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七星区2017_2018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2500495 上传时间:2018-02-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桂林市七星区2017_2018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广西桂林市七星区2017_2018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广西桂林市七星区2017_2018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广西桂林市七星区2017_2018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广西桂林市七星区2017_2018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桂林市七星区2017_2018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桂林市七星区2017_2018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20172018 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卷高一 历史(用时 90 分钟,满分 100 分)注意事项:1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2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不用交,自己保管好以备讲评使用。第 I 卷:选择题(共 50 分,请在答题卡上答题,否则答题无效)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反映了分封制具有浓厚的 ( )A宗教色彩 B神权色彩 C宗族色彩 D皇权色彩2、公元前 720 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人王室疆土,抢

2、夺巳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该状况反映出 ( )A.宗法制遭到破坏 B.天子权力开始削弱D.贵族政治彻底瓦解 C.分封制受到冲击 3、秦始皇日:“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 )A推行郡县制 B设三公九卿 C修长城 D制定秦法4、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官员众多、政务繁杂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化国为家、君权至上5、钱穆在(国史新论记载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

3、拨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材料中“这两种制度 的后者指的是 ( )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C.中外朝制度 D.议政王大臣会议6、东晋南朝时期,谱学成了一门新兴的学问,豪门士族和政府都热衷于编撰族谱,名门望族的族谱被官府收藏,成为任命官员的主要依据。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 ( )A宗法制度再度复兴B重视家族历史的传承C九品中正制遭到破坏D士族享有政治特权- 2 -7、.唐朝实行集体宰相辅政制度。据记载,唐代 290 年间竟有 370 位宰相,同一时期宰相的人数少则五六人,多则十数人,唐玄宗即位初期最多达 17 人。这说明唐朝 ( )A

4、皇权专制进一步加强 B国家的行政效率提高C科举制满足了官员选拔 D宰相的权力进一步扩大8、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机构是三无机构:“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所有的大臣都是兼职而且要亲自跑腿,从法理上看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临时咨询机构,但是实际上是权力的核心。”该机构是 ( )A.清代军机处 B.宋代枢密院 C.元代中书省 D.唐代门下省9、清朝雍正时期实行“耗羡归公”。“耗羡”是指征收赋税、交纳钱粮时,对合理损耗的补贴。雍正帝规定“每两加耗五分”,作为政府的正常税收,统一征收,从中提取“养廉银”,发给官吏作为生活补贴和办公费用,而且其数量大大超过正俸。雍正帝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以惩贪为名增加官吏

5、俸禄 B通过规范税制以澄清吏治C以耗羡归公增加政府收入 D征收养廉银代替正常税收10、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汉朝建立“中朝”决策机构,废除秦以来的中枢权力体系 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C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D元朝地方最高行政区是行省,其权力受中央节制11、“大清国国家允定两年之久,在各府厅州县将以后所述之上谕颁行布告如复兹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材料应出自 (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改订条约 D北

6、京条约12、某侵略者在日记中写道:“庄严华贵之区,且曾为高贵朝觐之殿,经此吞灭一切的火焰,都化为云烟了。我们已经完毕这件大工作,便再回到北京去。所有的建筑和物品,都一齐牺牲了。”据此分析,他参加的侵华战争应该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3、慈禧曾说:“我本来是执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间一段时期,因洋人欺负的太狠了,也不免有些动气。虽是没阻拦他们,始终总没教他们十分尽意的胡闹。我若由他们尽意的闹,难道一个使馆有攻不下来的道理?”慈禧所称的“他们”是 ( )A太平军 B义和团 C清朝士兵 D北洋新军14、1940 年 12 月 30 日,中国共产党创建

7、的第一个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第一次正式播音。当天可能播出的新闻是 ( )A淞沪会战的最新战况 B卢沟桥事变爆发C百团大战的最新战况 D日本制造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 3 -15、国民革命军第 129 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 “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和红军帽告别吧!” 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 )A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 B争取抗战局面,保障工农割据C坚持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 D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大解放16、历史理解是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理性认识和情感取向。对以下材料“

8、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直接导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B体现工业革命商品输出需求C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 D出自 1842 年南京条约17、 鲁迅阿 Q 正传这样写道“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这说明 ( )A.不敢提出反帝目标 B.没有动员下层人民群众C.在反封建方面很不彻底 D.没有革命理论指导18、 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

9、重压迫的贫民失望。”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用来描述近代中国的( )A鸦片战争 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辛亥革命19、“他(孙中山)进校以后,天天谈革命常常谈起洪秀全,称为反清第一英雄,很可惜他没有成功。”(兴中会革命史要)孙中山崇拜洪秀全主要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 ( )A.彻底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B.将暴力斗争矛头直指满洲贵族统治C.英勇抗击中外反动势力的剿杀D.表达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20、 辛亥革命 10 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他主要肯定辛亥革命( )A确立了民主共和政

10、体 B增强了民族民主意识C推翻了封建帝制 D实现了民族独立21、 孙中山在逝世前曾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孙中山的未竟事业,这主要表现在( )A实现了平均地权,把土地分给了广大农民B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C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D没收了官僚资本,建立了公有制22、“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 4 -A民族主义思潮已影响到民众 B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D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23、当凡尔赛和约的内容传回时,消息灵通的中国人群情激昂。蒋介石日记载:“排日风潮,皆未稍息。此乃

11、中国国民第一次之示威运动,可谓破天荒之壮举。”此“壮举”是( )A新文化运动 B国民革命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共合作24、“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誓起到处皆闻殷殷雷。”董必武题嘉兴南湖烟雨楼,对联中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哪次会议有关( )A八七会议 B国民党一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一大25、.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中国共产党走出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的开辟始于创建 ( )A中央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敌后抗日根据地 D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第 II 卷:材料题(共 50 分,请在答题卡上答题,否则答题无效)26、(17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丞相绾

12、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元初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质问:“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制度,遵用汉法,其故何如?”元史材料三、(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经世大典叙录官制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秦统

13、一后在 朝议”如何管辖地方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两种意见?这两种意见的最主要分歧是什么?(4 分)(2)材料二表明,元初在治理国家问题上存在着怎样的争执?其实质是什么?(4 分)(3)材料三表明,元初地方行政设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意义?(6 分)(4)以上材料说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变化的趋势是什么?(3 分)- 5 -27、(15 分)史料的搜集、甄别、阐释、运用是新课程下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手段。阅读下列关于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描述,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

14、,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东史郎日记(日)材料二、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给予了高度评价,渡部升一在初版本的护封广告词中写道:“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那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材料三、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材料四、青岛的余美红老师在给学生讲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时,引用了她父亲讲给她的一个事例:“当时我 7 岁,你叔叔 4 岁,鬼子打南京时,人们四处逃难。你叔叔尚小,就和保姆留在家里看房子。日军砸开咱家大门,保姆被杀,你叔叔右腿被打了一枪,昏死过去,侥幸捡了一条命”。(1)史料证据按照获取的途径和保存状态可以分为实物证据、文献证据和口传证据三类,请依此对上述材

15、料进行分类。(3 分)(2)材料一、二同样出自日本人,但对南京大屠杀一事为何有不同的论定?这说明了什么?(10 分)(3)若想证实余美红老师父亲的说法,上述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哪则?(2 分)28、(18 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取火之物,向用火石,其色青黑,以铁片擦之,即有火星射出,与纸吹相引而生火,人家莫不备之;光绪乙未丙申之际,始改用火柴,俗称“自来火”,为欧洲之输入品。夜间取光,农家用篝(俗称油盏),城镇用陶制灯檠,家稍裕者,则用瓷制或铜锡制者。有婚丧事,则燃烛,光绪中叶后,多燃煤油灯,而灯檠遂归淘汰。自轮船火车通行,往来有一定时刻,钟表始盛行。箱箧之类,乡间盛行板箱,中上人家则用皮制者,嫁妆内所备多用硃漆,余则用广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