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高水位地区浅井明沟降水深挖取土施工方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572139 上传时间:2018-02-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原高水位地区浅井明沟降水深挖取土施工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平原高水位地区浅井明沟降水深挖取土施工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平原高水位地区浅井明沟降水深挖取土施工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平原高水位地区浅井明沟降水深挖取土施工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平原高水位地区浅井明沟降水深挖取土施工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原高水位地区浅井明沟降水深挖取土施工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原高水位地区浅井明沟降水深挖取土施工方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平原高水位地区浅井明沟降水深挖取土施工方法简介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铁路新建、改扩建工程日益扩大,路堤大填方工程的土源问题已经成为公路铁路施工中的主要问题。环境保护工作以列入国家行政主管部门议事议程,我国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很少,基本建设工程占地及用土量每年以亿立方米计算。保护环境,减少占用耕地面积,已成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地方政府及施工单位首要考虑的问题,而解决平原高水位地区的土源问题则是施工中的关键。以前在解决平原高水位地区土源问题已取得了试验性成功。新荷线新乡南站贾屯取土场位于平原高水位地区,它利用深井降低地下水然后深挖取土的办法获得成功。当时称这种方法为“深井降水深挖取土施工方法”

2、 ,此种方法的技术关键是:如何解决高水位与深取土之间的矛盾。而就其方法而言目前尚未取得一个供推广使用的系统性模式,必须根据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和队伍的机械化装配程度而定。若把这一方法看做一个系统进行研究的话,名称则反应了对这一系统的目的和概念的认识。所以在后面的介绍中将改用:“井点降水深挖取土施工方法” 。 “井点”这一名称较比“深井”这一名称加深了内涵,它不但包含了各种结构形式的井,还包含了各种结构形式的泵。荷兖线刘庙区段站大屯取土场通过试验比较后系用明沟结合浅井的降水取土施工方法获得最佳效益。实践证明:解决高水位与深挖取土的方法和途径是比较广泛的。因此把这一方法称做:平原高水位地区井点降水深挖

3、取土施工方法。凡是在此种水文地质条件下为此目的所采用的各种技术均属于该系统范畴。本篇主要介绍荷兖线刘庙区段站大屯取土场的施工技术及有关问题。1、自然条件:该地区属鲁西南黄河冲击平原,以农业为主,人口密集,人均耕地占有面积 2.3 平方米左右;生态环境脆弱,乡镇企业逐年增加,加之基本建设用地量大,导致耕地面积逐年减少。2、地下水情况:本地区地质情况比较复杂,自原地面以下 4-6 米深度为一弱含水层,地下水为潜水,其主要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雨季地下水位可上升至地表,旱季地下水位可降至地面以下 2.5-3 米,应该含水层较薄,土壤颗粒较细,一般在 0.25-0.005mm 之间。经试验测定,土壤的渗

4、透系数 0.5 米/昼。无论是雨季还是旱季,一场雨水过后地下水位都会产生明显变化。地面以下 6-14 米为一隔水层,主要以结合水存在。土的物理状态自上而下为软塑、硬塑,软塑成正态曲线,自地面以下 16 米是一承压富含水带,承压水头距地表 4.5 米。3、土的工程性质评价:在设计开挖深度内,土质基本为 B 级填料,只宜填在路基底层。土的干强度很低,用手指捏碎,松散干燥的土被风吹浊,含水量大于 30%时流淌。因此填筑路基后边坡需加防护。该土壤振感反应强烈,当土体含水量大于 26%时,碾压后易液化成胶状,俗称橡皮土,低于 18.3%时很难压实,在 6.0 米以内的土体中,将 02.5 与 2.55.

5、0 米两层土质相混合后再行填筑,其最佳含水量是 18.3%,最佳密实度为 1.62g/cm3。这样既利于晾晒又易于碾压,下沉量小于 0.5%。4、取土场平面位置及地形环境为避免占用现有耕地,保护自然环境,取土场选在原砖瓦厂取土坑,设计去土量 60万立方米。该取土场南北两侧邻排水渠,利于排水作业;北、东侧与养鱼池相连,坑内渗水量达 4-6m3/h;西邻麦田。坑内中区较南北两区平均高出 0.9 米,坑内较坑外平均低1.2 米。原砖瓦厂取土坑面积约 6.5867 万平方米,计划取土 30 万立方米。三、深井抽水试验:1、目的:按正常施工程序应在取土场确定后进行详细地地质勘察工作钻探。但由于物质条件和

6、时间限制,为满足施工要求,于是提出打井前用大锅锥方法,既打了井又取了原状土样,可近似代替钻探工作,试验与使用相结合。在经济上是合理的。此取土场共打四口500mm h30m 试验抽水井,四口井中,原状土化验结果表明无明显差别;于贾屯相比虽同属于黄河冲击平原,但因所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水文条件、形成年代不同,土结构及其物化性质有所不同。贾屯取土场 3.0 米内皆为粉粘土,再往下皆为粉砂至中、粗砂;而刘庙大屯取土场 17 米才出现砂层。根据上述条件,得出结论:单纯挪用贾屯取土方是不可行的,所以必须视大屯的客观条件、工期要求、机械设备和队伍素质确定施工方法。2、四口试验井抽水成果:A、井的平面布置,

7、结构尺寸和基本数据:观 11# 3# 30m 观 3 观 4 观 5 观 22# 4# 30m 20m 25m 30m 基本数据表施工时间 2002 年 4 月井结构尺寸 潜水泵型号井号建井时间井口相对标高m 内经m/m进口无效管长m外经m沉淀管长m设计井深m实测井深滤管长井管材质型号功率kw扬程m抽水量m3/h管径m/m备注1 4.7 0 400 2 500 2 25 24.5 21 无砂管8jq50-174.5 17 50 7524.1 0.36 400 3 500 2 25 24.6 21 无砂管8jq50-174.5 17 50 7534.1 0.5 400 3 500 2 25 24

8、.8 21 无砂管8jq50-174.5 17 50 7544.8 0.3 400 3 500 2 25 23.7 21 无砂管8jq50-174.5 17 50 75观 14.9 0 50 60 15 硬塑观 2 4.1 0.9 50 60 15 硬塑观 3 5.1 0.8 35 40 15 硬塑观 4 5.1 0.7 35 40 15 硬塑(1)实测井深以1 号井口为基准观 5 5.1 0.7 35 40 15 硬塑B、四口井抽水试验动水位线及各井降深值, 如下图.抽水井 观测井C、深井抽水试验结果分析:1、本取土场潜水埋藏深度只有 6 米。其下部为(67 米)不透水层,潜水面为:水平面,

9、无潜水盆存在。蒸发作用是潜水的主要排泄方式,此地区为 HCO3 型潜水。潜水位不能在短期内达到稳定或大幅度下降,原因是 67 米为不透水层,6 米内是弱含水层,土渗透系数 K=0.5 米/昼(贾屯 K=18m/昼)所以在抽水试验中,四个井中的水位最大降深值仅 2.0 米(最大降深值指的是抽水达到一定时间后停抽,此刻所达到的位置) 。当水位连续抽至地面以下 11.3 米时,涌水量 200m3/h,这主要是抽取下层承压水所至,此时抽水井位旁观测井水位隆至 7.0 米,原因是观测井处在大井砂管反滤层中,水跃值(抽水井与观测井 1# 2#的水位降程差)较大为 5.0 米。 (土质 K 渗 值过小所至)

10、2、从主观上分析,地下水位的主要降深不大,与井的设计结构和建造质量有关:井壁外包棕皮,由于水的表面张力作用,棕皮加大了水头作用;另外井壁周围砂反滤层过溥(1015cm)也是造成降水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深井降水施工不是最佳方法。3、最优方案的选择选择方法是在可行性基础上对各系统、施工队伍素质、机械装备能力及其系统兼容性等进行比较。经比较认为浅井明沟方案为最优施工方案。四、浅井明沟方案的施工程序和方法1、施工程序如下图所示(网络图)2 51 3 6 7 84说明:1 浅井明沟设计,排水管路、电源线路规划设计。2 建井施工。 3 电源线路安装。 4 水泵、抽排水管、输电线路等物资筹备。5 抽水设备安

11、装 6 输电线路架设。 7 抽排水施工 8 开挖名沟(循环作业) 。施工时应注意在地下水埋深小于 1.5 米时必须先利用浅井抽取地下水,待水降至稳定水位后再开挖水沟,如使用反铲挖掘机挖的话,应考核地基承载力,勿使机械陷入泥土中;雨季施工应注意尽量使挖出的土体立即远往卸土场晾晒,这样即可避免二次挖装,又可减少再后冲积,或尽快在现场晾晒压实做成顶面三角形排水。边坡应在 1:1.31:1.5之内,避免雨季塌方导致土方浪费,达不到设计开挖要求。土堤做成路拱,及时排水。沟内不得有积水。浅井作用是:开挖前降低地下水位,为机械开挖创造条件;开挖后起集水作用,使沟坡渗出的水和大气降雨及时汇入井内排走。还可为抽

12、水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高水位时浅井明沟排水工作原理如下图示。原地面线 静水位线动水位线沟底线浅井当旱季地下水位较低明沟需先开挖时,也可用机械代人工开挖,因为机械开挖明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水位降至施工平面以下 1.5 米;2、土体含水量小于 26%,即土体达到足以支承机械的最大动荷载。第 1 个条件是根本的,水位不下降,土体内结构水是散发不了的。而建井施工则不必此条件也可。用机械在旱季代人力开挖明沟可减轻劳动强度,争取时间,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浅井明沟方法起主要作用的是明沟。明沟渗水截面远大于井避,对 K 渗 值小于 1 米/昼的土质完全用井来降水既不经济又满足不了施工要求。本取土场土质由于

13、振感反应强,明沟开挖后土堤内地下水受机械振动而渗入沟内,起到了很好的疏干作用,明沟作用效果十分明显。 鉴于本取土场开工条件及地形情况采用先沟后井的施工方法,挖沟的顺序是先高后低。但是东区比南区高 1m,可东、北区邻渔塘,地下水位较南区高,所以东、北区放在最后,这样,由于先挖部分降疏晾晒作用,为其它各区开挖创造了先优条件(将整个取土场规划成三至五个循环作业区) 。五、浅井明沟的布置及开挖方法浅井明沟布置这里应重点考虑两个因素:一是切实达到降排水目的;二是保证施工机械的正常作业和取土坑预留边坡的稳定。浅井明沟布置原理上根据达西定理 Q=kif(Q,涌水量;k:土壤渗透系数;i:水力梯度;f :过水

14、断面积) ,因 k 很小,尽快解决降低水位,疏干土体所含水份,必须加大 f 值。沟的过水面积远大于井避,f 与 Q 成正比。但虽说 f 越大,对土体疏干和地下水位的降低越好,可也并非任意的,首先要保证堤宽 B=2R+L(R :挖土机最大工作半径:L:安全距离) 。本工地使用日本产 EX330 型反铲挖掘机,R=11.91m,L=2.0m ;B=25.82m,取B=25.0m。即可保证机械施工安全。浅井明沟布置要同排水渠道、施工便道、最后取土退路、卸土位置等构成一个统一的体系,互相制约。由于取土场便道受地方民众限定,排水方向、渠道已定,决定了明沟不易过长;而取土场又受渔塘水的干扰,又限定了沟的布

15、置形式应是纵横式。要求井沟同步排水。沟堤开挖法有两种,一种是同步开挖;一种是沟堤交替法。沟堤同步开挖法是在明沟的基础上使明沟有序地加深、加宽。加之土堤不断随明沟的加深而降低。并随时向土堤上抛土做为堤的一部分,这样几个土堤互相交替作业,最后将剩余土堤一次取完。沟堤交替法是在保证汽车运输正常运行、开挖作业正常的条件下,沟堤相互交替进行,同时使沟与堤宽度相等,高差在保证正常排水的条件下保持 2-2.5 米,但沟堤之循环更变导至运输道路、井位也随之而变,使工地变电器处于动荡状态。这种方法只适于大面积表层取土,对土体晾晒十分不利。六、施工组织管理工作:本工点分以下几个子系统1、 排水系统:本系统目的是使地下水降至施工平面以下一定深度,并将大气降水和渗透水能及时排走,满足设计要求和机械施工需要。为此而制定一系列技术措施和施工方法并负责实施。此系统由技术员、电工、降水班组组成。2、 挖装系统:本系统目的是接受系统 5 指令,按指令要求的挖装程序方法进行挖装。完成定额任务并把所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本系统由施工员、挖掘机二台、推土机一台组成。3、 运输系统本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励志书籍/材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