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四:2.3《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材料解析(含答案)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26001 上传时间:2017-01-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选修四:2.3《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材料解析(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选修四:2.3《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材料解析(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选修四:2.3《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材料解析(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选修四:2.3《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材料解析(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选修四:2.3《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材料解析(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选修四:2.3《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材料解析(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选修四:2.3《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材料解析(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北方小驹1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的理想国是否一切共有才是最好的政体?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所述的苏格拉底就是这样主张的。他主张财产公有,甚至妻子、孩子也公有 。我们认为这样做有许多弊病。首先,苏格拉底这些主张的前提是城邦的一切,共同性越大就越好,这是错误的其次,苏格拉底提出的大道同一的手段也是不足取的。先说孩子、妻子公有问题。若如此,凡是真正公共的事,势必最少有人过问。人们只关心自己有关的事。对孩子亦如此,任何父亲都不关心任何一个孩子,而且传统的亲缘和人伦关系也遭破坏。再说财产公有问题,要农民的财产归公,势必引起纠纷,劳多得少的人会埋怨少劳多得之人 。此外

2、,统治者永远是统治者,不轮换、不更替,这也是危险的。柏拉图的对话优雅、新颖、思想深刻,富有创见,但不够完善。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解读】政治学是吕克昂学园内部传授的讲稿,亚里士多德自称是“关于政体研究的专著”。它是亚里士多德全部著作中相当完善、且又较少疑伪的著作。对于了解希腊社会状况,了解前人的政治、法律、伦理、教育思想,研究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说乃至西方政治学说史,都有重要价值。所引材料是对柏拉图的理想政体提出质疑,表达了亚里士多德关于最好政体的不同看法。亚里士多德首先从等级、分工的角度,否定了“城邦共同性越大就越好”的前提,认为把太多的同一性赋予国家,把国家弄成了一个个体。城邦之内必须是有

3、不同人的分工合作才能自给自足;其次,亚里士多德反对柏拉图所提议的废除家庭的论证,否认其作为“大道同一”的手段。柏拉图认为只消把“儿子”这个头衔加给所有可能构成亲子关系的同样年纪的人,一个人对于全体人民也就获得了目前人们对他们自己真正的儿子所具有的那种感情。至于“父亲”这个头衔,也同样如此。反之,亚里士多德却说,凡是对最大多数的人所共同的东西便最不为人所关心,如果“儿子们”对于许多“父亲们”都是共同的,那么他们就会共同地受人忽视;接着,亚里士多德批驳了柏拉图的“共产主义”,他认为,那会使人愤恨懒惰的人。如果每个人都能关心自己的事情,那就要好得多。财产应该是私有的;但是应该以仁爱来教导人民,从而使

4、得财产的使用大部分能成为公共的。同时,亚里士多德还附带对理想国的其他观点提出问题,并指出一个政府的目的只有在于集体的好处才是好政府,而长期执政,则存在将好政府转化为专制政府的危险。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然而,与柏拉图对其老师苏格拉底的崇敬与继承不同,亚里士多德对于自己的老师柏拉图,既是敬重有加,也在学习中形成了自己的见解,其政治学一书就集中对柏拉图代表作理想国中提出的理想政体提出了批评,否定了柏拉图的“共产主义”的乌托邦。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注释】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应该实行一种彻底的共产主义:要像在军营里一样地生活,大家在一起吃饭,不得有除必需品之外的私有财产,朋

5、友们的一切东西都应该共有,包括妻子和孩子在内。亚里士多德主张实行私有制,声称财产的所有权和管理应归私人,使用财产时作有利于公众的处理。这样最能减少纠纷,培养慷慨、乐施的美德,实现人们的理想生活。2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的理念论为了解释事物,他们(理念论)引进了同事物一样多的理念作为原因,这样每件东西都有一个同名但又离开它而独立存在的理念,这是不可能的,等于要把解释的对象又增加一倍;他们用来证明形式存在的那些方法是不能令人信服的。按照“多上之一”的对应关系 ,连那些没有形式的,甚至否定性的东西也有相应的理念了。非但如此,而且还破坏了事物。这些事物的存在比起“理念”的存在来,是更为我们所关心的可感觉的

6、事物包括质料和形式 。所谓质料,有两个意思,一是指最切近某类事物的成分,另一个是指最后的质料,直至最终的基本元素。当我们说某一事物有形式和质料组成时,必须指明它的最切近的资料,而不能笼统地说是哪些基本元素构成的。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解读】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形而上学中,全面地阐述了第一哲学的基本思想。讨论了哲学的性质、对象和范围,阐明了三个基本理论实体论、形式与资料、潜能与现实,并批驳了柏拉图及其学派将数与理念当做独立存在的实体。这本著作是研究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的重要文献。上段引文首先对柏拉图的理念论提出批评,随后提出了形式与质料论:柏拉图认为理念是实物的原型,它不依赖于实物而独立存在。亚

7、里士多德则认为实物本身包含着本质。柏拉图断言感觉不可能是真实知识的源泉。亚里士多德却认为知识起源于感觉。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一样,认为理性方案和目的是一切自然过程的指导原理。可是亚里士多德对因果性的看法比柏拉图的更为丰富,因为他接受了一些古希腊时期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他指出,因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质料因,即形成物体的主要物质。第二种是形式因,即主要物质被赋予的设计图案和形状。第三种是动力因,即为实现这类设计而提供的机构和作用。第四种是目的因,即设计物体所要达到的目的。亚里士多德本人看中的是物体的形式因和目的因,他相信形式因蕴藏在一切自然物体和作用之内。开始这些形式因是潜伏着的,但是物体或者生物一旦

8、有了发展,这些形式因就显露出来了。最后,物体或者生物达到完成阶段,其制成品就被用来实现原来设计的目的,即为目的因服务。他还认为,在具体事物中,没有无质料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质料,质料与形式的结合过程,就是潜能转化为现实的运动。这一理论表现出自发的辩证法的思想。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实际上是批判继承的关系。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可以描述为被常识感所冲淡了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之难于理解,就正是因为柏拉图和常识感是很不容易掺和在一起的。因此,在我们的阅读中,他时而表现为一个不懂哲学的人的通常见解,时而呈现为用一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要理解他的共相论和他的形式与质料的理论,最简易的方法就是首先摆出

9、他的观点中的常识感学说的一半,然后再考虑他对此所进行的柏拉图式的修正。【注释】亚里士多德指出柏拉图学说的漏洞,按照“理念论”,“理念”和个别事物一一对应,而实际上,某一个别事物往往具有了多个“理念”,是一种“多上之一的对应关系”。亚里士多德的四种因分别是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举个例子来说,制陶者的陶土为陶器提供其质料因,而陶器的设计样式则是它的形式因,制陶者的轮子和双手是动力因,而陶器打算派的用途是目的因。博学家3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三段论是一种说话的格式,其中先提出某些事物作为前提,然后由前提必然地推出另一些事物。如果前提直接能必然地得出结论,三段论是完善的三段论,如果前提还需转换成

10、别的命题才能必然推出结论,三段论就是不完善的三段论。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工具论分析前篇【解读】工具论是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著作,由六篇论文组成,包括范畴篇、解释篇、分析前篇、分析后篇、正位篇、论诡辩式的反驳。最初,这六篇只是亚里士多德分散的逻辑论文,在公元前 1 世纪由安德罗尼可编辑在一起,6 世纪被拜占廷逻辑学家称作“工具论”,意为“获得科学知识的工具的学问”。工具论是西方逻辑史上第一部逻辑学著作,构成了西方逻辑史上第一个逻辑学体系,是我们了解亚里士多德逻辑思想的主要途径。其中分析前篇着重考察了三段论的特征、格式和结构变化,从形式的角度分析证明问题。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是其在逻辑学上最重要的成就。一

11、个三段论就是一个包括有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个部分的论证。三段论有许多不同的种类,每一种经院学者都给起了一个名字。就亚里士多德自己的分析,最为完善的是被称为“全称肯定”的形式,例如:凡人都有死;所有的希腊人都是人;所以所有的希腊人都有死。而其他的形式是:全称否定,例如:没有一条鱼是有理性的;所有的沙鱼都是鱼;所以没有一条沙鱼是有理性的。特称肯定,例如:凡人都有理性;有些动物是人;所以有些动物是有理性的。特称否定,例如:没有一个希腊人是黑色的;有些人是希腊人;所以有些人不是黑色的。后面三种形式可以最终归结于第一种,即完善的三段论。亚里士多德在逻辑学方面的影响是相当大的。直到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代,

12、亚里士多德的理论还在逻辑学方面保持着权威。对于亚里士多德和他的继承者来说,一切演绎的推论如果加以严格的叙述便都是三段论式的。把各种有效的三段论都摆出来,并且把提出来的任何论证都化为三段论的形式,就应该可以避免一切的谬误。就是这一体系构建了形式逻辑的开端。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希腊城邦危机如今强盗控制着海面,轻盾兵占领着我们的各个城邦;如今同胞们不再为了保卫自己的土地而与外人战斗,而是在自家的城墙内自相杀戮 ;如今被矛头攻下的城邦比我们签订和约以前被攻下的还要多;如今政变频繁,使居住在城邦里的人比受到放逐的处罚的人更为沮丧(因为前者对于未来的事变有所畏惧,后者却一直在盼望着回家)。这样的现状有谁向往

13、呢?各个城邦毫无自由独立可言,有一些由独裁君主统治,有一些归督军管辖,有一些已经被夷为平地,还有一些则奉蛮夷 为主子。古希腊伊索克拉底泛希腊集会辞【解读】伊索克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修辞学家、演说家。他以文章形式发表政治见解,传下21 篇演说,其中这篇泛希腊集会辞是他最杰出的作品。所谓“泛希腊集会辞”,指泛希腊集会上发表的演说辞。“集会”指宗教集会,例如奥林匹亚集会、皮提亚集会、尼米亚集会、伊斯特米亚集会。在集会期间,希腊各城邦暂时休战,以便各城邦的人参加盛会,会上除宗教仪式而外,还有体育竞赛、诗歌朗诵、演说朗诵等节目。所以这种集会是希腊各城邦达到联合的象征。本篇演说大概是在公元前 380 年举行

14、的奥林匹亚集会上发表的,反映了城邦危机时期的政治观点。所引材料是演说家伊索克拉底号召希腊人认清当时城邦危机的形式,联合起来共同攻打波斯的宣言。伯罗奔尼撒战争后,雅典帝国覆灭,希腊各城邦均遭到削弱。在希波战争中失败而暂时退出欧洲的波斯,从伯罗奔尼撒战争后期起重新成为操纵希腊政局的重要力量。它先用大量金钱支持斯巴达,帮助其打败雅典。不久,斯巴达因小亚细亚希腊城邦的政治地位问题与波斯发生武装冲突,波斯人转而支持不满斯巴达统治的希腊诸邦。公元前 395 年爆发了雅典等邦联合反对斯巴达的科林斯战争。为了求得波斯人的支持,希腊交战双方竞相派代表与波斯王廷谈判。公元前 387 年,斯巴达以承认波斯对小亚细亚

15、希腊城邦的统治为条件,在波斯人的直接干预下,强迫包括雅典在内的许多希腊城邦接受了有利于斯巴达的安塔尔基达斯和约。正如材料所述:这一时期,希腊大陆总的特征就是未形成一个长期稳定的霸主,各主要城邦为争夺霸权相互斗争,而波斯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波斯通过不断支持、挑拨城邦间的不和,来维持城邦这种相互进攻、彼此分立的状态,阻止实现统一的联盟,以削弱希腊大陆的实力,便于自己控制希腊事务。同时,由于战争的破坏,城邦经济受到影响,阶级斗争趋于激化,各主要城邦都经历了程度不等的政治危机。城邦危机时期,各邦的混战和同盟的分合层出不穷,始终未能找出摆脱战乱和危机之路,实际上反映了城邦体制的生命力已濒于枯竭,而城邦危机却为马其顿王国的兴起并进一步控制希腊提供了方便。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注释】公元前 4 世纪后期,主要城邦如雅典、斯巴达、底比斯,借维护大王合约(s 名,利用自治原则来相互征战谋求霸权,造成希腊各邦长期处于政治分立状态,希腊世界在内战中遭到削弱。蛮夷:指波斯人,希腊人将不说希腊语的外族统统称为蛮族人。5伯罗奔尼撒战争后的斯巴达霸权尽管我们(雅典)的祖先和斯巴达人一直在互相竞争,但是在那个时期 ,双方都是为了最高尚的目的而竞争。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