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城市规划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32582806 上传时间:2018-02-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碳城市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低碳城市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低碳城市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低碳城市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低碳城市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低碳城市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碳城市规划(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低碳城市规划为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的研究和实践逐渐成为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城市是碳减排的关键,而城市规划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必然担负着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角色。但对于城市规划中如何有效落实低碳城市建设理念如何确定低碳城市规划定位、内涵,构建低碳城市规划研究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具体实施等,都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一、低碳城市的认识自低碳概念提出以来。各方学者对于低碳经济的理论研究都较为热衷,而低碳城市相对还处于研究初期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理念推广实践都处于探索阶段。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要控制碳排放量,实现节能减排,应该首先关注人口、

2、产业大量聚集的城市地区,尤其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城市,这里是近现代人类工业文明的“结晶” 也是人们各种生产生活活动消耗能源、排放温室气体的重要源头所在。因此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探索建立发展低碳城市的模式,我国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对低碳城市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夏垄堡认为低碳城市就是在城市实行低碳经济,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能源生态体系。刘志林、戴亦欣等学者认为低碳城市应当被理解为通过经济发展模式、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在保证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实现有助于减少碳排放的城市建设模式和社会发展方式。从上述概念中可以看出:(一)低碳城市是一

3、个综合性系统,需要规划、建设以及政策、制度的推动:(二)低碳城市是生产、消费的互动,经济增长方式和城市发展方式是重点:(三)低碳城市是城市循环经济的一种形态, 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能率、高效益、高循环为主要特征。可见低碳城市理念涵盖着能源技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城市规划政策制度建设等各方面的革新。二、低碳城市规划定位低碳城市建设要求对城市建设和碳排放进行有效的规划和管理。只有对低碳城市规划进行深入研究,构建其理论基础,明确低碳城市规划内涵、定位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才能真正将低碳理念落到城市的规划建设实际中。当前,低碳城市建设实践迫切需要相关理论进行指导,并逐渐 系统化。城市规划应该承

4、担起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角色。低碳城市规划是在特定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下低碳理念及技术与城市空间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相结合,对城市进行空间和发展时序的制度性安排,通过相关可以有效发挥规划的综合引导作用,通过明确城市低碳发展目标,识别确定低碳发展任务,提出具体保障措施,探索城市低碳发展模式。三、国际低碳城市规划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一)低碳城市规划编制框架研究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即需对城市形态、土地利用、交通体系进行整体研究,并针对不同地区在功能、开发强度、建筑和空间形态方面的差异,提出各地区在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方面实施减少碳排放、增加碳汇的规划设计对策。其低碳城市规划理论研究重点在于构建适合国情的低碳城市

5、规划框架,揭示低碳城市规划建设、低碳城市生活方式、低碳城市运行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并提出:(1)在区域规划层面,应注重运用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电信电缆的“ 流动空 间” 构建“巨型城市”;设计多中心、 紧凑型城市的大都市空间结构;用新的功能性劳动分工来组织功能性城市区域;避免重复的城市空间功能分区。(2)在总体规划层面,应综合考虑城市整体的形态构成、土地利用模式、综 合交通体系模式、基础设施建设及固碳措施。(3)在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层面,应根据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形态、土地利用、交通系 统, 对城市中功能相对 集中的地区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并提出具体的减少碳排放的规划对策。(二)低碳城市空间结构

6、研究目前关于低碳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1)城市空间结构对低碳城市建设的意义。如美洲发展银行FernandaMagalhaes 等认为城市形态影响了城市的能源消费模式,城市空间结构和街区结构、大小、密度,以及土地利用模式、交通模式等均影响了城市的碳足迹,并通过对巴西首都 Brazilia 和东南部的Curitiba 两个城市燃料消耗量的对比研究,验证了低密度开发的Brazilia 相较于适度密度开发的 Curitiba,在城市运行过程中消耗了更多的能量。(2)合理的低碳城市空间结构的探索。日本学SachihikoHarashina 通过对比东京大都市区与纽约都市区的城市空间结构

7、,认为 低碳的城市结构应是多核心的。潘海啸、汤锡等认为低碳城市目标下的城市规划应坚持 5 个导向原则:步行导向发展自行车导向发展公共交通导向发展形象导向发展小汽车导向发展;低碳目标下的区域规划应采用“轨道或区域公共交通导向的走廊式发展模式” ,且强调区域公交网络与区域空间布局模式相适应。德国的Reiss Schmidt 在研究“ 慕尼黑应对气候变 化集成战略” 时,针对城市结构方面强调:紧凑、城市性和绿色聚落战略;高密度化发展、宗地再利用的“ 内向积 聚” ;住房、工作、休憩和购物多元功能构成的混合利用搭配;建设近距离出行城市,如公共交通方式、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的高可达性;突出以“高密度、低高度

8、 ”为特征的场所;突出包括公园、袖珍公园体系在内的绿带。(三)低(零)碳社区建设实践关于低(零)碳社区建设理念,全球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英国政府及地方政府部门于 2006 年颁布了“零碳住宅” 政策(Zero Car-bonHome)。其政策目标是从 2016 年开始,所有在国内建造的住宅都要达到“零碳 ”标准。世界自然基金会和英国生态区域发展集团共同发起“ 一个地球生活 ”活动 ,旨在 让可持续的居住方式在全世界范围内变得易行、有吸引力,并提出社区开发建造时需遵守零碳、零废弃物、可持续的交通体系等十项原则。关于低(零)碳社区(城市)的实践,全球已经有部分成功案例,如1980 年竣工的丹麦

9、 Beder 的太阳和风社区,是由居民自发组织建设的公共住宅社区,以太阳能和风能作为主要能源。再如英国伦敦南郊的 BeddingtonZero Energy Development(BZED),占地 1.65hm2,将众多节能减排的措施集中于一个小生态社区中,切实有效地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建的比较有代表性的还有我国天津的生态城和以低碳技术创新为特征的阿联酋的 Masdar 城。四、低碳城市规划的手段建设低碳城市应重视城市规划、建筑节能和规划环评等领域。科学的城市规划是建设低碳城市的第一步。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要从决策源头和宏观层面上确保低碳发展,在城市详细规划阶段则要从具体操作层面上实现低

10、碳设计。(一)城市空间布局建立科学、合理、有序、稳定的高效的城市空间结构,对于防止交通拥挤、空气污染、城市热岛效应等大城市病的发生,提高城市运行效率,降低城市内耗,减少城市能源消耗水平具有重大意义。针对我国城市的现状,要尽快遏制大城市主城区“ 摊大饼式” 的蔓延趋势,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大城市的空间由局结构应以组团式为主,对主城区人口密度过高和功能过分集中的城市要进行适当的有机疏散,并通过规划合理的城镇空间体系,适当遏制大城市的无限膨胀,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从而减少城市夏季的空调能源消耗。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也应适当集中紧凑布局,以减少交通能源消耗。(二)产业规划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研究国际产

11、业发展规律和我国各地产业发展的自身规律,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节能减排战略和建设两型社会的有利时机,先行先试,降低高碳产业的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加快城市经济结构调整与升级,加大污染工业、设备和企业的退出力度,全面完成城区高污染企业的退出;提高各类企业的能源使用效率和排放标准;提高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和电力等高能耗行业的规划准入条件;制定低碳产业规划战略,将可再生资源、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城市规划应该对低碳产业的发展规律加强研究,在用地规划等方面为低碳产业发展提供便利和有效的引导。(三)交通规划交通与建筑是现代城市能源消耗最大的 2 个行业,占总能源消耗的 7

12、0%以上。因此,要大力推行绿色交通规划,实施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交通模式,确立城市公共交通的优先地位,倡导低能耗、低排放的低碳出行方式。据估算,北京小汽车出行比例每降低 1 个百分点,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 20 万吨以上。目前,我国城市的公交出行比例为 40%左右,而 发达国家大城市公交出行比例已达到 50%60%。因此,在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中,要通过合理的规划来提高公交出行的比例,有条件的城市要实现地铁、城铁、机场、公交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方式“零换乘”,并保留和 扩大城市道路上的自行车道和步行道,提倡绿色出行方式。对外交通规划方面,要推行以城际轨道交通为主、高速公路为辅的交通模式,加快城际铁路和

13、地铁建设,打造城际高速立体交通网络。此外,要做好推广新能源公交车、控制私人交通工具的出行规划管制。五、结语对于低碳城市规划理论、实践与方法,笔者认为首先应将低碳城市理念融入城市规划法定编制体系 促进城市规划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创新,是低碳城市规划得到有效实施的关键。在总体规划层面,要以“低碳城市 作为规划项 目的发展目标之一,相关低碳构思主要体现在:城市布局的方法主要是公共交通走廊引导居住用地开发,交通枢纽引导城市服务业发展,同时促进周边用地的混合发展,减少小汽车的使用,促进交通减量和城市运行减碳;在能源利用方面,提出能源结构调整 促进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在生态建设方面进行碳氧平衡分析

14、提出生态固碳措施等。在控规层面要在相关低碳构思中体现并提出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导向的产业减碳策略;以紧凑集中为导向的混合布局模式;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绿色交通系统,以扩大碳汇为导向的多样化生态系统以新能源利用和节能为导向的清洁能源发展等。并通过低碳的目标体系和控制指标体系 来具体指导城市用地的开发建设。参考文献:1寇有观建设低碳城市,促进科学发展J中国信息界,2010,(3):22-242仇保兴我国城市发展模式转型趋势低碳生态城市J城市发展研究, 2009,(8):1-63罗巧灵, David Martineau美国交通政策“ 绿色转型”、实践及启示J 2010,(9):5-104刘志林,戴亦欣,董长贵,等低碳城市理念与国际经验J城市发 展研究, 2009,(6):1-75顾朝林低碳城市规划发展模式J城乡建设,2009(11)6李丹从城市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城市规划政策与管理D】长沙: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