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谈党员干部的事业与修养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32508147 上传时间:2018-02-1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课讲稿:谈党员干部的事业与修养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党课讲稿:谈党员干部的事业与修养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党课讲稿:谈党员干部的事业与修养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党课讲稿:谈党员干部的事业与修养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党课讲稿:谈党员干部的事业与修养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党课讲稿:谈党员干部的事业与修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课讲稿:谈党员干部的事业与修养(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党课讲稿:谈党员干部的事业与修养党课讲稿:谈党员干部的事业与修养同志们:根据县委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办安排,由我给大家上一堂公开党课,实际上,谈不上授课,只是跟大家交流一些学习心得。最近,我拜读了一本书之江新语编集,之江新语是浙江日报于20*年创办的一个专栏,习总书记在浙江省委书记任上,曾以“哲欣”为笔名在此专栏发表了232篇短评,其中有20篇谈及事业与修养,读来令人深思,感触很深,对我们党员、干部所秉承的事业观和道德修养有着深远的启迪意义,我以从之江新语点滴,谈党员干部的事业与修养为名,和大家交流几点心得。一、谈岗位我们在座的各位来自各个不同岗位,有党政领导、有科室负责人、有一般

2、干部,有从事文秘的、有从事组织的、有从事产业管理的、有从事计生的、有从事农业农技的等等,形形色色,无一类同,但有一个共同点,我们都是在做一份事业,都是在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为人民尽一份力量。第一讲认识。岗位的价值何在?取决于社会的需要,自身的需要,有需要就有价值。习总书记在之江新语有篇短评叫“人生本平等,职业无贵贱”,他谈到:“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是社会所需要的,不管他们从事的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只要有益于人民和社会,他们的劳动同样是光荣的,同样值得尊重”。这里有两层意思:第 2 页一是要尊重他人的岗位,平等看待他人,不能因为我是“某某长”就傲视一般干部,不能因为

3、我是党政工作人员就鄙视其他劳动者,“位”之高不等同于人之“高”,你借岗位之利,傲视群众,群众尊敬的是你的岗位,不是你的人格魅力。岗位是相对固定的,而岗位上的人是流动的,一旦失去岗位,你就很可能就会享受到“白眼”。习总书记还有篇短评叫“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乌纱帽”是岗位,放在头上到处晃悠,自高自得是不行的,要放在手上实实在在做事,才能赢得尊重;二是要尊重自己的岗位,干好人生的每一个岗位。侯宝林大师曾在文革期间被分配为厕所清洁员,他每日早到迟退,还乐呵呵的跟如厕的人打招呼,有人不理解,他正言:既然分配我扫厕所,那么这就是我的新工作,我就必须要做,还要做得比别人好。我们就是要学习一代大师对待岗

4、位的态度和认识。同时我们还要正确认识自己,要从自身能力、水平和需要上去衡量自己对岗位的追求,一味的求大,就会头重脚轻,可能要栽倒;畏畏缩缩求小,又限制了能力的发挥,体现不出价值。每一次对岗位进行调整,就是对你实现岗位价值的直接反映,要么是因为你很有作用,要么是你没有或少有作用,要有所作为,堪为大用,才能追求更大的岗位,所以岗位就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要倍加珍惜。第二讲责任。“岗位”一词在字典中表述:原指军警守卫的地方,现在泛指职位。不论我们在什么样的岗位,有着什么样的职务,守卫一方的原意始终不变,这就是责任。习总书记在“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一文中讲到:“要常思“当官干什么、身后留什么”

5、,要想真正在群众心目中留下一点“影”、留下一点“声”、留下一点印象,就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精心谋事、潜心干事。”责任第 3 页的有无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我们在不同的岗位中饰演不同的角色,但无论做什么,对他人、对自己、对社会都负有一份责任,这是群体社会的普遍法则。清楚明了的知道自己的责任在哪里,责无旁贷的承担起来,尽能力做到最好,就是一个勇于负责的人,这是一种态度、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能力。一是要对上负责。人民群众选举把我推到这个岗位上来,单位组织信任把我派遣到这个岗位上来,我就负有一份对组织、对人民的责任,不能“出问题”,不能“餐位其上”,让组织和人民觉得“瞎了眼”;二是要对下负责。在

6、一个部门为“首”,在一个地方为“头”,就要带好队伍,为群众、为集体谋利益、促发展,不能让群众讲“跟错了人”;三是要对自己负责。要牢记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绷紧党纪国法、纪律作风一根弦,“守得平安就是福”,不能“害己、祸家”。责任是压力也是动力,有些同志一听到到“这个事情你负责”就压力蛮大,怕出事,怕成“替罪羊”,由此而战战兢兢。有忧患意识是个好事,但更要有担当,只有让组织和人民看到你能够担好一份责任,才能让组织和人民赋予你更大的责任,才能求得进步、谋得发展,当一个女孩对你说要对她负责,说明她看上了你,同理,当组织对你说一个事要你负责,说明组织看上了你。有位就有责,能责才有位。第三讲乐业。朱熹说:

7、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习总书记在“敬业乐业为美德”一文中讲到:“敬业是一种美德,乐业是一种境界。对待本职工作,应常怀敬畏之心,专心、守职、尽责,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尽心竭力、全身心地投入。”乐业就要乐于其业,同时要在其业中求乐,找到乐于工作的激情,找到工作快乐的热情,那么乐在何处呢?肯定不是一步步往上爬的位置,如果你把这个当第 4 页成乐业的目标,那么设想一下哪些国家总统们可能就无法乐业,因为他们上无可上;也可以肯定不是金钱,如果你把金钱视为乐业的所在,那么设想一下比尔盖茨之流的富豪可能就无法工作了,因为他们的金钱多得无法计算,常想一想这个辩证关系,可以正一正我们的事业观。这些已站在

8、权力巅峰、拥有金山银海的人,他们继续敬业、乐业的根源在哪里?就在于一份对事业的认同感,当你在岗位上做出一份满意的业绩,就会赢得组织、社会的认同和他人的尊重。对工作要永保一份热情,对业绩要常怀一份追求,要在对事业的执著追求中享受工作带来的愉悦和乐趣。二、谈工作这里我讲的工作是指工作方式方法,方式方法很重要,在工作中与同志相处不和睦,办事不得法,就难以做出成绩。第一讲“人和”。习总书记有篇短文叫“乐在人和”他讲:“实践反复证明,团结就是力量,人和才能政通。同志之间、上下级之间以及部门之间以“人和”为乐,以团结为贵,以协作为重,是事业成功的关键。”人与人相处是个大学问,首先要“善”,“与人为善”是相

9、处的根本,要诚心相待,善良真诚的对待每一个人。与人相处不求利益,不抱目的,交往就纯洁;工作中指出缺陷、批评教育,不带恶意,不出恶言,就不会有抱怨。老子曾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善意的提醒孔子讲话不要太尖锐,为人留三分面子,谨守口德、善行,从善处出发干工作、处人事就会和睦。二是要“容”,要有包容心,“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缺点,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包容别人的不足。李斯“谏逐客令”中说,泰山不让土垠,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就是说我们每个同志要宽容大度,胸怀若谷,要第 5 页容得人,容得事,不能把自己的好恶强加给别人,维持和谐关系的关键就在于懂得互相迁

10、就,让双方心理都达到一种平衡,尤其是一个单位中平级的搭档领导之间,更要学会包容和谦让。三是要“度”,这个度不是指距离,而是指相互尊重,尊重别人的工作理念、生活方式,不要对别人要求太多,同时也要正确理解和认真对待别人对你的要求,要求就是别人或组织对你的期望和感情。习总书记在“要和才能合”中讲:遇事要多通气,多交心,多谅解,真正做到讲团结、会团结,有“和”才能“合”。第二讲政通。政通,政令通畅,最终政令要到群众百姓中去施行,才能取得实效。一要从群众利益出发。群众愿不愿意施行这个政令,这就要看你推行的这项政令,是不是从群众利益出发,是不是符合群众需要,“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要真正理解群众的

11、需要,就要沉下心身到群众中去调查研究,“拍脑壳工程”、“要面子工程”、“谋私利工程”是瞒不住群众的眼睛的,真正为群众着想的政令才能受到群众真心拥护。二是要善于讲群众语言。习总书记在“善于同群众说话”和“做人民群众贴心人”中就讲到,老百姓可能不关心GDP,但他们关心吃穿住行,关心就业怎么办、小孩上学怎么办、生病了怎么办、老了怎么办,等等。我们在工作中,就要找到群众关心的切入点去贴近群众,要用群众感受最亲切、最清楚、最直接的语言来表述你的政令理念,一出口就秀哲学、讲主义,只能让群众头痛。特别是我们这一级党政干部直接面向群众,你的政令要通过村组干部去推行,要群众自觉自愿的去执行,时代发展到今天,提要

12、求的行政命令方式已经难以让群众信服了,政令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怎么去做?做了有什么收益第 6 页?不做有什么损失?这些都要以群众最直白、最容易了解的语言讲出来,才能让群众信服,才能将政令推行下去。善于讲群众语言是根本的工作方法。三要有浓厚的群众感情。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是一句空话,他真实反映了我们党员干部的出身和归属,不管多大的干部,最初肯定是群众,退休后也只能是群众,我们与群众的联系是血肉联系、是公仆关系。习总书记在省委书记任上曾专程看望一个生病的干部,并为之写过批示: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这就是浙江省永嘉县山炕乡九降村村支书郑九万,村支书郑九

13、万生病,村民自发筹款6万余元,30多位村民赶3个多小时山路来医院手术室守望村支书,这种深厚的感情是求不来的,只能干出来。设想一下假如是你病倒了,会有多少老百姓来救你?哪怕是看望你?我们身在执政最基层,一年到头,除了村组、单位、企业老板,老百姓真心请你在家里吃过几餐饭?你真正与群众百姓讲过几句话?习总书记的“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的短评,深刻阐述了群众感情的深刻内涵。第三讲原则。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做人做事要守住底线,不能犯原则性的错误。一是要高标准定则。广义上来说原则就是国家法律法规、社会道德底线,是指公众共同认知的理念。在不违背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我们每个人对尊同的道德标准都有自己的不同

14、理解,所以这个底线原则也因人而异,道德修养越高的,底线意识就越高,反之也然。工作、生活中的原则就是一道防火墙,越低越容易攻破,只有一开始就站在高标准的底线上,才能抵御腐朽思维和生活方式的诱惑。第 7 页二是正确处理原则与灵活的关系。原则与灵活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古语有云:无规矩不成方圆。由规矩而分方圆,方与圆,是辩证的关系,互相依存,缺一不可。在工作中要有方有圆,“内方而外圆”,原则问题要方,为人处事要圆。一要知进退。习总书记在“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一文中就讲到:“对有些事要拿得起、放得下,豁达一些,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在合作共事中加深了解,在相互支持

15、中增进团结。”放得下架子,善于让步和妥协,其实就是一种进步。二要知是非。大是大非要坚守原则,小事、急事要灵活处置。老百姓送你几颗南瓜、一篮鸡蛋,你扮黑脸,严辞令,坚拒不收,就会伤害群众感情;求你办事的送现金、拎烟酒,你唱白脸,欲拒还迎,收了就触犯党纪国法。遇到不是你职责范围或工作时间内的急事,就不能以职责“小”原则为由推脱,要本着为大局着想的“大”原则而灵活处理,讲究灵活性也是为了更好的体现原则性。三、谈廉洁廉洁这个词,不仅仅是贪污受贿、堕落腐化的事,还有洁身自好,清白为人的事。对于廉政,习总书记有一句话“要干事,更要干净”。第一讲正气。习总书记有篇短文叫“激浊扬清正字当头”,“激浊扬清”是清

16、代思想家顾炎武在与公肃甥书中说的“诚欲正朝廷以正百,当以激浊扬清为第一要义。”这就是说,要兴国安邦正百官,要稳社固稷泽百姓,就必须惩恶扬善,扶正祛邪,弘扬正气。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命,国家才有希望,社稷才能稳固。一是要自身正。要常存律己之心,正确认识当今社会的各种大流,分得清什么是歪风邪气,什么是清流正气。面对各种利益诱惑和思潮的矛盾冲突,站第 8 页稳自己的脚跟,不随波逐流,不趋利媚俗,淡漠名利,克己省心。这个“正”也不是要你“横眉冷眼看一切”,杜绝与人交往,时代不同,廉政的内涵和要求也不同,但底线是一致的,我们保持“正气”,就是要守住廉政的底线,要从我在这个位置上,一言一行对群众、对社会、对大局的影响考虑起,交可以往来的朋友,吃该吃的饭,收允许收的东西,做可以做的人情。把握党纪、国法的界限,把握有利于工作的基准,把握不损害党风形象、不损害国家、集体和群众利益、不损害政府执行力、不损害民众向心力的底线。二是要家风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之后就要治家,然后才能谈工作。在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