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牢山—红河左旋走滑剪切带中新世抬升的时间序列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421901 上传时间:2018-02-1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哀牢山—红河左旋走滑剪切带中新世抬升的时间序列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哀牢山—红河左旋走滑剪切带中新世抬升的时间序列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哀牢山—红河左旋走滑剪切带中新世抬升的时间序列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哀牢山—红河左旋走滑剪切带中新世抬升的时间序列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哀牢山—红河左旋走滑剪切带中新世抬升的时间序列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哀牢山—红河左旋走滑剪切带中新世抬升的时间序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哀牢山—红河左旋走滑剪切带中新世抬升的时间序列(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哀牢山红河左旋走滑剪切带中新世抬升的时间序列第 42 卷第 5 期地质论评1996 年 9 月 GEOLCKICALREVIEWVo】.42No.5Sepl996内窖提要在哀牢山一红河剪切带的元阳到者龙的 6 个不同地点,对l8 个变质岩样品进行系统分析钾长石的”Ar 一 Ar 年龄.发现用 MDD 模式得到的 18 条冷却曲线(温度范围在 4.0150C 之间)均存在一次(或两次)快速冷却过程(冷却速度l0O/Ma),这种快速冷却 (抬升) 过程不仅反映了该剪切带在大约 25 一 l7Ma 时,韧性走滑作用结束和正断作用的开始,而且它的起始时间还有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变新的趋势利用 6 十不同地

2、点快速冷却(抬升) 的起始时间与相对距离作图时,得到了较好的线性函数关系(斜率为 34ram/a).井对这种函数关系进行了两种可能的构造解释.关键词哀牢山多重扩散域模式构造抬升张世中外学者对青藏高原的形成提出了多种不同的模式,但是,对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后,岩石圈的质量转移,仍可归纳为两种完全不同的构造过程:沿着主要逆冲带地壳增厚和沿着大型走滑断裂带地壳块体的侧向挤出.大陆挤入假说认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不仅形成了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而且沿着大型走滑断裂带之一红河断裂带还产生了地壳断块的侧向挤出,并且指出,3217Ma 期间,中国南海是红河断裂带左旋走滑运动产生的拉张盆地;根据海底

3、古地磁异常资料的估算,沿着哀牢山一红河剪切带大约 550km 范围内,左旋滑动速率为 5.5era/a(2832Ma 之间)和 35cm/a(1728Ma).对于这个假说虽然还有不少争论,但对红河断裂带存在第三纪韧性左旋剪切运动,中外学者已确认无疑近来年,对该断裂带左旋剪切运动精确的 uPb 矿物年龄.表明,在戛洒和漠沙之间的哀牢山变质带东缘以及点苍山变形花岗岩,至少到 23.O24.4Ma 时还存在着韧性剪切滑动.利用 MDD 模式(MultipieDiffusionDomainmode1)的研究认为,左旋走滑运动的终止或运动形式的转换时间为 20Ma;继此之后,笔者在与 Harrison

4、等( 美国 UCLA 地球和空间科学系)合作过程中,又继续对哀牢山一红河剪切带自元阳至者龙 6 个不同地点进行了系统的 MDD 模式分析.取得满意的结果,本文将对其构造意义进行初步讨论.1MDD 模式提供的基本事实众所周知,利用 MDD 模式得到的连续冷却曲线.可以定量地描述地质体的冷却(隆升) 过车文 1996 年 2 月恒刊,3 月改回,王毅编辑.f-峰舅._日 2带一切一地质论评 42 卷图 1 沿哀牢山一红河剪切带采样位置示意图Fig?1SketchmapofsamplinglocalitiesalongtheAilaoMountainsRedRivershearzone1.地质箭面2

5、.采样点厦编号 E3.第三圮走滑断层4.第三纪逆断层1.GeulogicalsectionI2.samplingNo.E3.strike slipfaultofTfiaryE4.thrustfaultofTertiary程(温度范围在 l504.之间),并且可以得到以往被掩盖或未曾揭示的构造非平稳运动更为精确的演化过程.图 1和图 2 分别给出了采自元阳至者龙之间,l8 个钾长石样品的采样位置和由MDD 模式得到的者龙附近(F 点)两个钾长石样品(YU 一 94 和 Yu97)的冷却曲线,从图 2 可见,以共生角闪石(Yu94 和 Yu 一 97)为参考点(封闭温度为500 土 50”C),实

6、线部分为由 MDD 模式计算所得结果,Yu 一 94 样品两次快速玲却过程为:l9.218.8Ma(175/Ma)和 17.516.5Ma(200/Ma)而 Yu 一97 样品则分别为 l9.Ol8.5Ma(175 /Ma)和 l7.8 一 l7.OMa(200/Ma).6 个采样点所得 l8 条冷却曲线十分相似,它们的共同特点是:(1)均存在一次或两次快速冷却过程(表 1),第一次快速冷却过程的起始温度为 374 土26,第二次为 324 土 27;(2)快速冷却过程的起始时间有从东南向西北变新的趋势.假设以 F 点( 图 1)为起点(即相对距离为 O),不同采样点 E,D,C,B 和A 与

7、 F 点的距离分别为 50,75,100,125km 和 225km,当选取每个采样点一组样品中快速冷却事件起始时间(也即抬升的起始时间)中最老的年龄与上述各采样点的相对距离( 表 1)作图时,得到了两条相关系数均为0.998 的直线,而且斜率也近于相同(33.Smm/a 和 33.9mm/a,见图 3).其斜率(33.9o.1ram/a)与红河断裂带左旋走滑速率较吻合.下面将对这种线性关系的构造含义进行初步讨论.衰 1 快速冷却事件的特征参数TaMe1CbmraOtertkparametersofrapidcoolingevent相对距第一农快速冷却事件第二欢快速冷却事件编号蜃(编号样品教起

8、始时间起始温度速度起始时间起始温度速度离(kin)(Ma)()(/Ma)(Ma)(C)(/Ma)A 鲥面 D422525orFofKfeldsparsYU 一 97andYU 一 942 可能的构造意义由 MDD 模式定量制约得到的时间与相对距离的线性相关函数,我们认为有两种可能的构造意义.2.1 构造抬升的匀速扩展及存在的非自由界面我们利用图 4 来解释抬升的匀速扩展,由于东南端非自由界面的存在,在 25Ma 时,哀牢山一红河剪切带的西盘开始了抬升,这是由于非自由界面对左旋走滑运动造成的阻力有一个积累的过程.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以构造抬升的方式释放其能量,又由于走滑运动与非自由界面这两个力的

9、大小相当,才会发生了抬升的”匀速扩展,而不是在非自由界面附近”集中抬升 ”;抬升区向北西的扩展速率为 34mm/a 左右,E留智年龄(Ma)图 3 快速冷却事件起始时间(Ma)一相对距离(km) 相关图Fig.3Plotsofstartingtimeofrapidcoolingevent”05.relativedistance 第一欢快建冷却事件 l第二欢快建冷却事件Firstrapidcoolingeventjsendradcoolinge.dnt图 4 匀逮扩展抬升示意图Fig-4SketchmBoofhomogeneousextendeduplit随着走滑运动力的减弱以及自东南向西北的扩

10、展性抬升,也是导致大约在 17Ma 时左旋走滑地质论评 t2 卷与构造抬升趋于停止的一个原因.另一个主要原因应是两大陆块碰撞后力学性质的转变.在这个解释中,持续不断的左旋走滑运动无疑是导致块体抬升与抬升区扩展的主要因素,但左旋走滑位移量是未确定的.令人费解的是:(1)是否利用 MDD 模式得到的斜率(34ram/a)仅仅是抬升区匀速扩展速率?它为什么与研究南海张开时推断的左旋走滑速率如此相近.(2)为什么在时间上,特别是在结束时间上也与南海张开结束时间相近(17Ma).为此,我们又提出了另一种解释 I.圉 5 走滑运动与倾斜抬升示意图Fig-5Sketchm 印 ofse-slipmoveme

11、ntwithuplift2.2 正断走滑的证据这一认识是笔者于 1993 年在绘制了图 3 后十分直观地提出的,但又不能很好地确认.当我们承认哀牢山一红河第三纪左旋走滑剪切带存在时,一个明显的事实应该是现今块体的位置是被移动过的,例如,位于元阳剪切带西侧的地质体是沿着剪切带由西北方向移动至现今位置的如果我们知道走滑运动的速度和时间,就可以大致推算出它们原来的位置(图 5).进而认为,我们所得到的斜率反演的就是走滑运动的速率,它不仅反映出当时的走滑运动速率,而且说明了当时的走滑运动大致是匀速的.这也就是说,现今元阳地块在 25Ma 时是位于F 点的,并且在当时发生了快速的抬升,当走滑运动伴随着抬

12、升时,就产生了一个倾斜抬升.以 A 点样品估算,它的冷却速度为 200/Ma,则一个百万年可产生的抬升量为 6.7km(以地温梯度 30C/kin 计).与此相应,水平走滑距离为 34kin,即可推算出倾角为 1l.,这就构成了正断走滑(倾角为 11.)的认识.综上所述:(1) 利用 MDD 模式与地理位置相结合,得到了构造抬升起始时间与相对距离之间明显的线性函数关系(斜率为 34ram/a),无论对其具体构造含义如何认识,这种函数关系可能说明了利用MDD 模式除了可以研究构造抬升的垂向热演化过程外,对于水平运动的研究可能也是有用的.(2)存在两种不同的构造解释,它们的共同点是二者均直接或间接

13、地佐证了哀牢山一红河左旋走滑运动的速率(34ram/a),韧性变形停止的时间区间(25-17Ma),左旋走滑运动的终止5 期陈文寄等:哀牢山一红河左旋走滑剪切带中新世抬升的时间序列时间(17Ma)以及走滑运动基本上是匀速的;不同点在于前者将左旋位移量与速率置于不确定(未知 ),后者认为斜率代表左旋走滑速率,位移量因而可计算出.(3)除了向本研究区两端扩展,进一步确认本线性函数关系的客观存在外?更为有意义的是在研究我国其他走滑断裂带时,利用 MDD 法研究其垂直和水平方向的热历史,力求定量地提供构造运动的垂直及水平方向的时,空演化规律.本文撰写过程中曾与 T.M.Harrison 教授进行过有益

14、的讨论,并得到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马宗晋院士,虢顺民研究员,计凤桔副研究员的指导和帮助.中国科学院地质所钟大赍研究员和李继亮研究员也给予了热情的指导,在此深表谢意.参考文献1TappomfierP.PeltzerG.LeDainAY,ArmljoR.PropogatingextrusiontectonicsinAslzIDeWinsightsfromsimpleexpeimentswithpastlcine.Goluay.1982.10:611-616.2PehrG,pp0盯 P.Formationandevolutionofstrike-sllphulus,rit,andba 岫 durin

15、gtheIndiaAsmcoon=Anexperenmlapproach.JoL1r.Geophys.Re,1988,93;15085-15117-3BrmisA.Cinematiqd.ouverturdebnlerdeChinaduSud(NanHni).ImplicationspourtectoniqueTertlairedeAsia-Th 嘲 dedoetoratOnivcrsiteParis.1989,6I239.4TaylorB.HByesDE.ThetectomcevolutiontheSouthChinaBasin.inthetectonicandgeologicevolutio

16、nofsoutheastAsianseasandislands(edD.E.Hays).Geophys.Monog.Ser.tA.G.O.Washington.D.C,1980,23l23565TaylorB,HayesDE.OrignandhoryoftheSouthChinaBasin.inthetectomcandeolu#evoluticndtouthestnseersandislands.Part2(ed.DE.Hayes),Geophys.Monog.Ser.A.G.O.,Washington,nC.,1983,27=91O4?6SchearerO.TappormierP,LassinR.LelcepPH,ZhongD,JiS.Intraptetectoilic$inAsiataPreciseageforTeMiryLarge-sca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