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园艺特产和多种经营会议上的讲话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32542519 上传时间:2018-02-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园艺特产和多种经营会议上的讲话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在园艺特产和多种经营会议上的讲话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在园艺特产和多种经营会议上的讲话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在园艺特产和多种经营会议上的讲话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在园艺特产和多种经营会议上的讲话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园艺特产和多种经营会议上的讲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园艺特产和多种经营会议上的讲话(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在园艺特产和多种经营会议上的讲话这次全省园艺特产及多种经营工作会议,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农业工作会议一起召开,这不仅充分体现了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而且表明今后要把这项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力度,明确任务,创新思路,强化措施,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来。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一、五年来发展的主要成果及面临的新形势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实施战略性结构调整以来,我省园艺特产及多种经营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总量、效益快速增长,经济地位明显提升。据统计,20*年,全省以园艺特产业为主的多种经营总产值已达到174亿元,比199

2、7年增长了82.3%,占全省农、林、牧、渔总产值的24%;农民人均收入572元,占农民人均总收入的24.8%。(二)主导产业不断壮大,多业发展格局正在形成。瓜菜生产迅猛发展,全省生产总面积已达到540万亩,产值62亿元,成为我省继粮食生产之后的第二大种植业;水果生产持续稳步推进,山葡萄、苹果梨、金红苹果等吉林名果畅销省内外市场;参业出现恢复性增长,农残超标得到有效控制,林下参快速发展;鹿业综合开发取得较大进展,鹿系列滋补品及鹿肉、鹿宴市场火爆;林蛙产业产值已达5.6亿元,一跃成为我省的第一大特产业;食用菌产业也取得长足发展,全省栽培面积达到6200万平方米。在重点产业发展壮大的同时,油料、薯类

3、第 2 页、中小药材及庭院加工业等各项生产全面推进,多种经营,多业发展的特点得到有效体现。(三)产业化经营迈出较大步伐,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及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据调查,全省园艺特产业龙头企业已达800多家。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多村一品、数乡一业、专项特色产区建设明显加快,各业生产的区域性、专业化、规模化程度显著提高,成为园艺特产及多种经营产业重要的增长点。另外,各类经济合作组织已达330余个,有效地提高了各项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四)多渠道开拓市场,产品销售形势良好。一是订单生产快速发展。20*年全省共签订园艺特产业及多种经营产销订单450余份,品种70余种,面积650万亩

4、,订单生产比重达到54%。二是营销体系建设稳步推进。目前全省发展各类园艺特产品专业性批发市场80余个,专业性园艺特产品经济人及营销贩运人员约10万余人,各种园艺特产品,除供给本省市场外,每年都有大批量外销。(五)质量标准不断完善,名优生产显著增加。到去年底,全省已经制订颁布了无公害蔬菜、绿色鲜食葡萄酒、低农残人参等12项园艺特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全省有53个园艺特产品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协会的认证。各地先后引进了以中华寿桃、美国提子、宜都椒、圣女番茄、日本甜瓜等为代表的各种品质好、时效好、效益高的新品种、新项目百余种。(六)干部群众发展园艺特产及多种经营的积极性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市、县、乡

5、政府把发展园艺特产及多种经营生产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东部山区以特为主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明确,中、西部地区对多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明显增强。“压粮、扩经、抓特第 3 页、上绿”已经成为各地农业工作的共同取向。发展“一亩效益田”、开发暖棚经济、建设“万元田棚”等活动在各地广泛开展。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产业规模小,总量不足,远远不能满足全省农民的增收需求;二是号召多、扶持少,推动力度不大,相应的保障机制、激励机制、调控机制尚未完善;三是加工转化发展滞后,产业层次低,一些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较好的产业仍处低水平发展状态,资源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

6、挥;四是生产经营的专业化、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不高,总体产业仍基本处于自然发展的小农式状态;五是服务体系不健全,科技含量低,技术支撑不到位,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这些问题对于加快发展园艺特产业的影响是很大的,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加以克服。党的十N大提出,今后二十年是我国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对于我省园艺特产业发展来说,今后二十年是一个从分散向集约、从传统向现代、从原料生产向精深加工转变的重要跨越期。从全国情况看,我省的园艺特产资源独特,品质优良,生物多样和营养保健性的特点非常突出。这是我省园艺特产业能够得以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是我省农业迎接入世挑战的王牌。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

7、的总体目标,充分发挥园艺特产业的资源优势,抓住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有利机遇,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园艺特产业发展推向一个新水平。二、新时期的发展目标、思路及战略重点发展目标:总体目标是建设我省现代园艺特产大产业。通过五年的努力,到20*年,全省以园艺特产为主多种经营年产值达到280亿元,经济作物生产面积达到3000万亩(实际面积),多种经营人均收入达到1000元,实现多种经营第 4 页纯收入在吉林农业效益收入中“三分天下有其一”;吸纳安置农村劳动力240万人;通过发展多种经营产品加工及商贸流通业实现增加值200亿元,转移劳动力20万人。主导产业基本实现产业化经营,多数产业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

8、初步实现生产经营的布局区域化,发展专项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质量无害化,产品品牌化,管理组织化,流通定向化,运行社会化。到2020年,以园艺特产为主的多种经营产值争取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35%以上,农民人均多种经营收入占到总收入的45%以上,使园艺特产及多种经营成为与粮、牧骨干产业融合互补、特色鲜明、种类多样、效益显著、支撑力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产业群体;各项生产全面实现产业化经营;产业基础稳固,市场化生产经营体系健全,生产水平先进,经营理念现代,主体素质优良,基本具备现代园艺特产大产业特征和全面向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20*年,全省计划实现园艺特产及多种经营产值190亿元,经济作物发展

9、到1600万亩(实际面积),暖棚生产发展到65万亩,农民人均多种经营收入达到650元。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农民增收,锁定建设现代园艺特产大产业目标,抓住“入世”机遇,坚持绿色、有机和内外市场相结合的发展方向,抓特色、扩规模、上档次,大力发展区域性专项化生产,走强“龙头、建基地、促联合、拓市场、打名牌、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发展之路。实施提高东部(提高东部特产业发展水平),开发西部(开发西部油料等特色经济作物),壮大中部(壮大中部瓜菜等园艺产业)的发展战略。实施8大工程,即,龙头企业建设工程、暖棚经济工程、林地经济工程、北药现代化工程、外向发展工程、优质“菜篮子”工程、特色产区建设工程、市场开发

10、工程;做强10项产业,即,瓜菜、水果、参业、鹿业、林蛙、食用菌、中小药材、第 5 页油料、薯类、庭院加工;开发100万亩暖棚生产,建设100个特色产区,抓好300个建设项目。促进园艺特产及多种经营产业,加快扩大总量,优化质量,提高贡献率。战略重点:1实施“龙头企业建设工程”,促进园艺特产业的工业化发展园艺特产资源都是高附加值资源,具有极大的系列开发潜力。产业链条短,开发层次低,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始终是障碍我省园艺特产业做大做强的主要症结所在。实施“龙头企业建设工程”,就是要按照建设现代园艺特产大产业的要求,以工业开发为先导,实施系列化的加工转化,深层次地挖掘和多层次地实现资源价值,不断壮大和

11、提升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经济效益,不断拓展园艺特产业的发展空间。重点围绕参、茸、蛙等山珍特产品,大力发展加工转化型龙头性企业。通过加工,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产业层次,增加产业经济总量;通过加工,使吉林的各种特产转化为适合不同地区、不同层次消费的产品,开发扩大吉林特产品市场空间;通过加工,带动生产基地,强化市场营销,促进产、加、销联接,实现产业化经营。同时,要因业制宜,多形式、多层次地发展龙头性企业。适合于深加工开发并有条件的要走高起点、大规模、深加工、外向型的路子;不适于深加工或暂不具备条件的,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走小规模、大群体、初加工、市场型的路子。要抓住目前工商资金向农业回流的有利时机,坚持多

12、种经济成份、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广泛吸引各方社会力量,投资特产业龙头性项目建设。要坚持开放带动战略,加强对外合作,以优势资源与发达地区资金及其先进技术、人才、管理的结合,特别是与大型知名企业的结合,来构筑吉林园艺特产加工业的后发优势。通过5年的努力,要使特产类产品加工转化第 6 页率达到50%以上,园艺类产品达到20%以上,经济作物产品达到30%以上。2、实施“暖棚经济工程”,促进园艺特产业的反季节设施化发展发展避寒增温暖棚经济,是我省克服寒冷因素限制,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我省调整生产结构,构建后发优势,建设现代农业的重大战略性举措。实施“暖棚经济工程”,其重点:一是要突出抓好

13、 “四带、两区”的重点建设。即,沿长哈、长吉、长白、四通四条主要交通干线,重点开发建设四条暖棚经济发展带;以长平经济走廊为骨干,以梨树、伊通、公主岭为两翼,以阻止南菜、供给本省为主要市场取向,建设我省的南部暖棚经济区;以松原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为核心,以扶余、榆树为两翼,以辐射外销黑龙江、俄罗斯为主要市场取向,建设我省北部暖棚经济区。通过“四带”和“南、北两大暖棚经济区”的重点建设,示范带动全省暖棚经济的发展。二是要大力推广春、夏建棚。秋后建棚时间短、气候条件差,难以保证棚室质量,不利于第二年冬春生产。要把发展棚室生产作为备春耕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早动员、早准备、早落实地块,待春耕一结束,即

14、开始实施棚室建设,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见效。三是要实施乡镇突破。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围绕重点乡镇,通过领导干部及部门包保等形式,一个乡镇一个乡镇地研究,逐个乡镇地突破,确保暖棚生产的有效发展。通过5年的努力,全省棚室设施生产规模要达到120万亩。3实施“林地经济工程”,促进特产业的高效益可持续发展新时期,吉林特产业发展的重要取向是,发展以林下仿生抚育性生产为主第 7 页要内容的林地经济,还特产于山林,走生态效益型特产发展之路。20*年7月,省农委已在靖宇县组织召开了“全省林地经济现场会”,有关精神望各地切实抓好落实。实施林地经济工程,重点是要积极发展以林下参药、封沟养蛙、野化放养、山菜抚育

15、等为代表的各项林下生产,加快促进传统特产生产向林地化转变;总结探索规律,加强指导与服务,不断提高林地生产的科技含量,努力增加林地生产经营效益;积极协调,理顺关系,加强对林地生产发展的组织和政策保障。经过5年的努力,全省特产业的林地化生产比率要达到50%以上。4实施“外向发展工程”,促进园艺特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加入世贸组织为园艺特产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外向型生产经营成为园艺特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实施“外向发展工程”的重点,一是要大力招商合作,通过招商合作,实现信息、流通、生产、技术、管理及观念与国际市场的有效对接;二是培育建设以农安前岗出口菜、洮南红干椒、磐石食用菌等为代表的20个稳定的,

16、有较强产出能力的,专业化出口商品生产基地;三是针对我省优势资源、优势产业,重点扶持发展以上海高榕食品有限公司、北方食用菌有限公司、华联农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20个外向型龙头性企业;四是要找准产品,瞄准方向,按照北拓、南下、东进的总体思路,着力从山珍特产、夏季蔬菜、优质油料、杂粮杂豆、特色经作等几个方面,分项发展,逐业突破。通过5年的努力,全省园艺特产的外向生产比率要达到40%以上。5、实施“北药现代化工程”,促进中药材产业的扩大发展北药是我省重要的特产资源,国家级中药现代化基地在我省的确立,为我省中药材产业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实施“北药现代化工程”,重点第 8 页是要抓好人参、哈蟆油、山参、鹿、西洋参、五味子、辽细辛、甘草、穿龙薯蓣、刺五加等10大类药材,建立完善中药研究开发、中药材种植(养殖)、中成药生产、服务销售四大体系,形成种植(养殖)产品研发加工转化市场营销,相互衔接、互补联动、配套成龙的中药材产业链条。通过5年的努力,全省中药材生产规模要达到80万亩,标准化生产比率达到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