生物链的完整性依然存在。已形成的裸地只要有表土存在,其上可以恢复乡土灌草植被,在采场、废石场内的残留的原有灌草植被依然随季节枯荣,说明评价区物流、物种流、能源流没有被完全阻断,生态系统处于亚稳定状态,恢复势能较强。1.5 环境影响分析1.5.1 施工期环境影响施工期为 4 年,施工场地局限在现有石人沟矿区及尾矿库,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及加强监督管理后,施工期对环境影响较小。1.5.2 开采期环境影响水环境影响地表水矿井涌水作为采矿生产补充水利用;多余涌水一部分与处理达标后的生活污水一并排入地方尾矿库,

11、供地方选矿生产使用;一部分送高位蓄水池做农灌、生态绿化用水,仅有部分属于清净水的剩余矿坑涌水外排。其主要污染物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要求,对地表水无影响。废石场淋溶水为弱碱性水,重金属不易溶出,有毒有害物质及重金属含量很低。水质指标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一级指标的要求,同时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对沙河及其支流不会产生污染影响。西大峪尾矿库至少有 24 小时调蓄库容,暴雨时尾矿库排洪水中, PH、COD、氨氮等污染物指标均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限值,对地表水不会产生污染影响。

12、地下水石人沟铁矿处于遵化市北部山区,矿区工程地质类型为变质岩组,围岩为太古界马兰峪组片麻岩组,片麻岩风化裂隙水是矿井充水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在构造破碎带发育地段,构造裂隙水突水可能对矿坑充水造成一定的影响。评价区地下水位现状呈现下降趋势,在采区周围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目前主要影响第四系潜水井。据唐钢石人沟铁矿采选技改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预测,技改后矿床疏干排水最大影响半径 1594.1m,影响面积 7.98 km2,野瓠山、胡家青村、张庄子村居民生活和农业用水将受到影响,花椒园和化石峪位于影响范围边界,受影响较小,其他村庄无影响。根据废石淋溶试验,淋溶水中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均低于地下水环境质

13、量标准类标准。不会对矿区、尾矿库周围地下水水质产生影响,不会影响地下水的饮用功能。生态环境影响 技改工程不新增建设占地,主要在原有矿区、尾矿库范围内实施,对评价区自然体系的生产能力影响较小。水位下降对植被的影响是露天采矿影响的延续,一些深根系植物的生长受到抑制,但群落优势在一段时期变化较小;对本地浅根植物影响不明显。对于旱地作物其影响在露天开采阶段已形成,转入地下开采后产量变化不明显,影响范围有所扩大。地下开采水位的下降对该地的植被类型及生产力总体影响不大,自然植被不会因此而产生大面积明显的退化特征,对土壤的理化性质改变为轻度影响。地表错动主要出现在采区及其周边部分废石场,对农田、灌草地影响范

14、围和程度均较小。可能涉及到张庄子村东南边缘 1250户居民搬迁。废石排入露天采场,水土流失影响很小。塌陷带来的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矿山采区内的塌陷区域。随着尾砂堆积量的增加,对尾矿库周边原有人工植被有一定影响,但群落优势在一段时期内变化不会太大。评价区内无珍稀野生动物,且生存区距矿区较远,生产噪声对野生动物影响较小。因此,石人沟铁矿采选技改工程所带来的生态影响,主要为地下水位下降和采区塌陷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涉及到矿区及其周边区域小范围生境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对整个评价区域内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完整性和抗干扰能力影响不大。环境空气影响该技改工程,地下、地面采取了较完善的废气治理措施,粉尘排放量较

15、现有工程有所削减,就 TSP 而言评价区大部分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有所改善。SO 2排放量略有增加,采取脱硫净化措施,再经大气稀释扩散其最大落地浓度的最大值占标准限值的 19.9%,叠加现状浓度值,环境质量依然达标。另外,尾矿库二次扬尘对其下游的西大峪村有一定的影响,技改后小时贡献浓度增值范围为0.12410.1478mg/Nm 3。而影响西大峪居民村的风向年出现频率仅为 0.68,年出现小时数仅为 59.6 小时。噪声影响技改工程实施后,石人沟铁矿场(厂)界昼、夜厂界噪声预测值均可满足 GB1234890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II 类标准限值的要求,敏感点野瓠山、张庄子、矿生活区噪声预测值均可满

16、足GB3096 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2 类标准昼、夜限值的要求。工业固体废物 石人沟铁矿废石为第 I 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废石堆存场地利用露天采坑(亦为地下开采塌陷区)实施内排,满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中“优先选用采矿坑、塌陷区”的要求。干选等除尘灰加湿后作选矿厂原料;锅炉灰渣外售作铺路材料或用做农村建房材料;生活垃圾纳入现有生活垃圾收集系统管理,送城镇垃圾处理场处置。矿区钻孔岩石未发现放射性异常。社会环境影响技改项目对评价区社会环境的影响,包括有利和不利 2 方面:有利影响主要是增加人员直接就业机会和提供服务岗位,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不利影响主要是地下开采引起地下水位下降影响周边居民的人畜用水及农业用水。建设单位已承诺对影响区域实施打井、供水及农灌设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