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总结报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45525 上传时间:2017-08-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9.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总结报告 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总结报告 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总结报告 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总结报告 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总结报告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总结报告 (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基本情况咸丰地处鄂西南边陲,位于鄂、渝、湘、黔四省市结合部,素有“荆南雄镇、楚蜀屏翰”之誉。全县版图面积 2550 平方公里,辖 11 个乡镇,185 个村,总人口 36.48 万人。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 16 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 67.6%。这里有唐崖土司墓地群,有奇景通幽的黄金洞,有县级深林公园的青灵山之美,有国家级原始深林公园坪坝营之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先辈们给我们留下了南剧、民间歌舞地盘子、干栏吊脚楼建造技艺、刺绣等内容丰富、底蕴厚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是我县各民族的骄傲,而且成为激励支撑全县人民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的不竭动力和源

2、泉。近年来,为认真贯彻落实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的通知和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我县文化部门在县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全县上下掀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热潮,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现将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情况汇报如下。(一)全面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为保护传承夯实了物质基础。XX 年 6 月,我县正式启动“非遗”普查工作,县文体局在广泛征求意见,充分结合实际的基础上,制定了咸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案和普查方案。在当年全县半年工作总结会上,县文体局对普查工作进行了全面布置,明确“非遗”保护工作由文体局领导、文化馆为责任主体牵头成立咸丰县非

3、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文管所、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全力参与、配合。为提高普查人员的业务素质,文体局召集乡镇文体中心、文化馆、剧团、文管所等单位职工培训会,认真组织学习了国家、省、州各级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文件、通知,详细介绍了我县文化遗产保护和“非遗”普查任务、要求,并就普查业务进行了系统培训,为普查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从 XX 年 7 月起,县文体局指示咸丰县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抽调精干人员(主要涉及音乐、舞蹈、摄影、文字等)组成专班,首先从清坪镇展开普查工作。截止2010 年春,完成清坪、忠堡、活龙、尖山、小村、大路坝、朝阳、黄金洞、高乐山、丁寨、甲马池、丁寨等 11 个乡镇的田野普

4、查,普查工作覆盖到全县所有乡镇和所有村组。在整个普查过程中,专班人员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扎实细致的作风,克服经费少、交通工具不足、工作难度大、生活不习惯等实际困难,爬山涉水,走村串户,遍寻民间艺人。尤其对重点项目、重点传承人进行了深入调查,运用摄像机、照相机、采访机等现代设备和人工手段详细记录所发现的山民歌、民间文学,以及普查到的各种民间技艺,从而掌握了大量珍贵的信息资料。对这些资料,普查人员还各司其职,边普查,边整理。椐不完全统计,我县普查涉及项目 50 个,确认县级名录 30 多个,整理文字资料 50多万字,拍摄照片 1400 余张,刻录 cd 光盘 40 多张,dvd光盘 20 多张,登记

5、民间艺人 300 余名,新收集民歌 200 余首,小调 30 支,民间故事、谚语 100 余条,新发现民间舞蹈有小村“打土地”、尖山“板凳拳”;民间曲艺有黄金洞的“三才板”,民俗有活龙的“排排亮”,还收集有吊脚楼建造技艺、咂酒、油茶汤、绣花鞋、神豆腐等制作工艺,进一步充实完善了我县民间艺术档案信息库,为建立县级名录作好了准备,为保护传承夯实了内容基础。(二) “非遗”的保护传承,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项目申报工作。我县在开展“非遗”保护传承的过程中,一边认真开展普查,一边积极进行申报。XX 年 5 月,我们将南剧、地盘子、板凳龙三项民间艺术到省工商部门进行了注册登记,获得了国家工商总局

6、受理,使我县以上三种重点民族文化艺术进入了法律保护程序,抢得了保护先机和制高点。在全州开展申报全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工作中,我县认真筛选南剧、地盘子两个项目,组织专班编写申报材料,制作申报电视专题片以及 cd 数据光盘和其它辅助材料,报送材料做到了及时、准确,有力地支持了全州申报工作的开展。XX 年年 7 月,我县南剧、地盘子被省人民政府列为全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我县南剧被公布为全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 年,我们将干栏吊脚楼建造技艺成功申报了省级名录;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展了“民间艺术之乡”的申报工作,2010 年,我县朝阳寺镇被公布为“全国民间艺术之乡”;

7、全县各乡镇也初步形成了“一乡一品”的格局。(三) “非遗”的保护传承,促进了我县民间文化艺术精品的打造。围绕打造南剧、地盘子艺术之乡的目标,我县全面加强了对南剧、地盘子的保护和传承。XX 年县政府拨款 20 万元,创作排练了大型土家历史故事剧女儿寨和民间歌舞地盘子从小明理讲诚信,在州内外演出,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积极开展民间文艺创作活动,先后多次举办了全县“三民”汇演、唢呐大赛、乡村民族文化艺术节等多种形式的民间文艺汇演。加大“湖北苗寨第一村”官坝村的苗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力度,全力打造土家摆手舞、草把龙、牛虎斗等民间艺术精品,成功举办了“官坝民俗文化节”活动,有力推动了民族文化的研究和挖掘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