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区2000200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245523 上传时间:2017-08-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淄区2000200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临淄区2000200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临淄区2000200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临淄区2000200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临淄区2000200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淄区2000200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淄区2000200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三语文第 1 页(共 8 页)临淄区 20002001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初三语文试卷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得分说明:试题中带“”的为选做题,供有能力的同学选做卷面书写(5 分)一、默写(15 分)1现代文(5 分)默写回忆我的母亲从“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一定能做到的。”2古诗文(5 分)可怜后主还祠庙,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 !,奉命于危难之间。天戴其苍, 。3课外古诗词(5 分)默写课外积累的含有“山水花鸟”的 5 个诗词名句。多写 1 个加 1 分。例: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唐杜牧)初三语文第 2 页(共 8 页)二

2、、课内阅读(30 分)【甲】(16 分)那同志 闭着眼睛摇了摇头,没有回答,看来是在积攒着浑身的力量。好大一会,他忽然睁开了眼,右手指着自己的左腋窝,急急地 说:“这 这里!”卢进 勇惶惑地把手插 进那湿漉漉的衣服。他觉得那同志的胸口和衣服一 样冰冷了,在左腋窝里他摸出了一个硬硬的纸包, 递到那个同志手里。那是一个党证,里面并排着一小堆火柴。干燥的火柴,红红的火柴头聚集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的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同志,你看着” 那同志向卢进勇招招手,等他凑近了,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 “一、二、三、四”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他却数了很长时间。数完了

3、,又向卢进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看明白了?”“是,看明白了!” 卢进勇高兴地点点头,心想: 这下可好办了!他仿佛看见了一个通红的火堆,他正抱着这个同志偎依在火旁 就在 这一瞬 间,他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像舒展开来,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发射出一种喜悦的光。那同志合 拢了夹着火柴的党 证,双手捧起, 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地放到 卢进勇的手里, 紧紧地把它连 手握在一起,两眼直直盯着卢进勇的脸。“记住, 这,这是,大家的!” 他蓦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口气,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手来,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 你你把他 带给”话就在 这里停住了。卢进勇觉得自己的臂弯猛然沉了下

4、去!他的眼睛模糊了。远处的树、近处的草、那湿漉漉的衣服, 那双紧闭的眼睛。一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 这以后的路,卢进勇走得特 别快。天黑的 时候,它追上了后卫部队。在无边的暗夜里,一簇簇篝火烧起来了。在风雨、在烂泥里跌滚了几天的战士们, 围着这熊熊的野火谈笑着,湿透的衣服上冒起一 层雾气,洋瓷碗里的野菜“ 滋滋”地响着。卢进勇悄悄走到后卫连指导员的身边。映着那 闪闪跳动的火光,他用颤抖的手指打开了那个党证,把剩下的六根火柴一根根 递进指导员的手里,同时,以一种异样的声调数着:“一,二,三,四 ”1段中加点的“他”、“

5、它”各指代什么?(2 分)2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就其作用而言,应怎样理解?(4 分)初三语文第 3 页(共 8 页)3无名战士向战友交出自己保存的七根火柴,然后“指着正北方”向世人告别了,对这一“瞬间”的情景,表现了无名战士怎样的精神?(2 分)4用原文语句回答:(4 分)文中哪个句子表现出无名战士为我将火柴带给部队的人而欣慰的感情?文中哪个句子描写无名战士郑重托付的动作,表现他生命垂危仍不忘记党的事业的无限忠于革命事业的崇高精神?5、“红红的火柴头聚集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的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这个比喻句应怎样理解?(2 分)6、“像一簇火焰在跳”一句跟后文哪两处相照应

6、?(2 分)【乙】(14 分)先帝创业 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 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 虑忠纯,是以先帝 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 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

7、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 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1解释词语(4 分)初三语文第 4 页(共 8 页)崩殂:计日而待:2在第一段中,作者提出的主要建议是什么?用原文词句回答。(2 分)3文中“先帝”是指 ,“陛下”是指 。(2 分)4翻译句子(4 分)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5文中说“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请再举出我国历两个“悉贞良死节之臣”的例子(

8、2 分)三、课外阅读(30 分)【甲】茶(16 分)喝茶是我国人民传统生活的一部分。两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 了茶。公元 780 年,学者陆羽用几十年的功夫研究茶,写了一本“茶经”,总结了中世纪我国喝茶的经验。从此 茶的艺术便日益精进。 不单茶叶有多种多样,茶具、烹茶和烧水的方法也日新月异。一般的茶叶可分为不发酵的绿茶, 经过发酵的红茶,半 发 酵的乌龙茶,蒸后压成的砖茶和用茉莉、珠兰、玫瑰等香花窨制的花熏茶。这些茶又因茶种、产地和制法不同而有无数的名称和品种。在古代,我们的茶是煮的,这种茶汁液十分浓涩,需要加盐、香料、薄荷、枣等调味品来中和它。现在我们沏茶都用开水冲泡。泡饮的方法不仅手续简

9、 便,更主要的是充分发挥了茶叶本身的色、香、味等特点。我们喝一杯龙井,就感到它翠色可爱、香气清冽、略带甘涩。喝一杯红茶,那些红丝绒似的 颜色和浓厚甘醇的香味,又 给 人以迥然不同的感觉。陆羽认为烧茶的水是“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讲究喝茶的人分辨得出水的味道。现在都市里的人,喝茶都用自来水煮沸冲泡,但在江南农村则仍然采用传统的方法,用杂质较少的雨水或雪水烹茶。这种茶味道 纯清,更能 显示茶的真味。在我国,喝茶的工具杯、壶和茶灶,也有无穷的品色。因为茶的品种和冲泡方法不同,茶具有各种不同的考究。1本文依次介绍了我国饮茶的历史、 、 、 、 等方面的内容。(4 分)2.根据第三段内容填空。(4

10、 分)初三语文第 5 页(共 8 页)一般的茶叶可分为 、 、 、 、花熏茶。3.第四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4 分)4解释“山上水,江中水,井水下”的意思。(2 分)5画线句子在全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 分)(不超过 10 个字) 【乙】不死之药(14 分)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 谒者操以入。中射之士 问曰:“ 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谒者曰: 可食。 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 杀臣,是死 药也。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 王乃不杀。注:谒 者:为国君掌管传达的官员。 中射

11、之士:宫中侍卫人员。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 分)“操以入”的“以”: “说王”的“说”: “而明”的“明”: “王乃”的“乃”: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 分)“因夺而食之”与“臣故食之”句中的“之”都指代“不死之药”。( )“是臣无罪”,可译为“这样,我无罪。” (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中的“于荆王者”,是状语后置,翻译应提到“献”之前。 ( ) “且客献不死之药”中的“客”与“而明人之欺王”中的“人”,这两个词意义相同,可译为“人家”。 ( )3.根据文中内容回答问题。(4 分)中射之士认为自己不该杀,讲了哪几条理由?(用自己的话来说)荆王最终没有杀

12、中射之士,你认为中射之士讲的哪一点理由打动了荆王?初三语文第 6 页(共 8 页)4.归纳这篇故事的中心: (2 分) 四、作文(70 分)(一)小作文(20 分)请以给我的一点启发为题写一个片段,字数在 200 字以内(二)大作文(50 分)题目:我有一个要求:1.先把题目填充完整,填充内容不做限制。2.文体不限3.不少于 600 字初三语文第 7 页(共 8 页)初三语文第 8 页(共 8 页)临淄区 20002001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初三语文第 9 页(共 8 页)初三语文试卷答案卷面书写(5 分)酌情得分。一、默写(15 分)1 现代文(5 分)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

13、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写错 1 句扣 1 分,不倒扣。2 古诗文(5 分)日暮聊为梁父吟 可怜白发生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受任于败军之际 地履其黄每句 1 分。有错别字不得分。3 课外古诗词(5 分)每句 1 分。多写 1 句加 1 分。最多加 3 分。山不爱江山爱美人 (清陈于王)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唐

14、王维) 世态十年看烂熟,家山万里梦依稀 (宋陆游)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清杨昌浚)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铁公祠楹联)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唐李白)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 可怜新月为谁好,无数晚山相对愁 (宋王安石)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唐贾岛)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南北朝王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 个个诗家各筑坛,一家横割一江山 (宋杨万里)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唐王之涣)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唐杜牧) 开万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遗民世界 (清沈葆桢) 力拔山兮气盖世 (秦项羽) 立锥莫笑无余地,万里江山笔下生 (明唐寅) 名山如高人,岂可久不见 (宋陆游)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唐王维)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唐李商隐)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清赵翼) 江山亦要文人捧 (民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