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选择题四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589118 上传时间:2018-02-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选择题四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东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选择题四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山东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选择题四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山东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选择题四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山东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选择题四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选择题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选择题四(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选择题四1已经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称为学习的( ) 。 A迁移 B动机 C策略 D技巧 答案与解析:选 A。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迁移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与态度的学习中。因此,答案为 A。 2两种学习之间发生相互干扰、阻碍的迁移称为( ) 。 A正迁移 B横向迁移 C负迁移 D纵向迁移 答案与解析:选 C。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效果不同,可以分为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2、。因此,答案为 C。 3由于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 ) 。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答案与解析:选 C。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进行划分,& 考&试大$可以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因此,答案为 C。 4由于具有较高的概括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低的概括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 ) 。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答案与解析:选 D。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

3、括水平进行划分,可以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因此,答案为 D。 5 ( )的根本特点是自下而上,原有经验结构是下位结构,新的经验结构是上位结构。 A正迁移 B顺应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垂直迁移 答案与解析:选 B。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顺应性迁移是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经验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的过程,其根本特点是自下而上,原有经验结构是下位结构,新的经验结构是上位结构。重组性迁移是指

4、调整各成 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的过程。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因此,答案为 B。 6以下不是影响迁移的客观因素的是( ) 。 A教师指导 B学习材料特性 C媒体 D认知结构 答案与解析:选 D。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很多,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包括:学习者的分析与概括能力,学习者的迁移心向,认知策略与元认知;客观因素包括: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学习情境的相似性,教师的指导。认知结构属于主观因素,因此,答案为 D。 7由于先前活动而形成的心理的一种特殊准备状态称为( ) 。 A迁移 B变式 C定势 D原型启发 答案与解析:选

5、C。定势指既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有时也称为心向。定势的形成往往是由于先前的反复经验,它发生于连续的活动中,前面的活动经验为后面的活动形成一种准备状态。因此,答案为 C。 8关于陈述性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主要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 B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 C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D是一种实践性知识 答案与解析:选 C。陈述性知识主要反映事物的状态、内容及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一般可以用口头或书面言语进行清楚明白的陈述。它主要用来描述一个事实或陈述一种观点,因此也称描述性知识。因此,答案为 C。 9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

6、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 ) 。 A派生类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 B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C符号学习和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和总括学习 答案与解析:选 B。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划分学习的类型,可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学习。因此,答案为 B。 10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属于( ) 。 A策略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

7、 D程序性知识 答案与解析:选 B。陈述性知识主要反映事物的状态、内容及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它主要用来描述一个事实或陈述一种观点。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属于陈述性知识。因此,答案为 B。 11利用各种图片、模型、幻灯片及教学电影电视等进行的直观教学形式称为( ) 。 A形象直观 B实物直观 C模象直观 D言语直观 答案与解析:选 C。所谓模像直观即在对事物的模像的直接感知基础上进行的一种直觉的能动反映。&考&试大$例如,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的观察和演示,均属于模像直观。因此,答案为 C。 12儿童在知道“苹果” 、 “葡萄”和“

8、香蕉”等概念之后,再学习“水果”这个概念,这种学习是( )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归属学习 答案与解析:选 C。儿童在知道 “苹果” 、 “葡萄”和“香蕉”等概念之后,再学习“水果”这个概念,这种学习属于上位学习,因为学生是通过对“苹果” 、 “葡萄”和“香蕉”等概念进行综合归纳后才获得“水果”这一概念的意义的。因此,答案为 C。 13 ( )是指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晰地感知。 A组合律 B活动律 C强度律 D差异律 答案与解析:选 A。组合律表明,凡是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

9、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晰地感知。因此,答案为 A。 14阅读技能、写作技能、运算技能、解题技能都属于( ) 。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应用技能 D学习技能 答案与解析:选 B。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阅读技能、写作技能、运算技能、解题技能等都是常见的心智技能。因此,答案为 B。15下面有关操作技能的特点正确的是( ) 。 A物质性、协调性、简缩性 B适应性、协调性、简缩性 C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D观念性、协调性、适应性 答案与解析:选 C。操作技能本身属于技能的范畴,具有一般技能所有的特点,但就操作技能本身而言,又具有与其他技能不同的一

10、些特点,主要有:动作对象的物质性、动作进行的外显性、动作结构的展开性。因此,答案为 C。 16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将操作技能分为( ) 。 A细微型与粗放型操作技能 B连续型与断续型操作技能 C闭合性与开放性操作技能 D徒手型与器械型操作技能 答案与解析:选 D。操作技能按操作对象的不同分类徒手型操作技能和器械型操作技能。前者操纵的对象主要是机体自身,后者的完成主要是通过操纵一定的器械来进行的。因此,答案为 D。 17下列属于连续操作技能的活动是( ) 。 A打开收音机 B草书 C实弹射击 D开车 答案与解析:选 B。连续动作技能即连续型操作技能, &考&试大$这类技能主要由一系列的连续的动作

11、构成,操作技能表现为连续的、不可分割的、协调的动作序列。只有 B 选项符合这一定义。因此,答案为 B。 18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即是( ) 。 A智力技能 B知识迁移 C智力 D思维程序 答案与解析:选 A。智力技能也称为心智技能,所谓心智技能,是一种调节和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因此,答案为 A。 19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 。 A讲解 B观察 C示范 D练习 答案与解析:选 D。练习是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是形成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的关键环节,是学生在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因此,答案为 D。 20在操作过

12、程中动作的品质特征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这属于操作技能形成的( )阶段。 A操作定向 B操作的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答案与解析:选 D。操作的熟练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操作的熟练是操作技能形成的高级阶段,是由于操作活动方式的概括化、系统化而实现的。因此,答案为 D。 2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 ) 。 A复杂方案 B学习计划 C可行方案 D思维程序 答案与解析:选 A。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

13、案。因此,答案为 A。 22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称为( ) 。 A组织策略 B复述策略 C计划策略 D调节策略 答案与解析:选 B。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之上的学习策略。因此,答案为 B。 23在学习新材料时,先对材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然后,用简要的语词,按材料中的逻辑关系,写下主要和次要观点,这属于( ) 。 A复述策略 B理解控制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答案与解析:选 D。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

14、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对材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然后,用简要的语词,按材料中的逻辑关系,写下主要和次要观点,是属于组织策略中列提纲的方法。因此,答案为 D。 24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 。 A计划策略 B学习策略 C监控策略 D调节策略 答案与解析:选 B。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因此,答案为 B。 25为了暂时记住朋友的电话号码以便拨号,最适宜的记忆策略是( ) 。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生成技术 答案与解析:选 A。复

15、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之上的学习策略。在学习中,复述是一种主要的记忆手段,许多新信息,如人名、外语单词等,只有经过多次复述后,才能在短时间内记住并长期保持。因此,答案为 A。 26调整阅读速度、复查、使用应试技巧等应归类于( ) 。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答案与解析:选 B。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调整阅读速度、复查、使用应试技巧等都属于元认知策略。因此,答案为 B。 27在学完一篇逻辑结构严密的课文以后,勾画出课文的论点论据的逻辑关系图以帮助理解和记忆。这种学习方法属于( ) 。 A精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 D做笔记策略 答案与解析:选 B。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考&试大$在学完一篇逻辑结构严密的课文以后,勾画出课文的论点论据的逻辑关系图以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