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热状况和大气运动测试题教师版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32429551 上传时间:2018-02-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气热状况和大气运动测试题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大气热状况和大气运动测试题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大气热状况和大气运动测试题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大气热状况和大气运动测试题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大气热状况和大气运动测试题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气热状况和大气运动测试题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气热状况和大气运动测试题教师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英山一中高三地理大气训练题命题人:王若 审题人:郭学惠 郑炜命题时间:2011-10-5一、选择题1大气中长期滞留的火山灰会影响当地乃至全球的气温,如年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使当年全球气温下降,导致气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地表气压升高 地表气压降低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 地表空气获得的太阳辐射增多在水库及其周围,由于地面热 容量的差异, 导致了局部小气候的 产生,据此回答 23 题。2若该水库旁建有一度假村,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该水库与度假村之间风向的是()A BC D3关于水库对库区周边地区的影响,正确的是()A风力减弱B雷电、阵雨等天气现象增加C气温的较差增大,日较差减小

2、D增加周边地区空气湿度解析:该题组以水库建设及其影响为例,考查热力环流的常见形式及影响。解答该题组关键是理解水库与周边地区的热力差异。水库改变局部地区的地面状况,使气温变化减小,湿度增大,降水量增多,水面摩擦力小,风力增强。答案:2.B3.D读山谷风剖面示意图,完成 46 题。4下列判断正确的有()图中现象出现的时间是夜晚图中现象出现的时间是白天此时吹山风此时吹谷风A B C D5关于图中气温、气压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等压线的数值自下往上递增B甲地的气压较同一高度的乙地低C图中等温线的数值自上往下递减D甲地的气压较同一高度的乙地高6 “晚见江山雾,宵闻夜雨来”是对甲地的形象写照。甲地的夜雨

3、较多,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A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上升B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空气中水汽遇冷凝结,形成降水C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气温降低,水汽凝结形成降水 D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上升解析:第 3题,由等温线和等压线的分布可知,气流沿山坡上升,此时吹谷风,应是白天。第 4题,位于同一高度的两地相比,甲地的气温比乙地低,甲地空气下沉,密度增大,所以气压比乙地高。第 5题,甲地夜雨较多的原因是夜晚山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迫使谷底中原有的暖空气抬升,在抬升过程中气温降低,水汽凝结形成降水。答案:4.D5.D6.C读亚洲东部某区域某日

4、两个时刻(北京时间) 的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回答 78 题。7甲、乙两时刻相比,点处最大气压差接近()A0 百帕 B2 百帕 C4 百帕 D6 百帕8乙图所示时刻的地点中,风力比甲图明显加大的是()A B C D解析:甲时刻点气压介于 1008与 1010之间,乙时刻点气压介于 1010与 1012之间,则两时刻最大气压差值接近 4百帕。等压线变密的地方,风力加大。答案:7.C8.D9等压线是某一水平面上气压相同各点的连线。下列四幅等压线图中,P 点所在位置风力最大的是()解析:选 C。风力大小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有关,而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有关。在四幅图中比例尺相同,C

5、图中的 P点处等压线密集,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读“世界某局部区域某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据此回答 1011 题。10图示等压线分布状况出现在()A1 月 B7 月 C4 月 D10 月解析:选 A。从海陆的轮廓可以看出本区为欧洲西部地区,位于海洋上,陆地气压高,应为冬季。11图中四点的海平面气压值大小关系是()A B C D解析:选 B。从图中可以读出处气压值小于 1000 hPa,处气压值介于 1010 hPa1015 hPa之间,位于陆地上,气压值应大于 1020 hPa,位于海洋上,气压值应介于 1015 hPa1020 hPa 之间,即,故选

6、B。12下图是形成北半球近地面风的各种力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有()图中 a是使大气运动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图中 b是使风力增强的地面摩擦力图中 c是使风向发生变化的气压梯度力图中 c是使风向向右偏转的地转偏向力A B C D答案:D2010年 1月,海地发生 73 级地震,几十万人遇难;同年 2月智利发生 88 级地震,数百人丧生。图 3为两次大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 1314题。13两次大地震A震中都位于太平洋沿岸 B震中都位于两大板块交界处C能量源自地球内部 D遇难人数的多少取决于震级的大小14图中甲、乙两区农业发展条件的相同点是 A地域狭小,耕地规模小 B终年光照充足C雨热同期 D

7、全年降水分配均匀13C 14A 解析:2010 年仿佛使人们又回到了 2008年的汶川地震。仅 2010年 1-4月之间,就相继有中国台湾花莲外海、高雄、巴基斯坦、巴布亚新几内亚、汤加、日本、海地、智利、中国玉树等第发生地震。地震的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地震的发生机制和伴随的地质灾害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第 13题,关键在于了解地震的能量来源和海地、智利两国的地理位置以及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地震属于内力作用,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大多位于板块边界,但需要说明的是大板块内部存在的断层也可以引发地震,如海地地震;影响烈度的因素不仅包括震级,还包括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地面

8、建筑的抗震强度等。第 14题,智利是世界上最狭长的国家,紧邻安第斯山脉,地形以山区丘陵为主,仅有狭窄的沿海平原,海地是岛国,面积小,地形也以山区丘陵为主。图中智利甲地属于地中海式气候,乙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中国 2010 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 5 月 1 日正式开园会期 l84 天。图 7 为我国东部地区一般年份夏季风进退及锋面位 1 示意图。回答 l516 题。15据图 7下列关于世博会期间影响上海的天气系统及上海的天气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5 月和 7月主要受冷锋影响,狂风暴雨B6 月和 lO月主要受暖锋影响,阴雨连绵c7 月和 8月主要受副高控制,高温少雨D9 月和 1O月主要受反气旋控制

9、,寒冷干燥16小亮计划参观世博园中多个国家馆为设计合理的线路,最宜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15C 16A 解析:该题组主要考查中国雨带推移规律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 15 题,中国雨带通常在 3-5 月份在南方登陆,6 月份到达长江流域,7-8 月份到达华北和东北,9 月份南退,1 月份完全退出大陆,中国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 5月 1日正式开园,会期 l84天,10 月初结束。期间 7-8月份会受到副高控制,炎热干燥,6-10 月份还会受到台风影响。第 16题,该题主要要了解三 S技术的各自特点和应用范围或领域。要想访问多个国家馆,就要分

10、析各馆之间的距离以及各馆的人流量,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得到正确的方法。图 2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 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 5时。读图回答 17-18题。 17、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A、5 时、20 时大气较稳定 B、12 时、15 时出现逆温现象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18、当地该日A、日落时间为 17时 B、与海口相比白昼较长C、正午地物影子年内最长 D、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候,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图 4 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 8 小时气温状况割面,高空自西向 东的气流速均 20 千

11、米/ 时。据此完成 911 题。19.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A甲地比乙地稳定 B 乙地对流最旺盛C乙地比丙地稳定 D 丙地最稳定答案:D解析:大气垂直状况主要看相同高度范围内等温线的疏密情况,密表示同高度温差大,疏则相反,温差越大则越不稳定,丙处等温线最稀疏,因此空气最稳定20.正午前后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 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C丙地刮起东北风 D 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答案:B解析:仔细审题, “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 20千米/小时” ,说明甲处的空气状况经大概 4小时(120 千米减去 40千米,剩 80千米,80 除以 20得 4小时)可以传递到乙,而 4小时后刚好是

12、12时即题干中说的正午前后,8 时甲处对流最旺盛,那么 4小时后传递到乙地,因此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该题与 2009年全国二卷的第 8题及 2005年全国三卷第 36题如出一辙,均是给距离及速度算时间的题,对文科学生来说有难度。21.该区域可能位于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C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答案:D解析:根据图上地形可知为丘陵地形,排除两个高原,容易误选 C,因为题干说了“北半球中纬某区域”很多人会认为东南丘陵在北纬 30以南,而华北平原正好位于中纬地区,但是东南丘陵包括三部分:江南丘陵、两广丘陵、东南沿海丘陵,江南丘陵正好位于“北半球中纬” ,因此答案选 D22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

13、天”的说法。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 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 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解析】一般而言夜有浓霜,白天会有晴好天气。这是因为霜是接近地面的水蒸气遇到了地面上物体温度降到 0以下凝结而成的。霜的凝结不仅是地面温度降低,还要取决于天空有没有云,是否刮风。天空有密云的时候,就仿佛替大地盖上了一条被子,地面的热量不易散发,温度就很难降到 0以下,地面温度在 0以上时就不可能形成霜。可是在刮风的日子里,即便地面温度降到 0以下,由于冷空气积聚不起来,仍然结不成霜。换句话说,要结霜必须是天空少云,也不刮风,而地面温度降到 0以下。

14、凝结成霜的这些条件,正是晴天的征兆,所以说“霜重见晴天”。二、综合题23.(30 分)根据材料和图 1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亚洲冷高压一般形成于 9 月份,并逐步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半年的天气,受其影响,2006 年 9 月 3 日至 5 日,四川盆地经历一次暴雨过程。图 14 表示 2006 年 9 月 3 日 20 时地面气压场。(1)图示时间银川气温 (高/低)于成都,分析成因。 (10 分)(2)指出图中成都的风向,判断过境成都的天气系统并简述理由。 (10 分)(3)该天气过程在四川盆地边缘可能引发哪些地址灾害?若野营遇此情况,应如何防范和自救?(10 分)34.(30 分)低与成都相比,银川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湿度较小,云量较少,大气逆辐射弱,接近冷气团的源地;成都北侧的山脉削弱了冷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