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弓弦力学系统力平衡失调与疾病发生发展及针刀治疗的关系张天民 吴绪平(湖北中医药大学针刀医学教研室,湖北武汉 430061)1976 年朱汉章教授发明针刀以来,全国各地医院应用针刀治疗了众多慢性软组织损伤类疾病及骨质增生性疾病,只要使用过针刀治疗的大夫,无不为针刀神奇的疗效所折服由于过去的针刀治疗主要以压痛点针刀治疗为主 [1] 临床上频频出现针刀治疗术后无效,或者有效率高治愈率低的缺点究其原因,过去的针刀基础理论体系自身不完善,更多地借用了中医经络学理论及脊柱相关病因学理论 [2] ,从而导致针刀治疗机理模糊,限制针刀医学的纵深发展笔者经过近十年来的针刀临床研究 [3] [4] [5] [6] [7] [8] [9] ,提出了慢性软组织损伤病理构架的网眼理论 [10] 及网眼理论的物质基础――人体弓弦力学系统 [11],阐述了人体力学解剖结构在慢性软组织损伤,骨质增生类疾病以及慢性内脏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基础性作用 [12] ,为针刀治疗这类疾病奠定了人体力学解剖基础1 人体弓弦力学系统运动是人体的根本属性之一,人类在逐渐进化过程中,为了生存,在人体各骨骼与软组织之间形成了力学连接,这种力学连接类似弓箭连接,骨骼为弓,软组织为弦,软组织在骨的附着部为弓弦结合部。
笔者将人体骨与软组织的力学连接系统命名为人体弓弦力学系统按照力学规律,弓弦力学系统由动态弓弦力学单元和静态弓弦力学单元和辅助装置三个部份组成静态弓弦力学单元是以骨为弓,以连接骨骼之间的关节囊、韧带、筋膜为弦,它的功能是维持人体正常姿势;动态弓弦力学单元是在静态弓弦力学单元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弦即肌肉,它的功能是以肌肉为动力,形成骨骼杠杆力学系统,它的功能是使人体骨关节产生主动运动;辅助装置是维持人体弓弦力学系统发挥正常功能的辅助结构,包括籽骨、副骨、滑液囊,皮肤、皮下组织、脂肪等籽骨、副骨的作用是在人体运动应力最集中部位,将一个弓弦力学系统分为两个,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持该部位的运动功能,比如,髌骨将膝关节分为以髋骨、股骨、髌骨为弓以股四头肌为弦的动态弓弦力学系统和以髌骨胫骨为弓以髌韧带、髌周支持带为弦的静态弓弦力学系统;滑液囊的作用是弓弦结合部(软组织在骨面的附着处)周围分泌润滑液,减少软组织起止点与骨骼的磨擦,皮肤、皮下组织、脂肪保护弓弦力学系统不受外界的干扰和破坏1.1 弓弦力学系统分类单关节弓弦力学系统是弓弦力学系统的基础(图 1) ,它是以骨骼为弓,以关节囊、韧带、筋膜、肌肉为弦,关节囊、韧带、筋膜及肌肉在骨骼的附着处称为弓弦结合部。
单关节弓弦力学系统组成众多的人体力学传导体系,以保持人体正常的姿势,完成各种运动力学功能以单关节弓弦力学系统为基础,根据人体的解剖结构,将弓弦力学系统分为三个部分即;即四肢弓弦力学系统,脊柱弓弦力学系统和脊-肢弓弦力学系统图 1 单关节弓弦力学系统示意图1.1.1 四肢弓弦力学系统包括肘关节以远,膝关节以远的各关节弓弦力学系统1.1.2 脊柱弓弦力学系统脊柱是人体的中轴线,人体为了生存的需要,在脊柱的矢状面上逐渐形成了一个曲线形状,这就是脊柱弓弦力学系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脊柱的生理曲度脊柱弓弦力学系统除了由多个单关节弓弦力学系统组成外,还有本自身独立的弓弦力学系统包括颈段、胸段、腰段、骶尾段弓弦力学系统(图 2) 1.1.2.1 颈段弓弦力学系统以枕骨、颈椎为弓,连结颈椎的软组织如椎间关节的关节突关节韧带、颈椎间盘、项韧带、黄韧带、椎枕肌、前(中、后)斜角肌、骶棘肌颈段等软组织为弦所形成的一个弓弦力学系统,它的功能是维持颈椎的生理曲度,完成颈项部的运动功能1.1.2.2 胸段弓弦力学系统以胸椎肋骨及胸骨为弓,连结这些骨骼的软组织如椎间关节的关节突关节韧带、肋横突韧带、黄韧带、前后纵韧带、胸段、胸椎间盘、胸段棘上韧带、棘间韧带等软组织为弦所形成的一个弓弦力学系统,它的功能主要是维持胸椎的生理曲度,完成胸背部的运动功能。
1.1.2.3 腰段弓弦力学系统以腰椎为弓,连结腰椎的软组织如椎间关节的关节突关节韧带、腰椎间盘、前后纵韧带、黄韧带、髂腰韧带、骶棘肌腰段、腰段棘上韧带、棘间韧带等软组织为弦所形成的一个弓弦力学系统,它的功能是维持腰椎的生理曲度,完成腰部的部分运动功能1.1.2.4 骶尾段弓弦力学系统以骶尾椎为弓,连结骶尾椎的软组织如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骶棘肌腰段等软组织为弦所形成的一个弓弦力学系统,骶尾段弓弦力学系统的功能是维持骶尾椎的生理曲度图 2 脊柱弓弦力学系统示意图颈段、胸段、腰段、骶尾段的弓弦力学系统共同组成脊柱矢状面的整体弓弦力学系统,骶棘肌、项韧带、斜方肌等软组织在枕骨的附着处及第 7 颈椎的附着处为颈段的弓弦结合部,前纵韧带在第 1 胸椎、第 12 胸椎前面的附着处为胸段的弓弦结合部,骶棘肌、棘上韧带、背阔肌等软组织在第 1 腰椎、第 5 胸椎后面的附着处为腰段的弓弦结合部,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等软组织在骶椎侧面、坐骨结节、坐骨棘的附着处为骶尾段的弓弦结合部1.1.3 脊-肢弓弦力学系统躯干是人体的主干,人体要完成复杂的运动功能,如肢带关节(肩关节、髋关节)的运动,上、下肢同时运动,就需要围绕脊柱联合协调运动。
从而形成了脊肢弓弦力学系统 后者由多个单关节弓弦力学系统组成,分为胸廓与肢体弓弦力学系统及脊柱与肢体弓弦力学系统脊肢弓弦力学系统以脊柱为中心,相互协调,相互补充,保证了脊动肢动、肢动脊动的统一这个弓弦力学系统从形状上看,类似斜拉桥的结构,斜拉桥的桥塔相当于脊柱,斜拉桥的桥面相当于肢带骨,连续斜拉桥的拉索相当于连结脊柱和肢带骨的软组织桥塔和桥面相当于弓,拉索相当于弦(图 3) 图 3 斜拉侨力学原理示意图根据斜拉桥的原理,我们得知,斜拉桥由桥塔、拉索和桥面组成我们以一个索塔来分析桥塔两侧是对称的斜拉索,通过斜拉索将桥塔和桥面连接在一起假设索塔两侧只有两根斜拉索,左右对称各一条, 这两根斜拉索受到主梁的重力作用,对桥塔产生两个对称的沿着斜拉索方向的拉力,根据受力分析,左边的力可以分解为水平向向左的一个力和竖直向下的一个力;同样的右边的力可以分解为水平向右的一个力和竖直向下的一个力;由于这两个力是对称的,所以水平向左和水平向右的两个力互相抵消了, 最终主梁的重力成为对桥塔的竖直向下的两个力,这样,力又传给索塔下面的桥面了斜拉索数量越多,分散主梁给斜拉索的力就越多根据斜拉侨力学原理,一侧拉索受力异常后,最终必然引起桥塔的受力异常,从而引起对侧拉索的受力异常。
2 慢性软组织损伤,骨质增生和慢性内脏疾病的病因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因是人体弓弦力学系统的弦受力异常,它的病理是人体通过粘连、瘢痕和挛缩对爱损部位的弦组织进行修复,当人体不能代偿这种异常应力时,就会引起慢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表现,骨质增生的病因病理是慢性软组织损伤后,导致弓弦结合部(软组织在骨的附着处)的应力异常,人体通过硬化、钙化、骨化即骨质增生,以代偿此部位的异常应力,所以,骨质增生其实是慢性软组织损伤在骨关节周围的一种特殊表现方式,慢性内脏疾病的病因是脊柱弓弦力学系统应力异常,导致内脏的位置异常所引发的内脏功能失调的表现3 慢性软组织损伤,骨质增生和慢性内脏疾病的病理构架理论—网眼理论网眼理论是指慢性软组织损伤不是一个点的病变,而是以人体弓弦力学系统为基础,以受损软组织的行经路线为导向,形成以点成线、以线成面的立体网络状的一个病理构架,可以将它形象地比喻为一张鱼网,鱼网的各个结点就是弓弦结合部(软组织在骨骼的附着点) ,是粘连、瘢痕、挛缩最集中、病变最重的部位,换言之、它是软组织损伤病变的关键部位;连结各个结点的网线就是弦的行径路线4 针刀治疗的力学原理针刀治疗不能仅以止痛作为目标。
而是以恢复人体骨与软组织的力学平衡为目的针对慢性软组织损伤,骨质增生及慢性内脏疾病的病因病理构架理论,针刀的治疗作用就是通过切开、分离弓弦结合部及弦的行经路线的粘连,瘢痕和挛缩来调节异常应力,使其在人体自身代偿范围以内综上所述,本文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人体的弓弦力学系统是物理学的力学成分在人体骨关节与软组织之间的具体表现形式,这个力学系统以骨为弓,关节囊、韧带、肌肉、筋膜为弦,完成人体特定运动功能的力学系统,它的基本运动单位是关节由于人体骨关节周围软组织起止点的不同,在同一部位的骨骼上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肌肉、韧带的起止点起于同一部位的肌肉、韧带可止于不同的骨骼,起于不同骨骼的多条肌肉、韧带等软组织也可止于同一骨骼,所以形成了以单关节弓弦力学系统为基础的四肢弓弦力学系统,脊柱弓弦力学系统和脊-肢弓弦力学系统各部分的弓弦力学单元相互交叉,形成人体整体弓弦力学系统第二、脊柱弓弦力学系统对维持脊柱的生理曲度具有重要意义,脊柱前后面软组织损伤是引起脊柱生理曲度变化的始发原因根据数学曲线变化规律:当一段曲线弧长一定时,这段曲线其中的一部分曲率变小,剩下的那一部分曲线的曲率会相应的增大由于这些弓弦结合部都是脊柱矢状轴发生转曲的部位,所以,此部位的软组织尤其容易受到损伤。
当弓弦结合部的软组织发生粘连、瘢痕、挛缩等损伤时,就会引起脊柱生理曲度的变化,引发颈椎病、腰椎病、颈-腰综合征等众多临床疑难病症第三、脊肢弓弦力学系统找到了脊柱与四肢的力学传导的路径,从力学层面实现了脊柱与四肢的统一脊-肢弓弦力学系统体现了人体的力学是以脊柱为中心的向心性分布的特点,将脊柱与四肢结合起来的软组织不再是单纯的静止的连结装置,更重要的是使脊柱与四肢的力学传导得以实现脊肢弓弦力学系统的提出,对正确分析脊柱与四肢的力学分布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临床上所谓的诸多疑难杂症如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痉挛性脑瘫的病因和病理机制有了全新的认识第四、慢性软组织损伤和骨质增生的病因是弓弦力学系统组成部分的受力异常,由于弓和弦(骨与软组织)的组织结构不同,所以,应力集中的部位首先是弓弦结合部即软组织的骨附着部,其次是弦即软组织的行经路线,最后是弓即骨关节这就是为什么骨关节周围的软组织损伤在临床上最为多见,其次才是软组织行经路线的损伤,最后是骨关节本身的损伤如骨质增生,创伤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第五、慢性内脏疾病的病因是脊柱弓弦力学系统应力异常引起脊柱变形,生理屈度异常,从而影响了附着于脊柱的内脏器官位置异常,导致内脏功能失调出现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
第六、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过程是以点—线—面的形式所形成的立体网络状病理构架它的病理构架形成的形态学基础是人体弓弦力学系统慢性软组织损伤后,该软组织起止点即弓弦结合部的粘连、瘢痕、挛缩和堵塞,就会影响在此处附着的其他软组织,通过这些组织的行经路线即弦的走行路线向周围发展辐射,最终在损伤组织内部、损伤组织周围、损伤部位与相邻组织之间形成立体网状的粘连瘢痕第七、针刀的治疗原理是切开、分离弓弦力学系统的异常应力点去调节人体的力学平衡,最终通过人体自身的代偿、修复治疗疾病第八、弓弦力学系统及网眼理论的创立,从生物力学角度阐明了慢性软组织损伤及骨质增生等临床疑难杂症的病因和病理机制,完善和补充了针刀医学基础理论,将针刀治疗从“以痛为输”为病变点治疗提升到对疾病的病理构架治疗的高度上来解决了针刀治疗有效率高,治愈率低的现状为针刀治愈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骨质增生症以及慢性内脏疾病等临床疑难杂症提供了解剖力学基础参考文献】[1]朱汉章.小针刀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0-25.[2]朱汉章.针刀医学原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1-91.[3]张天民,关铁.小针刀疗法治疗神经卡压征[J].中国临床康复,2002,14(6):2130.[4]张天民,曹恒君,邵高海.针刀配合膝关节间断主支活动治疗膝关节强直[J]. 2003,12(16):752.[5]张天民,葛恒君,李波.针刀改善重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僵直[J].中国临床康复,2003,11(7):1737.[6]张天民,蒋佩汝.针刀治疗肘关节强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