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种方式对母猪分娩率、胎产仔数的影响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32529697 上传时间:2018-02-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种方式对母猪分娩率、胎产仔数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配种方式对母猪分娩率、胎产仔数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配种方式对母猪分娩率、胎产仔数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配种方式对母猪分娩率、胎产仔数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配种方式对母猪分娩率、胎产仔数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种方式对母猪分娩率、胎产仔数的影响(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配种方式对母猪分娩率、胎产仔数的影响周民伟 1 田兴国 2 陈毅强 1 姜增固 1(1. 广州市畜牧发展总公司,广东 广州 510655;2.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广东 广州 510642)摘要:本文收集了广东省某大型猪场 1996-2000 年大白、长白(10%)纯种母猪配种、分娩、 产仔记录的资料。运用 SPSS 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得出四种配种方式(一次自然交配,简称 NS;两次自然交配,简称 NS/NS;一次自然交配和一次人工授精,简称 NS/AI;两次人工交配,简称 AI/AI)分娩率、胎 产仔数的结果。 结果表明:NS/AI、AI/AI 对 NS 交配方式,母猪的分

2、娩率、胎产仔数有显著差异(P0.05 ).采取 NS/AI 配种方式分娩率、胎产仔数最高。关键词: 分娩率 胎产仔数 人工授精 自然交配1 前言家畜的配种方式有两类:即自然交配和人工授精。自然交配指公母猪直接交配。人工授精指利用器械的方法采取公猪精液,对其进行品质检查,稀释保存等适当处理,再用器械把精液输送到发情母猪生殖器官内,从而使其受孕的一种配种方法 1。人工授精是家畜繁殖技术革新的一项重大突破,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和广泛应用。在我国,早在 1935 年句容种马场试验马的人工授精就已获得成功,并在 40 年代初进行了绵羊和山羊的人工授精。猪的人工授精研究与应用,于1954 年以来从广西开

3、始,至今已有 40 多年的历史。随着猪的人工授精技术的改进和提高,该技术在许多大型集约化猪场推广使用 1。目前,无论技术水平及授精母猪头数均处在世界先进水平,但地区间普及率即发展水平不平衡,以南方各省、区、市较普及。现在广东省许多大型集约化猪场都在推广这一技术,并且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只要该技术成熟、完善,它明显具有以下几大优点:大大的提高了公猪的配种效能,在生产中的明显优势是有效地提高了优良公猪的利用率;可以大量的削减公猪的饲养头数,从而可以降低了公猪的饲养管理费以及公猪栏舍的投资;因其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制约,只有健康的公猪才可用于人工授精,从而防止了多种疾病的传播,尤其是生殖道传播的疾病;人

4、工输精所采用的精液都经过检查,质量保证才能输精,适时配种可以提高母猪分娩率、胎产仔数,尤其在夏天比较明显;有利于优良基因的引入,加强猪群遗传品质的提高。克服了公母猪因体格差异过大带来的配种困难;稀释后精液可以保存和运输,实现了公母猪异地配种的愿望。因此、应用和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在提高整个养猪行业的效益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1。2 材料与方法2.1 材料从广东省某大型猪场按四种(NS、NS/NS、NS/AI、AI/AI)配种方式收集下列资料(时间跨度为 19962000 年) 。共统计母猪配种记录 6024。其中,NS: 295;NS/NS:3378;NS/AI:894;AI/AI:1457。2.2

5、分析方法原始记录的项目有母猪的配种方式、配种日期、复配日期、流产日期、分娩日期、产仔数。原始记录经复查审核后输入电子计算机,并建立数据库文件。运用 SPSS 数据统计软件按年份、月份统计出配种数、分娩胎数、总产仔数。然后计算出分娩率、胎产仔数。根据统计出来的分娩率、胎产仔数的数据,求出不同配种方式平均分娩率、平均胎产仔数。并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然后再进行分娩率、胎产仔数间相关与回归分析(采取曲线拟合方法) 。找到最佳的经验回归函数。欢迎访问猪场动力网,更多资料下载请链接 http:/ 结果与分析3.1 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3.1.1 方差分析结果。对四种不同的配种方式的分娩率、胎产仔数进行方差分

6、析,得方差分析结果,见表 1。由表 1 可知,配种方式对母猪分娩率、胎产仔数都有显著的影响(P0.05) 。分娩率的标准差大于胎产仔数,说明分娩率的变异较大,分娩率受配种方式的影响较大。表 1 不同的配种方式的分娩率、胎产仔数的方差分析性状 变异来源 平方和(SS)自由度(df)均方(MS) F分娩率 组间 6220.20 3 2073.40 3.13*误差 1058.21 160 661.37胎产仔数 组间 77.31 3 25.77 2.86*误差 1437.02 160 8.99注:显著水平 0.05。配种分娩率=(119 天后分娩胎数/配种数)*100%,胎产仔数=(总产仔数/分娩胎数

7、)*100%3.1.2 多重比较结果 对四种不同的配种方式的配种分娩率、胎产仔数的平均值进行多重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数法(LSD 法) 。得四种配种方式的配种分娩率、胎产仔数多重比较表 2、表3。由表 2 来看:NS 对 NS/AI、AI/AI 分娩率、胎产仔数差异显著(P0.05 ) 。采取 NS/AI 的配种方式的分娩率、胎产仔数最高,AI/AI 次之,NS 最低;NS/AI 比 NS 分娩率高 16.7%、胎产仔数高 1.94 头。NS 配种方式分娩率、胎产仔数的标准差明显高于 NS/AI。说明采取 NS 和 AI 相结合的配种方式效果最好。NS 的变异较大,NS 交配方式受公猪因素(公

8、猪年龄、胎次、体格差异等)影响较大。采取人工授精可以弥补其不足 2。表 2 不同的配种方式的配种分娩率多重比较。配种方式 NS NS/NS NS/AI 平均数NS/NS 9.22 69.932.91NS/AI 16.74* 7.51 77.442.78AI/AI 14.91* 5.68 1.83 75.613.62NS 60.7074.83表 3 不同的配种方式的配种胎产仔数多重比较。配种方式 NS NS/NS NS/AI 平均数NS/NS 0.92 9.090.33NS/AI 1.9* 1.01 10.110.18AI/AI 1.61* 0.68 0.3312 9.060.23NS 8.16

9、0.583.2 分娩率与胎产仔数的关系根据统计出来的不同年份、月份的数据,运用 SPSS 数据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应用曲线拟合模型,选择 3 次多项式(Cubic)进行拟合,找到最佳的经验回归函数。回归方程:y=0.4251x 0.0062x2 +0.30382E-05x3用方差分析法对回归关系进行显著性检验,得方差分析表 4。由表 4 可知:y 对 x 的回归关系高度显著。胎产总仔与分娩率关系图 1。表 4 回归关系方差分析平方和(SS) 自由度(df) 均方(Ms) F回归 1171.03 3 390.34 180.86*离回归 345.30 160 2.154 结论与讨论

10、从本文统计的结果来看,猪的配种方式以 NS/AI 的效果最好。此方法如能够普及对猪的人工授精技术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对提高母猪的胎产仔数,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有明显的效果 3。母猪的分娩率、产仔数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母猪配种方式、年龄、胎次、品种,公猪的个体条件以及营养、环境因素等的影响 4。但配种方式对分娩率、胎产仔数的影响显著(P 0.05) 。采取何种交配方式将直接影响母猪的分娩率、胎产仔数。从而直接影响养猪生产的效益。从本文统计的结果来看,采取人工授精的配种方式的分娩率、胎产仔数高于自然交配。如何提高人工输精的效果是许多大型集约化猪场非常关心的问题。首先,应该知道影响人工授精

11、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1)发情鉴定的准确性;(2)配种的次数与时间的安排;(3)AI 技术的掌握及相关设施的匹配情况;(4)种猪的繁殖状况、饲养管理状况。此外,造成 AI 失败的直接因素可能包括母猪习惯性缺陷、消毒卫生状况差、精液保存不当、学习使用 AI 的速度太快导致各方面的技术经验不够成熟。 5 目前,大型集约化猪场都引进外来品种,由于外来品种母猪发情症状不明显,很难掌握好适时输精时间。所以对生产场,尤其是繁殖场多主张采用第一次本交第二次人工授精。对于那些第一情期人工授精不孕的母猪,第二情期时最好全部本交。只有当输精人员技术成熟后,各方面的条件成熟,可以实行全部人工授精 6。参考文献1

12、 王元兴、郎介金, 动物繁殖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123-2502 古金华、刘萍、余敦丰等,母猪不同的配种方式效果比较试验,黑龙江动物繁殖1998,No.1:32-33 3 姚新军,不同配种方式和频率对配种结果的效果观察,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0,No.1 :23-26. 4 吴常信、储明星等,猪活仔数的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辽宁畜牧兽医, 2000,No. 4:1-3 5 张守全、吴同山等,人工授精与本交对引进品种母猪繁殖表现的影响养猪,1999,No.4 :14-15 6 王祖昆、杨伟立,猪的人工授精工具与稀释液的国产化研究以及现代猪人工授精方法评述, 广东养猪业,2000,No.5:19-23 欢迎访问猪场动力网,更多资料下载请链接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