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家长座谈会

上传人:nbwa****ajie 文档编号:32451310 上传时间:2018-02-1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家长座谈会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家长座谈会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家长座谈会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家长座谈会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家长座谈会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家长座谈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家长座谈会(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家长座谈会许商中心学校侯小国一、目前学生行为习惯存在的不文明的表现及主要原因在我们的校园里面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习惯屡见不鲜,与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格格不入的现象相当严重。在我们的同学们中,有些生活在无忧无虑、衣食富足的家庭里,有些同学除了爸爸妈妈的疼爱外,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溺爱,使他们养成了贪玩好耍,不思进取的不良习惯,生活上只图舒适,缺乏目标,学习上懒惰,没有吃苦精神,不少孩子自私、任性、以我为中心,缺乏一种推己及人,推己及物,爱人爱自然的博爱精神。养尊处忧,有一种强烈的优越感,甚至具有某种破坏欲和攻击欲。对人态度冷淡,缺少爱,不关心别人,对长辈不够尊重,没有礼貌,这些同

2、学情绪波动大,想干啥就得干啥。不顾及别人,为所欲为,我行我素,往往自私而不自立,任性而又懦弱,好强而缺乏意志。学习生活中,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行。做事不认真,懒懒散散,随随便便。缺少责任感,他们怕脏、怕累、怕苦,做事常常虎头蛇尾,半途而费。目前在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下,家庭教育的误区中,很多学生形成了盲目模仿穿着奇装异服,戴耳环首饰的不健康形象;出现了为装酷而表现得桀骜不驯,不讲文明礼貌,满口粗话的不文明举止。在学校教育中出现了“老师难当,学生难管”的局面,目前表现比较突出的是在我们的身边经常看到,在教室:大声喧哗,打打闹闹;出口成“脏”更是司空见惯;向窗户外扔纸团,向窗外倒水等等;

3、吃剩的饭菜乱倒乱甩;不是座在凳子上,而是站在凳子上吃饭;还有在操场上边吃边把自己认为不可口的饭菜抛洒一地;不讲卫生等等;在公共场合下:不使用文明语言,不健康的语言脱口而出;到处乱扔瓜子果皮以及废弃物。明明垃圾桶近在咫尺,有些同学却懒得走去,而把包食品的包装纸扔在花草树丛中,把草坪、树丛当成天然的垃圾桶。等等诸如此类不良行为。对于同学们的这些种种不良习惯,作为教育人的主阵地学校,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改变学生不良习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任。之所以存在以上所列举的一些现象,是因为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学校、社会、家庭教育出现了一种倾向:重智育,轻德育;重学生课堂知识的学习,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重校内教

4、育,轻校外教育。家长们也认为,我的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就棒!“你好好读书,考到某某名,我就奖励你”。孩子们也明白,只要学习成绩好了,什么都有了,至于其他什么都可以不管,可以不顾。大大助长了一部分孩子,特别是还有少数成绩较优秀的孩子的不良行为和作风。教师、家长的负面教育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造成了极大的障碍。学校要实施素质教育,决不能允许这种倾向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克服种种阻碍,从现在做起,从小事着手,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培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敢于迎接挑战,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当然,这需要家长的配合和支持。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为孩子们储

5、备财富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最基本任务。学校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现养成教育。就需要长期的努力和漫长而艰巨的工作。而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也就需要学校长期的努力和做艰巨的工作。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做起,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保障。行为习惯看起来比较简单,人人都在做,人人都可以做。但要令小学生长期养成,这个任务确实是艰巨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但能促进同学们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同学们在将来的成长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同学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觉悟

6、,成为一名有用的人。良好行为习惯是学生实现自主发展的需要。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知识经济,知识爆炸已成为人类发展的主流,人类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就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用知识来武装自己,实现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教育。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正是学知识、成品质、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学校孩子们为创造了这么好的环境,让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使孩子们今后不管走到哪里,不管干什么,都具有健康的心态,积极进取的精神。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坚强意志。使孩子们终身受益,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为人生发展储备一笔可贵的财富。因而学校对我们进行良好行

7、为习惯培养是很有必要的。 只有我们从今天做起, ,从现在开始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共同建设和维护一个健康文明的校园,让我们在一个健康文明的环境与氛围中学习知识与本领,才能使我们将来走出校门,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不至于被社会抛弃。就拿“尊敬父母”来说,我这里给大家讲一件事,据报载:某公司招聘员工,面试的时候,问应聘者这么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你多长时间回家一次看望你的父母。”。一些回答几年都没有回家了的应聘者均未被录用。有记者问公司老总,是何理由?公司老总回答到,试想: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关心的人,他会热爱我的公司么?道理很简单,理由很充分。这件事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至少说明

8、一点,社会对知识与传统美德的选择更注重道德!当然对既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又有丰富的知识的人才自然也就是社会需要的人才!成才必须先成人!如果我们今天不注重良好习惯的养成,将来走出学校就会被社会所不齿。俗话说,, “学好十年不足,学坏半天有余”。“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改掉不良的习惯,不仅需要正确的引导,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更需要我们主观的长期不懈的努力。这一点很重要,我们的家长也不要因注重短期成效而忽略了这一工作的持久性。这就是所谓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以上谈的是本班学生行为习惯中存在的问题和行为习惯重要性。下面我再谈一谈在培养学生行为习惯方面学校所做的努力。及教育的重要部分家庭教育在这方面应

9、怎样做。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班主任工作的重心学生的习惯固然是学生自己自觉养成,但作为学校教师有义不容辞的不可推卸的教育引导责任。当然作为班主任就更应该把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作为自己的工作中心和重心。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工作中,我觉得,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不是短期行为而是一个长期的重心工作。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呢?我个人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纪律约束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和长思想的高小学生来说,必要的约束是必须的。这些约束主要是指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等。在工作中,我主要通过班会的形式来宣传,并在班级常规管理中实施。实施的依据主要是

10、学校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对不同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处理。其中,“赏罚严明、公正客观”是必须遵守的。有了约束,同学们就有了一个做人做事的底线。2. 氛围营造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作为一个特殊职业,教师都必须守住社会道德典范这一底线,记住“学高为师、身正是范”的古训。就是说,教师要时时、处处、事事都要为人师表。班主任教师应该负责任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塑造学生的独立精神、健全人格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可以说,师生在相互交往中,教师表现出的尊敬、诚信的谦敬语言和形体动作对学生而言作用是巨大的。这就

11、是所谓的言传身教。不仅在文明礼貌方面是如此,就是在其他方面也应该是这样3、量化管理。 古人云:“诚于心而形于外”。就是说,内心是真诚的,那这种真诚就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在他的言行举止上。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从他的言行举止来反观他的内心了。又因为有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那他的表现就应符合这一规范,所以,我们作为教师就有义务引导学生在思想上自已明白道理后,如何从行为上正确地表现出来。在工作中,我个人认为,量化管理是可行的。量化管理简言之就是:4持之以恒。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中是不可能一劳永逸的。习惯的养成是外部刺激通过内心作用的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让学生改掉不

12、良的习惯,不仅需要正确的引导,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所以,“抓反复、反复抓”是我们工作中应该遵守的基本原则。这一点很重要,我们往往会因注重短期成效而忽略了这一工作的持久性。要认识到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在其形成过程中的反复性、曲折性、长期性。从心理机制上说,习惯是经过长期多次强化和积累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动力定型和自动化了的条件反射系统。一个人要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很艰难的,只要有一回禁不起诱惑而失去了对道德的追求,重新做起会变得更加困难。为此,应采取不同措施强化道德意志,树立求爱猫扑.爱生活忍念,把道德人格的完善作为人格主体追求的目标和境界,从而使道德行为习惯由他律型到自律型最终达到自由型。这就是所

13、谓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啊。5、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改变命运。” “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班级良好风气的形成,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从细节入手,点滴抓起,要让同学们体味“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些古训给我们的启示,使施教者与被教者共同重视“小节”,及时运用表扬与批评、肯定与否定等集体舆论手段,并与家庭教育达成共识,让学生真正“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抓细节,抓常规,持之以恒,不懈努力之下由全体同学共同创造。这样班级凝聚力才会增强,师生人际关系融洽,才会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14、让班级发展成为一个朝气蓬勃、健康、积极向上的优秀班集体。总的说来,培养同学们的良好行为习惯就是要让同学们懂得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上,而不是浪费在网吧、游戏,打架、骂人等不良习惯之上。让同学们懂得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在逐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健康成长。在这方面,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我们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不仅是义不容辞的,也是应有可为的和必有可为的。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的说:“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

15、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让小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的作用不可忽略。家庭作为儿童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并且,由于家庭血缘关系的影响,使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亲和性与权威性。同时家庭教育与儿童的成长同步,使家庭教育带有持续性与稳定性的特点。另外,家庭教育以言传身教、情境影响为主,更具有感染性和潜移默化的特点,在儿童的教育中起重要作用。通过家长开放活动、定期家长会、教师家访等方式进行系统的家教合作交流,形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力,对于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

16、用。作为个体的人降临人世步入社会,首先接触到的就是父母,就是家庭。就教育而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从小生活在家庭里,受到最初的、往往也是最有影响的启蒙教育。他们在家庭中生活和活动,经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渐形成各种思想意识、行为习惯。其中有好的,也有坏的。这对他们以后的发展,产生着极大的影响。而现今大多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大都相同:父母早出晚归,不能及时与孩子的交流,爷爷奶奶对孩子较宠爱,往往忽视孩子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教育。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心日子,学生的思想素质差,具体表现在惟我独尊,以我为中心,在家中缺少礼教,对长辈不够尊重,不能谦让他人,不关心、理解父母。在群体活动中,不愿与人打招呼,课间在教室内奔跑、吵闹等。因此,加强家庭教育,关系到孩子整体素质的提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成才,要成人”。如何在家庭中有效进行行为习惯教育呢?、 家长拥有正确的认识。家长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与为人父母的认识有密不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