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新课程指导意见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32474782 上传时间:2018-02-11 格式:DOC 页数:305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新课程指导意见_第1页
第1页 / 共305页
甘肃省新课程指导意见_第2页
第2页 / 共305页
甘肃省新课程指导意见_第3页
第3页 / 共305页
甘肃省新课程指导意见_第4页
第4页 / 共305页
甘肃省新课程指导意见_第5页
第5页 / 共3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新课程指导意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新课程指导意见(30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印发甘肃省普通高中各学科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各市(州)教育局,有关高等师范学校,有关办学单位:为了加强对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制定了甘肃省普通高中各学科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现印发你们,请转发至各普通高中学校,认真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要动员教研部门的力量,加强指导,切实贯彻新课程理念,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一年八月三十一日主题词:普通高中 学科 新课程实施 指导意见抄送:教育部基教二司、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教育部西北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省政府教

2、育督导办、省招办、省教科所、省课程教材中心、省电教中心、甘肃教育社、省装备办、兰州一中、西北师大附中。甘肃省教育厅办公室 2010 年 9 月 2 日印发共印 100份甘肃省普通高中各学科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二一年九月二日目 录甘肃省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甘肃省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甘肃省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甘肃省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甘肃省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甘肃省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甘肃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甘肃省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甘肃省普通

3、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甘肃省普通高中音乐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甘肃省普通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甘肃省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甘肃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甘肃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甘肃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甘肃省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为贯彻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精神,落实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和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的要求,结合我省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实际,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普通

4、高中新课程语文教学,充分发挥语文课程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不同的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 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甘肃省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要积极、稳妥、科学、有效地推 进。要确立现代课程观念,以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更新 课 程内容,开 发适合学生成长发展的课程资源,建设符合 课程标准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形成具有甘肃特色的语文新课程体系,积极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成长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语文基础;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独特功能,进 一步提

5、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要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帮助他 们成为现代社会合格的公民。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以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为契机,建设一支符合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的教师队伍。注重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建立普通高中语文教育评价体系和语文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并完善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语文教学管理机制。二、课程目标(一)课程特点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以下五方面获得发展:1.积累、整合。

6、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 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 提高语文素养。2.感受、鉴赏。阅读优秀作品,品味 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培养良好的现 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 对 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在 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 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

7、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 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3.思考、领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 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 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独立思考、质 疑探究的习惯,增 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4.应用、拓展。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 野,初步 认识自己学习语 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

8、己喜爱的方面有所发展。增 强文化意 识,重 视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注重跨领域学习,拓展 语 文学习的范围,通 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5.发现、创新。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 现象,培养探究意识,善于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 习领域, 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学习 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 ,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 常新, 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

9、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具体可细化为“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 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 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 评 价和质疑。根据 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 识,帮助理解 结构复杂、含 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

10、表现力。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 词句含义, 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在 阅读实践中注重培养举一反三、拓展迁移的能力。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学会灵活使用常用语文工具书,能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 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 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的认 知精神。 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 创造性

11、思维。力求有个性、有 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在口语交际中树 立自信,尊重他人, 说话文明,仪态 大方,善于倾听,敏捷 应对。过程与方法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 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能阅读理论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各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 读、略 读、浏览、速 读等阅读方法

12、,提高阅读效率。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注重合作学习,善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乐于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养成互相切磋的习惯 。学习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反思,探究作品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 乐于和他人交流,共同提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 力,有自己的情感体 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

13、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态,学会尊重、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文化,理解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恰当的评价。选读古今中外文化论著,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修养。以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能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文化专题研讨。思考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4、,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二)必修课程目标要点阅读与鉴赏1.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能阅读理论类、 实用类、文学类等各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 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2.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理解结构复杂、含 义丰富的语句。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体会语言表达效果。3.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 词句含义, 读懂文章内容。梳理、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 、文言虚 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品味文言文优美的语言,感受文学作品的 艺术魅力,

15、发掘古典文本的 现代价值。4.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 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 艺术表现力。5.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 质疑。6.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鉴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7.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8.注重合作学习,养成互相切磋的习惯。 善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乐 于展示自己的读书 成果。9

16、.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10.在文学鉴赏中,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 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11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 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12.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13.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14.能使用常用语文工具书,能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处理信息。15.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视野,学会 选好书, 读好书,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 读文学名著(5 部以上)及其他读物, 总量不少于 150 万字。表达与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