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与韩非的政治谋略分析与对比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2524807 上传时间:2018-02-1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子与韩非的政治谋略分析与对比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老子与韩非的政治谋略分析与对比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老子与韩非的政治谋略分析与对比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老子与韩非的政治谋略分析与对比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老子与韩非的政治谋略分析与对比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子与韩非的政治谋略分析与对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子与韩非的政治谋略分析与对比(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老子与韩非子政治谋略的分析与对比1老子与韩非子政治谋略的分析与对比刘 凯【内容摘要】 老子和韩非子都是先秦诸子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们的理论分别是道家和法家的基础性理论。而他们理论中的政治谋略又是主要的部分,也分别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后世儒家政治谋略最有力的补充。本文试图从两家的政治谋略入手,进行分析并作一些对比,理出其中的 线条与轮廓,以期找出 对现时代的作用和意义。【关键词】 政治谋略 老子 韩非子 无为而治 法治老子和韩非子都是先秦诸子百家中的道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他们各自从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出发,以维护统治者利益为目的,提出了一整套的思想和谋略,希望得到统治者的赏识而施之于世

2、。他们的谋略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是政治谋略,涉及到治国用人等诸多方面。而且道家和法家还是当时两种思想和认识的代表,他们互相对立,但却也有渊源。虽然他们在后世并没有象儒家一样占了主流的地位,但我们却依然在君王统治的封建社会中以及现当代的社会中清晰的看到两家的影子。研究诸子百家的著作历来是汗牛充栋,数不胜数。但多数是从哲学、思想等角度去分析,而从谋略学的角度来研究诸子百家也是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谋略学引进中国以后才开始的。较好的有柴宇球的谋略论 、 谋略库等系列丛书,还有蓝天出版社出版的由山溪、周正舒、许志强任主编的谋略纵横系列丛书。而从治谋略来进行对比研究的也不多,稍显单薄。本文试图从这两家具有代表性

3、的政治谋略出发,进行分析并做一点对比,希望能对先秦那个谋略大繁荣的时代的政治谋略有所认识。当代社会无论是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还是企业之间的竞争都与先秦时代百家兴起的时代有诸多相似之处,在发展自己和削弱对手的时候,政治谋略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后世的谋略都是在古代的继承中得到创新,因此本文就从这具有代表性的两家谋略入手,分别对其进行分析并作出简要的对比,让人们对他们的政治谋略有一些条理性的认识。儒家是几千年中国社会占主流地位的一家流派,后世研究已经从各个方面达到了完备,所以本文就选择了另外两家没有占主流地位但却一直影响深远的进行分析和对比。一、两家政治谋略分析老子的政治谋略 老子与韩非子政治谋略的分析

4、与对比2道家的学说一直以其玄学和道学传名后世,但其理论中首先提出的也是治国的谋略。其代表人物是老子,代表作主要有老子 。老子的政治谋略除了汉初被短时间遵从以后再没有被统治者所正式采用,但其对后世的影响却是无形的,老子也曾被几朝皇帝奉为至圣,建立庙祠,推崇有加。虽然后世儒家成了主流,但从政治、道德以及修养等方面可以看出道家谋略的影子,这也是为什么在独遵儒术之后道家并没有象其它一些学术流派一样销声匿迹,反而得以后世流传,并成为统治者的儒家谋略之外的有益的补充。老子的谋略可以分为政治、军事、经济、修养、谋事、思辩等方面,其内容博大而精深,以至后世研究汗牛充栋。这里仅从政治谋略来分析道家与其它大家有何

5、异同。老子的政治谋略的总纲是“无为而治” ,其“无为”不是指无所作为,而是指“无为而无不为” 。如老子第六十章中说“治大国若烹小鲜” 。 老子第五十九章认为统治者“治人事天,莫若啬。 ”也是说治天下,不要使用智慧,而要“无为而治” 。而老子的弟子庄子在其庄子天道中也说“夫帝王这德,以天地为宗,以道德为主,以无为为常。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 。从这个总纲出发,道家的政治谋略可以分为“无为而治” 、 “愚民论” 、 “遵天道” 、 “不尚贤” 、 “爱民论”和“小国寡民”等,涉及到治国从政的各个方面。“无为而治”体现在老子的整个思想体系里,也贯穿在他们的所有治国谋略中,其它的谋略都是从这个理论发

6、展延伸而来。这里的无为,是指以退为进、以柔克刚、大智若愚,从而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目的。这从老子第五十七章中可以看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用我的无为而达到我想到达到的治国效果。又如老子四十八章中说“取天下者常以无事,及其有事者不足以取天下。 ”要取天下者常常装出无所谓的样子。故这种无为是以达到无不为的目的,所以这是老子的治国谋略的一种柔性原则。而庄子在他的庄子天道中说得更加明显“上必无为而用天下,下必有为为天下用,此不易之道也。”庄子说统治者才用无为,而臣下必须有为。虽然这对于现代管理学有着很现实的意义,但我们也可以看出,道家的“无为”只是一

7、种治国的权术,真正的目的是要达到“无不为” 。“愚民论”是在“无为而治”的思想指导下提出的一种治民的谋略。不教化百姓,使老百姓达到无知无求,则是国家之福,更容易统治。老百姓变得聪明则会变得奸诈而成为国家的灾难。 老子第三章中说“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 老子与韩非子政治谋略的分析与对比3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只要求老百姓能吃饱穿暖强健体骨,但要弱其志无达到无知无求,其目的当然是便于统治。而在第六十五章中更明显的写道“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当然,我们也要分析到老子提出这种谋略的背景,那就是老子生于春秋

8、乱世。当时周王室衰微,诸侯混战,政风败坏,常出现以下犯上,弑君弑父的社会现象。老子认为其根源在于人们为了自己利和欲而互相攻击斗志,所以老子针对这种现象提出了这种治民的策略,希望能恢复到以前的那种质朴纯厚的社会状态。“遵天道”是老子从其哲学思想的大道发展而来的治国之道,这里的道也就是一切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君有君道,臣有臣道,一切都按天道自然而行,这也是道家的“道法自然”的完全体现。君王应该依天道治国,也就是其无为而治,而不能随心所欲,糊乱作为。不然就带来灾难,社会也会动荡不安。 老子第五十三章中说“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

9、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竽。非道也哉!”天道在老子这里得到了初步的完善和发展,人们必须按照事物的自然规律做事。这在当时的政治体制下是很有进步意义的。“不尚贤”是和儒家积极入世的态度完全相反的一个谋略。当儒家在要求举贤任能的时候,老子却提出了“不尚贤,使民无争”的任人谋略,这也是他无为而治的一个体现。 老子第三章中说“不尚贤,使民无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这段话是其不尚贤的最明确的阐述。老子的这种谋略是和儒家法家的举贤才,主张贤人政治截然相反的。很多人认为这是老子谋略中最消极最费解也是倒退的,但是我们了解一个人的主张一定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把这些主张放回到那个

10、时代去分析。当时春秋晚期社会动荡不安,礼乐败坏,出现了下犯上,小凌大的现象。财富的分配不均导致盗贼蜂起,权力的滥用导致仕人争名逐利而不择手段,各种欲望的膨胀使社会动荡加剧。针对这种世风日下的社会状况,老子从其无为的主张从发,采用的是从根本上消除动荡的基础。没有可以争的权、利和欲望,社会自然回到安乐稳定的周礼时代了,这和他主张的小国寡民也是一脉相通的。“爱民论”是老子在看到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看到下层老百姓的苦难生活后提出的一种缓和社会矛盾的一种社会谋略。老子从统治阶级的立场出发,同情下层人民,指出了造成下层人民苦难的根本原因,是当时统治者“损不足以奉有余” 。 老子第七十五章也说“民之饥,以其

11、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明确指出是因为统治者造成的饥饿。根据这种情况,老子提出了爱民的治民谋略,这对于当时的社会矛盾也有首 老子与韩非子政治谋略的分析与对比4积极的作用。 老子第十章中说“爱民治国,能无为乎?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四十九章中又说“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得善矣。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得信矣。圣人之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浑焉。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这些言论都告诉统治者,要无为而治,不能放纵自己,要爱护百姓,不与民争利,象对孩子一样对待百姓,让他们回到纯朴的状态。虽然这种理想从来没有被统治者所采用,但是针对当

12、时统治者横征暴敛不顾百姓死活的社会现象进行尖锐的批判并提出这种爱民的谋略也是有积极的意义,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利益。而这种谋略在后世的封建统治中,当统治者需要缓和社会矛盾或发展经济的时候就会采取这样的谋略,如汉初的黄老之治,唐初的休养生息。可以看得出来,这种爱民主谋略在无形当中对后世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小国寡民”是以老子为首的道家描绘的一个理想的蓝图,也是老子最理想的社会方案。这种方案也是和儒家的大同社会是相对的,更是和法家的法治天下是相反的。老子第八十章说“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

13、君,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不难看出,他的理想就是要回到原始社会,回到那种无欲无争的状态,在他看来无欲无争则无乱。现实中无法达到理想的和平,则倒回去求那种安宁。这种理想实际上是对当时的社会动荡发出的责难,既是对现实的不满也是对安定的向往,对饱受战争动荡之苦的劳动人民来说,无疑还是有吸引力的。这种政治谋略虽然给人们一种理想的向往,但也可以看出,其思想还是十分保守的。老子的政治谋略总体上来说是保守的,很多谋略是针对现实动荡的社会弊端而提出来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下层劳动人民的现实状况,对社会具有一定的批判作用,其一些政治谋略如“无为论” 、 “遵天道” 、 “愚民

14、论” 、 “爱民论”也在后世被统治者需要的时候所采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过其一些谋略虽然是针对现实,但却趋于保守。如“小国寡民” 、 “不尚贤”这些却不为后世所赞同,也从来没有被采用。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在先秦还提出了诸多的谋略,如经济谋略、军事谋略、个人谋略和哲学思辩的谋略,这些谋略都对后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法家的政治谋略法家是先秦时代具有重要地位的一个流派,以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理论而得名。其学说理论以及诸多谋略都曾经得到过实施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代表人 老子与韩非子政治谋略的分析与对比5物有商鞅、韩非子、李斯等。代表著作韩非子集法家思想之大成,分别集商鞅的“法”、慎到的

15、 “势”和申不害的 “术”于一身,提出了一整套理论和谋略。这些理论就成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制定各项政策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其政治谋略也让秦国富强起来并为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法家的政治谋略一直被称为“权谋之术” ,也被称为“帝王之学” 、 “王者之道” ,故在当时和后世都被统治者或多或少的采用。但也因为其过于严刑峻法、尖辛露骨和急功求利而受到诟病。法家的谋略也涉及到很多方面,但主要的是权谋之术,是政治的谋略。政治谋略的总纲领是“按法治国” ,主要分为“法、术、势”三部分,韩非子对其进行了分别的论述。其中“法治” 谋略是法家治国治民的方法,包括“性本恶,按法治众” 、“去仁义,正赏罚” 、 “信赏必罚” 、 “法与世转”以及“举贤不避仇亲” ;其“术数”主要是君王驾驭群臣之术,包括“治吏不治民” 、 “善听忠言” 、 “借众之力” 、 “驭臣之术” 、 “善察势”等内容。其“势治”主要是讲君王集权之术,包括“集势” 、 “处势”和“守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