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班级文化建设引领班级全面发展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2570729 上传时间:2018-02-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班级文化建设引领班级全面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以班级文化建设引领班级全面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以班级文化建设引领班级全面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以班级文化建设引领班级全面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以班级文化建设引领班级全面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班级文化建设引领班级全面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班级文化建设引领班级全面发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班级文化建设引领班级全面发展高港区教育优质化工程的第一阶段就是学校精神提升、培育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点和落脚点,也是形成良好班风的载体和平台。2012 年 2 月至今,我校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举措,比如专门组织了班主任进行学习培训、每学期定期进行“最美教室”评选、在全校进行 “告别不良习惯、做合格学生 ”主题班会等。通过这些措施,现在我校的班级文化建设已经常态化,班级文化建设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班主任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因为一个班集体只有在班主任的引导下,有了好的学风、班风和好的舆论氛围,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才能

2、使班级全面发展。下面我谈一谈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具体做法。一、我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理解教育家叶圣陶说过:“ 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这里所说的养成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用环境,用学生创造的周围环境,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 班级文化是形成良好学风、班风、班级舆论氛围的重要平台,所以班级文化建设与学生的成长教育和班级的全面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班级文化是全班师生共同形成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的具体表现形式。它能得到全班绝大部分学生认可,从而引导

3、学生按照大家都认同的方式自觉安排学习和生活,最终使班内形成“ 自治” 的氛围。班级文化有很强的教育性,因为班级文化下的心理环境是大多数人认可、赞成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班上自然就成为一种群体压力,这种压力和气氛对学生的言行有很强的约束、引导和教育作用。班级文化建设要努力营造一种积极地班级氛围,在学生心中形成独特的心理效应。森林中的每棵树都长得又高又直,是因为它们要努力争夺阳光。班级文化就是学生成长的阳光和土壤。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学生会相互竞争,力争让自己获得别人的赞同,让自己在各方面表现的尽量完美。正是这种心理效应,使班级文化建设在学生的成长和班级的全面发展方面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班级文化

4、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班内有了好的环境氛围,学生才能像小树一样茁壮成长,从而促进优秀的班集体的形成。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全面发展的基础,不仅助于学生健康成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可以督促学生完成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成绩。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建设,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可以对少数学生的不良习惯进行矫正,使之适应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健康成长;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还可以调动每个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责任感,使之在学习和生活中产生兴奋愉悦的情绪,这样班上就有了生机与活力,这就为学生完成学习目标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得以提高。 我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做法(一)物质文化

5、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物质是硬件,是基础,是班级文化的载体,它主要包括教室的布置、学习环境的装饰、劳动工具和教学用具的摆放、师生的仪表以及环境卫生等。下面从三个方面说说我的具体做法。第一,教室的装饰与布置。教室是学生除了家里以外呆的时间最长的地方,学生大部分学习时间都在这里度过,所以要像学生的书房一样打理得整洁、装饰得美观,布置得和谐,要积极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发挥环境育人的熏陶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首先,要做到让“墙壁说话 ”,让墙壁成为 “

6、无声的导师”,教室应精心 “开垦”墙壁,使每一面墙壁闪烁人文色彩。我班在正面墙壁的黑板上方张贴了大字标语:“勤思博学,文明守纪 ”。学生们每天上课都能看到,可随时对学生起到警示作用。黑板右侧的小块墙壁张贴课程表、值日表、大课间活动表、兴趣小组分组表等。左侧设计了“规范栏” ,用大红色的纸带贴成方形边框,里面张贴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礼仪十条、高港中学学生管理条例、班级公约等。与正面黑板相对的是后墙的黑板报。黑板报是展示学生才华的园地,从版面的设计、图案的筛选、内容的确定都由学生自己完成,按学校统一确定的主题,每两周更新一期。黑板报的上方张贴有大字标语。标语一般八个字,其内容根据班会的

7、主题或每周一学校领导国旗下的讲话内容及时更换。紧挨黑板报的左侧墙壁由于仅靠后门,所以版面不大,我班在这里挂了一块条幅,上面的内容是:“说普通话,读经典书,写规范字,做文明人” 。黑板报右侧墙壁上被花边纸分割成“田 ”字形的四块。左上角的一块起名为 “每日一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发现,将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写在便利贴上,贴在这一板块里,贴的内容没有统一规定,可以是一句新闻、一条谜语,也可以是一道题目,或者是一句名言、一副对联等(这里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板块,我班几乎每个同学都在里面发表过自己的大作,给同学们带来很多笑料,增强了班级活力。也让学生们在笑料之余拓宽了知识视野,融洽了同学关系)。右上角设

8、计成“学习园地 ”用于展览优秀作业、张贴学生优秀作文等(这一块可以根据需要往右侧的空白墙上扩展)。下面两块小一些,分别命名为“好人榜”和“曝光台” 。“好人榜”里主要记录班上或学校出现的好人好事(如拾金不昧、帮助同学等);“曝光台” 主要针对班上出现的不良行为,比如乱扔垃圾、抄袭作业等,贴的内容只写现象,不允许涉及到具体的人,这是为了保护当事人的自尊心(这一块刚开始一段时间贴的比较多,现在基本上是空白,因为每个同学都害怕自己的行为出现在这里,说明这一设计能对一些学生的不良行为起到纠正和规范的作用)。教室的两侧墙壁被窗户分割成了四块墙。我班在每块墙里各挂了一块名人名言匾额,分别是江泽民、毛泽东、

9、门捷列夫、伽利略的励志名言。格言下面是学生自己设计的小版块,如“ 漫画岛” (由班上喜欢美术的同学设计)、“知识窗”(里面有剪报、科技快讯等),还有一块用于张贴手抄报和书法作品等。墙壁的装饰不仅让教室变得更加美丽,也给学生提供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是学生的一道精神大餐。其次,教室的内部布局也要有条理,比如桌椅的摆放要整齐、间隔适当;学生课桌上的书本的摆放要规矩有序;清洁工具的摆放要整齐,要有专人负责;教师的教具要挂在合适的地方,讲台在每堂课下课后都要有人整理等。这些事一开始需要老师每天督促,时间长了就变成了学生的自觉行为。现在,即使老师几天不说,教室里也显得井井有条。为了使班上更具有文化氛围,我班

10、正在准备在讲台旁的墙边设图书角,让学生相互交换阅读有意义的书籍;我班还在教室前面的窗台上摆上几盆花草,同学们都对这些花草精心呵护,既给教室增添了绿意,又培养了学生热爱生命之情,还让班级内部显得更加和谐,让学生们把教室当成自己的“家”!第二、班级环境卫生的打扫和保持。只有在干净的教室环境里,学生才能轻松、愉快地学习和生活。保持环境干净卫生,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情操。优美的教室环境不光包括教室的布置与装饰,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卫生状况。我班要求值日生每天早、中、晚各打扫一次,包括讲桌的摆放、窗台的擦拭、地面的拖洗等,其余时间由每个学生自己保持课桌周围的卫生。我校每周至少还有一个全校规模

11、的大扫除,专门安排时间彻底打扫教室、宿舍、清洁区的卫生。现在,全班学生基本上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很少有人乱扔垃圾,即使看到别人不小心把垃圾掉在地上,也能主动清理干净。第三、注重仪师生表。教室的装饰与布置、干净整洁的学习环境,这一切都为了让学生能够愉快的学习,是班级文化的直接体现。但环境只是师生学习场所,师生才是班级文化的主体,师生的仪表最能反映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所以只有注重仪表,才能维护班级的和谐之美。教师是否注重仪表,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师的穿着应自然得体、举止要优雅大方。在老师做表率的基础上,我们要求学生不要穿奇装异服,尽量穿校服、不佩戴首饰、不留长发、不染发。以此培养学

12、生正确的审美观,维护班级的纯洁与和谐。总之,整洁的卫生环境,美观的陈设布置,个性化的园地专栏,图文并茂的板报设计,师生端庄合体的仪表,可以陶治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感情,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同时还可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二)精神文化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它是班级中全体成员的价值观、审美观的集中体现,它能将全体同学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是一股无形的力量,维系着班级风气,左右着班级舆论。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主要体现在班风建设上。第一,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在我班的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先后张贴了这样几幅标语: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生命至上、安

13、全第一;诚信做人,认真做事。所谓“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作为班主任要把学生当成一个人来全面进行教育。中学生正面临着人生发展的最为关键的时期。时代要求他们要在学习生活各方面全方位面对和思考如何正确处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他们要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奉献,这些都是他们将来面向社会和生活所必须具有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品质。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如何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高尚情操,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国家的人。这就要求他们每个人必须从现在做起,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首先,教师要言传身教。教育学生有正义感,自己要一身正气;教育学生有爱心,自己要乐于献出爱心,教育

14、学生真诚,自己就要诚信待人。教师的这种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感染力,可以影响学生的思想及情绪。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的正确引导学生,将思想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系列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我们先后召开的主题班会有“感恩”“诚信”“ 友爱” 等主题。实践证明,只要不断的切实地去做,把如何做人的教育提到首位,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一定会得到提高,自律性一定会加强,班集体的凝聚力也就增强了。第二、重视构建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班级人际关系指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促进班级的和谐,保证教师的教学。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

15、帮助学生,树立服务意识;影响学生,树立师表意识;相信学生,树立民主意识;欣赏学生,树立悦纳意识,真正做到人格上平等、生活上互爱、心灵上沟通、做人上互补、教学上配合。同时,还要及时调节师生之间存在的矛盾与分歧。我的做法是:如果是在课堂上学生与教师有分歧时,我要求学生先服从后申辩,也就是说不允许学生当堂顶撞教师,影响教学,课后可以找我申辩。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处理问题是要客观公正,不然“先服从后申辩” 就不会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这对维护班级和谐是极为不利的。第三、培养有班级特色的班级精神。班级精神是班级成员观念态度的集中表现。首先,良好的物质文化班级舆论奠定了基础,坚实的制度文化为班级舆论提供了保障,

16、在此基础上,我积极引导,精心促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班级舆论氛围。一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文体活动。在2013 年泰州市中小学个人艺术单项比赛中,我班有三人参赛,全部获奖,这不仅为我班的班级文化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且对班上其他同学起到了激励、带动的作用。二是在班上组织一系列的文化活动,比如,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活动,手抄报评比活动,“经典伴我行” 读书活动,课本剧表演、“走进雕花楼 ”社会实践活动等。学生们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在文化的熏陶中成长,打造了积极乐观、严禁自律、奋勇争先、团结拼搏的班级精神。这种班级精神是一种潜在的形式,内隐于物质、制度文化层面之中,并以之为载体,使人感觉它无处不在。它能使学生在班级文化的引领下,自觉向榜样看齐,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自觉约束和纠正自己的行为举止,使班级充满正能量。(三)制度文化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制度建设是班级管理的保障,学生的个性成长是在班级的各种制度规范影响下逐渐成熟和完善的,因而,班级制度起着观念的导向和引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