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下历史:第5课《“和同为一家”》教案(1)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24326 上传时间:2017-01-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下历史:第5课《“和同为一家”》教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七下历史:第5课《“和同为一家”》教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七下历史:第5课《“和同为一家”》教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七下历史:第5课《“和同为一家”》教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七下历史:第5课《“和同为一家”》教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下历史:第5课《“和同为一家”》教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下历史:第5课《“和同为一家”》教案(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和同为一家”【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展示我国 56 个民族大家庭合影图片,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营造课堂氛围。56个 民 族 ,56支 花 ,56个 兄 弟 民 族 是 一 家【提出问题】同学们,听过这首歌吗?歌曲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应该很熟悉爱我中华这首歌曲。这首歌唱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声,表现了各民族爱我中华的强烈凝聚力,表达了人们团结一心、建设国家的雄心壮志。教师讲述:爱我中华唱出了生活在祖国大家庭里的每一个民族和睦相处、携手共创美好生活的情景。【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多少个少数民族吗?学生活

2、动预期效果:我国有 56 个民族,其中有 55 个少数民族。教师讲述:唐朝时候周边有哪些少数民族呢?繁荣开放的唐代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关系如何呢?唐朝“和同为一家”的民族关系是怎样出现的?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会找到答案。展示课题。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导入新课充分注重了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 识基础,通 过情境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讲授新课】多媒体展示:唐朝边疆各民族分布图西 厥 吐 蕃 厥南 诏回 纥 靺鞨【提出问题】从图上看唐朝边疆生活着哪些民族呢?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通过观察唐朝边疆各民族分布图

3、,能回答出厥、回纥、六诏、吐蕃、靺鞨等。创设情境:图片展示了唐周边众多的少数民族,如果唐朝不解决民族问题的话,肯定对唐朝统治不利。假设唐太宗请你出谋划策,处理这一问题,你怎么办?【生 1】出兵消灭周边少数民族。【生 2】我反对这种做法,因为暴力冲带来灾难,很难平民心,应该采取安抚政策。【生 3】应该用和亲政策,就像汉代昭君嫁给匈奴单于一样。【生 4】我觉得应该区别对待。对有威胁的少数民族应当出兵打击,对那些比较小的民族应当主动和它交往,给它们一些帮助,它们就不会反对唐朝。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设计,培养学生开 动脑筋,敢于 说 出自己的见解和猜想,团结合作、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再加上教师的及时

4、鼓励,从而使学生学习兴趣更浓。教师过渡:我们今天带大家来看看唐朝和这几个民族的关系。先看与厥的关系。一、唐和厥的关系【提出问题】哪位同学能结合导言框向大家介绍一下厥与唐朝的关系?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学生经过自主学习,能回答出:唐朝初年,厥经常南下骚扰。唐太宗积蓄力量,终于打败厥,俘获其首领颉利可汗。太宗当面数明他的罪状后,还授予官,赐给田宅,并时常宴请他。对厥首领,唐朝也给予优厚待遇,仍令他们管理旧部。朝廷也大量任用厥贵族当官。教师概括: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出:唐朝通过战争征服优待设机构管辖处理同西北各族的关系。为此,唐太宗赢得“天可汗”的称号,西北地区和睦融洽,安定发展。设计意图:通

5、过本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自己从课本上获取知 识,体 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掌握解 释历史问题的方法,力求在表达自己的见解时能够言而有据,推论得当。二、唐和吐蕃的关系教师过渡:学完了唐朝与厥的关系,我们再来看看唐朝与吐蕃之间的交往。出问题】(1)吐蕃人是哪个民族的祖先?(2)他们生活的地区在哪里?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经过自主学习,能回答出: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他们生活的地区在青藏高原。出问题】(1)吐蕃统一青藏高原是在何时?(2)完成统一的首领叫什么?(3)吐蕃的都城在什么地方?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回答吐蕃统一青藏高原是在七世纪前期;完成统一的首领叫松赞干布;吐蕃的都城在

6、逻些(今拉萨)。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教科书中多方面获取信息,作 为思考和探究的素材,培养学生搜集和运用有效信息思考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文成公主入藏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提出问题】(1)松赞干布为什么多次向唐求亲?(2)唐太宗为什么同意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分小组讨论,能够得出:松赞干布因仰慕中原文明,想向中原学习先进的文化等,所以向唐多次求婚;唐太宗为了与吐蕃建立友好关系,所以也同意把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设计意图:通过系列问题讨论和观看视频,使学生 进一步了解和理解了文成公主入藏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创设问题情境:在西藏地区,流传着一首赞美文成公主的 诗歌: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

7、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选自乌廷玉编写隋唐史话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提出问题】(1)从诗中你能看出文成公主为吐蕃人民做出了哪些贡献?(2)如果当时你跟随文成公主入吐蕃,你能帮文成公主做些什么有益于吐蕃的事?(3)文成公主入藏有何意义?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讨论后,能够回答出(1)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带来了各种牲畜共有五

8、千五百种(2)可以传授内地的文化(历法、绘画等);可以传播内地的先进生产技术、优良品种(如平整土地、种植蔬菜、养蚕缫丝、纺织刺绣、房屋建筑等;茶叶、谷物、蔬菜的种子)等;还可以帮助松赞干布管理文书奏章等等。(3)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设计意图: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提高 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通过层层设疑,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能力,加深理解唐与吐蕃和亲的必然性,初步了解和亲这一政策 对民族的交流、融合、共同发展的重要作用。教师总结: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许多物

9、资、技术与书籍,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文成公主是一位献身于汉藏两大民族友好团结伟大事业的优秀女性,她赢得了人们的尊敬。【提出问题】文成公主之后,唐和吐蕃还有哪些友好交往?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讨论后得出: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唐玄宗时,尺带珠丹上书称:吐蕃与唐“和同为一家”。多媒体展示: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提出问题】(1)材料中“降金城公主”指的是什么事件?(2)“和同为一家”的是哪两个民族?说明了什么?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唐朝将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和同为一家”的是汉族和吐蕃,说明了汉藏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多媒体展示: 唐

10、 蕃 会 盟 碑唐 蕃 会 盟公 元 823年 吐 蕃 赞 普 为 纪 念 唐 蕃 第八 次 会 盟 而 立 。 “舅 甥 二 主 商 议 , 社 稷如 一 , 患 难 相 恤 , 暴 掠 不 作 , 结 立 大 和盟 约 , 永 无 沦 替 , 神 人 俱 以 证 知 , 世 世代 代 , 使 其 称 赞 ”的 誓 言 , 历 述 了 唐 蕃双 方 和 亲 “永 崇 舅 甥 之 好 ”的 历 史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材料, 设计问题层层引导学生理解 “和同为一家”的内涵,并根据学生阅读、探讨的情况,师生互动,指导学生明确唐蕃友好的史实。【提出问题】假如你今天到西藏去旅游,你会看到哪些

11、跟文成公主有关的古迹?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布达拉宫;大昭寺等。多媒体展示: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利用图片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唐蕃和同为一家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 调动学生对伟大历史人物的尊敬和自豪感。三、唐和回纥、粟末靺鞨、南诏的关系动手设计: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把唐和回纥、粟末靺鞨、南诏的关系设计成表格。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结合课本,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把唐和回纥、粟末靺鞨、南诏的关系设计成表格。多媒体展示: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 、 、 、 、 、白 族 、 彝族 的 祖 先教师总结:唐朝处理同这些民族关系的共同方式:册封。设计意图:唐和回纥、粟末靺鞨、南诏的关系属于选学内容。在教学中要充分

1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以便学生更好地去学 习。引导学生看书总结列表归纳,找出他们政策的相似性。培养学生比 较归纳的能力, 进一步引导认识 唐对这些民族的册封,也是加强民族友好关系的一种表现。学生在比 较中深刻认识中 华文明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从而培养中华民族的认同情感。让 学生带着任务经过自学、 讨论 、合作达到发展思维能力、培养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目的。【提出问题】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的过程中,双方都采用了哪些方式最终促使这种友好和睦局面的形成呢?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能够得出:通婚、会盟、册封、战争等方式。教师过渡:学习了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三种方式,我们脑中浮现出

13、一幅各民族和睦相处,其乐融融的和谐发展画面。唐朝为什么有如此融洽的民族关系?我们需要从史料中寻找依据。创设问题情境:多媒体展示: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 爱之如一。”【提出问题】看到这句话,结合我们本课所学,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活动预期效果:【生 1】唐太宗的话体现了什么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生 2】唐朝为什么实行民族平等的政策?(唐太宗吸取教训,认识到民族平等更有利于巩固政权,促进唐朝的发展。)【生 3】你能举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的例子吗?“贱夷狄”产生了什么后果?(西晋压迫内迁各族导致西晋被匈奴所灭。)【生 4】唐朝的民族平等政策对唐朝和周

14、边民族有什么好处?(使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生 5】对中华民族产生了什么影响?(有利于民族融合,文明发展,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良好影响.)设计意图:通过质疑释疑,培养学生自主 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和合作能力。同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解决 问题。教师起引导作用,在学生提问、回答过程中,适时、合理引导。博古通今:【提出问题】(1)我国现阶段的民族政策是什么?(2)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主要措施是什么?学生活动预期效果:通过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了解:我国现阶段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为此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民 族 平 等 、 民 族 团 结 、 共 同 繁 荣 。提 出 西 部 大 开 发 战 略民 族 区 域 自 治我 国 的 民 族 政 策 :处 理 民 族 关 系 的 基 本 原 则 :主 要 措 施 :设计意图:读史可以使人明智, 鉴以往可以知未来。根据本课所学,联系现实,启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学以致用。【板书设计】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